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生活面面觀:宋人家中的貓兒、狗兒

2020-09-05 岑道爾

時至今日,無論是熱情洋溢的汪星人,還是高傲嬌媚的喵星人,早已成為了不少人的生活伴侶。這些小傢伙用可愛的外表和萌萌的表情融化了人類的內心,甚至於許多沒有條件養貓養狗的人開始雲吸貓,雲養狗。在歐洲寵物貓狗的出現,始於文藝復興時代,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寵物逐漸從有錢有閒階級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庭。中國人將貓狗作為寵物的歷史,應當不晚於唐代。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唐人周昉作《簪花仕女圖》中就出現了兩隻活潑可愛的小型觀賞犬,根據《舊唐書》的記載這種小型觀賞犬,並非我國自有品種 ,而是原產於東羅馬帝國的茀林犬。


遼寧博物館藏《簪花仕女圖》

高六寸,長尺餘,性甚慧,能曳馬銜燭,雲本出弗林國(東羅馬帝國)。中國有此狗,自此始也。—《舊唐書.卷一百四十八》

大相國寺的寵物市場


到了宋代,隨著坊市制度的瓦解和宵禁的廢除,市民生活開始空前的繁榮起來。繁榮的商業,加上朝廷對於士大夫的優待,造就了一大批有錢有閒階級,寵物也開始走出宮廷,進入到仕宦與富裕平民家庭之中。


(宋)李迪《犬圖》圖中的細犬,脖子上有一個翡翠項圈可見主人對它的喜愛

為滿足日益龐大的寵物買賣和飼養需求,北宋首都汴京城內甚至出現了專門的寵物市場。根據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的記載,開封府的大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大三門上皆是飛禽貓犬之類,珍禽奇獸,無所不有」。除此之外,市場上還有狗糧、貓糧出售:「凡宅舍養馬則每日有人供草料;養犬,則供餳糠;養貓,則供魚鰍;養魚,則供蟣蝦」。如果說,貓糧、狗糧還在筆者的意料之中,那麼寵物美容則著實使得我對宋人刮目相看。若僅從寵物的歷史來看,宋代可謂真的是中國近代的開端了。周密的《癸辛雜識》就記載了士大夫家的小姐們如何用鳳仙花的汁液給貓狗做美甲。


鳳仙花紅者用葉搗碎,入明礬少許在內。先洗淨指甲,然後以此付甲上,用片帛纏定過夜。初染色淡,連染三五次,其色若胭脂,洗滌不去,可經旬,直至退甲,方漸去之。—《癸辛雜識》


看到這裡大家肯定好奇,究竟是怎樣一群人造就了如此繁榮和琳琅滿目的寵物市場呢,現在筆者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猧兒弄暖緣階走,花氣薰人濃似酒


遼寧博物館藏《秋葵犬蝶圖》

在宋代大多數犬類還是沒有辦法脫離生產專職做寵物犬的,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依然擔負著守衛,狩獵,放牧等工作。但是這並不妨礙,其中有一些命好的投胎到富商巨賈和士大夫家中成為一名養尊處優的寵物犬。犬跟人生活在一起,自然會不知不覺的打上主人的烙印,在宋代養狗的也分宮廷派、婉約派、豪放派,宮廷犬往往是珠光寶氣,養尊處優,用來給處在深宮之中的貴婦們排解寂寞。如宋白《宮詞》中寫:


春宵宮女著春綃,鈴索無風自動搖。

晝下珠簾猧子睡,紅蕉窠下對芭蕉。

—宋白《宮詞》其二十七


詩中的「猧」即是宋人對於小狗的稱呼。與宮廷不同,士大夫養狗往往是寄託閒情雅致,懷著一份歸隱田園,把酒話桑麻的優雅。比如範成大就寫到:


猧兒弄暖緣階走,花氣薰人濃似酒。

困來如醉復如愁,不管低鬟釵燕溜。

無端心緒向天涯,想見檣竿旛腳斜。

槐陰忽到簾旌上,遲卻尋常一線花。

—範成大《倦秀》


這首詩表達詩人無心於官場的爾虞我詐,只需要自家狗子和酒的陪伴。除了範成大,我國著名愛國詩人陸遊也是寵物愛好者,有詩云:


