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個「鳥聲專題」展開幕 揭示鳥類鳴聲行為秘密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圖為:響宴——鳥類鳴聲行為展。 方堃 攝

   「各種鳥類都有獨自的審美觀點,鳥類歌唱的時候簡直都像華格納一樣,每當唱歌時都在闡明自己的主張……」法國作曲家奧利維埃·梅西安曾這樣闡述鳥類的鳴聲行為。

  圖為:通過視聽設備展示「鳥類鳴聲行為」。 方堃 攝

  嗷嗷待哺的小鳥怎樣讓親鳥知道「我餓了」?學其他鳥的叫聲有什麼作用?鳥類的鳴聲也有「方言」嗎?12月1日,中國國內第一個以鳥聲為展覽的專題——《響宴——鳥類鳴聲行為展》在浙江自然博物館開展。

  圖為:響宴——鳥類鳴聲行為展。 方堃 攝

  「世界上目前有10000多種鳥類,鳥類的鳴聲是自然界中最複雜、也最悅耳動聽的身影,他們的鳴聲就是它們的語言,鳥類和我們一樣用聲音來表達情感、交流信息。」浙江自然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嚴洪明表示,為了本次展覽,主辦方在歷時15年從野外採集的數萬段素材中,精心選取了106種鳥類238段鳥鳴聲,藉助科技的力量,通過各種多媒體設備,旨在向大家展示一個真正的「鳥鳴世界」。

  圖為:響宴——鳥類鳴聲行為展。 方堃 攝

  臺灣鳥類錄音師孫清松告訴記者,要錄取鳥類的鳴聲並不容易,每天凌晨兩三點就要抵達森林深處,然後選取之前考察好的點放好錄音設備,靜靜等待太陽升起後鳥類開始鳴叫。「有時候,為了錄取一段十幾秒的鳥鳴聲,需要耗費十幾天的時間。」孫清松表示,雖然工作難度大,但是只要進入了鳥類的世界,就好像擁有了進入大自然的門票,通過鳥類的鳴聲中辨別鳥類的喜怒哀樂,能讓人理解如何才能尊重自然、人與動物的和諧。

