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餘杭小夥高處摔下脾臟破裂,市一醫院瓶窯院區開展首例腹腔鏡下...

2021-01-16 瀟湘名醫

剛滿30歲的屠國強(化名)至今仍心有餘悸。半個多月前,屠國強在高空作業時不慎從2米高處墜落,只覺得左側肩背和腹部疼痛難忍,立刻被送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集團瓶窯院區(餘杭三院)急診。經檢查,初步診斷屠先生脾臟破裂。

情況緊急,瓶窯院區肝膽胰外科團隊一邊著手準備手術,一邊聯繫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徐驍教授名醫團隊骨幹成員劉治坤博士會診。劉博士第一時間趕到院區,會診後,考慮到患者暫時生命體徵平穩,而且年齡較輕,當機立斷摒棄傳統開放脾臟切除手術,採用微創手術方式。約1個半小時後,屠先生順利完成手術。術後屠先生腹部僅留下3cm的切口,第二天就能下床走動。

這也是瓶窯院區開展的首例腹腔鏡下脾臟切除手術。

用高精尖技術服務基層

家門口就有專家團隊近年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的號召,致力於「雙下沉、兩提升」工作,不斷向基層醫院輸出優質醫療資源,切實提升基層醫院綜合醫療能力,造福於當地群眾。杭州市高峰學科——浙大市一醫院肝膽胰外科全力幫扶餘杭區第三人民醫院外科建設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越來越多的像屠先生這樣的病人正受益於浙大市一醫院專家團隊帶來的便利。「肝膽胰手術想找省市大牌專家做」「疑難雜症想找省市專家看」……現在,這些在餘杭三院都能實現。

一系列基層服務計劃正在兩家醫院間開展:打通「名醫專家庫」,患者可以「點刀選專家」;由浙大市一派出高精尖技術團隊去瓶窯院區擔任主刀醫生;同時,浙大市一醫院憑藉高峰學科、高精尖技術,每周三開展國內著名肝膽胰外科專家鄭樹森院士團隊線上查房,餘杭三院的疑難病例可進行院士團隊遠程會診,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精尖醫療服務。

今後,浙大市一醫院與餘杭三院將攜手搭建疑難複雜性肝膽胰疾病診療學習新平臺,藉助市一醫院平臺,通過名醫查房、學術高峰論壇、遠程會診、多學科聯合診療(MDT)等多種模式,不斷提升餘杭三院肝膽胰疾病的診治水平,尤其是提高微創治療複雜肝膽胰疾病的診治能力,為周邊乃至杭城西北部的群眾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

高精尖微創技術為患者帶來福音餘杭三院黨委書記、院長袁春鋒介紹,近年來,在浙大市一醫院專家團隊的指導下,高精尖微創技術正在瓶窯院區如火如荼展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腹腔鏡聯合膽道鏡總管取石術、腹腔鏡下肝部分切除術、腹腔鏡下肝囊腫開窗引流術、肝破裂縫補術、胰腺裂傷縫合術……其中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在區內有較高知名度,腹腔鏡下精準微創治療手段成為餘杭三院肝膽胰外科主流。

近年來,共開展肝膽胰疾病手術422例,其中腹腔鏡手術408例,微創手術佔比達到96.7%。

以肝膽胰外科為核心,多學科聯合瓶窯院區建立以肝膽胰外科手術為核心,融合微創治療、超聲影像、重症監護等技術手段的多學科聯合診治模式。新院區啟用後,全新的硬體設施設備和診療環境為科室的學科發展和提檔升級創造了廣闊的空間。

醫院配備1.5T磁共振、西門子16排螺旋CT、高端超聲診斷儀等先進監測設備和專業的超聲影像診斷團隊,為肝膽胰疾病精準診斷提供保障。

手術室採用層流空氣淨化方式,擁有現代化手術間11間,其中百級層流手術間2間。配有進口麻醉吊塔、腔鏡吊塔、外科手術吊塔等先進設備,以及腹腔鏡、膽道鏡、鈥雷射、超聲刀等高精手術設備。配置可移動數位化手術室設備,手術過程可實現遠程視頻會診。

