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以青春愛情之名,掩蓋原生家庭的傷害

2020-12-05 藍丘嗬嗬

「媽媽死的時候,你猜爸爸對著我和姐姐說什麼來著?這麼說的'我十分懊悔,真不如叫你們兩個替你媽死了算了!'聽得我倆目瞪口呆。還不是,再怎麼樣也不好那樣說話呀。當然嘍,那是出於喪失至親至愛的伴侶後的難過、悲哀和痛苦,這我知道,也很同情,但也不至於說什麼讓親生女兒去替死那樣的話,你說是不?你不認為未免太過分了?」---《挪威的森林》

網圖,侵刪

這是《挪威的森林》中綠子初次做飯給渡邊吃的時候吐露的心聲。筆者讀到此處時也是目瞪口呆!不是父母的感情越好家庭越會幸福嗎?怎麼會有父親願意子女替母親去死的呢?儘管綠子成長於這樣的家庭,她的性格和個人的成長經歷筆者還是挺欣賞的。她是一個非常自立且很有毅力有趣的女孩,儘管原生家庭的影響總是常伴左右。

筆者認為《挪威的森林》雖是講述青春愛情的文學著作,但原生家庭的影響和傷害也是始終貫穿其中的,裡面每個人物都或多或少有著家庭的烙印,揮之不去。就像本文開頭綠子的袒露心聲,還是因為綠子開朗的性格我們才知曉她的家庭是那麼一團糟的,而孤獨的渡邊,自殺的木月、抑鬱的直子、濫情的永澤,還有那個和玲子搞同性戀的十三歲扯謊鬼女孩……這些青春的孩子們,表面上的疾病背後都是藏著原生家庭的傷害呀!

每個人無不顯得很幸福。至於他們是真的幸福還是僅僅表面看上去如此,就無從得知了。……每個人看來都自得其樂……---《挪威的森林》

網圖,侵刪

原生家庭傷害之綠子篇:

「你去死吧」「我沒有你這樣的孩子」「你怎麼就這麼不聽話呢」……很耳熟吧!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聽到的,反正筆者是切身體會過的,哈哈。

爸爸和媽媽---多少給我一點愛的話,我的感受就會大大不同,就會多多傷心……---《挪威的森林》綠子

而在《挪威的森林》中,綠子是受原生家庭傷害最深的一個,除了言語傷害,更多地是家庭冷漠的對待,幸好她有開朗和堅毅的性格支撐著她。因為綠子母親不喜歡做飯導致她家長期吃外賣,受不了外賣的綠子從初中三年級開始便照著食譜做飯,並無師自通地喜歡上了做飯且做得很地道,但依然沒有獲得家人的支持,綠子為了買一個理想的煎蛋鍋,可以在三個月只穿一副乳罩,只為將另一副乳罩的錢節省出來買煎蛋鍋。

網圖,侵刪

學生時代的我們因為沒有賺錢能力,會為了偷偷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挪用正常的生活費,可是綠子的家人就有些過分了,因為綠子要買的只是吃飯的傢伙啊!從這點細節可以看出綠子的家人是多麼冷漠啊,孩子在他們眼中到底算什麼呢?

筆者欣賞的綠子簡直是個「小強」,儘管她也有很多不滿和委屈,但她本性善良活潑,會尋找突破口,和渡邊的交往無疑就是個突破口,她沒有壓抑,儘管常常說著亦真亦假的話,這些都只是她的一種發洩方式。不像直子和直子的姐姐,同樣面對原生家庭的傷害,用一根繩子結束自己的生命來反抗。

網圖,侵刪

原生家庭傷害之直子篇:

「至於她為什麼自殺,誰也弄不明原因,和木月的情況一樣,一模一樣。年齡也是十七,直到事件發生前也沒有自殺的徵兆,遺書也沒有----一樣吧?」---《挪威的森林》

表面上看,直子的家庭是很幸福的,直子的姐姐從小就很聰明很優秀,「差不多所有的事情都能自己一手處理,幾乎沒找過誰商量或求人幫忙。」「父母也對此習以為常,說這孩子撒手不管也不要緊」。其實問題就出在這。

書中沒有直接描述直子的家庭到底如何,而是將她們的所作所為歸於青春歸於血統,筆者並不認同,筆者覺得家庭原因才是最重要的。直子的姐姐為何遇事只是自己解決,而從不向家人求助呢?是她真的這麼厲害還是另有別的原因?

