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分4分的GPA,他的績點超過了3.9;一般學生從高一就開始糾結的SAT考試單詞,他卻從小高考結束之後才開始「不緊不慢」,最終的SAT考試依然高分過關,SAT2甚至考到了滿分。對於南外佘世奇而言,學習從來都不是一件太費勁的事兒。今年年初,「什麼都會玩兒」的佘世奇成功達成出國的目標,把自己「玩」進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一個很餓的人吃了五個包子,第一個包子的效果比第五個要大很多。善於使用『邊際效應』,能夠把時間利用得更有效率。」佘世奇告訴記者。
姓名:佘世奇
年齡:18歲
班級:南京外國語學校高三(3)班
愛好:辯論、魔術、遊泳、吉他、聽音樂、做PS
曾獲獎項
2009年5月獲南京市三好學生
2009年3月江蘇省中學數學應用與創新邀請賽三等獎
2010年10月江蘇省中小學校園心理劇優秀劇目評選中參演劇目獲一等獎
2010年在AMC美國數學競賽和AIME美國數學邀請賽中表現突出
2010年10月南京市第四屆「領航人才杯」龍舟大賽第六名
2010年11月江蘇省中學生化學奧林匹克競賽獲三等獎
2011年3月「人人網」優秀校園代言人
2012年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錄取
小高考之後才開始背單詞
「出國的念頭是在小高考之後才定下來的,」回想起備考階段的緊張生活,佘世奇說得恬淡非常。打定了主意開始準備SAT考試,佘世奇一頭鑽進了單詞的汪洋之中。SAT考試對於單詞的要求頗高,詞彙量必須達到一萬二到一萬四才行,不少打算出國的學生從高一開始就苦苦糾結於SAT的紅寶書中埋頭背單詞,但佘世奇卻將備戰單詞的時間「壓縮」到了10個月。「我和不少人一樣,喜歡看原版書聽英文歌,但我更偏好聽一類饒舌歌手的歌曲,從中『辨認』單詞還是挺考驗功力的。」
對於SAT考試,佘世奇有清醒的認識:單詞是基礎,而閱讀是絕對的「重頭戲」。《1984》等英文原版小說成為了他書包中的常客,而歷年的SAT考試真題佘世奇整整做了三遍。「做題和背單詞的過程的確有些重複,但我認為,每次做題時對文章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每做一遍真題,佘世奇對於單詞和閱讀的數量程度便加深幾分,在最終的的考試中,SAT2甚至考到了滿分。
去年11月,佘世奇收到了賓大發來的面試郵件。一位從賓大畢業的美國學長成為了他的面試官。在長達20多分鐘的面試時間裡,佘世奇十分放鬆地完成了所有的問題回答。「賓大的面試還是比較中規中矩的,沒有什麼特別古怪的問題。」
學與玩都堅持「邊際效應」
別人需要兩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磕磕巴巴完成的目標,佘世奇在10個月之內就輕鬆達到。面對記者的疑問,佘世奇解釋,自己一直以「邊際效應」作為做事原則,這也是他能夠保持高效率的學習狀態的根本原因。邊際效應是社會學和經濟學中的一條重要規律。為了解釋這個專有名詞,佘世奇打了個比方,「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很餓的人吃了五個包子,第一個包子的效果比第五個要大很多。對於個人來說,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比如一個人花在數學上的精力是100,獲得回報是100。但當他繼續投入精力時,漸漸地,投入100的精力只能獲得50的回報。但如果他把這100的精力花在物理上,卻能獲得100的回報。」
佘世奇認為,在高中階段全面地提升自己比提升單一方面要有用得多,也有意義得多。而這也正是他在高效率的學習之餘還能學有餘力參加多項社團活動的原因。「不過我有時也會對某一項事情有極大的興趣以至於不斷投入精力,比如組織校際辯論賽的時候。這是因為原本只有50的回報在我心裡有著100的價值,所以我還是會堅持投入。」
為玉樹地震發起慈善演出
「在校成績不錯,而且組織參加過多項能夠體現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的活動。」佘世奇這樣概括自己被賓大錄取的原因。當然,背單詞做真題只是這位南外「金童」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他還是南外華語縱橫社和魔術社的社長,並且和不少南外學生一樣參加過學生會的競選。作為活動組織者,佘世奇成功在高二上學期舉辦了南京校際辯論賽,邀請到南師附中和金陵中學的同學一道參加。在南京各校為玉樹地震災區募集善款的「格桑花不哭」慈善演出中,佘世奇作為南外的發起和組織者,成功募集到大量善款。
緊張的備考生活結束,佘世奇的生活並沒有因此而空閒下來。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大學課程,他已經提前開始預習起高等數學的相關知識,並且還「忙裡偷閒」學起了韓語和吉他。「我在同學裡一直有個小小的外號,『什麼都能玩』。但就是在音樂方面有所欠缺。」為了彌補自己的「欠缺」,佘世奇將考後的時間進行了合理規劃,每個星期的一、三、五學習高等數學,吉他課和韓語課每周一次。「我還買過不少和魔術有關的書,照著視頻學過魔術。」記者楊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