名醫領銜高峰學科

徐驍教授工作室正式落戶2020年11月26日,徐驍教授名醫工作室正式落戶瓶窯院區,為醫院肝膽胰外科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市一肝膽胰外科為杭州市醫學高峰學科、省內首創肝膽胰疑難病多學科聯合門診、中華醫學會肝移植學組組長、浙江省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候任主委單位、浙江省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副主委單位。

徐驍教授名醫工作室團隊由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全國知名肝膽胰外科專家徐驍院長領銜,長期派駐主任醫師、博士團隊至瓶窯院區開展醫療工作。擅長肝膽胰良惡性腫瘤(肝癌、膽管癌、膽囊癌、胰腺癌、肝血管瘤、肝囊腫等)的腔鏡精準治療;各類終末期肝病的肝移植治療;複雜肝內外膽管結石、胰腺囊性疾病(漿、粘液性囊腺瘤,實性假乳頭狀瘤、IPMN等)以及胰腺炎、門靜脈高壓症等疾病的微創及介入治療。

名醫工作室助力瓶窯院區肝膽胰外科強勁發展動力,長期派駐骨幹成員於瓶窯院區提供技術支持,並周一至周五常態化開設肝膽胰專科門診。

通訊員 | 宓銘芳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腹腔鏡下脾臟全切術來啦
    腹腔鏡下脾臟全切術來啦 2020-10-19 1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義烏小夥被撞球杆一推脾臟破了 這些內傷易忽視
    ,李某一桿子把對方的脾臟打破了。」5月12日晚,一名穿著洋氣的帥小夥被送進義烏稠州醫院急診室。送小夥就醫的一大叔說,他在撞球館工作八年了,頭回遇見如此會鬧的兩個年輕人。據了解,躺在病床上的帥小夥,姓方,今年20歲,江西上饒人,目前在義烏一家企業務工。當晚7時多,方某吃過晚飯後約工友李某(25歲,河南開封人)到附近一家撞球館打球,約定誰輸了就去買一包中華香菸。按照三局兩勝規則,幾個回合下來,方某贏了。
  • 首例超微創針式腹腔鏡,17歲小夥隱睪實現下降固定,術後無痕
    7月31日,來院複查的患者小闞非常慶幸自己「找對了醫院」。17歲的小闞來自安徽,因其家長醫療知識貧乏,未注意隱睪危害,直到學校體檢後發現病情,才被告知必須手術治療。2個月前,小闞在中山醫院泌尿外科接受超微創的針式腹腔鏡睪丸下降固定術。今天的第一次複查結果顯示:睪丸位置良好,腹壁已看不出手術痕跡。據悉,小闞也是上海首例超微創針式腹腔鏡隱睪下降固定術手術的受益者。
  • 老太太去草蕩散心迷了路,看到「餘杭公安」四個大字,這下有救了
    張奶奶今年71歲,住在杭州市區,前幾天,她閒著無聊,獨自一人坐公交車到餘杭瓶窯的北湖草蕩散心,沒想到,走著走著迷路了。杭州餘杭瓶窯派出所 蔣警官:「報警的時候,她自己也描述不清楚所在的具體位置,只說到在這個蘆葦蕩裡面,能看到餘杭公安四個字,我們根據老奶奶的描述,我們從苕溪方向一路找過去。」杭州餘杭瓶窯派出所 蔣警官:「當時這個老人,就是站在這個蘆葦地,嵌入到苕溪,中間頭上的這個位置(兩條河交界的位置)嗯,就在交界的地方。」
  • 論著 |胃網膜血管弓內入路在腹腔鏡下胃上部癌脾門淋巴結清掃術中的應用
    方法  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於煙臺毓璜頂醫院胃腸外一科因胃上部癌行腹腔鏡下全胃切除的患者20例,採用胃網膜血管弓內入路先離斷脾胃韌帶的技術進行清掃脾門淋巴結。近年來,隨著高清腹腔鏡的普及和腹腔鏡技術水平的提高,保留脾臟的原位脾門淋巴結清掃在腹腔鏡胃上部癌的應用越來越廣泛[3]。脾門區周圍血管毗鄰關係複雜,解剖變異多,多為靜脈血管,一旦出血,出血大,止血較為困難,手術難度高,對術者的技術水平要求比較高。本研究回顧性分析煙臺毓璜頂醫院胃腸外一科採用胃網膜血管弓內入路優先離斷脾胃韌帶的腹腔鏡保脾的脾門淋巴結清掃術2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評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 浙一醫院海寧院區揭牌!這些有名專家將常駐!
