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勃倫效應——打折你不要,漲價你來搶?

2021-01-09 好買商學院

一到年底,各大電商紛紛開啟了營銷大戰。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那些價格高的離譜的商品買的人特別多,甚至火爆到缺貨,排隊都不一定買的上;而有些價格很便宜的商品卻無人問津。

看上去好像和我們的傳統認知不符,不應該是商品越貴,買的人越少,越便宜買的人越多嘛?一百多年前,美國經濟學家凡勃侖就發現了這一奇特的經濟現象:一些商品價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這種現象就被稱為:凡勃倫效應。

比如:同樣款式、相差無幾的一件衣服在商場裡售價高達上千元,也有很多人買;相反,同樣的衣服掛在街邊小店只賣幾百元卻賣不動。典型的還有女生的包包,各種輕奢、大牌包包在中國市場上有多暢銷不用我多說了吧,而同樣品質只賣幾百塊錢的包包卻不受大家追捧。

還有手錶,功能都是為了看時間,幾十塊的電子表,和上萬元的機械錶都能看時間,電子表還更準確一些,但很多人還是會去買上萬元的機械錶。

「商品賣的越貴,反而更暢銷」。為什麼大家不買物美價廉「好」的商品,而更願意買「貴」的商品呢?

這反應的是一種消費心理。一方面,我們潛意識裡認為「一分錢一分貨」。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購買某些商品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直接的物質滿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為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比如:購買豪車、名表、奢侈品包包,能顯示自己的富有和地位,收藏名畫、古玩能顯示自己的品味和格調等等。由於這些商品一看就很「貴」,具有炫耀性的效果,這類商品的價格定得越高,就越願意有人買。

了解了「凡勃侖效應」,不管是對消費者,還是商家,都有一定啟示作用。

作為消費者,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是否適合我們現有的經濟水平。即使我們有能力追求這種奢華的生活,我們的目的是什麼,純粹是為了炫耀,還是對自我追求的一種體現。

對商家而言,將商品進行重新包裝,標更高的價可能會讓商品賣的更好。還可以通過廣告宣傳,使商品附帶一種高級感,給人以「名貴」的印象,加強消費者對商品的好感。當然,並不是所有商品標上高價後都會賣的更好,記住,貴不少目的,能讓消費者恰到好處地炫耀才是核心。做到這一點,商品越貴,越有人買。

更神奇的是,人們喜歡「貴」的心裡,還能幫助治病。研究發現,價格越貴的藥品比價格低的更有效。曾有研究者對12名帕金森症患者進行實驗,一針1500美元的「貴藥」,比一針100美元的「便宜藥」,改善情況要高9%-10%。但其實,這兩種藥都是生理鹽水,都是安慰劑。

總結:

