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籠效應」是如何影響的你行為?

2021-01-12 行為邏輯方法論

1907年,詹姆斯和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一同從哈佛大學退休。

有一天,他們兩個人打賭。詹姆斯說:「我有個辦法,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的。」

聽完詹姆斯的話,卡爾森根本就不相信,因為他從來沒有養鳥的計劃和打算。

沒過幾天,卡爾森過生日,詹姆斯就送給了卡爾森一份禮物,是一隻精緻又漂亮的鳥籠。

卡爾森笑著對詹姆斯說:「即使你給我鳥籠,我還是不會養鳥,它就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而已,你會輸的。」

但是沒料到,從此以後,卡爾森家裡只要來客人,看見書桌旁那隻空蕩蕩的鳥籠,都會不解地問卡爾森:

「教授,你養的鳥去哪裡了,是飛走了嗎?」

卡爾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

「不是這樣的,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

然而,每次卡爾森這樣回答,都會換來客人困惑懷疑的目光,讓卡爾森苦笑不得。

久而久之迫於無奈,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了一隻鳥,那麼,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就這麼成功了。

「鳥籠效應」指的是人很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響,無意識地受其操控。

大家想一個問題,上面故事中卡爾森看似是不耐其煩的回答客人的問題,才買了鳥。其實,他自己也認為買一隻鳥放入漂亮的鳥籠是合理的,這樣才買的鳥。

「鳥籠效應」影響著我們的潛意識,我們的潛意識也同時受其他人的影響。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年輕人專注力越來越差。並不是現在的人相比以前變笨了,而是更聰明了,畢竟是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計算機普及之前,玩遊戲只能玩大型遊戲機、「小霸王」遊戲機、索尼系列遊戲機等,總之,要想玩遊戲是需要花一些功夫的。

現在一部手機就可以暢玩各種炫酷的遊戲,各種品牌的手機處理器迭代非常迅速,加上5G和無線網絡的普及,玩遊戲、看視頻的很容易,因為時間成本極大的降低了。

那麼,你新買了一部手機,運行十分流暢,你會用它幹嘛?

你肯定會下載抖音、快手的短視頻軟體,配置這麼高的手機至少也要下載一個「王者榮耀」、「和平精英」、鬥地主或消消樂等遊戲吧,畢竟很多人都在玩。

就算你不喜歡看短視頻,不喜歡玩手遊,也會下載這些app,哪怕是單純想檢驗一下手機運行效果,可是呢,當你看上短視頻,玩上手遊,你覺得手機的確運行的非常流暢,遊戲也越來越吸引你,重要的是一點也不卡,你就這樣被吸引住了。

一般人的思維是新手機內存大,就要多裝一些東西,哪怕是幾乎不用的app。

還有一個原因,在你的意識裡,你把手機當成了休閒工具。當你一有空閒或者無聊就會不自主的打開手機。

另一個例子是「剁手黨」。

網購平臺的各種優惠券、直播、節日活動等,這些也會暗示你去購買東西,甚至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

這些都是「鳥籠效應」。

如果你自制力差,認知能力低,倒不如不要頻繁更新手機,不然,你一定會被新手機白白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鳥籠效應」通常來說是暗示的原理。

但是這不是最本質的原理,最底層原理是能量、信息的相互影響。

一個漂亮的鳥籠,它本身是一個信息,當這個信息進入我們的意識,就變成了能量。

鳥籠養鳥這種意識能量吸引過來的就是同種相關類型的事物——鳥。

更何況,每位客人看見鳥籠,都發射出去養鳥這種能量,能量疊加變強,會更快的吸引過來鳥這個事物。

針對這種效應我們應該怎麼做?

極簡主義。

把無用、不相關的東西去掉,比如,鳥籠沒用就直接收起來,書桌上和電腦桌面上不要放無用的東西,手機不要裝無用的app,甚至鍾情於舊手機。而且,專心學習時候,手機要靜音、儘量斷網或者關機。

如此,才能幫助你避免「鳥籠效應」。從根本上不受此效應的影響唯有提高自制力和認知能力,明白這個效應的底層邏輯,那麼,你就會用自己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會受次效應影響,因為你已經看穿一切。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大家。