尺椽不改結茅初,薄粥猶艱卒歲儲。猧子解迎門外客,狸奴知護案間書。深林閒數新添筍,小沼時觀舊放魚。自笑從來徒步慣,歸休枉道是懸車。

—陸遊《書嘆》


正所謂有些人官當的大又怎樣,我日子過得清貧又怎樣,我貓狗雙全,有的是時間幹自己喜

歡的事情,你們羨慕去吧。


(宋)毛益《萱草遊狗圖》

至於富商們養狗則簡單的多,他們對於自己的狗子愛的簡單直接,愛的真誠。根據《夷堅志》記載,有一富商員琦「養狗黑身而白足(應該是中華田園犬),名為銀蹄,隨呼跪拜,甚可愛。忽失之,揭榜贖募」,可見愛之深切。也有土豪養狗場面壯觀,《宋史.孝義傳》記載江州德安陳昉家「有犬百餘,共食一槽,一犬不至,群犬不食」。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根據已有文獻來看,宋代寵物貓似乎要比寵物狗更加普遍,這可能跟貓除了捕鼠不能作其他工作有關,於是大批貓主子在宋代進入士大夫和富裕平民的家庭之中,成為宋人生活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據說秦檜孫女養了一隻獅貓,十分憐愛,一天突然走失,搞得秦府上下都亂了套。為了找到這隻愛貓,秦家居然出動臨安府協助尋找,以至於逮捕數百人,致貓百計。這則故事一方面反映了秦檜權勢燻天,一方面也說明養寵物貓的市民不在少數。南宋詩人胡仲弓有一首《睡貓》寫道:


瓶呂鬥粟鼠竊盡,床上狸奴睡不知。無奈家人猶愛護,買魚和飯養如兒。


可見將寵物貓當成家庭成員對待,在宋朝時就已經出現了。愛國詩人陸遊長年以貓為伴,他給這些貓咪們起的名字甚是可愛,比如「粉鼻」、「雪兒」、「小虎」等等。


(宋)毛益《蜀葵戲貓圖》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陸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


正所謂管他外面風雨大作,我與我家毛孩子烤火取暖,悠然自得。


(宋)李迪蜻蜓花狸圖

還有一個細節也足以體現宋人對貓的非同喜愛。宋人養貓,要用「聘」;親戚、朋友、鄰居家的母貓生了小貓,如果想要去養,就得準備一份聘禮。黃庭堅《乞貓》詩云:


秋來鼠輩欺貓死,窺甕翻盤攪夜眠。聞道狸奴將數子,買魚穿柳聘銜蟬。


可見從別人家要貓是要買魚作聘禮的。如果說黃庭堅聘貓是為了睡一個安穩覺,陸遊就是徹頭徹尾的「貓奴」。


鹽裹聘狸奴,常看戲座隅。時時醉薄荷,夜夜佔氍毹。鼠穴功方列,魚餐賞豈無。仍當立名字,喚作小於菟。

—《贈貓》陸遊


陸遊不僅享受於看小於菟嬉戲,給她吃魚,還給她薄荷嗑,十足貓奴沒跑。


北宋畫家蘇漢臣所做《冬日嬰戲圖》中的小貓與小姐弟相嬉戲,生活悠閒,體態可愛。從兩姐弟的神態中可見他們對於這隻小貓的憐愛之情,這隻小貓定是兩姐弟的寵物,而不是什麼專職的捕鼠之貓。


在宋代汴京城中出現了專門的寵物市場,市場裡不僅有貓糧、狗糧出售,還有寵物用品,寵物美容等一系列寵物產業。士大夫與富裕平民給自家的貓兒、狗兒起名字,像對待孩子一樣寵愛,這跟今日城市家庭養寵物又有什麼不同呢,由此觀之宋人的生活卻有一種親切的「現代氣息」。

