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區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胃竇早癌內鏡下黏膜剝離術

2021-01-09 大眾數字報

  近日,章丘區人民醫院內鏡室成功開展首例胃竇早癌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術),目前患者狀態良好,無手術併發症。此技術的開展,填補了醫院在內鏡腫瘤切除方面的空白,鞏固了醫院消化內鏡治療技術在全區的優勢地位。
  患者,67歲男性,因「查體時發現胃竇早癌」入院。術前胃鏡提示胃竇糜爛,病理提示輕-中度異型增生。通過放大內鏡及NBI技術精查,考慮早期胃癌,遂建議患者行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完整切除病變,整瘤活檢。手術全程在省立醫院西院消化內鏡中心主任魏志指導下,由該院內鏡室主任劉健主刀,蘇曉青護士長及副護士長於蕾蕾配合,麻醉科趙慶軍主任醫師通力合作,成功為患者實施鏡下黏膜剝離術。標記、黏膜下注射、邊緣切開、剝離、創面處理,每一步都完成得非常漂亮,順利將患者黏膜病變灶成功剝離。術後患者未訴不適,安全返回病房,術後一天可進流質飲食,兩天便可下床活動。
  隨著內鏡微創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早期胃癌、腸癌、癌前病變及胃腸黏膜下疾病可完全在內鏡下予以切除,免除了更大的手術創傷,並保留了器官完整性,避免了生活質量下降。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具有不改變消化道解剖結構、不開刀、體表無創口、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等優勢,是近年來國際、國內最新興起的內窺鏡下微創治療手段之一,適用於食管、胃、十二指腸等上消化道及結、直腸的黏膜下良性腫瘤、黏膜的早期癌變以及具有癌變傾向病變的切除治療。因其特殊的微創優勢,得到廣大醫患的認可,是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變治療的新興發展趨勢。
  消化道腫瘤可防可治,特別是對於早期的消化道腫瘤,只要能及時發現,無需開刀,通過鏡下治療就可以把病變完整切除,治癒率達到90%以上。章丘區人民醫院內鏡室現有先進的胃腸道檢查系統,為滿足患者的需求會陸續開展其它的鏡下治療項目,使患者足不出戶就能得到先進的治療技術,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秦慧聰 蘇曉青)

