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報記者 吳雨欣
「我正在讀英文版《傲慢與偏見》,第60天。」
「我正在讀英文版《納尼亞:魔法師的外甥》,第82天。」
學了這麼多年的英語,你讀完過一本英文書嗎?有人可能會回答,想讀讀不懂、找不到合適的素材、堅持不下去等。最近,一款百詞斬旗下的英文書閱讀產品風靡朋友圈,時不時就能看到朋友分享自己的閱讀經歷。對於那些想自由行出國旅遊、入海關時officer問你為啥來、呆多久、住在哪兒,只能一臉懵說「Pardon」,想聽清楚Nicki Minaj、Eminem到底在唱啥的人來說,這款英語學習工具也許能幫到你。
優點一:改掉原版書中被淘汰的語法
市面上,英語閱讀產品不在少數,而薄荷閱讀簡單粗暴地直擊用戶兩大痛點,一是讀英文名著高大上,分享到朋友圈有面子;二是幫助用戶養成閱讀習慣,每天10分鐘,100天能讀3至4本、10萬字左右的英文名著,滿滿的成就感。
薄荷閱讀的全稱是「薄荷閱讀MintReading」,新人參加閱讀需要做題測試,給自己分級,也叫入營測試,薄荷閱讀裡有入門、經典、進階、高階(暫未開啟)四個等級,149元/期,系統會根據你的測試結果匹配最適合你的書籍。比如,入門系列有《王爾德》《伊索寓言》《格林童話》;經典系列有《魯濱遜》《小王子》《羅密歐與朱麗葉》《傲慢與偏見》;進階系統有《老人與海》《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野性的呼喚》等。此外,薄荷閱讀還有福爾摩斯系列與卡耐基系列的書籍供用戶選擇。
有的用戶可能會問,如果想讀英文名著直接去書店就行,為什麼非要去薄荷閱讀?答案是薄荷閱讀針對部分書籍進行了縮減改編,在保留小說文學性和故事性的同時,改掉了原版古英語以及各種現代英語不再使用的句法和單詞,讓用戶學起來更有針對性,事半功倍。
優點二:「虐讀計劃」抗擊懶惰心理
很多人離不開薄荷閱讀,首先是因為它能幫助用戶抗擊懶惰心理,帶著你一起打卡進步;學外語聽懂它在講什麼是很重要的,畢竟人們平均每天 60%的時間都用在聽別人講話上,聽說讀寫,聽先登場;最後是個性化推送,同學們可以邊聽邊看,閱讀起來會更輕鬆。
在薄荷閱讀,系統會把N本書上萬字的內容切分成每天的閱讀任務,每天早上用微信推送需要記的單詞列表,內容會根據每個同學的詞彙量水平來進行個性化推送。每天需要閱讀的內容是文字+音頻的形式,雖然每個同學收到的都是相同的閱讀內容,但根據每個同學的詞彙量,文中中文註解內容會稍有不同。讀完後會有3—5個閱讀題,這裡的閱讀題不是應題試,主要是幫助大家測試一下自己是否讀懂了,用戶不需要有太大的壓力。
每天晚上,系統會推送當天的講解總結和講義,講解當天的知識點和語法。只是每天講解總結大多是22:00後才發,有時用戶想早點睡,但想想今天的講解還沒讀,那就忍忍再熬會夜吧。
當天的推送當天完成,是用戶應該保持的良好習慣。如果實在完不成,可以點擊「計劃」回到沒有讀書的日期,用顏色來區分記錄,綠色為當日已讀、橙色為補讀、灰色為未完成。點擊「今日閱讀」,就可以查看當天的詞表和需要閱讀的內容,對於文章中超綱的內容,系統會標示漢語,並提醒用戶不用費心去記這些生詞。點擊「我的」,用戶可以清晰地查看自己已經閱讀了多少天、多少字、閱讀等級。
缺點:缺乏專業老師指導
按照系統的提示,成功付款的用戶,會得到一位專業老師的微信號,在課程正式開啟後,用戶晚上7點前可把閱讀中遇到的問題發到群裡,每天晚上8-9點,老師會統一回復問題 , 總結當天內容裡的知識點,並組織討論。也許是參加的學生太多,老師太少,記者學習了十幾天,添加老師好幾次,都沒有成功添加,更別提什麼交流群了。在公眾號中,記者留言問了好幾遍為什麼沒有老師、沒有交流群,也無人理會。有的用戶則乾脆提出沒有老師就申請退款,剛提出就被秒回:「退款,請點此連結」。大有用戶多的是,不缺你一個的豪邁。
另外,為了督促大家在100天內完成閱讀和保護版權,課程在100天後就會自然結束,不能再回去補讀,也就是說,等100天課程結束了,就不能回看這本電子書了,只有完整看完一本,才能得到該本書的永久線上電子版本,之後才可以在公眾號裡複習閱讀。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完成」的動作包括讀完以後做題,日曆界面相應日期都顯示綠色或黃色才行。
喜歡實體書的用戶也有機會得到當期閱讀的全部實體書,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朋友圈經常看到有人曬閱讀進度的原因,因為只有100天堅持籤到,閱讀完成做題後分享到朋友圈累計超過80天,才可以獲得當期閱讀全部實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