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遇車禍自己砍掉左腿 在家養殖蜈蚣致富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大學生遇車禍自己砍掉左腿 在家養殖蜈蚣致富

  

  

  

黃國東將釘有魚片的木板放進蜈蚣池中。  

武鳴截肢大學生在家養蜈蚣,訂單多得不敢接

「毒門」生意 肯做就有得賺

  核心提示

  準備走進黃國東家之前,村裡有人提醒記者,「你們要小心,他家裡有好多『毒物』」,採訪後才知道鄰居的話不無道理:在一座不起眼的兩層農家小院裡,竟養有蜈蚣、蠍子和毒蛇等數種有毒動物,其中規模最大的蜈蚣數量有上萬條。院子的主人黃國東的身份頗為特殊:他在一場車禍中被迫截肢,失業後只好回家發展特種養殖。在他的用心經營下,蜈蚣訂單多得讓他不敢接。而在養蜈蚣過程中,也不乏許多有趣的事情。今天就讓我們帶你走進黃國東的蜈蚣王國去看看。

  創意

  蜈蚣池 是座「微園林」

  武鳴縣府城鎮德靈村一組的大部分居民以種植甘蔗和水果為業,黃國東的家就在村口路邊,對面是大片的甘蔗地。豐富的甘蔗葉就是黃國東用來給蜈蚣遮陰的材料。

  長著一張娃娃臉,帶著一副銀邊眼鏡的黃國東今年28歲,是環境設計專業畢業的本科生。雖然已經畢業了好幾年,但看上去還是未脫學生氣。8日下午,當記者站在他面前時,才發現他的左腿裝著假肢——2009年,黃國東在桂林遭遇意外車禍受傷,左腿一直無法治癒,最後他竟痛下決心揮起斧頭砍掉了傷腿。

  失去左腿的黃國東因為殘疾很難找到工作,機緣巧合之下,他在網上發現了蜈蚣養殖的商機,便決心在家把它當成自己的事業。而這樣的決心,正如他當初揮斧砍腿一樣的堅定。

  在黃國東的引領下,記者來到蜈蚣養殖場。打開一扇鐵門,幾個池子映入眼帘。池子共有六個,三個池子建在地上,另三個池子搭在上面。整個養殖場頂部都爬滿了絲瓜藤,架子上還零星地掛著幾個小絲瓜。地上的三個池子都用磚頭砌成的長方形,每個大約6平方米;而上面的養殖池則採用一面玻璃,倚牆而建,另兩面用磚頭,構成3平方米的長方形。兩種池子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用鐵皮將池子頂部圍著。黃國東告訴我們,加裝鐵皮是為了不讓蜈蚣爬出來。

  在池子裡,有的放著假山,有的種著辣椒、蘆薈等植物,還有一口小水眼。黃國東說,這些池子的造型都是他運用大學所學專業設計出來的。由於蜈蚣有晝伏夜出的特性,我們沒有看到蜈蚣的身影,但這猶如微縮園林的小池子,已經令我們連連感嘆。

  成本

  3萬條蜈蚣 一頓吃一個豬肺

  就在我們感嘆來得不是時候,沒法看到蜈蚣時,黃國東卻說,蜈蚣都躲在瓦片和甘蔗葉下,只要掀開就可看到。果然,隨著黃國東把鋪蓋在土上的甘蔗葉挪開,記者立即就發現好幾條筷子粗的蜈蚣迅速爬行,鑽到另外一叢幹葉下。隨意地掀開任何一處瓦片草堆,都能見到蜈蚣的身影。

  黃國東告訴記者,這幾個池子裡的蜈蚣總共有上萬條,養殖蜈蚣最大的投資是池子的建設,飼料成本則低得可以忽略不計。「一般我餵給它們的都是豬肺和魚肉,五塊錢一個的豬肺就可以供3萬條蜈蚣食用。」 他說,蜈蚣怕光、喜溼,晚上餵食時為防止蜈蚣將食物拖入窩內導致食物腐爛變質,他還想了一個法子,將豬肺釘在一個長條木上,讓蜈蚣只能「就餐」而不能「打包」。而且,蜈蚣的食量很小,天氣涼時很少吃食,在孵蛋期更是不吃不喝,熱天也就三四天餵一次。黃國東說,管理起這些小傢伙,很輕鬆。