生活中,通常會出現「東西越貴,越好賣」的現象,這種由炫耀性心理導致的經濟現象被稱為「凡勃侖效應」。

相關焦點

  • 感情裡,想讓男人持續寵愛,你要懂得「凡勃倫效應」
    你定位太低,就算你對男人再好,他也不會多看你一樣。說到定位,就不得不提到經濟學中有名的「凡勃倫效應」。「凡勃倫效應」主要就是告訴大家,你對自己的定位不同,你所呈現出來的價值就會不同,價值高,別人才會搶著要。一塊普通的石頭,在不同的市場都有不同的價值,最後能以五十萬成交,並不是因為它真有奇特之處,而是因為它懂得抬高自己的價格,懂得提升自己的價值。
  • 職場「凡勃倫效應」
    我給他的建議是:你要的太低了,把期望薪資改成20000,再等一周看看。第二周快結束的時候,他給我打電話,滿心歡喜地說已經找到工作了,薪資18000,比自己預期的還高了5000。我告訴他,這其實是「凡勃倫效應」在職場最典型的表現。什麼是「凡勃倫效應」呢?凡勃倫效應是指消費者對一種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標價增高而增加。
  • 愛人若被「凡勃倫效應」控制,即使你有上億財富,也會被掏空
    是經濟學中的「凡勃倫效應」在作怪。「凡勃倫效應」是美國經濟學家凡勃倫提出的,它是指消費者對於一種商品的需求程度因其價格較高而增加,不是因價格較低而增加,反映的人們揮霍性消費的欲望。在兩性關係之中,經濟學與情感是脫不開關係的。要知道組成婚姻的基礎是房子、車子以及各式各樣的物質需求,在物質需求的基礎上,是男人與女人對錢財的渴望。
  • 奢侈品牌的凡勃倫效應
    你說我說□ 胡立彪上海警方日前披露了今年初破獲的一起特大假冒註冊商標案,以吳某為首的制假售假犯罪團夥大量仿冒知名奢侈品牌商品,涉案金額超過1億元。該案之所以引人關注,除了涉案金額巨大,還有一點是犯罪嫌疑人的膽子大。據警方介紹,案件中的假冒商品每件成本200元左右,但在網上的銷售價最高可達數千元,翻了10倍以上。
  • 告訴您什麼是「凡勃倫效應」!
    一次,他把最小的徒弟叫到身邊,給了他一塊石頭,然後對小徒弟說:「你帶著這塊石頭到附近的市場,試著把它賣掉。」這是一塊十分漂亮的石頭,看上去光彩奪目,和名貴的寶石一模一樣。師父笑著叮囑小徒弟說:「你不要真的把它賣掉,而是假裝賣掉。去了之後,多問問來問價的人,然後回來告訴我它能賣多少錢。」小徒弟告別師父,拿 著石頭衝出了門。
  • 凡勃倫效應告訴你:抓住男人的心,只需做到這一步
    的確,幸福不會在你的掌控之中,它不是你能預料得到的。但作為女人,如果要想把握住自己的幸福,便要學會一定的技巧,懂得一定的訣竅。 相信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一定也聽說過凡勃倫效應,凡勃倫效應是指,消費者對一種商品的需求程度,因其標價高而增加。它反映了人們進行揮霍性消費的心理願望。
  • 水滿則溢,愛滿則傷,這三個心理學效應都在告誡我們同一個道理
    這個心理學效應放在借錢上非常好用,比如一開始你想問對方借1000塊錢,要是想讓對方順利借給你,你就開口問他借10萬,他說借不了那麼多,你再說借1000,他肯定毫不猶豫地借給你。因為一開始10萬的刺激太大,後面的1000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 營銷乾貨:不打折不好賣怎麼辦?(值得收藏)
    本期核心觀點:打折和降價本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一種福利,但是打折的次數多了,很容易給人一種廉價的感覺,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怎樣做促銷才能抓住用戶的心。大家好,我是只說人話,不講概念,專給創業者們開思維腦洞的高臻臻,今天是腦細胞視頻節目的第122期,今天,咱們來聊聊如何打折。
  • 搶魚?漲價?不是所有地方都這樣的!能賣就賣,不要盲目等價了!
    搶魚?漲價?不是所有地方都這樣的!能賣就賣,不要盲目等價了!2021-01-16 09:1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養殖網        瀏覽量: 571 次 我要評論 1月份以來,不少品種價格看起來還可以,像常規魚的品種總體表現還是可以的。
  • 搶瘋了!來一車賺一車!全國的沙糖桔都在漲價……
    如果說這兩天最火的事是什麼,那一定是全國市場都在漲價! 就連一直穩穩的土豆,都開始躍躍欲試,有漲價的意思。 市場著急搶貨,人山人海的:
  • 有的魚漲價了,又有養殖戶開始賭價了!請不要和市場賭,你可能輸得很...
