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1月9日訊 老馬 在臺灣股市破新高,經濟成長的當下,不同立場的陣營對臺灣的經濟成長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臺灣對中國大陸歷年出口佔比(依存度);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期間為2008至2016年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根據資料,2020年臺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達1,367.4 億美元,佔臺灣總出口值的43.8%,較2019年同期約951億美元增加了14%。
出口最大宗的仍是「電子零組件」,增加了20%左右,達207.6 億美元,特別集中於積體電路(集成電路),譬如晶片(晶片)產品等等。緊接在後的是「資通與視聽產品」增加了 58.4 億美元(增加15.1%),之後則是光學器材增 加了2.5 億美元(增加2.4%)。
確實,根據同份資料顯示,去年臺灣出口貨品中,半導體佔關鍵角色。
臺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徐遵慈對BBC中文分析,2020年臺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成長快速,佔比增加的其中一個原因是2019年臺灣對大陸出口衰退4.1%,因此基期較低;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美中貿易戰以及全球半導體產能吃緊,中國大陸自2019年就開始囤積以及擴大採購半導體,導致對臺灣出口旺盛的半導體需求激增」。
許多分析指出,在美中貿易戰的背景下,由於中國大陸的公司希望終止對美國的技術依賴,並且更換掉因為美國制裁而不再提供的零件,開始轉向臺灣購買產品,因此臺灣對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在2020年一直出現增長。
譬如,根據臺灣官媒中央社2020年9月公布的出口數據,臺灣以急件運往中國兩家主要公司,分別是華為和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的產品出現增長。
然而,此數據公布之後,還是再次引起臺灣政黨及輿論的激烈辯論——即臺灣經濟是否依賴中國大陸,以及臺灣能否與中國大陸經濟「脫鉤」的老問題。
在野黨國民黨抨擊蔡英文政府稱,過去民進黨批評國民黨政府政策「親中」,但據統計顯示,馬英九在任時,臺灣對大陸出口的比例(該黨稱為出口依存度)比蔡英文執政這幾年來還低。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羅智強便在臉書批評蔡政府將臺灣「出口鎖入了中國大陸」。
不過,長期研究亞太經貿的徐遵慈認為,一般說來臺灣對中國大陸出口,與中國對外出口是呈現「連動」關係,不適合解釋成誰依賴誰較多的問題。
她說,2020年中國出口旺盛,就必須從臺灣進口更多電子零配件或半導體去組裝或製造成終端產品出口,「因此這種供應鏈上下遊的關係,不是誰依賴誰較多的問題。若一定要比較,可以說是臺灣依賴中國市場甚高,中國則高度倚賴從臺灣進口的科技和電子產品」。
徐遵慈認為,臺灣更要關切的是對特定產業或產品出口集中度高居不下的問題。
來往兩岸三地的金融業主管雷小姐(經要求化名)問道:「在全球化貿易興盛的時代「,有誰能不依賴進出口?她對BBC強調,「就像中國大陸仍然需要澳大利亞的煤炭,蘋果公司仍需要中國的低成本代工供應鏈,貿易出口多半是照著全球化的管道在運作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