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常常讓人感到恐怖和深沉,但是卻是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的。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一書中闡述了自己對死亡的獨特見解,讓我們對死亡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
死不是生的終結,而是生的一部分,向死而生,才是真正的生。這本書始終瀰漫著孤獨和寂寞,也不乏對性的描寫和解讀,但我並不認為這很低俗。
書中人物依舊純潔,每一個人就像是深陷死亡泥沼的孤獨貴族,頭頂孤獨的王冠在跋涉前行,當然有人就此沉淪,有人卻抵達了彼岸。
深陷泥沼以死解脫——死如秋葉之靜美
死亡並不可怕,有的時候活下去卻比死亡更加的艱難和不易,每個活著的人無形之中都是生活的勇者。而有的人情願選擇死亡以求自己的解脫。
木月在書中是一個能說會道陽而積極向上的少年,在直子和渡邊之間永遠是話題的中心者,三人之間仿佛沒有了木月,便沒了重心,便失去了生機。
然而在無任何徵兆的前提下,木月卻以自殺了結自己的生命,也正是因為木月的死讓渡邊認識到了死亡的近距離以及死亡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
木月為何選擇以死告別,其中的原因書中並未交待。原因始終不明,但是從直子的死以及直子姐姐的自殺,我們可以看出一些原因。
通過這幾個人物的自殺行為,我們可以了解到他們對於生的思索。了解到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一片隱秘的森林,外人無從進入,甚至很多人自己也沒有進入這片森林,無從認識森林深處的靜謐。
苦苦尋找卻依然處於森林之外的人們是何等的迷茫和無力,或許他們很想將陽光引入陰鬱的森林,可惜森林之門他們都不曾找到。木月的死給直子和渡邊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特別是直子,因為不久之前她親眼目睹了姐姐的死,更是給她帶來巨大的打擊。
在生命面前直子更加的敏感和脆弱。但她也曾經努力過,到醫院和療養院進行治療。她努力的配合治療,可終究還是妥協了,最終選擇在森林的一角以死解脫。
與其說對他們的選擇自殺的行為不解,我更是對他們充滿了心痛和惋惜。
他們也曾拼盡全力呀,死於秋葉之靜美是他們的最終選擇,他們將生命定格在17歲20歲。他們當中也有人依舊堅持著,並最終到達了彼岸,戰勝了心中的那片陰鬱的森林和濃濃的孤獨感活了下去。
向死而生,成熟堅毅——生活的勇者
書中的綠子是一個很特別的女生,一方面她積極、活潑和開朗,是生命力的象徵。在面對父親的病症以及母親的離世之時,她表現得非常的冷靜和淡定。
坦然接受這一切的遭遇和磨難。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出,她的生活經歷對她而言並不簡單,從小到大她都是在苦苦的掙扎著生活著。這是一個在磨難中長大的孩子。但是她卻出人意料的堅韌。這就是生活的勇者,這樣的綠子也給渡邊帶來了活力和生活的希望。
渡邊,在書中是作者的象徵。一方面他對於外部的世界並不是十分感興趣,他和那些渾渾噩噩活著的人道不同不相為謀。在朋友方面他選擇的都是一些知己,並且身邊的朋友都是值得深交的人。比如說永澤、玲子和綠子等等。
同樣,我們也可以發現,無論是永澤還是綠子和玲子都是生活的勇者。
這些人雖然經歷了生活的磨難,內心的掙扎,但是最終他們選擇了活了下去。
從玲子的一生經歷來看,我們知道玲子的坎坷遭遇。先是在她的鋼琴事業上遇到的挫折。後來又是精神上的壓力導致進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療,後來經過努力苦苦掙扎回到生活的正軌。
可是造化弄人,最終被一個學生陷害,再次陷入生活的泥沼。如此磨難的經歷並沒有將玲子擊倒,她依舊異常的堅韌,依舊堅強的活了下來。
書中的永澤也是一樣,表面上是紈絝子弟,玩弄情場,常常夜不歸宿等等。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出永澤它積極的一面。他雖然有點玩物喪志,但是他給渡邊的忠告卻是:「千萬不要同情自己」這句話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他認為同情自己是弱者的表現,的確啊,有的時候我們需要堅強,堅強再堅強。因為一旦同情自己,就為自己的退縮,以及為自己以死解脫找到了藉口,有的時候無論是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或者是我們內心遭受了多大的重創,或是背負了多重負擔,我們都不應該給自己去找藉口。
也正是因為他的這句話,讓渡邊有了一個對生的重新的認識。當直子的自殺給渡邊帶來重大創傷的時候,渡邊選擇徒步旅行,在外面可以說是流浪了一個月之久。
他在這個過程中無形當中也對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我們可以看到,永澤這句話對他的積極影響,給了他生的力量,以及在最後她想到了綠子,綠子也是他生活下去的一種精神支撐。
雖然渡邊在這個過程中經歷了很多磨難,內心也動搖過,但是最終他還是走了下去。他和綠子和玲子一樣啊,在生活的面前沒有屈服,這就是生活的勇者。
相信只要他們生活下來,便會變得更加成熟和堅毅。就像玲子一樣,到後來,已經成為了一個無堅不摧的人,因為她對一切都能夠看得很透,看得很淡。她無形當中也成了渡邊的人生導師。這位人生導師是生命的哲學的思考者也是生活的勇者。
拒絕渾渾噩噩——拼死掙扎
生和死,一開始我們認為這是兩個極端,非生即死等等。但是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們對生死進行了一個思考,有了全新的認識,死並不是生的終結,生也不是死的對立面,這二者之間往往是相互包含的,向死而生才是真正的生活哲學。
我不想在這裡面將深陷泥沼,以死解脫的直子,直子的姐姐以及木月等等判為是失敗者。而將堅持下來的渡邊、玲子和綠子等奉為勝利者。在生與死之間沒有勝者和失敗者,只是選擇的不同而已。
真正的生,並不是僅僅苟活下來,有意義的生才是真正的生。如果是僅是渾渾噩噩度日,也只是行屍走肉而已,對於直子和木月來說,與其行屍走肉,空虛地活著還不如借將生命定格在青春時期,做永遠的少年。
那麼如果選擇活下來,就要活的有意義,應該讓自己思考的更多,達到一種頓悟和透明,能夠將生活的一些東西看得很清,能夠知道生活的真諦。
就像文中的玲子那樣,即使面對生活的坎坷,依舊堅強以對。哪怕面對世俗的種種,依舊很坦然和淡然處之。
用泰戈爾的一句話來總結就是: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當我們生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努力地生活,尋求更多的意義,思考人生的哲理,而不是渾渾噩噩度日而已。
當我們走向生命盡頭的時候,也應該像文中的人物那樣死於秋葉之靜美。面對死亡我們不需太過恐懼,當死亡真正來臨的那一天時,或許坦然面對更好,這何嘗又不是另一種生命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