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臺灣經濟事實上高度依賴大陸 國民黨諷刺蔡英文當局「親中...

2021-01-11 中國小康網

中國小康網1月9日訊 老馬 在臺灣股市破新高,經濟成長的當下,不同立場的陣營對臺灣的經濟成長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臺灣對中國大陸歷年出口佔比(依存度);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期間為2008至2016年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根據資料,2020年臺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達1,367.4 億美元,佔臺灣總出口值的43.8%,較2019年同期約951億美元增加了14%。

出口最大宗的仍是「電子零組件」,增加了20%左右,達207.6 億美元,特別集中於積體電路(集成電路),譬如晶片(晶片)產品等等。緊接在後的是「資通與視聽產品」增加了 58.4 億美元(增加15.1%),之後則是光學器材增 加了2.5 億美元(增加2.4%)。

確實,根據同份資料顯示,去年臺灣出口貨品中,半導體佔關鍵角色。

臺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徐遵慈對BBC中文分析,2020年臺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成長快速,佔比增加的其中一個原因是2019年臺灣對大陸出口衰退4.1%,因此基期較低;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美中貿易戰以及全球半導體產能吃緊,中國大陸自2019年就開始囤積以及擴大採購半導體,導致對臺灣出口旺盛的半導體需求激增」。

許多分析指出,在美中貿易戰的背景下,由於中國大陸的公司希望終止對美國的技術依賴,並且更換掉因為美國制裁而不再提供的零件,開始轉向臺灣購買產品,因此臺灣對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在2020年一直出現增長。

譬如,根據臺灣官媒中央社2020年9月公布的出口數據,臺灣以急件運往中國兩家主要公司,分別是華為和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的產品出現增長。

然而,此數據公布之後,還是再次引起臺灣政黨及輿論的激烈辯論——即臺灣經濟是否依賴中國大陸,以及臺灣能否與中國大陸經濟「脫鉤」的老問題。

在野黨國民黨抨擊蔡英文政府稱,過去民進黨批評國民黨政府政策「親中」,但據統計顯示,馬英九在任時,臺灣對大陸出口的比例(該黨稱為出口依存度)比蔡英文執政這幾年來還低。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羅智強便在臉書批評蔡政府將臺灣「出口鎖入了中國大陸」。

不過,長期研究亞太經貿的徐遵慈認為,一般說來臺灣對中國大陸出口,與中國對外出口是呈現「連動」關係,不適合解釋成誰依賴誰較多的問題。

她說,2020年中國出口旺盛,就必須從臺灣進口更多電子零配件或半導體去組裝或製造成終端產品出口,「因此這種供應鏈上下遊的關係,不是誰依賴誰較多的問題。若一定要比較,可以說是臺灣依賴中國市場甚高,中國則高度倚賴從臺灣進口的科技和電子產品」。

徐遵慈認為,臺灣更要關切的是對特定產業或產品出口集中度高居不下的問題。

來往兩岸三地的金融業主管雷小姐(經要求化名)問道:「在全球化貿易興盛的時代「,有誰能不依賴進出口?她對BBC強調,「就像中國大陸仍然需要澳大利亞的煤炭,蘋果公司仍需要中國的低成本代工供應鏈,貿易出口多半是照著全球化的管道在運作才是」。

