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森林,雖然我們可能從未到過那裡,但它卻永遠存在,而且永遠會存在。迷失的人迷失了,團聚的人又團聚了。」——村上春樹
一九六四年夏天,蟬聲喧譁,渡邊、木月和直子,三個青梅竹馬相伴。
直至木月沒有任何預兆地親手埋葬自己的生命。
木月的意外讓女友直子和好友渡邊難以接受。他們倆不約而同地選擇去了沒有熟人的大學,重新開始生活。兩人在一年後在東京街頭相遇,並開始有了一些聯繫。
渡邊喜歡直子,是因為她是溫暖的。
它就像一朵靜靜綻放的蘭花,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有著一種靜謐的美,卻好像與現實隔絕了那麼遠。
儘管直子清澈的眼睛和乾乾淨淨的嘴唇看起來像童年時的樣子,但是整個看上去,她的嬌嫩已經開始帶著成熟女性的韻味了。
這種朦朧的美,難以觸摸的美,吸引了青春期的渡邊,他希望直子能喜歡他,但他不明白直子的掙扎。
直子喜歡渡邊,因為他覺得自己像木月的氣息。在對渡邊有一種強烈的內疚感的同時,她也享受著這種失去的感覺。
這種掙扎把她推向深淵,並選擇放棄生命,到深山的精神療養院與另一個世界的木月相伴。
這位17歲的木月離開給渡邊留下了模糊的記憶。
又過了許多年,渡邊還是忘不了那姑娘,因為神秘而嬌嫩,使他怦然心動。
綠子的的出現就像一束光。
在真實世界的熱情中,她進入了渡邊的世界,將他從陰暗的直子世界中拉了出來。
要是沒有了綠子,渡邊很可能會和直子一塊兒掉進憂鬱的深淵,但是綠子救了他。
綠子的出世讓他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的病態和纏綿柔情,一方面難以抗拒綠子歡樂的笑容和迷人的活力。
直子自殺後,渡邊才完全投入綠子懷中。
渡邊曾經說過,他在直子身上感受到的是晶瑩剔透的愛,而在綠子身上感受到的愛卻恰恰相反。
這是一種立體感,行走,呼吸,跳動,搖晃他的身體和心靈。
它貪得無厭地享用綠子帶給他的燦爛和歡樂,彼此給予,彼此滿足。
"最喜歡你了,綠子""到什麼程度了?""就像喜歡春天的熊"
"春天裡的熊?"""在春暖花開的田野裡,你獨自漫步,對面走來一隻可愛的小熊,全身毛髮像天鵝絨,眼睛圓圓的。就這樣跟你說:『喂,小姐,要不要跟我來打滾?』
直子與綠子,前者安靜,後者躁動。
前一種帶著憂鬱,後一種帶著光明。然而渡邊君卻在這兩個女人之間不斷地掙扎,最終還是選擇走上了尋找的旅程,尋找心中的那片森林。
而且綠子錯過了也不會回來,就像書的開頭渡邊打電話給綠子,卻遲遲沒有接。
《挪威的森林》不僅是一部愛情小說,更是一部青春的語言和成長的小說。
關於這本小說的創作動機,村上春樹說:「看起來我已經年近四十了,我想在自己的三十歲還拖著青春回憶尾巴的時候寫一本青春小說。
因此,我們看到的這些片段,盡情的歡笑,肆意的悲傷,突然間的沉默,激動而美好…
到了成人世界,這些彌足珍貴的記憶就成了心中的一粒硃砂,就像漫漫森林中的枯葉,雖有沉澱,卻從未走遠。
前半生的愛不斷被重新定義。由擁有歡樂到愛,由崇拜到愛,由陪伴到愛,由物質到性,最後變成愛。
《挪威的森林》解釋了一段完整的愛情蛻變過程,開始於好感,建立於相伴,發展於性愛,最終卻是物質與現實,然後將美好留給回憶慢慢回味。
渡邊、直子、木月,他們仿佛置身於森林的迷霧之中,困惑而惶恐,漸漸地尋找自我,探索著愛與世界相處的方式。
回首來路,那些唾手可得而未被珍惜的,反而成了現在心中念念不忘而不可及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