相關焦點

  • 吳鉤:宋人怎麼養寵物狗與寵物貓
    (周昉《簪花仕女圖》)到了宋代,民間養狗已極為常見,城市中出現了專門的寵物市場,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開封府的大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大三門上皆是飛禽貓犬之類,珍禽奇獸,無所不有」。市場上還有貓糧、狗糧出售:「凡宅舍養馬,則每日有人供草料;養犬,則供餳糠;養貓,則供魚鰍;養魚,則供蟣蝦兒。」
  • 很多中年人的小名叫狗兒、貓兒,其實這和「認乾爹、乾媽」有關
    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到,北方農村有很多中年人的小名很奇怪,有叫馬兒、狗兒,還有叫狗蛋兒、貓蛋兒的。諮詢了很多老年人,他們的回答是因為貓兒、狗兒的好養活,起這樣的名字也是為了孩子能夠身體健康、茁壯成長。可是很多時候,扯斷白線的並不是人,而是豬、馬、牛、羊等家畜,傳統觀念是不能認這些家畜為「乾爹、乾媽」,只能由其主人代替,但取名字的時候需要加上馬兒、狗兒等字樣。所以在北方農村有很多中年人的小名叫狗兒、馬兒、狗蛋兒、貓蛋兒,這也就不足為奇了。隨著社會的發展,認乾親的習俗已漸漸被人們遺忘,逐漸演化成一種惟妙惟肖的關係,成為社會關係網中的一個側面。你們那裡叫狗蛋、貓蛋的多嗎?
  • 宋風徐來的時代,雅致生活方式熱的背後是什麼?
    「風雅,是社會文明形態發展至高水平時才會形成的文明表現」,吳鉤所著的《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一書,足以讓我們概括出宋人的生活特徵。風雅,從另一角度看得要有錢有閒,這就不怪乎現代人如此心馳神往。宋人日常做哪些雅事?
  • 果然,宋人最會吃喝玩樂還懂詩意生活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提到「盛唐弱宋」,也用「積貧積弱",去形容宋朝。其實宋朝人是最瀟灑風流也最有風採的。翻開《清明上河圖》,我們能夠看到宋代繁華的盛世景象。那麼,會吃會玩懂生活的宋人到底是如何度過自己的一天呢?
  • 唐人的興象與宋人的理趣
    唐詩重興象,宋人重理,後來兼重理趣。拿太白的《望廬山瀑布》與東坡的《題西林壁》作比,前者玩味景觀,後者體悟自我。不過,唐人的興象,是以象起意,指情為歸;宋人的理趣,是以趣飾理,理中求趣。這在藝術追求上有明顯差異。所以形式上,唐人錘鍊詩意,想的是景物「宛在眼前」,感性成分多。
  • 宋人四雅 點茶
    宋人四雅 | 點茶 茶文化「興於唐,盛於宋」。宋代是飲茶的黃金時代,獨特的點茶方式及鬥茶風氣的盛行,把中國飲茶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極致。
  • 宋人的擼貓享受:給貓美容染色,以貓作詞以貓作畫,娛樂又高雅
    陸遊也有詩褒獎家中貓盡心保護萬卷藏書。貓是乖巧具有靈性的動物,行動敏捷輕便,生性喜愛整潔與清靜,還能護書,可謂是書房中的精靈,在主人歌頌貓盡心護書的語句中,我們依稀能感覺到他們對貓的感激和喜愛。二、 宋代貓的詩詞與繪畫1、文人以貓作詞由於宋人對寵物貓的追捧,為了追逐利益,許多人開始盜貓甚至對名貴貓造假。一方面反映出宋代社會養貓風氣的興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宋人商品經濟意識的提高,對於市場變化有較高的敏感度。
  • 十三姨聊畫 | 大宋福康公主的狗血婚姻