相關焦點

  • 身邊的心理學:如何運用鳥籠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詹母斯送給他一個很好退休朋友卡爾森一個名貴的鳥籠,這個退休的朋友說,我又沒有養鳥的愛好,你送我這麼名貴鳥籠給我幹嘛?這個心理學家說,你會愛好養鳥的,這個鳥籠能用得上的。這個退休老人將鳥籠放在客廳裡,退休後,一些退休朋友到他家來玩,看到這個鳥籠後,都驚嘆而又惋惜地說,這麼名貴鳥籠,怎麼不買鳥餵養?有的朋友甚至還還惋惜猜想,你這個鳥籠裡的鳥是不是都死光了?在多次朋友的驚嘆、惋惜和猜想中,這個退休老人按耐不住了,終於買了鳥,而且還買了與養鳥的食物和工具,並真的愛上了養鳥。
  • 「我的婚姻我做主」2招教你避開「催婚大軍」帶來的「鳥籠效應」
    如侵權請聯繫,立刪四、我們該如何避免「鳥籠效應」帶來的消極影響呢?①知己知彼為什麼「鳥籠效應」可以稱為十大人類最難以擺脫的心理之一呢?其原因在於——它產生的心理暗示,可以影響我們的行為。並且身邊那些已經被植入「鳥籠效應」的人,也會給你帶來極大的心理暗示和壓力。
  • 《三十而已》:王漫妮升職了,運用鳥籠效應,還你一個匹配的人生
    職場中的這種現象也反應了心理學上的一種效應——鳥籠效應。一、「鳥籠效應」的完美匹配力回想一下你是否有這樣的時刻?鳥籠效應不自覺的暗示產生的壓力悄悄吞噬著職場人內心的光芒。職場人總是把那隻無謂的鳥籠掛在心中,影響了整個職場人生。作為職場人,應該摒棄鳥籠效應的消極影響,利用鳥籠效應的積極影響,鋪平自己的晉升之路。
  • 「鳥籠效應」的小故事
    鳥籠「鳥籠效應」又稱「鳥籠邏輯」。說的是如果一個人偶然獲得一個珍貴的空鳥籠,過一段時間之後,他很可能會買只鳥回來養。而不是把這個空鳥籠丟掉。這個效應的發現者,是近代傑出的心理學家詹姆斯。背後有這樣一個故事:在1907年,詹姆斯從哈佛大學退休。和他一起退休的,還有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有一天,兩個人不知道怎麼了,打了個賭。詹姆斯說:「我一定會讓你在不久之後,養上一隻鳥。」可是卡爾森很不以為然,直接說他不相信,因為他從來就沒想過,要養什麼鳥。自己又不喜歡這個!
  • 思維|鳥籠效應:遠離鳥籠,拒絕固步自封
    鳥籠效應:遠離鳥籠,拒絕固步自封04:25來自安豆職說01心理學家詹姆斯有天和好友卡爾森打賭,他說:「我敢保證不久後,你會養一隻小鳥。」卡爾森一聽覺得很荒唐就笑著說:「你在開玩笑吧,我從來沒有過這種想法。」幾天後卡爾森過生日,朋友們都來為他慶祝,詹姆斯也來了,還帶了一支精緻的鳥籠作為生日禮物。卡爾森接過鳥籠想起前幾天詹姆斯說的話,就會意地笑了笑,說:「好你個詹姆斯,你還真想讓我養鳥啊?可惜最後你肯定會失望的,不過還是要謝謝你的鳥籠,我很喜歡他。」
  • 鳥籠效應-學會打破慣性思維的限制
    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1鳥籠效應人們在沒有得到某種物時,心理保持平衡,而一旦得到了,反而開始不滿足,認為自己應該可能得到更多。比如外出購物時明明只想買一樣東西,結果卻買回了一大堆。這個過程就是鳥籠效應在起作用。「鳥籠效應」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它指如果一個人買了一個空的鳥籠放在自己家,過了一段時間,他一般會買一隻鳥回來養。即使主人長期對著空鳥籠並不彆扭,每次來訪的客人都會很驚訝地問他這個空鳥籠是怎麼回事,或者把怪異的目光投向空鳥籠,每次如此。終於他不願意忍受每次都要進行解釋的麻煩,於是他只好買只鳥回來相配:因為買一隻鳥比解釋為什麼有一隻空鳥籠要簡單。
  • 鳥籠效應對孩子的作用很大,能讓孩子主動學習,家長不妨試試
    鳥籠效應對孩子的作用很大,能讓孩子主動學習,家長不妨試試家長比孩子擁有更多的閱歷,爸爸媽媽都知道學歷很重要,所以才會如此重視孩子的學習,但是孩子年紀小不懂事,對學習並不感興趣,更別說讓他們自己主動的學習了。
  • 婚外情中的「鳥籠效應」:豪華版「空花瓶」
    鳥籠效應:又稱「鳥籠邏輯」,也叫「空花瓶效應」。「鳥籠效應」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人們會在偶然獲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礎上,繼續添加更多與之相關而自己不需要的東西。男人,「鳳凰男」。早年家境不好,後靠俊朗的外表娶了村裡「首富的女兒」。女人圖情,男人圖錢。一步步,在老嶽父的幫助下,男人發達了。
  • 鳥籠效應:為什么女人明明有一柜子的衣服了還要不停地買買買?
    >生活中我們遇見很多這樣的事情,買了一張好看的桌子,瞬間覺得整個家的裝修風格都配不上它了,於是為了這張桌子把家又重新裝了一下;買了一本書,又覺得家裡的檯燈對眼睛不好,接著又換了一個新檯燈;買了一束花,換了一個花瓶和一塊桌布……我們的生活總是無意識的被其他事物所操控,生活由儉入奢,在複雜的生活中自己感到越來越累,這種情況正是心理學中的「鳥籠效應
  • 會自主閱讀的孩子,父母都善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閱讀了
