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朱元璋手下悍將,被賜予皇帝才能穿的五爪金龍袍,明朝276年只...

2020-12-05 歷史棋局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龍一直是權力的象徵,甚至成了皇族的標誌。而關於用龍的圖案也是有講究的,例如皇帝穿的是五爪金龍袍,其餘的皇族王爺也是可以穿龍袍,只不過其中就有很大的講究,例如顏色不能夠是明黃、金黃,再有就是龍的爪子不能像皇帝穿的那般是五爪,故有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說法。

按理說除了皇族,即使是戰功卓著的開國功臣都很難有此殊榮,可明朝開國之際偏偏就有這麼一個人享受到了這般待遇,此人便是太子朱標的老丈人,開平王常遇春。常遇春此人非常的厲害,是個種地人家出身,沒有讀過書,卻又用兵如神。後來天下大亂之際,遍地鬧著饑荒,種地再也無法養活自己時,他便跑去落草當了流寇。據史書記載,常遇春起初跟隨的人是一個綠林大盜,名叫劉聚,此人沒有什麼大的志向,平日裡就靠打家劫舍來圖個溫飽,久而久之常遇春開始厭倦這樣的日子,便有了離開劉聚的打算。

公元1355年,這一年常遇春25歲,他又同往常一樣跟隨劉聚去幹了一票,恰逢當時朱元璋率軍攻打和州。常遇春瞅著時機來了,便去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也是貧苦出身,對於常遇春這樣襲擾百姓的流寇根本看不上眼,便很不屑的問了句:「你來我這裡只是為了要口飯吃吧?」常遇春便將他的志向告訴了朱元璋,同時再接下來的日子裡也用他的能力讓朱元璋嘆服。

常遇春在朱元璋帳下南徵北戰,在決定朱元璋日後登上九五之尊寶座的鄱陽湖戰役中,常遇春堵截陳友諒,使陳友諒被亂箭射死,立下不世之功,朱元璋稱其:雖古名將,未有過之。公元1367年,常遇春與大將軍徐達二人領兵北伐,攻入元大都,將其改名為北平府,為了將元軍滅盡,常遇春更是一路率軍殺到了元上都(現今的內蒙古)。

在攻入元上都後的第二年,常遇春率軍歸來途中突然暴斃,年僅40歲。朱元璋聽聞後憂傷不已,他下令將其厚葬,甚至賜予了帝王才有資格享有的五爪金龍袍,只不過當時常遇春已死,朱元璋命宮廷畫師描繪了一張常遇春的畫像,在畫像中常遇春穿著無比榮耀的五爪金龍袍。

