村上春樹:無疾而終的愛情

2021-01-10 堪想

帶著思考漫步

很久沒有感覺到夏天的香氣了。海潮的香、遠處的汽笛、女孩子肌膚的觸感、潤絲精的檸檬香、黃昏的風、淡淡的希望、夏天的夢......但這些簡直就像沒對準的描圖紙一樣,一切的一切都跟回不來的過去,一點一點地錯開了。

這話是節選自村上春樹的《且聽風吟》,只看到這句,我便有些憂傷了。這也正是這本書的感情基調。

寫這本書的時候村上春樹是29歲,小說是第一人稱「我」,在回憶8年前的自己,也就是21歲的時候。

充滿著任何青年人都有的對於青春逝去的感傷

在都市的生存壓力下,人際間趨向冷漠,青年們希望改變生活現狀而不得,空虛、寂寞、孤獨、懷舊便成為我們的常態了。

讀這本書之前,要嚴厲的告訴自己:你不必想要從這本書學到什麼知識!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部不到五萬字的中篇小說,情節再簡單不過了。

就是短短18天內發生的故事:21歲的大學生「我」放暑假回到家鄉,幾乎天天去泡吧,然後邂逅了一位左手沒有小指的女孩,兩人越來越親密,但最後「我」因開學回到校園,女孩便失聯了。

在這個簡單的情節裡,村上春樹加入了不少奇葩的人物。

比如醉駕後撞車的鼠、抑鬱自殺的初戀、酒吧裡不停打電話的中年女人、幻想小說家哈特菲爾德等,這些人物的故事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你分分鐘感嘆自己是不是看了一本假的《且聽風吟》?但如果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理解的話,你就能明白奇葩們的苦衷了。

資本主義高速發展,傳統精神價值崩塌,生存壓力陡然上升,人際間趨向冷漠。

都市青年們希望改變現狀而不得,於是空虛、寂寞、孤獨、懷舊成為他們的常態。

小說的故事開始於暑假某天,21歲的「我」在酒吧衛生間「撿到」一個爛醉的女孩,她的左手沒有小指。

「我」好心把她送回家,但女孩醒來後懷疑「我」侵犯了她,「我」百口莫辯。

但在接下來的18天裡,女孩和「我」越走越近,開始了浪漫的約會,眼看美好的感情就要發生的時候,故事卻戛然而止,女孩就像斷線的風箏一樣,消失了,扎心了。

在這18天的時間裡,「我」還經常和30歲的好基友「鼠」到酒吧買醉,偶爾談談人生、聊聊女人。

鼠是個富二代,卻最討厭有錢人,他想追求一個無法靠近的女人,每次準備跟我傾訴都開不了口,還是「我」主動和他尬聊,結果在一些觀點上卻誰也說服不了誰,心痛了。

此外, 「我」還斷斷續續地回憶起有過關係的幾個女人。

其中,初戀因為抑鬱症自殺了,讓「我」長時間意志消沉;而高中女同學通過電臺向「我」表白,卻不讓「我」聯絡到她,心碎了。

我和女孩靠近取暖最後又各自離去,所有故事都是無疾而終。

回憶就到這裡了,好不容易終於觸碰到細末,卻又默默的抽離了,如同風聽的每一首歌,悠悠的出現,隨著餘音又快速的消散了。

編輯: 源寧

校對:李佳韞

視覺: Malee

參考連結:

怎樣評價《且聽風吟》這本書?知乎作者有書視頻 2018-10-13《聽風的歌》思想漫遊村上春樹 江柏廷-臺灣 2007-11-01《聽風的歌》的評鑑 博客來用戶吉娃娃-臺灣 2019-10-28