網圖,侵刪

「可是姐姐死後,我無意中聽過父母的談話。談的是早就死去的父親弟弟的事。說那人也是腦袋好使得很,十七到二十一歲在家裡一關四年,結果一天突然說要外出,就跳進電車軌道給壓死了。所以父親這樣說來著'還是血統關係吧,我這方面的。'」---《挪威的森林》

筆者大膽猜測,直子的家人應該沒有跟孩子有很深的溝通交流吧,即使有溝通也僅僅流於表面而達不到了解孩子內心的層面,這足以說明直子的家庭也是很冷漠的或者並不能給直子的姐姐任何幫助。當然她們的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都沒有經驗,或許他們自己也是這麼被對待的,所以也並不懂得如何更正確地對待自己的孩子吧!

而直子從小到大青梅竹馬的男朋友木月,跟直子的姐姐一樣優秀,但同樣在十七歲選擇自殺離世。我們通過直子的敘述得知,木月是有性障礙的,木月和直子沒有發生過性關係,是因為不能。而這點他倆應該是一直偷偷藏在他們心裡而沒有告訴家人的,筆者猜測木月的自殺應該與此有關。

網圖,侵刪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是更需要家人足夠的關心和理解包容的,直子和木月的家人在書中描述的還是平淡幸福的,至少沒有過言語暴力,但是冷漠依然存在,因為他們的家人沒有足夠的耐心去理解孩子。如果木月的父母能多給木月一些關心,及時得知木月的性障礙從而幫助其獲得治療,或許木月和直子是能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可是沒有如果啊,木月還是死了。而直子早年間目睹過姐姐的自縊身亡,又經歷了男友的自殺身亡,這雙重打擊下,最後也選擇了跟姐姐相同的死法離開人世。

筆者反對將這些都歸咎為青春,青春表示不背這個鍋!

筆者認為原生家庭才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綠子和直子、木月的家人若是多一些關愛和理解的話,他們的結局可能是另一個版本了。但比起他們,《挪威的森林》一書中還隱藏了另一個被原生家庭傷害導致同性戀的女孩。

網圖,侵刪

原生家庭傷害之扯謊鬼女孩篇:

這個女孩筆者認為是原生家庭最大的受害者,她有著出色的容貌和天賦,可是卻因為家庭的原因被毀前程,甚至同自己的同性老師上床,搞起了同性戀,其實質還是缺乏母愛使然啊!

比起生而不養,這個女孩的家庭對她的傷害使她成了同性戀,筆者可以猜測這個女孩的母親一定是始作俑者。書中玲子只是一句話帶過「'家庭不和',她說她愛不起父母來,父母也不愛她。說父親外面有女人,動不動就夜不歸宿,母親氣得要死要活,就那她出氣,她幾乎天天挨打。」

且不說這個女孩到底哪句話是真哪句話是假,但她的行為出賣了她。書中描寫她與女老師玲子的一番床上戲足以說明這個女孩是有人教她這麼做過的,手段極為熟練,不然一個十三歲的女孩怎麼能挑逗一個三十多歲的成熟女性,而且信手拈來?

筆者不敢也不願深思,怕去想到那齷齪的一面!這麼可愛美麗聰慧的女孩啊,早早就被原生家庭毀了,筆者哀婉!

網圖,侵刪

結語

筆者對《挪威的森林》中的女性角色都是挺欣賞和喜愛的,尤其更同情她們,她們的結局雖各不相同但也是當時那個社會的縮影甚至當今社會也還是會窺見一二。我們不能選擇家庭,但是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變家庭,可以為之努力使之成為我們想要的家。就像書中的綠子,認真努力地活著,也好好地愛著,不知她到底能否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至少以她的性格,不會選擇自殺。