相關焦點

  • 古代只有皇帝穿龍袍,為何包拯每次查案時,也敢公然穿龍袍上街?
    包拯,生於公元999年,曾任職開封府尹、龍圖閣直學士等職位,在歷史上以直言敢諫著稱,據歷史記載,包拯向仁宗皇帝提建議的時候很激動,唾沫飛到了仁宗皇帝的臉上。不過仁宗皇帝對他十分器重,一直委以要職。我們民間裡關於他最多的記載還是他做開封府尹斷案的故事。實際上包拯穿的這個並不是龍袍。古時候龍袍有他獨特的形制。
  • 朱元璋真把常遇春的老婆拿來煮湯了嗎?常遇春死後為何身穿龍袍?
    直到1355年,朱元璋領導的紅巾軍,發展到了安徽河州的時候。常遇春才投奔了朱元璋,成為紅巾軍的一員。 常遇春在采石磯大戰中一戰成名,奮勇的他率先登岸,今天安徽馬鞍山采石磯的臨江巖石上,還留著一個巨大的腳印。當地流傳那就是常遇春在戰鬥中,躍身登磯時留下的。
  • 五爪金龍其實只有四個爪?
    五爪金龍的其實只有四個爪?其實,周代以黃鉞為天子權力象徵,隋代以後皇帝要穿黃龍袍,黃色成為君主獨佔的顏色。電視劇中以明黃色為貴,穿著明黃色衣冠到處跑的,其實只有隋唐之後的皇帝。那麼五爪金龍呢?先說「五爪金龍」,其實,他是不是比普通的龍多出一個爪子,長在龍腹之下呢?當然不是,五爪,值得不是爪子,而是「趾頭」,也就是說,五爪金龍是有四個爪子,而每個爪子分別有「五趾」。
  • 明朝對皇親國戚的計劃生育政策|朱元璋|親王|嘉靖皇帝_網易訂閱
    皇帝嫡長子繼皇帝位剩下的皇子都封為親王,親王下面有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親王一品歲祿一萬石,最低等的奉國中尉歲祿也有兩百石。  不過朱元璋肯定沒學過人口論所以他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他的子孫有點能生。  明朝宗室生活的環境太好了所以導致它們的繁殖速度很快。以朱元璋的第三子晉王來說,晉王朱棡被封在山西,到了嘉靖八年在籍宗室有一千八百五十一位,親王生的還不多郡王卻很能生一般都有一二十個兒子,其中晉系有一個慶成郡王有子女九十四人。對這樣的我也只能豎起大拇指了。  明朝有沒有百萬宗室?
  • 被明朝「空印案」,朱元璋了1171名縣官員
    然而在前的明朝,沒有火車、飛機和汽車,只有騎馬,甚至爬山、爬山,才能在不到幾天或幾個月的時間裡實現。騎馬去北京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例如,您是雲南的官員,年底高高興興帶著一年的財務報表來到應天(南京)與會計部見面。你必須在家過年,新年第一天,你必須上路。
  • 明朝大將想自保卻用錯方法,朱元璋怒斥:你就不能學點兒好?
    ,率領手下的兄弟投降了過去。,一鼓而下;北徵元朝,他誘敵深入,擊敗對方丞相也速,保證了青州戰役的勝利;在山西,他夜襲元朝名將擴廓帖木兒,打得對方狼狽逃竄;在蜀中,他拔漢州,圍成都,是蜀中戰役實際上的決定力量;在洪武五年,他和馮勝一起進軍西北沙漠,擊敗太尉朵兒只巴,獲射殺平章不花,降太尉鎖納兒,獲金銀印、馬牛羊十餘萬頭、雜畜二萬餘頭,大獲全勝;他還作為主將出徵雲南,掃平了那裡的元朝殘餘勢力和蠻夷,保證了明朝南部邊疆的安全。
  • 後宮嬪妃人數太多,皇帝怎麼應付,明朝朱元璋是這樣做的
    導語: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是有著許多重要的事情要做的,簡單的來說就是要對新朝代進行一個系統的規定,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他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後世皇帝的典範。在後宮嬪妃制度之中,朱元璋在開國沒有多久就下令讓儒臣制定了詳細的規定,採用東漢時期的《女誡》對後宮妃子進行制度上的規定。
  • 朱元璋手下四大無敵猛將排名,排第一的居然不是常遇春而是他
    朱元璋手下四大無敵猛將排名,排第一的居然不是常遇春而是他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過多次的改朝換代,而每一位開國皇帝建立新王朝,都不可能完全單靠一己之力,必然有很多下屬的幫襯才行,尤其是那些幫他摧城拔寨的武將,就拿明太祖朱元璋來說,手下能徵善戰的將領有很多,當以下面這四位實力最強
  • 明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還有拿的出手的皇帝嗎?
    說起明朝的皇帝,其中十三位葬在北京十三陵,明太祖朱元璋葬在鳳陽,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祁鈺被朱祁鎮剝奪封號,合計一共一十六位,按血脈和時間和性格、可以分為前期、中期、後期,三期之間,涇渭賢愚分明。其中大部分原因源自他像父親朱標,比較柔軟和仁慈,受儒家思想影響至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重用方孝孺的皇帝大致什麼樣可以想像。如果在他治下,也許明朝完全會走向另一個樣子。除了土木堡之變,基調昌明的中期中期六位,基本都挺拿得出手,第四個皇帝仁宗朱高熾和他兒子宣宗朱瞻基的統治時期,被合稱為仁宣之治。兩人能聽得進意見,與大臣關係融洽,致力經濟發展。還是相當清明的。
  • 明朝皇帝朱元璋治官員出怪招:對潔癖畫家施糞桶刑