    有的魚漲價了,又有養殖戶開始賭價了!請不要和市場賭,你可能輸得很慘!如果你養的品種正好是這個情況,那麼恭喜你了,確實不容易,之前許久的等待總算有了收穫,辛辛苦苦幹一年,誰都希望有個好的收益。看到魚價上漲,養殖戶是肯定高興的,但是有一部分養殖戶看到漲價之後,就開始對市場有了更多的期待,認為後面的魚價會怎麼樣怎麼樣,因為往年的魚價規律是怎麼樣怎麼樣的。對漲價有美好的期待,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切實際,尤其不要被一些所謂的「大漲大增」之類的信息給誤導了。
  • 避免出版業的內捲化——說說圖書的定價與打折
    所以在這麼一種複雜和對立的概念下,圖書的定價上漲和銷售打折這個問題,一直被出版行業糾纏不放。一方面圖書定價不斷上漲,另一方面很多銷售渠道、平臺都是打折銷售,其中不乏對摺甚至一兩折銷售的,這就又給讀者、消費者一種圖書出版行業是暴利的錯覺。在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實背景下,圖書這種具有文化屬性的商業產品成為了許多矛盾或者問題的一面鏡子。
  • 為什麼疫情來了他們都在搶廁紙?
    來分析一下 什麼是羊群效應?儘管有官方闢謠 搶購依然成了潮流 我們也不要嘲笑別人
  • 林俊傑演唱會門票開售粉絲搶不到票,黃牛卻賣天價內場票?
    JJ的真愛粉,鐵粉沒有搶上票小編也覺得替他們覺得可惜,可是在演唱會門票全部售完的情況下,黃牛賣出瘋狂漲價的門票小編也會替JJ的粉絲們感到氣憤。不過,JJ的粉絲們也表示林俊傑也為了呼籲粉絲們抵制黃牛票做了許多的努力,沒有搶到票的粉絲們表示會與偶像一起抵制黃牛票,總會有一場能搶到票的!
  • 海底撈、豐巢「漲價」翻車香奈兒漲價越漲越買原因為何?
    而漲價則是個藝術活,漲得好,鯉魚跳龍門身價倍增;漲不好,品牌受損,產品滯銷,萬劫不復。海底撈、豐巢快遞櫃「拔鵝毛」,為何失敗?海底撈火鍋就沒有拿捏好漲價這門藝術的分寸,在最不該漲價的時候衝在了前面。眼下,餐飲市場剛剛開始復甦,消費信心遠沒有恢復,大多數人還在出門聚餐和繼續宅家之間猶豫不決,繃不住的海底撈就來了波漲價,漲價幅度高達80%。
  • 職場中的「懶螞蟻效應」:不要得罪那些看似平庸的同事!
    可是,在蟻群遭受威脅時,那些「懶螞蟻」卻能帶領蟻群向自己已經偵察好安全地方轉移,這種現象被稱為「懶螞蟻效應」。職場之中,也存在著「懶螞蟻效應」,職場中的「懶螞蟻」就是那些看似平庸的員工。看似平庸的員工雖然不一定擁有「懶螞蟻」那樣挺身而出的能力,但是存在即合理,看似平庸的員工往往都有著自己的作用,畢竟,老闆從來都不是傻瓜,不可能容忍白領工資的庸人存在。
  • 不打折、不促銷,新店「開業營銷」活動這樣做也能一炮而紅!
    目前常見的推廣方式有: 1、連環打折 直接連環打折的開業活動,可能是最快、效果也最明顯的吸客方式,簡單粗暴。 這樣的打折確實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到足夠多的人氣,畢竟越早來吃越便宜。
  • 打折季必備英語你都掌握了嗎?
    —老闆,你這西瓜怎麼賣?—十塊一斤。—太貴了吧,便宜點好嗎?……相信每個人的生活中多多少少都經歷過上述這樣的對話,買菜、買衣服,講價無處不在。今天小雅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實用英語打折篇!首先要說的就是「討價還價」這個單詞,它的英文是bargain,既可以作為動詞,也可以作為名詞,大家可以結合例句加深理解。
  • 「鳥籠效應」是如何影響的你行為?
    但是沒料到,從此以後,卡爾森家裡只要來客人,看見書桌旁那隻空蕩蕩的鳥籠,都會不解地問卡爾森:「教授,你養的鳥去哪裡了,是飛走了嗎?」卡爾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不是這樣的,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然而,每次卡爾森這樣回答,都會換來客人困惑懷疑的目光,讓卡爾森苦笑不得。
  • 折扣效應:現實版的「溫水煮青蛙」,爛大街到習以為常
    商場中,遍地都是打折的商品,各式各樣的紙牌上面寫滿了誘人的回扣,甚至比商品的種類還要繁多。到底是商家誠心送「福利」,還是把顧客當做待宰的羔羊?所謂的打折商品真的限期銷售麼?其實這就是長期存在的「折扣效應」,在溫柔的「誘惑」下讓消費者的錢包囊中羞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