寫下去的動力,幫忙點擊在看

相關焦點

  • 「少年」村上春樹,生日快樂!
    村上春樹說,少年與年齡無關,只關乎三件事:穿運動鞋、每月去一次理髮店而不是美容室、從不一一自我辯解。在29歲之前,他從未寫過小說,也從沒產生過要寫小說、要當作家的念頭。1949年1月12日,村上春樹出生於日本京都,父親是一名語文老師。村上春樹12歲時,他父親和家附近的書店打了招呼,讓他能夠去書店自由地賒帳買書,每月給他結算一次。
  • 村上春樹4月發新書:事關父親和童年,附閱讀村上春樹節奏指導
    距離《刺殺騎士團長》(2017)已隔3年,村上春樹依舊按照老節奏,在下一部長篇中插入一個短篇或隨筆。在以往的寫作中,小說和隨筆給予人的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和形象。小說是天馬行空,獨往獨來,我行我素,保持距離,而隨筆則娓娓道來,春風吹物,幽默頻發。一個是孤獨浪子,一個是鄰家大叔,這兩種形象共同構成了村上春樹文學作品筆下的整體形象。
  • 村上春樹新書會有什麼新的驚喜?
    所謂村上春樹的魅力,就在於他恰到好處地滿足了人們的期望——好故事、對生活無意義的感慨、孤獨感、自我不同的暗證、似是而非的愛……概括而言,就是「人這輩子沒什麼意思」。在技術滿足了人們其他需要的時代,人人心中都有一份空虛無聊,等著小說來按摩。  米蘭·昆德拉喜歡將這個命題置於政治背景中,所以更悲情更壯懷激烈,但那份豪邁,其實是反存在主義的。
  • 村上春樹:自曝家族黑歷史,我父親可能殺害過中國戰俘
    但是提到諾貝爾文學獎,就不得不令我們想起一個人,那就是日本的著名作家村上春樹,說起來有點心辛酸又有點搞笑,村上春樹已經連續十五年都陪跑了諾貝爾文學獎。直到2020年文學獎公布,人們又一次感嘆村上春樹再次遺憾陪跑。有人說,村上春樹的作品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卻太過「流行」,不符合文學獎評判標準的世界化。
  • 村上春樹的棄貓與尋父
    《棄貓》書封村上春樹在《棄貓》中說,他父親每天早飯前都在佛龕前長時間地念經,為了死在戰爭中的人、他的同袍和敵對的中國人。作為一個普通人,政府發下徵兵令就不得不入伍,卻三次都死裡逃生,能做的也只有這麼多了吧。可能因為他二十多年沒跟父親面對面交流了,直到父親因為糖尿病和癌症去世以前二人才在病房裡有一場短暫的對話達成和解。
  • 村上春樹:與馬有關的少年足跡
    毛丹青(旅日作家 神戶國際大學教授)在最近揭曉的好書獎中,村上春樹的最新長篇《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頻頻受到關注,並最終進入新浪好書榜2013年度十大好書之列。村上春樹的創作中經常出現動物的意象,今年又是馬年,旅日作家毛丹青近日尋訪村上的少年時代,為我們揭秘村上春樹的創作,與馬的秘密關聯。
  • 村上春樹「怒衝諾貝爾」的新作,人的心靈就是夜間的鳥
    連夜讀完了村上春樹「怒衝諾貝爾」的新作《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寫一點簡單的感受,這次包括了全面的劇透,一來希望可以與同樣讀過這本小說的讀者好好交流討論,二來村上春樹這本新書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偵探懸疑類村上小說」,懸念固然有,但不是這部新作的重中之重,而且新作情節也較前幾作更為簡單
  • 村上春樹的作品《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第一次接觸村上春樹的作品,是幾年前學習英語時看的英文翻譯本《挪威的森林》。很喜歡的一本書,尺度很大,剛開始有些難以接受,看進去後發現有很多平時觸碰不到的角落也突然變得明亮,似乎一直陰鬱沉悶的情緒被無情地拽出,一下子赤裸裸地亮在眾人面前。
  • 《林少華看村上》:林少華帶你讀懂村上春樹作品的異質性
    而村上春樹則是一種減肥藥,世上最受歡迎的減肥藥,人人都要吃。一句話道盡了村上春樹小說的受歡迎程度,作為當代最著名的日本作家之一,其作品深受歐美作家影響,鮮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氣息,文字風格輕盈,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廣泛的知名度。
  • 村上春樹:因為父親曾侵略過中國,一輩子拒絕生育和吃中國菜
    近年來,每一次諾貝爾文學獎要頒布時,人們總會將目光放到村上春樹身上。在眾人眼中,這個男人安靜從容,愛爵士愛酒愛跑步,也愛陪跑。愛好小資情調的少男少女們只看到了村上春樹的文字裡的迷惑與困惑,看不到他內心的惶恐,更少人了解他始終以贖罪者的身份生活在世界上。
  • 日本學者:村上春樹獲獎也許會花很長時間
