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女士是某公立學校的語文教師,因為年輕又肯上進,很快升任學校支部書記。有一次,她看到一對下崗職工希望校長減少孩子的擇校費,苦苦哀求校長,最後還是沮喪地離開了。為此,她徹夜難眠,心潮澎湃,想讓城市裡的下崗職工、農民工以及其他有經濟困難的社會底層人士的子女都有書讀。憑著這個善良和樸素的願望,她遞交了辭職報告,創立了一所民辦的打工子弟學校。聽到天真、浪漫的孩子在學稜的琅琅讀書聲,她的心就感到很寬慰。
可是殘酷的現實問題很快擺在她的面前。她為這個學校投入了全家十幾萬元的積蓄,幾個月過去了,學生的學費沒有收上來多少,但學校的開支卻一分都不能少,各種壓力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她現在不僅負債纍纍,家庭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而且夫妻關係也異常緊張。她陷入困惑和苦悶之中,產生了強烈的消極情緒,感到頹廢、絕望,無力自拔。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如何選擇目標或決定方向,常常思之再三。有時候,人們由於各種原因,無論怎樣選擇,都不能保證結果完全符合自己的需要,因而導致在要還是不要、做還是不做之間反覆考慮,無法做出決定。這種內心的衝突心理學就稱之為「動機衝突」。
動機衝突會使人焦慮不安、無所適從。嚴重的、持續時間過長的動機衝突還會導致人心力交瘁、不能安心做事情。一些動物實驗表明,在衝突的情境下,受試動物所表現出來的偏差反應共有下述幾種:肌肉失去彈性變得僵硬,大小便次數增多,呼吸加促,心跳加速;心理變得過分敏感,或靜止不動,呈現出呆板的反應方式等。更重要的是,動機衝突如果處理不好,會使人做出不恰當的選擇成得不償失的後果。
要妥善處理動機的衝突,首先必須分析衝突的原因,把握衝突的質。常見的動機衝突有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趨近-趨近(雙趨)型衝突。當一個人面前有兩個目標,兩都符合個人的需要,但目前只允許選擇其中之一,到底選哪一個呢?對兩個目標都想趨近的動機發生了衝突,這就是雙趨衝突。
第二種是迴避-迴避(雙避)型衝突。當一個人同時面臨兩個目標,兩者都不符合人的需要,但是不得不從中選擇一個這就是雙避衝突。比如人生了病,就需要吃藥打針,但是如果他既不喜歡吃藥、打針,又不願意忍受病痛的折磨兩者之中又必須選擇一個,這時候就陷入了雙避衝突。
除了以上三種類型,還有一種實際生活中常常出現的較複雜的動機衝突,可以稱之為多重衝突。它是指人在同一時間,面臨兩個或兩個以上可能的目標,每一個目標都各自包含了若干有利因素和若干不利因素,要求只能從中選擇一個目標。這時候三種基本衝突類型會出現,並且互相纏在一起,使人的抉擇更加困難。
無休止的動機衝突帶來的持久煩惱,會損害個人的身心健康,並且延誤個人的發展。因此,出現了動機衝突,最好能通過合理的程序、方法及加以處理,以便明確目標,輕鬆前進。既要避免反覆糾纏、久拖不決,也要防止憑自己的想像、猜測或一時衝動進行所謂「快刀斬亂麻」式的抉擇,那樣容易忙中出錯,令人追悔莫及。
要善處理動機衝突,首先必須理智地對目標進行評估,在利與弊之進行權衡,遵循趨利避害的原則做出選擇,同時做好承擔一切後果的心理準備。只有準備好去承擔一切後果的時候,所做的選擇才是最終的選擇。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也是心理成熟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