相關焦點

  • 民進黨當局一番「折騰」後,臺灣對大陸經濟更依賴了
    原本在今年年初,民進黨當局還想出各種舉措,意圖達成與大陸經濟「脫鉤」的目的。可現如今民進黨當局卻不得不接受現實,經過一番「折騰」後,兩岸經濟不僅沒有愈發生疏,反而讓臺灣對大陸經濟更加依賴了。據數據表明,在6月份臺灣出口大陸的總佔比達46.1%,這也是史上最高紀錄。
  • 國民黨諷刺選民投蔡英文當局:魚為何要相信貓的話?
    國民黨諷刺選民投蔡英文當局:魚為何要相信貓的話? 2018年04月02日 12:1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蔡英文。(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4月2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民進黨「立委」林俊憲昨批評國民黨愚弄大家幾十年,前馬英九辦公室副秘書長羅智強則反轟,蔡英文執政後,現在的臺灣「天天都是愚人節」。羅智強稍早在臉譜網貼出一張寫著「當魚的,傻到相信一隻貓的話?」的照片諷刺選民相信蔡當局,網友也紛紛在文章底下喊贊。
  • 王鴻薇稱呼蔡英文為「領導人」,民進黨當局玻璃心又碎了
    (圖片來源:臺媒)近日,中國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臺北市議員王鴻薇在央視《海峽兩岸》節目上批評蔡英文對美政策時,稱呼其為「領導人」,叫美國總統為「川普」(臺灣翻譯為「川普」)。未曾料想,這平平常常的稱呼,卻刺痛了民進黨當局及部分綠營人士的玻璃心。
  • 臺擺脫不了對大陸依賴,若大陸動用經濟手段,比軍事手段更狠
    這幾年大陸民眾對臺灣問題越來越關注,網絡上的討論也越來越激烈,關於動武的公開辯論越來越多。事實上,軍事牌是我們的底線,不會輕易就打出去,只要臺灣不踩紅線,就不會輕開戰端。臺灣當局掌權的一班人心裡也是明白,知道越過紅線就會挨收拾,所以最多是搞些擦邊的動作。
  • 「脫中」後經濟更好?陳亭妃:臺灣不再「依賴」大陸
    文|快樂天使 審丨瑾涵由於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島內大力推行「反中」、「抗中」政策,在2020年,臺海局勢愈發緊張,尤其此前臺當局不斷與美勾連,招致大陸方面格外不滿,直到現在,大陸軍機還陸續赴臺海進行每日「打卡」。
  • 大陸經濟很依賴臺灣?專家:兩岸互相依賴才是真相
    事實上,臺灣依靠大陸,大陸也需要臺灣,兩岸經貿相互依賴才是真相。 首先,大陸市場對臺灣的重要性眾所周知。自本世紀初兩岸先後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兩岸貿易規模迅速擴張,大陸開始成為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據統計,2020年1至11月兩岸進出口貿易總額是2356.9億美元,佔大陸進出口貿易額的5.4%。其中,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高達1277.3億美元。
  • 蔡英文鼓吹的經濟數字,其實是大陸的力量
    導讀:近日,臺灣「主計總處」對臺灣人均GDP進行了預測,表示2020年首次突破3萬美元,進入到「發達社會」之列。早在2020年的11月,臺灣行政機構就將2020年的經濟增長率預測值上調到了2.54%,看來他們對於當前的臺灣經濟非常滿意。
  • 蔡英文眼中,臺灣難道僅剩817萬人?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 NCC關閉中天新聞臺,在綠營內部也引發震蕩,不少人認為蔡英文當局踐踏了新聞自由的紅線,也低估人民智慧。當天蔡英文主持民進黨中常會,迴避了媒體「臺灣沒有新聞自由」的提問,卻提醒黨同志:「我們雖有817萬張選票支持,但民主社會沒有絕對不會離開的支持者」。
  • 煽動文在寅政府與大陸脫鉤,韓媒竟給出藥方:向臺灣學習?
    社論宣稱,臺灣2020年在抗疫和經濟發展兩個方面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得益於民進黨當局主動擺脫對大陸的依賴,這值得韓國上下學習。不出所料,這樣一篇社論獲得了多位民進黨政客的轉發分享。不過,如果仔細推敲社論內容,可以發現被綠媒譽為是「韓國第一報」的《朝鮮日報》水平之業餘。
  • 【臺灣這一年①】為什麼說無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執政,臺灣資本被...
    從去年「5·20」蔡英文當局上臺算起,已有一年光景。這一年臺灣島內發生哪些變化、兩岸關係是否有所轉寰、失去政權的國民黨又能否走出泥沼?上觀新聞推出系列文章「臺灣這一年」。 本文為第一篇,邀請上海交大臺灣研究中心主任林岡教授,討論這一年臺灣「內政」以及蔡英文一年的執政「成績」。
  • 暴力小英反暴力蔡英文在乎「人民的名義」?
    民進黨「綠巨人」蔡英文(資料圖)蔡英文素有「暴力小英」的「雅號」,在馬英九時期,她橫衝直撞、大殺四方,簡直稱得上是民進黨的「女戰神」。都說歲月會磨平人的稜角,這才沒過幾年,她儼然又成了反暴力的代表。暴力小英反暴力,聽起來有些諷刺。海外網(m.haiwainet.cn)港臺腔專欄作者桃花島主撰文分析,蔡英文你可真心在乎「人民的名義」?
  • 臺灣商品出口大陸比例大增,國民黨:對岸以經濟手段殲滅臺灣