    朱元璋對官員們管得這麼嚴,但仍是有貪官。關於貪官,朱元璋毫不手軟。最殘暴的要數活剝人皮,錫蛇遊也很可怕,宮刑很早就有了。當然也有無辜者受刑的,其間就有明朝大畫家倪瓚。泥腿子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好不容易坐定江山。
  • 明朝朱元璋手下的錦衣衛權力到底有多大,他們有權逮捕皇親國戚
    為了確保朱家強萬代永續,朱元璋在皇家公衛部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軍事特務機構——錦衣衛,直轄於他。錦衣衛的首領是皇帝信任的人,對皇帝負有直接責任。錦衣衛有很大的權力,尤其是在抓人方面。而且他們有權進行秘密審判。在這種情況下,非法虐待和虐待囚犯是不可避免的。朱元璋注意到這一點後,曾下令燒毀晉邑衛兵,削弱了他們的力量,禁止他們進行秘密審訊。
  • 「名人百科」乞丐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夜間不敢長伸腳,恐踏山河社稷穿。雞叫一叫一勾勾,兩叫兩勾勾,三叫日出滿天紅,驅散殘星月朦朧。罵文士嘰嘰喳喳幾隻鴉,滿嘴噴糞叫呱呱。今日暫別尋開心,明早個個爛嘴丫。到了明朝,情況發生了變化,因為鍾離出了皇帝,朱元璋要提高鍾離的地位,於是就將鍾離升為鳳陽府(洪武七年,即1374年),而鳳陽府下轄五州十三縣,包括鳳陽縣、臨淮縣、懷遠縣、定遠縣、五河縣及虹縣等縣,所轄五州中就有泗州,其下為盱眙、天長二縣。這樣,在明朝,無論是濠州鍾離,還是泗州盱眙,都屬於鳳陽府。那麼,說鳳陽出了朱皇帝,無論是生在盱眙還是生在鍾離,都沒出鳳陽府,都沒說錯。
  • 放牛娃皇帝,朱元璋的歷史,你從中學到了什麼,看了才知道
    導語:建峰淺談歷史,專注於歷史人文,今天分享關於朱元璋稱帝的過程,可以從中學到什麼呢?下面一起看看吧 。明朝,是中國的最後一個由漢民統治的朝代,共有十六位皇帝,有二百七十六年的歷史。其實明太祖朱元璋原本是一個放牛郎,似乎與帝王毫無干係,可是他偏偏就逆襲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只要有夢想,還是有可能會實現的。放牛郎朱重八的出生元天順元年十月,濠州鍾離,朱元璋便是在此時此地出生的,他在家裡排行老八,所以起名叫朱重八。朱家世世代代都以給地主種地為生,生活貧苦,朱重八從小在給地主放牛。
  • 這位皇帝若能夠改革成功,明朝至少還能再活五百年,是誰害了他
    如果不是因為文官的阻撓,如果此人改革能夠成功,明朝的壽命遠不止276年的歷史,而是會像奧斯曼帝國一樣,擁有800年歷史。這個改革者是誰,明朝的文官為何要阻礙此人的改革?明朝文官那不叫有骨氣,那叫霸氣!
  • 明朝276年十大優秀內閣首輔
    明成祖朱棣的政務處理能力不及其父明太祖朱元璋。於是創辦內閣,選擇經營協助自己處理政務,最初的內閣並不是帝國權力中樞,相當於皇帝的秘書處。但是明代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強勢,到了仁宣朝,內閣權力迅速增大,漸漸已經有了差不多宰相的權力,而隨著時間推移,明代文官集團愈發強勢起來,到了嘉靖後期,內閣權力已經遠遠超過歷代宰相所掌握的權力,在某些特定時間,甚至成了國家的實際掌控機構。
  • 震驚明朝的「空印案」,朱元璋怒斬1171個縣府官員
    明朝初年,朱元璋對待財政上的管制是十分的嚴格。可能由於朱元璋年少時的經歷,導致對待貪官汙吏是十分的嫉恨。朱元璋立法,要求明朝十三個省、一百四十多個府裡的一千多個縣,每年的財政統計必須上交戶部審核。一旦發現有一處對不上,就必須要重新審計,而且還要蓋上每一級衙門的官印。
  • 此人給皇帝寫了封感謝信,皇帝卻把他給殺了,原因讓人毛骨悚然
    在明朝,但凡逢年過節,或者皇帝生日,國家慶典之時,文武百官都要向皇帝上一篇賀表。什麼是賀表呢?其實這種賀表沒有固定格式,只要不寫成四六體駢文,言詞典雅即可。說穿了就是一篇拍馬屁的小短文,無非是歌功頌德一番,順便表達一下謝意。可是,有些人卻無意中觸犯了聖意,而枉送了性命。
  • 明朝的皇帝姓朱,那民間管豬叫啥,原來被朱元璋改成了另一個讀音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開國皇帝,從小家境貧寒,每天都吃不飽肚子,後來家鄉又發生了蝗災,導致辛辛苦苦種的莊稼全部被毀,父母相繼餓死,朱元璋為了活命,當過乞丐,做過和尚,最後參加了起義軍,開始了自己的騰飛之路,由於自己的戰功累累,在軍中有了自己的威望,很快被眾將士推為首領。
  • 無恥鄰國屢受中國援助,不思回報,妄想侵佔遼東,被朱元璋罵成狗
    明太祖朱元璋在消滅胡元後,為了制止子孫無謂的拓邊建功,與1369年頒布《皇明祖訓》,其中列舉了15個不徵之國,包括高麗、日本、琉球、安南、真臘、暹羅、佔城等臨近國家。上述這些國家,大多都受到過元朝的入侵,只是因為僥倖才未被徹底徵服。
  • 明朝悲劇狀元陳?:「狀元及第」4字剛送到家,朱元璋就殺了他
    科舉制度始於隋唐,在宋朝被發揚光大,到了明朝,科舉制度已經非常成熟。終明朝276年,一共誕生過90位狀元,很多狀元都在歷史上留下獨特的故事。例如,洪武十七年新科狀元名叫丁顯,本來自考中二甲,但在宣布殿試結果的前一刻,朱元璋睡了一個午覺,夢到殿前有一顆巨大的釘子,醒來後看到丁顯的名字,便定丁顯為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