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死的時候,你猜爸爸對著我和姐姐說什麼來著?這麼說的'我十分懊悔,真不如叫你們兩個替你媽死了算了!'聽得我倆目瞪口呆。還不是,再怎麼樣也不好那樣說話呀。當然嘍,那是出於喪失至親至愛的伴侶後的難過、悲哀和痛苦,這我知道,也很同情,但也不至於說什麼讓親生女兒去替死那樣的話,你說是不?你不認為未免太過分了?」---《挪威的森林》
這是《挪威的森林》中綠子初次做飯給渡邊吃的時候吐露的心聲。筆者讀到此處時也是目瞪口呆!不是父母的感情越好家庭越會幸福嗎?怎麼會有父親願意子女替母親去死的呢?儘管綠子成長於這樣的家庭,她的性格和個人的成長經歷筆者還是挺欣賞的。她是一個非常自立且很有毅力有趣的女孩,儘管原生家庭的影響總是常伴左右。
筆者認為《挪威的森林》雖是講述青春愛情的文學著作,但原生家庭的影響和傷害也是始終貫穿其中的,裡面每個人物都或多或少有著家庭的烙印,揮之不去。就像本文開頭綠子的袒露心聲,還是因為綠子開朗的性格我們才知曉她的家庭是那麼一團糟的,而孤獨的渡邊,自殺的木月、抑鬱的直子、濫情的永澤,還有那個和玲子搞同性戀的十三歲扯謊鬼女孩……這些青春的孩子們,表面上的疾病背後都是藏著原生家庭的傷害呀!
每個人無不顯得很幸福。至於他們是真的幸福還是僅僅表面看上去如此,就無從得知了。……每個人看來都自得其樂……---《挪威的森林》
原生家庭傷害之綠子篇:
「你去死吧」「我沒有你這樣的孩子」「你怎麼就這麼不聽話呢」……很耳熟吧!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的,反正筆者是切身體會過的,哈哈。
爸爸和媽媽---多少給我一點愛的話,我的感受就會大大不同,就會多多傷心……---《挪威的森林》綠子
而在《挪威的森林》中,綠子是受原生家庭傷害最深的一個,除了言語傷害,更多地是家庭冷漠的對待,幸好她有開朗和堅毅的性格支撐著她。因為綠子母親不喜歡做飯導致她家長期吃外賣,受不了外賣的綠子從初中三年級開始便照著食譜做飯,並無師自通地喜歡上了做飯且做得很地道,但依然沒有獲得家人的支持,綠子為了買一個理想的煎蛋鍋,可以在三個月只穿一副乳罩,只為將另一副乳罩的錢節省出來買煎蛋鍋。
學生時代的我們因為沒有賺錢能力,會為了偷偷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挪用正常的生活費,可是綠子的家人就有些過分了,因為綠子要買的只是吃飯的傢伙啊!從這點細節可以看出綠子的家人是多麼冷漠啊,孩子在他們眼中到底算什麼呢?
筆者欣賞的綠子簡直是個「小強」,儘管她也有很多不滿和委屈,但她本性善良活潑,會尋找突破口,和渡邊的交往無疑就是個突破口,她沒有壓抑,儘管常常說著亦真亦假的話,這些都只是她的一種發洩方式。不像直子和直子的姐姐,同樣面對原生家庭的傷害,用一根繩子結束自己的生命來反抗。
原生家庭傷害之直子篇:
「至於她為什麼自殺,誰也弄不明原因,和木月的情況一樣,一模一樣。年齡也是十七,直到事件發生前也沒有自殺的徵兆,遺書也沒有----一樣吧?」---《挪威的森林》
表面上看,直子的家庭是很幸福的,直子的姐姐從小就很聰明很優秀,「差不多所有的事情都能自己一手處理,幾乎沒找過誰商量或求人幫忙。」「父母也對此習以為常,說這孩子撒手不管也不要緊」。其實問題就出在這。
書中沒有直接描述直子的家庭到底如何,而是將她們的所作所為歸於青春歸於血統,筆者並不認同,筆者覺得家庭原因才是最重要的。直子的姐姐為何遇事只是自己解決,而從不向家人求助呢?是她真的這麼厲害還是另有別的原因?