    自1995年以來一直在浙大一院從事肝膽胰外科臨床工作,對肝膽胰腫瘤、複雜膽道疾病、重症胰腺炎及門脈高壓症等疑難疾病的診治具有較豐富的經驗,擅長腔鏡下的肝臟、胰腺和脾臟的各類手術。作為鄭樹森院士肝移植團隊的核心骨幹成員,獨立完成各類肝移植手術,有較豐富的成人、兒童活體肝移植、劈裂式肝移植等臨床肝臟移植手術和圍手術期管理工作經驗。
  • 國內第二例、江蘇省首例內鏡下胃腸吻合術在鼓樓醫院成功完成
    3個多月前,一位62歲的女性病患出現嘔吐,起初兩天一次,後來每天一次,這讓她苦不堪言。3月23日,南京鼓樓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主任鄒曉平教授為她實施了「超聲內鏡引導下胃腸吻合術」,順利為她「解圍」。這是我國第二例、江蘇省首例內鏡下胃腸吻合術。
  • 26歲姑娘肚子長了10釐米大腫瘤!高難度手術切除病灶留住脾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通訊員 劉芳26歲姑娘胰體尾部長有一直徑10cm大小的腫物,該位置周圍器官複雜、大血管多,被胃、十二指腸、脾臟等包繞著,因此手術難度很大。為了儘可能保障女孩的脾臟功能,醫院為她行了腹腔鏡下保留脾臟的胰體尾Kimura法切除術,術後6天女孩順利出院。近日,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肝膽外科成功為一名26歲女孩兒施行了完全腹腔鏡下保留脾臟的胰體尾腫瘤切除術(LSPDP),這一手術屬於肝膽外科領域的高難度手術,術後當天患者下床活動,6天後順利出院。
  • 翻「山」越「嶺」拿下「隱秘角落」腫瘤,為年輕女孩兒保住脾臟
    翻「山」越「嶺」拿下「隱秘角落」腫瘤,為年輕女孩兒保住脾臟大眾日報記者 肖芳2020-07-20 12:35:15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近日,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肝膽外科成功為一名26歲女孩兒施行了完全腹腔鏡下保留脾臟的胰體尾腫瘤切除術(LSPDP),這一手術屬於肝膽外科領域的高難度手術
  • 哈醫大二院實現腹腔鏡下肝臟切除手術「大滿貫」
    人民網哈爾濱1月5日電 日前,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一病房副主任邰升教授帶領團隊,通過ICG螢光導航系統完成了腹腔鏡下肝中葉5、7、8段的微創切除手術,成功將直徑六釐米的腫瘤精準切除,既實現了殘肝體積的極限保留,又確保腫瘤完整根治性切除。
  • 巴南區人民醫院疼痛科成功開展首例DSA引導下經皮穿刺三叉神經半月...
    近日從巴南區人民醫院獲悉,該院疼痛科成功開展首例DSA引導下經皮穿刺三叉神經半月節射頻熱凝術。據了解,患者8年前無誘因出現右側面頰上頜區及下唇部發作性觸電樣跳痛,長期口服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甲鈷胺片,難以耐受藥物不良反應,8年來奔波於各大醫院治療效果不佳。
  • 【科創醫療】仁濟醫院寶山分院心內科成功開展寶山首例ICE指導下...
    【科創醫療】仁濟醫院寶山分院心內科成功開展寶山首例ICE指導下房顫「一站式」介入治療 2021-01-16 1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章丘區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胃竇早癌內鏡下黏膜剝離術
    近日,章丘區人民醫院內鏡室成功開展首例胃竇早癌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術),目前患者狀態良好,無手術併發症。此技術的開展,填補了醫院在內鏡腫瘤切除方面的空白,鞏固了醫院消化內鏡治療技術在全區的優勢地位。  患者,67歲男性,因「查體時發現胃竇早癌」入院。
  • 據了解,腹腔鏡下進行如此大範圍的肝切除術治療小兒肝包蟲病在西藏...