  趣事

  受精後 母的會把公的吃掉

  蜈蚣長相醜陋,身上有毒,人們往往對它退避三舍。不過,黃國東在養殖過程中卻漸漸喜歡上了這些「毒」傢伙。

  他告訴記者,現在場子裡有幾千條蜈蚣進入了孵蛋期,每條蜈蚣一年一般只產一次蛋,一次可以產30個左右,成活率幾乎是百分百。不過,蜈蚣在孵蛋期很怕別人打攪。「如果孵蛋的蜈蚣,你掀開稻草驚嚇到它們,它們會把自己的蛋吃掉。」此外,黃國東說,蜈蚣的繁殖方式和螳螂很類似,公蜈蚣和母蜈蚣在完成交配受精後,公蜈蚣會心甘情願給母蜈蚣吃掉。而母蜈蚣一旦完成一次受精,接下來的兩三年時間裡都不用再交配也能產卵,這樣的方式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

  黃國東還說,同一批蜈蚣從小在一個池子裡長大,形同兄弟姐妹,對於外來蜈蚣的「入侵」,他們會團結一致毫不客氣。「有一次我從野外抓了一條野蜈蚣放進池子裡,想不到幾十條蜈蚣竟然聯合起來圍攻它,把它咬死了。」

  效益

  養了3年訂單多得不敢接

  從2010年開始養殖蜈蚣,到現在也快3年了,黃國東最早的一批蜈蚣已經在去年出欄了,銷售途徑有三條,一是賣給藥商;二是賣給周邊村民用來泡酒;三是賣給別人當種子繁殖發展。

  黃國東介紹,蜈蚣養殖一年左右就有約10釐米長。去年,他賣出去了8000多條,每條賣6—8元。一年多就收回了建池子的幾萬元成本並開始盈利。漸漸的,他的養殖場在圈內有了名聲,南寧、柳州都有人提前來找他下訂單,每一單都是幾千條以上。但考慮到自己繁殖的規模沒那麼大,時間太緊,他沒敢接下人家的單。「我怕我接了單後,沒有貨供給人家。」

  當然,除了蜈蚣養殖外,黃國東還利用閒暇時間在樓頂建起了毒蛇和蠍子的養殖場,並開始逐步擴大他的「毒門」生意。在果園裡,他又養起了原雞(家雞的野生祖先),目前已發展到100多隻。這位腿部殘疾的大學生要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在農村老家,在特色養殖這條路上,只要用心經營,一樣能幹出一番天地。(《當代生活報》記者 馮耀華 實習生 林科冠/文 記者 何學俏/圖)