    「鳥籠效應」是什麼? 鳥籠效應來源於心理學家詹姆斯和好友的一次打賭。 詹姆斯於哈佛大學退休時,與他同樣退休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打賭說:「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的。」 卡爾斯並沒有在意,反駁道:「我不信!因為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養一隻鳥。」
  • 「鳥籠效應」心理現象,已在許多領域得到應用,大家都應該知道它
    「鳥籠效應」是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在邏輯學上又稱為「鳥籠邏輯」,是人類難以擺脫和抗拒的十大心理現象之一,其發現者是近代傑出的心理學家,來自哈佛大學的詹姆斯教授。「鳥籠效應」是指人們在偶然獲得一件物品後,會繼續添加更多與之相關聯的配套物品。
  • 那些有名又有趣的所謂「效應」
    任何事物發展均存在定數與變數,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其發展軌跡有規律可循,同時也存在不可測的「變數」,往往還會適得其反,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的發展具有複雜性。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掌握這12種心理效應,讓用戶對你的品牌「上癮」!
    為什麼網紅店越是排隊、越能吸引你?為什麼很多月光族少女願意透支信用卡買名牌包?  答案即人性使然。  在我們身邊,利用心理效應做營銷的例子,比比皆是。掌握消費者的心理及行為模式,會讓營銷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10個有趣味的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幾個?
    拆屋效應魯迅曾在1927 年發表了一篇名為《無聲的中國》的演講中,文中寫道:「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這種先提出很大的要求來,接著提出較小、較少的要求,在心理學上被稱為「 拆屋效應」,也被稱為「門檻效應」5.
  • 淺淡鸚鵡鳥籠對鸚鵡的影響
    虎皮鸚鵡:虎皮鸚鵡嬌小可愛,在挑選鸚鵡籠的時候,要考慮鳥籠籠絲間距,一般都是在1.5釐米,太寬了鸚鵡能夠鑽出來,鳥籠材質一定要堅硬,木製、竹製的肯定不行。金太陽鸚鵡:錐尾鸚鵡的特點是尾巴長,活潑好動,互動性強,在選擇鸚鵡籠時,需要考慮鳥籠高度和寬度,高度是為了保護鸚鵡美麗尾巴的,太多鸚鵡尾巴掃到籠底,會沾到糞便,長期以往尾羽會像掃把一樣開叉非常難看。
  • 每日新書|《圖解世界精英思維》:聰明人都懂的心理學效應
    >瓦拉赫效應:發現自己的優勢點並充分放大 / 010焦點效應: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 014霍布森選擇效應:沒有對比的選擇寧可扔掉 / 018布裡丹毛驢效應:影響你發展的不是運氣,是猶豫 / 022糖果效應:延遲滿足的人都是人生大贏家 / 026木桶原理:
  • 【薦讀】世界七大著名心理學效應,學會一個受益終身
    相信「飛輪效應」不是追求一勞永逸,而是在一開始,和自己打退堂鼓的心理打個架,別讓它拖住你前進的步伐。2蘑菇效應踏出「舒適圈」很難。很多剛剛開始工作的年輕人,總覺得自己不受重視。打雜跑腿,端茶送水,還會受到很多指責、批評,甚至代人受過,或者乾脆被無視,任其自生自滅。
  • 警惕「同伴效應」的影響,培養獨立健全的人格
    你早上不是很喜歡嗎?」「反正我現在就不喜歡它,以後別想讓我再穿它。」女兒氣憤地說。媽媽一看不對勁,細細盤問之後,才知道女兒今天穿這件衣服去學校,被同學笑了,說它不好看。孩子很容易受同伴的影響,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為了得到群體的認同,他們會更多地模仿同伴的行為或接受同伴的思想。這就是同伴效應。上面這個事例是,女兒很明顯就是受到同伴的影響,才會不喜歡衣服。
  • 從心理學實驗到網際網路產品設計02:利用從眾效應,引導用戶行為
    我們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要考慮到所有信息反而不容易做決策,信息出現的背景和心理情境漸漸變成了決定影響力的核心要素,所以我們需要思考傳達哪些信息,如何傳達信息,才能讓用戶或受眾認同信息並依言行動。本文介紹社會心理學的從眾效應,描述實驗設計並分析結果,展示從眾效應在產品設計中如何應用。
  • 如何讓一個人對你長久留戀?懂得用「暈輪」效應
    如何讓自己的感情更持久,更雋永,想必是每個人都想要知道的。心理學範疇裡有一個說法叫做「暈輪效應」。指的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最初產生一些印象後,往往就會有所推斷,不斷強化這樣的印象。說白了,就是你給對方的印象,如何可以長久保持正面的效果。那麼,用到感情方面,如何讓一個人對你長久留戀?要懂得用「暈輪」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