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代十國看,為了人人都吃得上豬肉,老祖宗努力了三千年

2020-11-30 百家號

今天華人是世界上吃豬肉最多的民族,世界上一半的豬肉都消耗在了中國人的餐桌上。中國馴化野豬的歷史更是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但真正普及成為大眾食材,時間卻也沒有那麼遙遠,至少出土的一件五代十國前蜀王建陵鍍銀銅豬讓我們知道,五代十國時期,豬肉還並不具備普及的條件,但卻不遠了。

這件文物豬所呈現的形態,與現在的豬差在哪兒,能看的出來嗎?這個豬豬形象遠沒有小豬佩奇可愛,瘦長的身材,略長的嘴巴,囧囧的眼神,還保留著一定的野性。野豬當然也是可以吃的,野味兒嘛,天然無公害,沒有瘦肉精,但卻無法普及。中國馴化野豬的有效物證可以追溯到商代,商代的豬形象文物,比五代十國時期更具野性。

商代玉豬文物所呈現的形象,嘴巴更長,背上如劍鋒一樣的鬣毛,這就是馴化的初期。能夠大規模食用的肉類,一般都是馴化成功的。野性未退化的豬,生長周期很長,一般要兩到三年。在那物質並不豐富的年代,一頭豬要養兩三年,這就是跟人爭口糧,沒可能大規模蓄養的。雖然吃豬肉的歷史記錄很早,但《孟子》雲「七十者衣帛食肉」,七十才有資格吃肉,基本就是沒的吃嘍。「烹牛宰羊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李太白這樣的貴人也是不屑吃豬肉的。直到宋代,野豬的馴化才基本完成,豬肉也才開始擺上老百姓的餐桌。

這就是宋代的玉豬,形象與現在的豬已經很接近了。馴化完成以後,豬的生長周期極大縮短,宋代開始物產越來越豐富,這都為豬的蓄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吃豬肉還沒那麼容易,當時豬肉很便宜,為什麼呢?「貴人不肯食,貧人不解煮」,貴族不屑於吃豬肉,普通人卻不知道怎麼吃。還好大宋出了個窮困潦倒的美食博主——眉州蘇東坡,在只能買得起豬肉的窘境中,不遺餘力的發明了豬肉的各種吃法,代表作東坡肉。

到明代,中國人吃豬肉的歷史正式進入瘋狂時期,但為了豬肉的普及,老祖宗一點點的馴化了三千多年,五代十國時期恰好體現了馴化的最後一個階段,承上啟下,到宋代把豬肉端上百姓餐桌。