自不待言,《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最有名的小說,也是其作品中最容易看和寫實的一部。沒有神出鬼沒的迷宮,沒有卡夫卡式的隱喻,沒有匪夷所思的情節,只是用平靜的語言娓娓講述已逝的青春,講述青春時代的種種經歷、體驗和感觸---講述青春快車的乘客沿途所見的實實在在的風景。---《挪威的森林》永遠的青春風景(譯序)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愛情與死亡,性格與孤獨,令人難以琢磨
    作者|走心巷子  曾經花一個月的時間,研讀了小說《挪威的森林》。  從一開始的莫名其妙到之後的痛徹心扉,這就是這部小說給我的感受。  作者村上春樹的知名度很高,書寫的作品也都非常的感人和真摯。  在《挪威的森林》當中,村上春樹有這樣一句知名的名言:「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關於生死,村上春樹的解釋真的足夠深刻,在這部小說當中,木葉死了,直子死了,初美死了,直子的姐姐也死了。
  • 《挪威的森林》等10部村上春樹代表性小說全面修譯
    《挪威的森林》等10部村上春樹代表性小說全面修譯 2015-01-30 09:46:03》在內的10部村上春樹代表性長篇小說中譯本,已由原譯者林少華進行全面修譯,並於日前出版面世。
  • 《林少華看村上》:林少華帶你讀懂村上春樹作品的異質性
    而村上春樹則是一種減肥藥,世上最受歡迎的減肥藥,人人都要吃。一句話道盡了村上春樹小說的受歡迎程度,作為當代最著名的日本作家之一,其作品深受歐美作家影響,鮮有日本戰後陰鬱沉重的文字氣息,文字風格輕盈,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廣泛的知名度。
  • 《挪威的森林》:背負創傷的抒情詩,我們拿什麼找回逝去的青春?
    改編《挪威的森林》遇上的問題,可能比改編任何名著都要多。因為自詡為村上的專家太多,喜歡村上小說的人太多,相比之下,陳英雄這個名字,好像太渺小了。我很喜歡陳英雄的《挪威的森林》,事實上村上的小說也看了也不下5遍。說實話《挪威的森林》的故事讓我蠻驚訝的。我很意外《挪威的森林》是一個如此用性來證明愛的故事。村上春樹本來就是一個很會用大量篇幅來書寫性這方面的作者。
  • 《挪威的森林》「日」村上春樹
    今天說的這本書是《挪威的森林》,全書約二十五萬字。接下來,我會用大約20多分鐘的時間為您講述這本書的精華所在。《挪威的森林》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1949年,村上春樹出生於日本關西京都市伏見區。他的父母均為國語教師,受家庭環境的薰陶,他從小就對文學十分感興趣。19歲時,村上考進了東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就讀戲劇專業。
  • 村上春樹和他的作品都太健康了,到了晚年多少有點無聊
    這部小說的故事很簡單:在前往德國的飛機上,37歲的渡邊徹聽到披頭四樂隊的《挪威的森林》,回想多年前的往事,哀愁神秘的直子、明麗活潑的綠子,少年深陷於兩種截然不同的愛情體驗裡,思考著死亡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艱難地走過了青春時代。電影《挪威的森林》村上塑造人物的天賦在這部小說裡充分顯露,直子和綠子的音容笑貌猶在眼前,令人難忘。
  • 村上春樹的作品《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第一次接觸村上春樹的作品,是幾年前學習英語時看的英文翻譯本《挪威的森林》。很喜歡的一本書,尺度很大,剛開始有些難以接受,看進去後發現有很多平時觸碰不到的角落也突然變得明亮,似乎一直陰鬱沉悶的情緒被無情地拽出,一下子赤裸裸地亮在眾人面前。
  • 《挪威的森林》公映:很多激情戲 內地看不到
    《挪威的森林》海報   今日,由曾經執導過《三輪車夫》的越南導演陳英雄導演,根據村上春樹最受歡迎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改編的同名電影將在內地上映,這也是村上春樹的小說首度改編成電影,對於眾多村上迷而言,陳英雄能否將村上春樹小說中營造的主人公豐富矛盾的內心世界淋漓盡致地呈現,將是這部電影能否成功的關鍵。
  • 朋友口中村上春樹「最差」的作品,卻是我最喜歡的作品
    上面這句源於昨晚朋友在看到我書架裡整整齊齊擺放著九個版本的未拆封的《挪威的森林》後說的一句話。《挪威的森林》和《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在朋友眼中,這兩本書是村上春樹作品中最差的。但朋友口中村上春樹「最差」的作品,卻是我最喜歡的作品。
  • 村上春樹的寫作得益於爵士樂,更少不了貓咪陪伴
    據說有一次,村上去歐洲之前把貓託付給出版社的編輯,條件是以一部長篇小說做交換,那部小說就是《挪威的森林》。在以後的歲月中,在村上家裡養過的貓咪多達15隻。村上曾寫道:「如果有一天早上醒來,發現貓不見了,我的整顆心都會是空蕩蕩的。養貓與讀書對我而言,就像我的兩隻手,相輔相成,編織出多彩的生活。」
  • 究竟是百分之幾的村上春樹 | 林少華
    《挪威的森林》,講講這本書翻譯的緣起和我對翻譯的看法。沒時間也沒閒心打量這披紅掛綠的當代流行小說,全然不知村上春樹為何村何樹。只因一個老同學送了上下兩冊中的下冊,我為配齊,回國前才老大不情願地買了上冊。帶回國,隨手扔在書架底層,沒理沒看。豈料,命運之手正悄悄把我這粒棋子移到另一條人生軌道。1988年12月,即我回國兩個月後,日本文學研究會的年會在廣州召開。
