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之鄉——紐西蘭國家公園展」開幕 巨型恐鳥骨骼標本國內首展

2020-12-05 新京報

市民參觀恐鳥骨骼標本,此標本首次在國內展出。

市民參觀紐西蘭植物標本。

市民近距離觀看紐西蘭大蜥蜴標本。

市民在互動區聆聽各種鳥類鳴叫的聲音。

小朋友在看海洋生物標本。

小朋友參觀幾維鳥標本。

新京報快訊 9月16日上午,一件紐西蘭巨型恐鳥骨骼標本在中國園林博物館與市民見面,此件展品來自北京自然博物館,首次在國內展出。恐鳥為紐西蘭特有的體型高大、無飛行能力的鳥類,遺憾的是已經滅絕。為進一步展示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動物的息息相關,「白雲之鄉——紐西蘭國家公園展」在中國園林博物館三號臨展廳正式開幕。

本次展覽是中國園林博物館繼「美國景觀之路---奧姆斯特德設計理念展」之後,又一次引進風景園林行業的國際合作展覽。

展覽通過近400餘件涵蓋紐西蘭不同歷史時期動植物標本、紐西蘭特有綠玉、13座國家公園管理檔案及工具等展品,同時配合場景還原、影音等數字展示方式,綜合為觀眾展現紐西蘭國家公園的歷史脈絡、自然生態、景觀特色、人文特徵、管理體系等,為市民提供了一個比較全面了解紐西蘭國家園林風情的平臺,同時也為風景園林工作者提供一個借鑑其建設、保護、開放、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的平臺。