相關焦點

  • 五代十國9姓14帝,個個都像穿越者,為何喜歡收養義子,原因奇妙
    五代十國9姓14帝,個個都像穿越者,為何喜歡收養義子,原因奇妙五代十國是唐末到北宋之間一段非常混亂的時期,數十年間,出現了9姓14帝。這些皇帝都是猛人,憑著手裡的兵力一頓操作猛如虎,就成了皇帝。而且還都有一個毛病,喜歡收養義子,弄得親兒子乾兒子一大堆,死了爭家產奪帝位不亦樂乎。1.皇帝就愛收養乾兒子五代十國收養義子成風,到後來已經不是皇帝的專利,從上到下無不風行,鬧出來很多笑話。
  • 為什麼很少有人提及五代十國?主要是因為太過於複雜,難以縷清
    正所謂處於亂世之中,很多事情總是不按套路出牌,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特殊時期,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比如魏晉南北朝以及五代十國,這些時代都是十分特殊的,別說是普通人對這些時代難以理清脈絡,就算是喜歡歷史的人們,也很難縷清。
  • 五代十國:朱溫開道,郭威墊後,開啟史上最糟糕時代,多虧趙匡胤
    在中原各位大爺看來,咱們鬧歸鬧,可咱畢竟是漢人一家,怎麼著也不能把國土割讓外夷啊,所以在他們看來石敬瑭就是個賣國賊,很多人開始找石敬瑭的麻煩,咋咋呼呼還動真格,他們一看中原亡國了,這可不行,為了保證中華民族的延續,處在外圍十八線城市的吳國直接改名換姓,換成南唐,以示正統不滅。這就應了那句話:我們鬧歸鬧,那是中國人自己的事,絕不容外夷插手,更不容分裂國土。
  • 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有多混亂?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一直以來戰亂不斷,有各國之間的內戰,也有為了抵禦外敵匈奴入侵的戰爭,可以說沒有一個朝代能夠杜絕戰亂的爆發,那麼哪一個朝代最為和平呢?其實很難去評判,但是換一種問法,在古代哪一個朝代最亂,這個答案就很容易得出了,那就是五代十國。
  • 通過與五代所有王朝都有關聯的李嗣源,來看五代皇帝列表
    君臣二人互相猜忌,鬧掰後石敬瑭為了能打的贏,居然以割讓幽雲十六州為代價換取契丹的援助。在這種情況下甘作契丹兒子的石敬瑭取代後唐建立了後晉,五代進入"第三代"。石敬瑭一生都謹小慎微的侍奉著契丹,可他的兒子石重貴繼位後相當有骨氣,可以個人稱孫,但後晉不給契丹稱臣,這就換來了契丹的南下,後晉滅亡。
  • 三千年歷史看陝西、八千年歷史看甘肅!
    三千年歷史看陝西、八千年歷史看甘肅2021新甘肅喜迎建黨百年盛世輝煌,帶你領略新甘肅家鄉巨變還看今朝!賈平凹說:人可以無知,但不可無趣。路瑤說,「只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種事業。」
  • 老祖宗太有智慧了
    老祖宗太有智慧了平時觀看古代影視作的小夥伴們肯定見過這樣一個情節,就是避諱名字。比如新皇登基,若是有人和皇帝重名或者名字當中有相同字眼,都是必須改名字的,避諱名字在古代非常重要,就是同一府的奴僕,也會避諱自己主人的名諱。在古代,人與人之間大多都是稱呼對方的字,很少有直接去叫這個人的名字,直呼其名是非常不禮貌不尊重的行為。
  • 閩國:五代十國時割據福建的政權
    閩國是五代十國時以福建為中心的割據政權,王潮與王審知兄弟奪取福建,為閩國的建立打下堅實根基。那麼閩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割據福建中和元年(881年),壽州民軍首領王緒響應黃巢,率軍攻克固始,俘獲王潮、王審邽、王審知兄弟三人。
  • 五代十國這段歷史,為什麼很少被人提及?
    五代十國的歷史之所以很少被人提及,簡單來說,就是當時整個社會烏煙瘴氣,亂得連專業人士都不願意去總結記載。 在這段時間裡可以用戰火不斷來形容,短短幾十年:五代(907年-960年)、十國(902年-979年),就存在了十幾個國家。
  • 馬全節:聽人勸吃飽飯的孝子大帥 | 五代十國
    原創 陳華 時拾史事 收錄於話題#五代十國50個這哥兒們出身魏博,家裡幾代從軍,不過都沒出啥業績。這哥兒們子承父業,很小就投效魏博軍中,也一直沒有大出息。直到魏州叛唐助力後唐明宗李嗣源上位,這哥兒們才榮升一州之長,自此開掛。
  • 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原來趙匡胤的作業都是抄的
    是他結束了五代十國混亂的局面,是他結束了安史之亂後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是他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的朝代……不過就普羅大眾而言,人們對他印象極深的事件莫過於「陳橋兵變」與兩次「杯酒釋兵權」。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後周朝廷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朝廷派趙匡胤統軍北上抵抗,次日軍隊走到陳橋驛這個地方,趙匡胤便被親信與眾軍士擁立為皇帝,史稱「陳橋兵變」。
  • 太公分豬肉,人人有份!杏壇桑麻蘇氏宗親舉辦「太公分豬肉」冬至...
    今天是冬至,杏壇鎮桑麻村蘇氏宗親在有425年歷史的南莊蘇公祠內舉辦
  • 俗語「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貴少是非」,是啥意思,老祖宗留下的...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希望自己成為大富大貴之人,但是我們大多數都過得平凡,美好的生活是我們殷切盼望的,老祖宗同樣對幸福生活充滿了嚮往。於是在漫長的歲月長河裡,老祖宗根據日常的觀察,發現了富貴之人的面貌特徵,雖然說這類人不一定大富大貴,但是過上富裕的生活是很正常的。
  • 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很有韻味?
    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古人對於親戚遠近,有很多話糙理不糙的俗諺流傳。所謂「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意思就是說表親過了幾代之後就會非常疏遠,幾乎形同陌路一般,而堂親之間就算過了很多代,仍舊還是一家人。
  • 為成大業裝瞎三年,老婆綠了自己都不管,事成後立即殺權臣休妻子
    古代皇帝有很多為了活命會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比如唐宣宗李忱在為稱帝前一直裝成個傻子,堪稱皇帝界奧斯卡影帝。 當然,今天我們講的這位,演技完全不輸給唐宣宗,那便是五代十國時期,吳國的奠基者,楊行密。(後被追封為皇帝)
  • 老話說「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有科學道理嗎?看完就知道了
    從字面意思上來看,這篇文章就跟我們常吃的豬肉和豆腐是有關的,豬肉和豆腐也是我們生活當中最常見的食物之一,裡面都含有優質蛋白質,只不過一種是動物,一種是植物。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句話,自然也不知道在買豬肉或者買豆腐的時候也有時間點,其實很多人都沒有注意過這一點,當然以前的我也是不知道的,最近才知道原來買豬肉和買豆腐裡面也有這麼多的關竅。俗話說「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其實字面意思也很容易理解,就是在早上的時候不要買豬手,晚上的時候不要買豆腐,字面意思都理解,但是這個真的是有科學道理嗎?還是都是一些無稽之談?
  • 東南亞鄰居公布五代戰鬥機草圖,但是怎麼看都像是抄襲
    事實上,自美國研發出隱身戰鬥機並發揮出重要作用以來,世界各國軍隊都看到未來的天空是隱身戰鬥機的天下,隨之而來的是各個強國都開始加緊研發五代機。不研發五代機,出門都不好意思打招呼。因此,有沒有實力的國家都一擁而上。
  • 宋朝一大將為了消滅割據勢力,居然命令手下吃了幾十個俘虜!
    我們常常把唐朝滅亡之後,到宋朝建立之前這53年的時間稱為五代十國,所以五代十國就是指在中原建立的五個朝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而十國則是指建立在南方的前蜀、後蜀、南漢、南唐、楚國、閩國、吳越、吳國、荊南(南平王國)以及建立在北方的北漢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