相關焦點

  • 拉薩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胃竇早癌內鏡下黏膜剝離術
    記者 凃瓊 攝  近日,拉薩市首例胃竇早癌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在拉薩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目前患者狀態良好,無手術併發症,這也是西藏第一例由本土醫師完成的消化道早癌ESD術(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標誌著市人民醫院內鏡診療技術邁上新臺階。  日前,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收治了一名來自那曲市巴青縣的男性患者多吉(化名)。
  • 「微e行 2020消化道早癌診治培訓班」在安順市人民醫院舉行
    近日,安順市人民醫院與南微醫學科技聯合舉辦了「微 e 行 2020消化道早癌診治培訓班-安順站」,專家學者們圍繞早癌診治的核心議題對消化內鏡的規範化操作進行了探討,以更好地促進基層醫師對於消化道早癌診治新進展的學習,提升基層醫院消化道早癌早診早治水平,推動消化道早癌領域的協作與交流。
  • 棗莊市臺兒莊區中醫院內鏡中心成功開展ESD手術
    魯網訊月27日訊(記者 張程) 4月24日,臺兒莊區中醫院內鏡中心成功開展首例ESD手術,完整切除了手術病灶,達到了滿意的預期效果,受到病人及其家屬的一致好評。ESD術是指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即在內鏡下使用高頻電刀與專用器械,將胃腸道病灶與其下方正常的黏膜下層逐步剝離,以達到將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ESD現已逐漸成為胃腸道早癌及癌前病變的標準微創治療手段。該手術相對於傳統外科開腹手術,具有侵襲小、安全性高、術後併發症少、經濟等特點。
  • 成功開展該院首例 內鏡下食管狹窄擴張術
    近日,微山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內鏡下食管狹窄擴張術,患者術後吻合口狹窄明顯改善,吞咽困難症狀得到有效緩解。此項技術的順利開展,標誌該院內鏡治療技術又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據了解,該院首例內鏡下食管狹窄擴張術的治療對象是中年男性患者,患者此前接受過食管癌手術,術後出現食管胃吻和口狹窄問題,後因吞咽困難入院治療。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後,醫療團隊為患者實施了內鏡下食管狹窄探條擴張術,手術進展順利,患者術後吞咽困難症狀較前明顯改善,現已能夠正常進食。
  • 國內第二例、江蘇省首例內鏡下胃腸吻合術在鼓樓醫院成功完成
    3月23日,南京鼓樓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主任鄒曉平教授為她實施了「超聲內鏡引導下胃腸吻合術」,順利為她「解圍」。這是我國第二例、江蘇省首例內鏡下胃腸吻合術。 鄒曉平主任綜合考慮了患者的病情,和團隊討論了各種治療方法的可能性和優缺點後,決定為患者行內鏡下微創胃腸吻合術。
  • 巴南區人民醫院疼痛科成功開展首例DSA引導下經皮穿刺三叉神經半月...
    近日從巴南區人民醫院獲悉,該院疼痛科成功開展首例DSA引導下經皮穿刺三叉神經半月節射頻熱凝術。據了解,患者8年前無誘因出現右側面頰上頜區及下唇部發作性觸電樣跳痛,長期口服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甲鈷胺片,難以耐受藥物不良反應,8年來奔波於各大醫院治療效果不佳。
  • 避免開胸開腹,南陽醫專一附院消化內科一病區成功開展首例POEM手術
    消化內科一病區何明科主任,立即組織診療小組對患者的病情展開討論,綜合考慮,經口內鏡下食管肌切開術(POEM)手術相比開腹或胸腔鏡手術具有費用低、創傷更小、癒合快等優勢,是目前最先進的微創治療,遂決定行POEM手術。
  • 江華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舌癌根治術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伍燕琦)6月9日上午,在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博士張曉偉的指導下,江華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五官科成功為一名舌癌患者實施舌癌根治術,這是江華縣域內開展的首例舌癌根治術,填補了江華縣耳鼻咽喉科醫療技術的空白。
  • 全市首例!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開展外周TIPS分流術
    (外周介入TIPS分流術現場)(手術影像查看)婁底新聞網訊(記者 羅治勇 通訊員 鄢婷)近日,經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婁底經開區人民醫院)介入中心團隊術前反覆討論,精準設計手術方案,會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姜在波教授密切配合,成功完成該院第一例TIPS介入手術(經頸靜脈肝內門腔靜脈分流術
  • 常德二醫成功開展首例支氣管鏡下高頻電消融氣管成形術
    近日,58歲的患者王某因出現喘息、氣促5天,且伴有明顯呼吸困難1天餘,加重3小時,入住常德市第二人民醫院ICU,經檢查發現患者聲門下氣管狹窄。呼吸內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唐志強帶領團隊在湖南省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劉志光教授的指導下,於11月19日為患者行經支氣管鏡下氣道成形術(高頻電消融),成功緩解了患者氣促症狀。
  • 煙臺招遠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直腸吻合口狹窄放射狀切開擴張術
    魯網11月28日訊 近日,煙臺招遠市人民醫院內窺鏡室成功開展了首例直腸吻合口狹窄放射狀切開擴張術,標誌著該院內窺鏡治療方面取得新突破。
  • 淮陽區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經頸靜脈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侯俊豫 通訊員 蘇葉松近日,淮陽區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經頸靜脈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TIPS)。此例手術的成功實施,標誌著淮陽區人民醫院血管疾病診治水平邁上新臺階,同時,這也是放射介入手術室的一大突破,填補了全市區、縣級醫院放射介入手術的空白。
  • 萊州市中醫醫院成功開展首例床旁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
    萊州市中醫醫院成功開展首例床旁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 2020-07-09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開展首例直腸——結腸吻合口狹窄球囊擴張術
    日前,微山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內鏡下「直腸——結腸吻合口狹窄球囊擴張術」,患者術後吻合口狹窄明顯改善,此項技術的順利開展標誌該院內鏡治療技術再上新臺階。 該名患者從做過直腸癌手術,電子結腸鏡示術後吻合口狹窄。
  • 普陀區人民醫院多科聯手,成功救治這類罕見病!
    專家簡介:黃東平,同濟大學附屬普陀人民醫院外科副主任、同濟大學附屬普陀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普外科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新一輪上海市醫學重點專科負責人。建議先採取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根據病理結果決定腹腔鏡手術範圍。
  • 一次手術剝離3處早癌病變 煙臺山醫院專家:胃癌的早診早治很重要
    前段時間,煙臺山醫院消化內科通過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為一位患者一次性剝離了3處胃部早癌病變,其中,胃角處手術難度較大。據悉,該手術達到了治癒性切除的目的,避免了早癌病變發展為進展期胃癌。當時,這位老年患者因「上腹不適」到煙臺山醫院消化內科就診。
  • 醫案分享 | 16歲男孩「吃飯咽不下」,得了什麼怪病?
    內鏡下球囊擴張術及內鏡下注射肉毒毒素相對藥物治療持續時間長,但也容易復發,最後我們幫患者選擇了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簡稱POEM手術,該手術是一種通過隧道內鏡技術進行肌切開的內鏡微創手術,2010年在我國首次開展,手術具體操作過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