相關焦點

  • 蜈蚣的生活習性 蜈蚣養殖問答
    歡迎收聽致富早班車節目,我是田園。近期由於飼料價格上漲,特色養殖被農民朋友所關注。其中蜈蚣具有祛風、鎮驚、抗癌、解毒散結,通絡止疼等功效被人們所關注,人工養殖蜈蚣呢,投資少、見效快、易飼養、獲利多,是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致富門路,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這一話題,我們特地請到了河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的王健誠研究員,請他就當前蜈蚣的養殖技術問題給大家做個詳細的介紹,以滿足大家在特種養殖方面的需要。
  • 蜈蚣養殖中的潛規則,你不知道可就被騙了!
    由於養殖蜈蚣的利潤較大,很多人都躍躍欲試要入行,騙子就利用人們快速致富的心裡設置騙局。因此,養殖戶要擦亮眼睛,通過以下五個方面進行甄別。一是騙子在宣傳資料中表示養殖者只需要引種,幾乎不需要其他投資。可事實上,養殖者在引種方面的投資要比正常情況下高出2~3倍左右,即技術公司在賺取高額的引種費。同時飼養蜈蚣時必須要建立完善飼餵環境,否則蜈蚣很容易就會爬出去,這種後續投資是養殖者初始投資的2~5倍。
  • 蜈蚣養殖成本以及風險介紹 養殖蜈蚣注意事項
    蜈蚣養殖成本以及風險介紹  蜈蚣為陸生節肢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每一節上均長有步足,故為多足的生物,與蛇、蠍、蜘蛛、蟾蜍並稱「五毒」並位居五毒首位,一般在農村的磚石下面經常可以見到,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養殖前景,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蜈蚣養殖成本要多少吧!  蜈蚣養殖成本要多少?
  • 蜈蚣有毒又危險,為什麼還有人不斷在養殖?看完漲知識了!
    蜈蚣有毒,但不危險,養殖蜈蚣的難點並不在它有毒,蜈蚣天性膽小,是不會主動攻擊人的,且養殖的蜈蚣野性已經有些變化,在必要的一些防護措施下,是很容易克服蜈蚣有毒這個問題,在養殖戶眼裡,有毒根本就不是養殖蜈蚣的難點。
  • 海蜈蚣變身「軟黃金」
    本報訊 (記者 葉 暉 縣委報導組 林苗苗 通訊員 柯麗娜 陳誠) 三門縣浦壩港鎮的農戶通過人工養殖,將海蜈蚣搖身變成「軟黃金」,逐漸打開了新的致富門路。  海蜈蚣,是沙蠶的俗稱,它不僅營養價值高,可以做成美食,而且還有著「萬能魚餌」之稱,頗受日本及歐洲市場的歡迎。
  • 人工養殖蜈蚣—如何選擇養殖場地?
    人工養殖蜈蚣—如何選擇養殖場地?人工養殖蜈蚣,可根據蜈蚣的生活習性,因地制宜地選擇養殖場所和確定養殖方法,如野地養殖、薄膜圍壁式養殖、磚池養殖、地下池養殖等多種。不論採用何種養殖方式,都必須創造蜈蚣棲息、隱身的縫隙和洞穴,儘可能保持野生生態狀態的環境。
  • 連雲港板浦鎮石河村回村任職大學生養殖「小豆丹」變大財富
    中國江蘇網9月12日連雲港訊(通訊員 楊筠 任娟)連雲港市海州區板浦鎮石河村去年回村任職大學生孫震在經過一年不斷的摸索中,掌握了豆丹卵孵化技術,成功的找到養殖豆丹的方法。他與村民一起成立豆丹養殖合作社,這樣不僅降低了自己的養殖成本,同時還可以銷售豆丹卵,增加集體收入。
  • 了解蜈蚣的這些習性,科學養殖才能不把蜈蚣養死!
    很多人看著蜈蚣都覺得瘮人,小小的身體,無數條腿,簡直是沒有美觀性可言。不過蜈蚣養殖可是彌補了國內養殖業的一些空白,蜈蚣藥用價值高,養起來很有講究,一定要研究透它的習性,才能保證養殖的成功率。蜈蚣是種喜群居的動物。
  • 「80後」大學生返鄉創業:「耕地驢」變「致富驢」助農增收
    楊佩佩 攝中新網忻州6月24日電 題:「80後」大學生返鄉創業:「耕地驢」變「致富驢」助農增收作者楊佩佩當大多數同齡人在談論潮流、時尚的時候,驢,成為出生於1985年的返鄉大學生楊俠與人交談的高頻字眼。返鄉創業的他紮根鄉村,將曾以耕地為主的驢變為「致富驢」,帶動當地農戶增收。
  • 「豪豬養殖大王」的致富經
    但喜好養殖動物的他,卻在養殖豪豬的路上越走越寬,將豪豬事業越做越大。從2009年開始嘗試養殖豪豬,如今韓家文的養殖場已有200多頭豪豬,成為名聞一方的「豪豬養殖大王」。  1999年,提前退休在家的韓家文,憑著自己的愛好,計劃搞養殖。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中央七套的節目中,看到了養殖豪豬的新聞報導。豪豬吃得少、生病少、價格高的特點吸引了韓家文的目光。
  • 90後大學生返鄉創業:「拉車驢」變「致富驢」