    [摘要]和村上相比,莫迪亞諾則更偏重哲學的思考,其深刻性的確容易感染到評審委員吧。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村上不如莫迪亞諾。村上春樹的關注點在別的地方。我不認為村上春樹連續七年「陪跑」,是博彩公司跟村上春樹過不去或格外看好他。村上春樹在世界各個國家有龐大的讀者,而且村上在作品裡常提到的當代社會中個人對世界的認識觀確實具有後現代性和普遍性。隨著日本出版界得知世界文壇(尤其是美國的文壇)的一些權威專家(作家、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學者)對村上春樹的高度評價之後,關於他是「小資」情調的時尚和流行作家的說法便越來越少了。
  • 村上春樹自曝「家醜」:我父親曾是侵華日軍
    悲憫的文字以及犯罪的父親談及村上春樹,很多人首先能想到的,就是這位後現代主義作家在文學方面上的成就,縱橫文壇已久,他文字中蘊含的力量是撼動人心的。但是這近四十年的文字生涯,卻鮮少在字裡行間窺見村上春樹對於父親的描寫。似乎溫暖而厚重的父愛,他完全未曾擁有過。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愛情與死亡,性格與孤獨,令人難以琢磨
    作者村上春樹的知名度很高,書寫的作品也都非常的感人和真摯。  在《挪威的森林》當中,村上春樹有這樣一句知名的名言:「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關於生死,村上春樹的解釋真的足夠深刻,在這部小說當中,木葉死了,直子死了,初美死了,直子的姐姐也死了。
  • 村上春樹:我與諾貝爾擦肩而過,卻與貓咪撞個滿懷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  生於1949.1.12,日本後現代主義作家,被譽為日本80年代的文學旗手。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裡有一段對於唱片店打工經歷的描寫,事實上就是村上春樹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在《讀賣新聞》發表過一篇名為《要寫釀造出溫暖的小說
  • 翻譯近30年,林少華這樣看村上春樹
    從《挪威的森林》到最新的《刺殺騎士團長》,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過去近30年間已有超過40本作品被翻譯成中文而被中國讀者熟知,「村上迷」也應運而生。這背後,著名翻譯家林少華功不可沒……14日,這個一直被中國村上迷稱作站在村上春樹背後、最接近他文字的男人來到重慶噹噹書店,借村上春樹的最新長篇小說《刺殺騎士團》和山城粉絲們展開了一場「解讀與翻譯之間」的對談。
  • 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因為作品太火?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方社交網站帳號)9日一大早,#村上春樹繼續陪跑文學獎#衝上了熱搜。一些網友感嘆村上春樹再一次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還有人曬出其作品中比較經典的句子。也有不少人在討論,村上春樹啥時候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獲獎的可能性有多大?「陪跑」文學獎的村上春樹最近幾年,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但基本次次落空。
  • 村上春樹,大時代與小孤獨
    原載:《環球人物》2018年第8期作者:許曉迪在當今世界,村上春樹的價值早已溢出小說家的框架
  • 兩女同床共侍一夫,村上春樹竟然靠寫這種小說,走上全職作家之路
    我偏愛村上春樹,對他的閱讀貫穿了整個學生時代。早期的作品本本翻個底兒掉,反倒最新出版的《刺殺騎士團長》未能讀完。老實講,總覺得不像自願寫出的作品,起碼不夠誠心,加之出版的封面屬實不敢恭維,便愈發看不慣這種「旁門左道」的產物。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喜歡的人自有道理,只能怪自己欣賞不來。當然,這無關緊要。
  • 作家談村上春樹:與馬有關的少年足跡(圖)
    在最近揭曉的好書獎中,村上春樹的最新長篇《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頻頻受到關注,並最終進入新浪好書榜2013年度十大好書之列。村上春樹的創作中經常出現動物的意象,今年又是馬年,旅日作家毛丹青近日尋訪村上的少年時代,為我們揭秘村上春樹的創作,與馬的秘密關聯。  少年時,我就會打開那個屬於15歲的抽屜,找回我少年時代在家鄉看過的景色。」
  • 村上春樹的寫作得益於爵士樂,更少不了貓咪陪伴
    一天晚上,村上春樹在住所附近散步,一隻小貓一直跟著他,一路緊追不捨,最後跟進了他家,從此村上春樹就在「鏟屎官」的路上越走越遠。8歲的村上抱著貓坐在自家院子裡。一隻灰白色的長耳貓,不很大,給村上雙手掐著脖子摟在胸前。村上在隨筆《給貓兒起名字》曾自述道:我養過很多貓,但從未花過時間給貓兒起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