  圖為:響宴——鳥類鳴聲行為展。 方堃 攝

  記者了解到,此次展覽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自然博物館承辦,旨在通過展覽向公眾揭示鳥類鳴聲行為的秘密,喚醒公眾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呼籲社會對野生動物的關注,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記者 方堃)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鳥類飛行秘密
    實驗室創始人肯尼思·戴爾表示:「鳥類能夠做一些非常引人注目的事情。它們能夠在短短幾秒鐘內將速度從零加速到每小時40英裡(約合每小時64公裡)或者降落在處於移動狀態的樹枝上,令人非常吃驚。」戴爾和同為生物學家的布萊特·託巴爾斯克一直致力於縮小飛行器與鳥類飛行能力之間的差距。在飛行實驗室,他們與幾名研究生共同努力,試圖揭開鳥類飛行的秘密。
  • 十九世紀法國傳教士手繪中國鳥類圖譜展北京開幕
    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和保利文化集團聯合推出的公益性展覽「十九世紀法國傳教士手繪中國鳥類圖譜」展,3月31日在保利藝術博物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4月13日,本次展覽恰逢4月1日北京第36屆「愛鳥周」的到來,展出的746張鳥類圖譜,將鳥類這一自然界的精靈,用傳統藝術和自然主義結合的手法靈動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 「白雲之鄉——紐西蘭國家公園展」開幕 巨型恐鳥骨骼標本國內首展
    市民參觀恐鳥骨骼標本,此標本首次在國內展出。市民參觀紐西蘭植物標本。市民近距離觀看紐西蘭大蜥蜴標本。市民在互動區聆聽各種鳥類鳴叫的聲音。小朋友在看海洋生物標本。小朋友參觀幾維鳥標本。新京報快訊 9月16日上午,一件紐西蘭巨型恐鳥骨骼標本在中國園林博物館與市民見面,此件展品來自北京自然博物館,首次在國內展出。恐鳥為紐西蘭特有的體型高大、無飛行能力的鳥類,遺憾的是已經滅絕。為進一步展示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動物的息息相關,「白雲之鄉——紐西蘭國家公園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三號臨展廳正式開幕。
  • 書魚記 鳥聲
    鳥 聲 周作人在《鳥聲》裡說到北京的春天,「正是鳥聲的時節了……我所聽見的鳥鳴只有簷頭麻雀的啁啾,以及槐樹上每天早來的啄木的乾笑……」
  • 讀書:鳥聲
    現在已過了春分,正是鳥聲的時節了,但我覺得不大能夠聽到,雖然京城的西北隅已經近於鄉村。這所謂鳥當然是指那飛鳴自在的東西,不必說雞鳴咿咿鴨鳴呷呷的家奴,便是熟番似的鴿子之類也算不得數,因為他們都是忘記了四時八節的了。我所聽見的鳥鳴只有簷頭麻雀的啾啁,以及槐樹上每天早來的啄木的乾笑──這似乎都不能報春,麻雀的太瑣碎了,而啄木又不免多一點乾枯的氣味。
  • 鳥聲清脆
    每天都是在鳥聲中醒來。一星期中我在三個不同的住處,享受各種不同的鳥聲,在鳥聲中開始新的一天。我以為,這是大自然給我的饋贈,我滿懷感恩之心迎接每一天。這些樹,常常引來各種各樣的鳥類,盛夏時節,樹木濃陰深密,鳥兒們深藏在樹葉間,一片歡騰。而觀察鳥類最佳的還是春秋兩季,冬天鳥卻少了。這幾天早上我聽到兩種熟悉的鳥聲,一種是圓渾的鳴唱,另一種似是冷嘲熱諷的議論聲。
  • 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大師收藏展揭畫作背後的世紀秘密
    [摘要]11月3日在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開幕的《Old Masters Now: Celebrating the Johnson Collection》展有8件作品通過新技術和藝術史的重新研究表明,仍有諸多秘密有待研究和揭示。
  • 聆聽悅耳的聲音,感受鳥聲,如何聽音識鳥兒
    愛鳥人士可以通過聲音識別鳥,這是他們作為鳥類愛好者一種有價值的技能。了解並熟悉鳥的聲音,你可以感覺到,就像是透過音樂識別五線譜一樣,愛音樂者以及在音樂上有很高造詣的人,都可以做到聽音識譜,聆聽鳥聲亦然。
  • 鯊魚的「秘密」生活:研究揭示了它們令人驚訝的社交網絡
    鯊魚的「秘密」生活:研究揭示了它們令人驚訝的社交網絡研究人員所追蹤的鯊魚絕非孤獨的動物,而是形成了隨時間推移保持穩定的社會社區。一項研究發現,太平洋灰礁鯊相互之間建立了令人驚奇的社交網絡,並發展了可以維持數年的紐帶,鯊魚的社交生活比以前更加複雜。
  • 2020全球顯示產業首發展DIC EXPO顯示展明日上海開幕
    2020全球顯示產業首發展DIC EXPO顯示展明日上海開幕    7 月21- 24 日,全球顯示產業將聚焦中國,國內外顯示產業精英也將匯聚上海,開啟為期 4 天的DIC中國顯示周
  • 原始鳥類研究揭示鳥類肩帶骨骼的發育可塑性
    原始鳥類研究揭示鳥類肩帶骨骼的發育可塑性 2018-09-25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2020北京國際茶業展活動開幕
    摘要:10月22日,2020北京國際茶業展開幕,2020北京馬連道國際茶文化展、2020安化黑茶(北京)文化節同期舉行。此次茶業展活動將持續至10月25日。
  • 「物象」 中國當代物派影像研究展開幕
    「物象」 中國當代物派影像研究展開幕 2020-12-29 1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首嘗"一城雙展" 第十八屆成都家具展開幕
    本屆成都家具展首次實行「一城雙展」展出模式,展出總面積達2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8.75%,是中國三大家具展之一、被中國家具協會評價為「中國家居內貿首選平臺」,同時是中西部規模最大的展會、第一個實現「一城雙展」的展會、第一個展出規模達到27萬㎡的展會、展出規模最大的UFI認證展會。
  • 盒子藝術空間「雙展」開幕
    【深圳商報訊】(記者 杜翔翔)12月17日,華僑城歡樂海岸盒子藝術空間雙展「旁聽——回到直覺」/「有用無用」開幕暨棄物博物館揭幕儀式在歡樂海岸舉行。來自國內外藝術家利用各種廢棄物建成的眾多精美藝術裝置亮相。兩個藝術展將展出至明年2月。
  • 鳥聲
    密密層層的樓房,紛紛揚揚的灰塵,稀稀落落的樹木,擁擁擠擠的人群,還有即使在深夜也遠遠近近高高低低令人心煩的各種車輛噪音,已經把鳥兒遠遠地驅逐,把鳥聲從人自己身邊流放了。妻和我這一代人童年的根都深深地扎在鬆軟肥沃的鳥聲的沃土裡,雖然那時的鳥聲也已稀薄,恐怕我們的女兒就更沒有這個福氣,只有把她自己的童年紮根在堅硬的水泥地上了。夜裡,躺在床上,我一時睡不著,隱隱約約間耳畔似乎有一兩聲布穀鳥的叫聲傳來,仿佛一隻無形的手猛然撥動了我的心弦,我的因為久無鳥聲而塵封的心琴驟然一陣亂鳴。
  • 鳥類真的是恐龍的後裔嗎,科學家有全新發現,揭示鳥類為何是鳥類
    地球從產生第一個生命體到現在,已經有四十多億年,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科學家一直希望能夠將生命的演化史,全面地連接起來,因為這樣能夠讓人類知道自己的過去,了解我們是如何成為人類。現在有一種科學推論,那就是有一部分恐龍演化成了鳥類,因此白堊紀的那一場浩劫,並沒有完全的將恐龍滅絕。這樣的科學發現,對於我們正確的認識白堊紀,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特別是這幾年中國科學家的研究,似乎在進一步的揭示鳥類之謎,不過現在依舊存在很多問題,科學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確認,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明白鳥類和恐龍的情況。
  • 「方塊王潮-樂高大展」開幕 眾新生代明星齊到場
    「方塊王潮-樂高大展」開幕 眾新生代明星齊到場據悉,本次展覽除了對洪子健的作品進行展出外,還設置了互動區、樂高海洋池、人仔打卡牆等豐富多樣的體驗內容,不僅數位國內樂高達人將在現場指導拼搭、啟發創意,洪子健更將親臨展覽為觀眾探尋樂高積木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