    當大多數同齡人在談論潮流、時尚的時候,「驢」成為90後返鄉大學生孫志偉與人交談的高頻字眼。返鄉創業的他紮根鄉村,將曾以拉車為主的毛驢變為創業增收的「致富驢」。  29歲的孫志偉於2011年畢業於伊犁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專業。2016年,在昭蘇開獸藥店的孫志偉決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果子溝牧場農業村創業。
  • 男子居民樓裡養殖蜈蚣 數十條「越獄」咬傷嬰兒
    半夜醒來,突然感覺有些癢,開燈一看,身上竟然趴著一條大蜈蚣。對於巴南區土橋新街15號居民樓的業主來說,時刻擔心這一幕發生在自己身上。前晚,社區工作人員和派出所民警排查發現,一男子在該樓養殖蜈蚣,數十條不聽話的蜈蚣「越獄」,不但驚擾了整棟樓的業主,而且還咬傷了一名嬰兒。
  • 農業:人工養殖蜈蚣的飼養管理介紹
    人工養殖蜈蚣是一門新興學科,在養殖上應該有一套較為嚴格的管理制度,才能熟練的掌握蜈蚣飼養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要想養好蜈蚣,飼養管理人員應該遵循以下原則。一、細心觀察觀察蜈蚣可以用短期開燈的方法進行。每天應該觀察蜈蚣生活環境的溫度、溼度變化,以及相應的蜈蚣群動態變化,調控光照,通風換氣,檢查餌料供應量是否恰當,並且及時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處理。2. 了解蜈蚣的健康狀況。可以進行「五看」。一看體色,健康蜈蚣體色鮮豔明亮。二看行動,健康蜈蚣對溫度,適度,光線等環境因素的變化反應靈敏,靜止時後腹部趨於身體一側,活動時腹部離地,爬行迅速。
  • 蜈蚣養殖技術,了解一下蔬菜大棚是如何養蜈蚣的吧!
    養殖池可建在室內,亦可建在室外。養殖池用磚或石塊等材料砌成,水泥抹面,池深80釐米為宜,池內壁四周用光滑無損的塑料薄膜粘貼,或在池口鑲一圈玻璃與池壁成直角的內簷,寬15釐米為宜。以防蜈蚣外逃。池內靠牆壁四周挖一條寬10釐米深4釐米的水溝,在水溝內側再挖一條寬30釐米深3釐米的料槽供投放飼料用。池內可栽上雜草和樹木,並堆放一些石塊、瓦片等供蜈蚣棲息。放種苗後池上要蓋一層草簾遮光。
  • 山東5歲娃因車禍失去左腿 愛心企業為他免費裝上假肢
    今年5月的一場車禍,奪走了軒軒的一條左腿,小小的他還一直在盼著長出新腿。[揪心] 一場車禍奪去男孩一條腿5月的一天下午,在菏澤一家幼兒園讀中班的軒軒放學後,高興地飛奔到來接他的姑姑身邊。軒軒的家離幼兒園並不遠。
  • 大學生返鄉創業養鴯鶓,沒想到這麼賺錢
    大學生李錦恆在父母的支持下,返鄉創業,在家裡養殖起了鴯鶓。大學畢業後卻沒有走大部分大學生畢業後考試謀職業的路,帶著夢想,2010年剛跨出校門的李錦恆毅然選擇來到了工地上,和工匠們一起幹起了苦力活。由於李錦恆具有良好的文化水平,很快得到了老闆的賞識,做起了工程管理員。
  • 抓住「雞」遇 逐夢小康——織金縣牛場鎮發展蛋雞養殖帶富群眾
    「現在,全鎮的蛋雞養殖戶都採用我的養殖技術。我們合作社將收來的中草藥曬乾製成粉末。群眾可以在我們這裡買去喂,也可以自己上山挖。」黃啟發說,全鎮的蛋雞養殖場都是開放的,不用消毒,人可以隨意進出。「養雞十一年,從未出現過雞生病大量死亡的現象。」黃啟發把自信寫成對聯貼在門上:憑實幹養雞致富,靠技術產蛋發家。
  • 生長於農村的「野薑」,大學生靠種植它致富,一年收入十幾萬元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有自己創業當老闆的想法,也有一些大學生在畢業之後將自己的想法付諸於行動。農學院畢業的張鵬就是這麼一位大學生,前幾年畢業後開始在家種植起了「野薑」,價格能夠賣到十幾元一斤,比豬肉的價格還要高。通過種植「野薑」,張鵬實現了自己創業的想法。
  • 15元一條的小蜈蚣成了縉雲一村民的賺錢法寶
    浙江在線03月19日訊在縉雲,有人養鴨,有人養蝦,可胡源鄉胡村村民胡順葉卻另闢蹊徑,養起了令人毛骨悚然的蜈蚣。這種多足的陸生節肢動物曾是金庸筆下陰森恐怖的「五毒」之一,可在胡順葉的手中卻搖身一變成了致富的寶貝。僅去年一年,胡順葉夫妻倆通過養殖蜈蚣,就成功賺到了近20萬元。
  • 蜈蚣的養殖,這些口口相傳的誤區一定要遠離,千萬不要盲目跟從
    如今隨著我們國家的養殖業不斷的發展,而且種類也越來越多,因此眾多養殖戶們更是按捺不住,紛紛想要一展拳腳,但是在養殖的過程當中,尤其是養殖蜈蚣的過程裡非常容易會被人們欺騙,甚至走到了養殖的誤區裡。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下,蜈蚣的養殖需要注意怎樣的誤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