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紐西蘭藉助DNA還原遠古巨型恐鳥模樣(圖)
    紐西蘭藉助DNA還原遠古巨型恐鳥模樣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紐西蘭科學家利用在該國的巖洞裡發現的史前羽毛,「重建」了第一隻以DNA為基礎的巨型恐鳥。紐西蘭阿得雷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和土地環境保護研究所(Landcare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從被認為距今至少2500年的恐鳥羽毛裡獲得遠古DNA後,已經確定出4種不同的恐鳥種類。
  • 逝去了的恐鳥和隆鳥
    逝去了的恐鳥和象鳥世界上最大的鳥要數鴕鳥了。它們分布在非的北部,從塞內加爾橫越馬裡、尼日、蘇丹一直到衣索比亞中部,常常成群結隊地在那遼闊的沙漠、草原上馳騁。奔跑速度之快,連駿馬也追自趕不上。鴕鳥跨越一步就有7米遠,每小時可跑上40~50千米。
  • 恐鳥
    折習性從紐西蘭發現的恐鳥"家墓"中,古生物學家獲得數以百計的恐鳥骨骼。古生物學家們通過分析它們的軀體構造,認為恐鳥主要吃植物的葉、種子和果實。它們的砂囊裡可能有重達3千克的石粒幫助磨碎食物。巨型恐鳥棲息於叢林中,每次繁殖只產一枚卵,卵可長達250毫米,寬達180毫恐鳥米,像特大號的鴕鳥蛋。但它們不造巢,只是把卵產在地面的凹處。這種鳥是怎樣到達紐西蘭的人們還沒有一致的看法。
  • 《侏羅紀世界電影特展》華南首展落地廣州悅匯城,2月12日開幕
    1月7日,《侏羅紀世界電影特展》華南首展,在廣州悅匯城舉行落籤發布會,宣布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正式開幕。   據悉,《侏羅紀世界電影特展》,是由環球主題公園及度假區基於電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之一——《侏羅紀世界》打造的沉浸式體驗,由萬達影視集團與新加坡全球體驗娛樂公司Cityneon Holdings聯合引入中國,第二站落戶廣州
  • 為什麼小小的紐西蘭會有如此多的巨鳥呢?
    太平洋西南部的紐西蘭是一個美麗的國家,約30%的國土為保護區,這裡生活著多種奇異的鳥類,有世界上最重的、胖到不能飛的鸚鵡卡卡波,還有吃羊肉的啄羊鸚鵡。然而,科學家卻說,現存的這些鳥類還不夠奇異,紐西蘭曾擁有更加讓人難以想像的鳥類——巨型鳥類。
  • 恐鳥滅絕,兇手真的是人類
    然後,大約600年以前,它們突然滅絕,恰好趕在13世紀人類第一次到達紐西蘭的時候。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想知道,在恐鳥衰亡過程中,智人的獵捕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我們的存在是導致這些巨型鳥類陷入絕境的唯一原因嗎?又或者說,由於疾病和火山爆發,它們已經走上了滅亡的道路呢?而今,對恐鳥化石進行的一項新的遺傳學研究指出,人類的確是造成這種鳥類滅絕的唯一「兇手」。
  • 恐鳥這種最巨大的鳥類之一為什麼在近代會滅絕?
    象鳥生存的時代可謂大型鳥類的盛世,除了它們之外,在大洋的另一側還生活著另外一些巨鳥,它們就是紐西蘭的恐鳥。看到恐鳥的名字,你的頭腦中也許會浮現出恐龍的身影,它們的確都是曾經一度在地球上稱王稱霸的傢伙。恐鳥是一類曾經生活在紐西蘭的無翼大鳥,其中最大的種類高可達3.5米,重達250千克,是當地最具優勢的動物。毛利人把這塊土地稱為「奧蒂羅亞」,也就是現在的紐西蘭。
  • 科學家證實史上確有紐西蘭巨型食人鳥 如獅子般兇猛
    巨型食人鳥的復原圖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英國《每日電訊報》9月14日報導,一項新的科學研究證實,紐西蘭毛利人傳說中的一種巨型食人鳥在歷史上確實存在過,它就是哈斯特鷹。根據紐西蘭早期統治者喬治·格雷的描述,這種食人鳥名叫Te Hokioi,是一種巨大的、黑白相間的食肉動物,鳥冠呈紅色,翼尖則為較淡的黃綠色。現在,科學家認為,當地傳說以及巖石壁畫上描繪的上述食人鳥就是哈斯特鷹,這種猛禽已在500年前絕種。事實上,早在19世紀70年代,朱利葉斯·范·哈斯特爵士就在沼澤沉積物中發現了這種鷹。
  • 【奇聞軼事】恐鳥是什麼動物 它是什麼時候怎樣滅絕的?