    十三姨聊畫 | 大宋福康公主的狗血婚姻 2021-01-15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你不知道的宋人吸貓圖鑑
    其中「狸奴」一詞是宋人對貓的雅稱,除「狸奴」之外,貓還有一個常用稱謂——「銜蟬奴」,這是一個頗具畫面感的稱謂。黃庭堅被家中老鼠翻盆搗罐吵得無法入睡,聽聞朋友家的貓生小貓了,趕緊買了魚用柳枝穿起來去求小貓。
  • 說唐講宋:唐人的送別多豪邁,宋人的送別多纏綿
    店老闆意味深長的笑了笑:大人有所不知啊,本店沒逢遇到大詩人,那都要誆他寫兩首,這才出此下策。李白心想,也罷,也罷,有酒喝就行。「那小二可否給我來一壇好酒?」「唯~」,店小二長答一聲。話音未落,只聽得門口傳來一個聲音:「且慢」。
  • 宋人這一張古畫中就出現了
    可能是因為宋人繪畫的理念不同吧,所以這3隻來自700多年前的猿猴,非常奇怪。這幅宋畫《猿猴摘果圖》被珍藏在了北京故宮博物館裡面,整個作品的細節繪畫極具當時的特點,而且繪畫的風格也令人喜歡。作品是繪畫了深秋季節的深山野林中,3隻可愛的猿猴在樹枝上嬉戲摘果的情景。說實在的,與現在的猿猴不一樣,作者繪畫的時候顯然是有意把重點突顯在猿猴的身上。
  • 「一頁宋版一兩金"都不足以反映宋版書的珍貴
    省圖書館古籍文獻中心主任、副研究館員劉冰說:「宋朝是我國古代雕版印刷發展的一個高峰,經過宋末以後的戰爭,傳世日漸稀少,到了明代便有了『一頁宋版一兩金』說法,這就不難理解這部古籍上面沒有留下任何墨跡的原因了。」  就是說這部古籍早就特別珍貴了,沒有哪位主人捨得在書頁上面寫寫畫畫。  清代中期,這部宋刻《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入藏清內府。
  • 《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穿越到宋朝擺地攤:賣貓糧搞批發 女子經商也...
    其實,夜經濟歷史由來已久,歷史作家吳鉤在《宋:現代的拂曉時辰》一書中,通過對海量的史料文獻,對宋朝「全民皆商」的經濟形態進行了論述和解析,立論為:宋朝乃「現代的拂曉時辰」,商業非常發達,「夜經濟」也很火,夜市、外賣、廣告一樣不少!
  • 鑑賞|尋找宋人小品中的寵物犬
    宋人小品畫有很多題材,其中表現寵物犬的畫作就有不少,尤其是宮廷貴婦在閒情逸緻之時所馴養的小型觀賞犬。毛益的《萱草戲狗圖》與李迪的《秋葵山石圖》,以及南宋無款的《秋庭乳犬圖》、《秋葵犬蝶圖》、《雞冠乳犬圖》、《萱花乳犬圖》等就是典型代表。
  • 貓兒們 - 貓兒們 第A08版:悅生活 20160224期 濟南日報
    那天之後,我對貓兒們起了幾分好奇心,每次回來,便在院子裡四處捕捉它們的身影——有時它們在太陽地兒裡眯著眼打盹,有時在草叢裡互相追逐嬉戲,有時躲到花池深處秘密開會,還有時徘徊在垃圾箱附近——我推測它們是在那兒尋找別人丟棄的剩菜剩飯,聊以維持生計,不過卻從未親眼見它們自那兒取食,每次我想走近點兒時,它們立刻警覺地避開或者四腳交錯立於垃圾箱邊緣,仰頭直視,宛若雕塑,一副矜持的姿態。
  • 教你幾招狗兒迎賓禮
    教你幾招狗兒的迎賓妙技  狗只既乖巧又醒目,只要多加訓練,便能依照指令,做出各種cutie
  • 150隻萌貓演繹宋朝「市井生活」
    踏歌舞是貓國傳統民間舞蹈,舞者一邊踏地打拍,一邊歡唱,從漢貓流傳至大宋宋人除了讀書、做學問之外,他還可以很悠閒,可以很瀟灑,穿梭在熙熙攘攘的市井街角中,生活在小情小調裡。喵主子聽了想穿越,當宋人都變成了宋貓,當宋朝的歷史都化成貓的世界,你會腦補出怎樣的畫面?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