    國慶前,8歲的小扎西被父親帶到了西藏大學附屬拉薩市人民醫院普外科,此次距離孩子確診肝包蟲病已有一年之久。  面對肝包蟲病患兒,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胰外科援藏醫生、現任拉薩市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王學棟已經歷過豐富的歷練——由董家鴻院士帶領的清華長庚肝膽胰團隊常年深入青海、四川等遊牧地區義診,並為終末期肝包蟲病患者打開條條生路。
  • 備孕期發現脾臟巨大腫瘤,微創手術順利摘除,專家提醒:孕前,這些...
    楊女士,46 歲,未孕,來長沙準備通過 " 試管嬰兒 " 技術孕育寶寶。體檢時 B 超發現脾臟有 7x6cm 大小腫塊,於是來到長沙市第一醫院肝膽外科就診。肝膽外科熊立新主任醫師查看患者後,認為楊女士準備懷孕,必須先解決脾臟腫瘤的問題,脾臟腫瘤巨大,有破裂出血的風險,建議行手術治療。在熊立新的帶領下,肝膽外科團隊為楊女士實施了微創手術,在腹腔鏡下將脾腫瘤完整切除。術後第二天,楊女士即下床活動及進食,恢復良好。目前楊女士已在積極備孕,準備迎接新生命中。在懷孕或行 " 試管嬰兒 " 前,一定要全面身體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 太原市中心醫院汾東院區開診一周年
    2020 年1月30日 汾東院區住院人數88人 經醫院主動向省、市申請,太原市中心醫院汾東院區成為省、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新冠肺炎孕產婦和新生兒疑似/確診病例救治定點醫院。截至目前,兩院區發熱門診共接診發熱病人3046人次,報疑似病例19例,確診患者1例;疑似病區救治疑似病例4例。
  • 毓璜頂醫院肝膽胰脾外二科主任孫世傑團隊:披肝瀝膽只為患者早日康復
    孫世傑(左一)團隊討論患者病情 煙威首例全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加速康復外科術後第二天可下地活動四年前,市民劉先生被查出患有胰頭癌,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唯一的根治方法,這個消息幾乎讓家人崩潰。抱著一線希望,劉先生和家人找到了煙臺毓璜頂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孫世傑,診斷後,孫世傑主任決定對病人實施全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這個手術將是煙威地區首例,手術如果成功將填補煙威地區這一領域的空白。在手術室和麻醉科的全力配合下,手術歷經10餘小時順利完成。
  • ...21歲牧民獲新生——軍地專家成功開展西藏丁青縣首例肝包蟲病...
    新華社拉薩7月21日電題:海拔3900米,21歲牧民獲新生——軍地專家成功開展西藏丁青縣首例肝包蟲病根治性手術黃顯斌、陳愛平7月20日12時40分,西藏昌都市丁青縣人民醫院外科病房,剛剛手術結束、全麻清醒後的牧民次旺塔孜
  • 全市首例!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開展外周TIPS分流術
    (外周介入TIPS分流術現場)(手術影像查看)婁底新聞網訊(記者 羅治勇 通訊員 鄢婷)近日,經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婁底經開區人民醫院)介入中心團隊術前反覆討論,精準設計手術方案,會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姜在波教授密切配合,成功完成該院第一例TIPS介入手術(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分流術
  • 寶山首例ICE指導下房顫「一站式」介入治療在仁濟醫院寶山分院成功...
    寶山首例ICE指導下房顫「一站式」介入治療在仁濟醫院寶山分院成功開展 2021-01-16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