    恐鳥是很多種在紐西蘭歷史上生活的巨型而不能飛行的鳥類之一,最初是由英國著名的解剖學家歐文,也就是恐龍的命名者所命名的,意思就是「令人恐懼的大鳥」。恐鳥現在已知的有十種大小都差異不同的種類,包括了2種身體龐大的恐鳥,其中又以巨型恐鳥的體型最大,高度可以達到3米,比我們現如今的鴕鳥還要高。而小型的恐鳥則只有火雞般的大小。巨型恐鳥的最大個體高約3.6米,體重大概是250千克。
  • 攜手萬菱匯10周年店慶,BettyBoop90周年主題展廣州首展開幕
    11月6日,BettyBoop90周年主題展廣州首展在萬菱匯開幕。全媒體記者現場獲悉,今年適逢萬菱匯10周年店慶,除了攜手BettyBoop「性感」亮相,多家新晉品牌的進駐也為萬菱匯10周歲生日獻出重磅福利。
  • |恐鳥|巨鳥|馬達加斯加|象鳥|...
    恐鳥是食草動物,紐西蘭廣闊的森林面積囊括了灌木、高山植物等繁多品種和豐富的水資源恰好滿足了它們的生活需求。在當時的紐西蘭陸地上,能對它們造成威脅的,也就只有一種哈斯特鷹了。虛度著吃足喝飽的愜意時光,天敵還極少,那時候的恐鳥生活得安逸又安心。
  • 古老巨鷹,以恐鳥象鳥為食,「統治」紐西蘭數百年,曾是人類天敵
    在700年前的紐西蘭,就上演著這樣的場景。當時的紐西蘭,陸地上沒有老虎、獅子這樣的大型食肉動物,只有青蛙和蝙蝠這種很小的小動物,以及很多的鳥類生活著這裡,這裡是鳥類的天堂。天堂裡卻生活著一種堪稱地獄級別的「統治者」,它是一種古老的巨鷹——哈斯特巨鷹。根據它們留下的化石,人們推測出哈斯特巨鷹應該是目前已知的、地球上最大的鷹類之一。
  • 古老巨鷹,以恐鳥象鳥為食,「統治」紐西蘭數百年,曾是人類天敵
    在700年前的紐西蘭,就上演著這樣的場景。科學家們推測,這兩種鷹的祖先可能是同一種,但是當哈斯特巨鷹的祖先來到紐西蘭,發現這裡沒有大型食肉動物的時候,覺得機會來了。它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將自己的的體型增長了10到15倍,同時進化出了利爪,而這樣的進化速度是空前絕後的。
  • 紐西蘭將解剖10米長巨型烏賊
    ,紐西蘭漁民在南極附近捕獲一隻罕見巨型烏賊(又稱魷魚)。之後,這隻烏賊一直保存在紐西蘭國家博物館中。日前,科學家們即將對這隻巨型海洋生物進行解剖實驗。體長10米 重達半噸2007年2月22日,紐西蘭漁民在首都惠靈頓以南3500公裡的羅斯海中作業時意外捕獲了一隻非常罕見的大王烏賊。當時這隻烏賊正死死咬住一條獵物,漁民用了將近兩個小時才用拖網漁船將這隻烏賊拖到船上。
  • 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辦動物骨骼展(圖)
    北京自然博物館舉辦動物骨骼展(圖)     7月9日,北京自然博物館《生命的支撐——動物骨骼展》開幕,這是我國首次舉辦的大型專門動物骨骼展覽。數十具北京自然博物館館藏動物骨骼標本,有的來自西沙,有的來自東北長白山,還有外國元首贈送的國禮。
  • 紐西蘭三兄弟潛水偶遇巨型烏賊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26日報導,來自紐西蘭惠靈頓的三兄弟丹尼爾Daniel(丹尼爾)、傑克(Jack)和馬修·阿普琳(Matthew Aplin)在惠靈頓南部海灘潛水時,偶遇一隻已經死亡的巨型烏賊,其身長達到4.2米。
  • 紐西蘭國家象徵原來是入侵物種,是否還應該保護他們?
    這一石層距今1718年歷史,能夠幫助我們確定這些骨骼的年齡。荒涼的的Wairarapa海岸不斷被海洋吞噬, Aotearoa時期生物遺產也面臨隨之消滅的威脅。定期挖掘是挽救這些豐富「礦床」的唯一方法。恐鳥(Moa)和海豹骨骼是最明顯的,但是有大量較小的骨骼需要更仔細的搜索才能找到,並且需要更有耐心去識別。從海岸線挖掘出來的較大骨頭中有大企鵝的喙突(即鎖骨)。
  • 引爆寵物界,成都國際寵博會今日盛大開幕,打響疫後首展
    ,展會為期四天,開幕當天就人氣爆棚。多措並舉 為展會保駕護航上午9點,展會正式開幕,觀眾有序入場。在此特殊時期,主辦方為保障所有參展人員的安全,採取多重嚴格的安全防護措施,展前實名登記參展,入場身份及綠碼核驗,確保「人證合一」;加強入場安檢,安檢處設紅外測溫監控,人臉識別進場;展館各處增設消毒站,配備自動消毒洗手液等防護品;確保所有入場人員放心參展,安心參觀。
  • 紐西蘭南島發現恐鳥腳印化石 距今可能已數百萬年
    中新網5月13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13日報導,紐西蘭南島首次發現滅絕動物「恐鳥」(moa)的腳印化石,距今可能已有數百萬年歷史。報導稱,麥可·約翰斯頓是一名卡車司機。有一天,他帶著狗穿過奧塔哥的開伯恩河時,意外發現河床上的黏土層有動物腳印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