    民進黨反擊直指臺北市議員羅智強批蔡當局對大陸出口創新高是比馬「政府」更賣臺一說,是刻意誤導,並解讀臺灣對大陸出口增加,代表的是大陸需要臺灣,對此國民黨發言人陳偉傑5日回應,怎不說可能是大陸的陰謀,要以經濟手段殲滅臺灣?
  • 兩岸經貿不能脫鉤 臺灣搞「新南向」一敗塗地
    作者 朱穗怡  兩岸貿易,誰依賴誰?去年1月至11月,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是1277.3億美元。對此,臺當局陸委會竟聲稱是「大陸需要及依賴自臺灣進口」。其言下之意,即「大陸經濟依賴臺灣」。這真是好笑。如果在兩岸經貿往來中,大陸依賴臺灣,那民進黨當局蔡英文為何還要搞所謂「經濟脫中」?為何還要搞以疏遠大陸為目的的「新南向」政策?
  • 民進黨稱大陸經濟「全靠」臺灣
    民進黨當局的統計機構最新發布預計結果稱,臺灣民眾的人均GDP將會在今年第1次突破3萬美元。民進黨當局的自欺欺人民進黨當局如此進行高調宣傳,就是對外聲稱他們"執政有方"。民進黨及其他綠營人士甚至大肆吹噓到蔡英文在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後因為積極推動經濟的發展,才有了今天台灣經濟建設的"輝煌"。
  • 臺學者: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常態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臺灣中時新聞網1月5日發表臺灣中華大學教授尹啟銘的文章,題為《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新常態》。全文摘編如下:日前媒體報導臺當局行政部門人士的話表示:「隨著臺灣投資規模擴增,以後除非基期因素等特殊狀態,否則臺灣經濟成長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前段班將會是常態。」不禁讓人對該人士的大膽預測感到佩服,另一方面則對於他有關經濟成長動力的解讀,若不是外行就是在故意誤導社會大眾感到可悲。
  • 只因說臺灣經濟對大陸依賴「史上最高」 馬英九子弟兵被民進黨猛打
    據臺媒報導 《朝鮮日報》日前報導「擺脫依賴大陸的臺灣、經濟成長世界第一」,被國民黨革實院長羅智強舉「去年臺灣對大陸出口貿易依存度是史上新高」反擊;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以「這證明中國大陸需要臺灣
  • 大陸學者:希望兩岸「和平相處」仍是臺灣主流民意
    回顧2008年至2016年國民黨馬英九當局在臺灣主政時期,由於國民黨馬英九當局認同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使兩岸出現大交流、大合作的新局面。當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雙方民間交流熱絡,兩岸可謂和平相處。
  • 蔡英文當選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 韓國瑜承認敗選
    新華社快訊: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11日舉行投票,得票第二的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於晚間承認敗選,這意味著得票第一的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當選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吳敦義宣布將請辭國民黨主席這一次選舉趕上了美國調整對華戰略、宣布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的變局,蔡英文和民進黨製造「仇中」更加「如魚得水」了。香港發生修例風波後,民進黨當局同樣為了選戰將涉港關注臺灣化,進一步煽動對大陸的各種誤讀。目前臺灣綠營輿論對大陸的妖魔化達到了近年以來的最高峰,那些人描述的大陸和大陸對臺對港政策都荒誕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 蔡英文叫囂「絕不屈服」 馬英九公開批:製造誤會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中華兩岸文化經貿交流協會26日舉辦「2017第四屆兩岸經濟論壇」,邀請馬英九、前臺北市長郝龍斌、新黨主席鬱慕明擔任特別嘉賓,針對兩岸目前最新局勢發表看法。馬英九致詞時表示,兩岸若缺乏共同的政治基礎,臺灣不管是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甚至拓展「國際空間」時都會遇到困難。馬英九說,臺灣的對外事務始終跟兩岸關係難以劃分界線。
  • 蔡英文「告洋狀」:願意與大陸對話 但絕對不屈服
    她還煞有介事地「提醒」,「希望歐盟及其他國際社會成員認識到,中國大陸的威脅不僅影響臺灣地區,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可能面對相同挑戰。希望國際社會與臺灣地區站在一起。」屢次「告洋狀」遭痛批事實上,「告洋狀」已是蔡英文當局的慣用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