  •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未曾來臺 想去「貓村」猴硐
    原標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未曾來臺 想去「貓村」猴硐  中新網4月22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以《挪威的森林》聞名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3月30日回答讀者網絡提問時表示,他未曾造訪臺灣,但想去有「貓村」之名的猴硐。   村上春樹愛貓粉絲皆知,他養過很多隻貓,也常在散文中提到貓話題。
  • 《挪威的森林》:所謂青春傷痛文學,不只有男孩女孩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森林,雖然我們可能從未到過那裡,但它卻永遠存在,而且永遠會存在。迷失的人迷失了,團聚的人又團聚了。」——村上春樹一九六四年夏天,蟬聲喧譁,渡邊、木月和直子,三個青梅竹馬相伴。然而渡邊君卻在這兩個女人之間不斷地掙扎,最終還是選擇走上了尋找的旅程,尋找心中的那片森林。而且綠子錯過了也不會回來,就像書的開頭渡邊打電話給綠子,卻遲遲沒有接。《挪威的森林》不僅是一部愛情小說,更是一部青春的語言和成長的小說。
  • 村上春樹:我與諾貝爾擦肩而過,卻與貓咪撞個滿懷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  生於1949.1.12,日本後現代主義作家,被譽為日本80年代的文學旗手。代表作《刺殺騎士團長》、《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舞舞舞》、《1Q84》等。  村上喜歡貓這件事,幾乎是人盡皆知。這單純是因為他從小就喜歡貓,養過十幾隻貓,人生的高低冷暖都有貓的陪伴。
  • 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因為作品太火?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方社交網站帳號)9日一大早,#村上春樹繼續陪跑文學獎#衝上了熱搜。一些網友感嘆村上春樹再一次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還有人曬出其作品中比較經典的句子。也有不少人在討論,村上春樹啥時候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獲獎的可能性有多大?「陪跑」文學獎的村上春樹最近幾年,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都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但基本次次落空。
  • 村上春樹:自曝家族黑歷史,我父親可能殺害過中國戰俘
    雖然村上春樹無緣諾獎,但是他寫的《挪威的森林》依舊暢銷全世界,成為許多人們心中的經典。而就在2019年的《文藝春秋》上,村上春樹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裡首次公開了他的父親曾經是侵華日軍的一員,並且很有可能屠殺過中國的俘虜。文壇成就1949年,村上春樹出生在日本的京都,也就是在這一年,距離抗戰勝利已經過去了四年,新中國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宣布成立。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挪威的森林
    事實上,三個本版的「挪威的森林」都和挪威本身都沒有太大關係,但他們又都是一個受一個的影響而誕生的。列儂唱了一個憂傷的撩妹的故事,而有了吉他伴奏的輕搖滾樂——《挪威的森林》;喜歡披頭四和列儂的村上春樹因為聽了這首歌曲而產生靈感,創作出了深受眾多青年男女喜歡的愛情小說;伍佰在後來被問起為什麼創作《挪威的森林》的時候,也說自己非常喜歡村上春樹的這本小說,由此受啟發,寫出了這首歌曲。
  • 《挪威的森林》之殤 保你看懂這本書
    《挪威的森林》之殤(驍騎原創)《挪威的森林》裡有很多人死了,活著的人都在痛苦中。這是種什麼樣的現象呢?我們可能不太能理解為什麼寫的這麼壓抑。如果用心看《挪威的森林》就會發現好多的人死去時都是十七歲。在村上春樹的眼裡,十六歲是最美麗的年齡,過了,就永遠不再美好。在日本的認知裡,美和美好都是短暫的,只有死的靜美才是永恆的。
  • 村上春樹:與馬有關的少年足跡
    毛丹青(旅日作家 神戶國際大學教授)在最近揭曉的好書獎中,村上春樹的最新長篇《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頻頻受到關注,並最終進入新浪好書榜2013年度十大好書之列。村上春樹的創作中經常出現動物的意象,今年又是馬年,旅日作家毛丹青近日尋訪村上的少年時代,為我們揭秘村上春樹的創作,與馬的秘密關聯。
  • 村上春樹新書會有什麼新的驚喜?
    不是所有讀者都能接受米蘭·昆德拉,因為他的時代正在消逝,今天的年輕人已不在偶像崇拜的重壓下長大,他們很少能體驗到形而上的激情,相反,他們感受更深刻的是來自現實的傷害。  在他們的生命中,沒有奇蹟,沒有英雄,也沒有不可動搖的原則,他們從一生下來就被太成熟的世界所規定,他們無法不按照說明書的要求成長。既然人生最大挫折不過是戀愛和失戀,那麼,也就只有村上春樹能打動他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