「可是姐姐死後,我無意中聽過父母的談話。談的是早就死去的父親弟弟的事。說那人也是腦袋好使得很,十七到二十一歲在家裡一關四年,結果一天突然說要外出,就跳進電車軌道給壓死了。所以父親這樣說來著'還是血統關係吧,我這方面的。'」---《挪威的森林》
筆者大膽猜測,直子的家人應該沒有跟孩子有很深的溝通交流吧,即使有溝通也僅僅流於表面而達不到了解孩子內心的層面,這足以說明直子的家庭也是很冷漠的或者並不能給直子的姐姐任何幫助。當然她們的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都沒有經驗,或許他們自己也是這麼被對待的,所以也並不懂得如何更正確地對待自己的孩子吧!
而直子從小到大青梅竹馬的男朋友木月,跟直子的姐姐一樣優秀,但同樣在十七歲選擇自殺離世。我們通過直子的敘述得知,木月是有性障礙的,木月和直子沒有發生過性關係,是因為不能。而這點他倆應該是一直偷偷藏在他們心裡而沒有告訴家人的,筆者猜測木月的自殺應該與此有關。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是更需要家人足夠的關心和理解包容的,直子和木月的家人在書中描述的還是平淡幸福的,至少沒有過言語暴力,但是冷漠依然存在,因為他們的家人沒有足夠的耐心去理解孩子。如果木月的父母能多給木月一些關心,及時得知木月的性障礙從而幫助其獲得治療,或許木月和直子是能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可是沒有如果啊,木月還是死了。而直子早年間目睹過姐姐的自縊身亡,又經歷了男友的自殺身亡,這雙重打擊下,最後也選擇了跟姐姐相同的死法離開人世。
筆者反對將這些都歸咎為青春,青春表示不背這個鍋!
筆者認為原生家庭才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綠子和直子、木月的家人若是多一些關愛和理解的話,他們的結局可能是另一個版本了。但比起他們,《挪威的森林》一書中還隱藏了另一個被原生家庭傷害導致同性戀的女孩。
原生家庭傷害之扯謊鬼女孩篇:
這個女孩筆者認為是原生家庭最大的受害者,她有著出色的容貌和天賦,可是卻因為家庭的原因被毀前程,甚至同自己的同性老師上床,搞起了同性戀,其實質還是缺乏母愛使然啊!
比起生而不養,這個女孩的家庭對她的傷害使她成了同性戀,筆者可以猜測這個女孩的母親一定是始作俑者。書中玲子只是一句話帶過「'家庭不和',她說她愛不起父母來,父母也不愛她。說父親外面有女人,動不動就夜不歸宿,母親氣得要死要活,就那她出氣,她幾乎天天挨打。」
且不說這個女孩到底哪句話是真哪句話是假,但她的行為出賣了她。書中描寫她與女老師玲子的一番床上戲足以說明這個女孩是有人教她這麼做過的,手段極為熟練,不然一個十三歲的女孩怎麼能挑逗一個三十多歲的成熟女性,而且信手拈來?
筆者不敢也不願深思,怕去想到那齷齪的一面!這麼可愛美麗聰慧的女孩啊,早早就被原生家庭毀了,筆者哀婉!
結語
筆者對《挪威的森林》中的女性角色都是挺欣賞和喜愛的,尤其更同情她們,她們的結局雖各不相同但也是當時那個社會的縮影甚至當今社會也還是會窺見一二。我們不能選擇家庭,但是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家庭,可以為之努力使之成為我們想要的家。就像書中的綠子,認真努力地活著,也好好地愛著,不知她到底能否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至少以她的性格,不會選擇自殺。
自不待言,《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最有名的小說,也是其作品中最容易看和寫實的一部。沒有神出鬼沒的迷宮,沒有卡夫卡式的隱喻,沒有匪夷所思的情節,只是用平靜的語言娓娓講述已逝的青春,講述青春時代的種種經歷、體驗和感觸---講述青春快車的乘客沿途所見的實實在在的風景。---《挪威的森林》永遠的青春風景(譯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