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科技碰撞無限可能 荷蘭作曲家:莫扎特也忍不住

2021-01-19 新浪科技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 應妮)自從科技進入古典音樂創作領域,音樂家們嘗試改變古典音樂嚴肅的烙印,用全新載體即時生動地傳遞給「網絡原住民」的新一代聽眾。應北京國際音樂節委約,荷蘭作曲家米歇爾·范德阿帶來的虛擬實境作品《捌》,正以獨特、前衛且科技味十足的視聽新感受在三裡屯太古裡紅館熱演。

一部劇、一個觀眾,15分鐘「私人定製」體驗,這就是虛擬實境(VR)音樂體驗劇《捌》。關於劇名是個有趣的梗,數學中的「無限、無窮大」符號∞如同一個躺著的8,英文劇名由此而來,中文劇名便被譯為《捌》,從中可見該劇的先鋒實驗性。

《捌》作曲、導演、腳本設計米歇爾·范德阿與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鄒爽,25日在京圍繞「藝術與科技」的對話由此而來。

作曲家米歇爾·范德阿(左)與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鄒爽。BMF供圖

米歇爾表示,當他想表現一種無限循環的思考,而「無極」和「無限」究竟該如何表達,平常的舞臺技術顯然是力所不及的,於是最終落到了VR技術上。同時在這部作品中更需要觀眾走進具有交互性的現場,手觸碰到一些地方便會引發劇情的推進。

在他看來,虛擬實境的精彩之處,就在於它有著創造高度個性化體驗的潛力。《捌》的主創使用遊戲引擎構建作業系統,以便對觀眾的動作和位置做出反應。觀眾可以更多地融入,並且成為演出空間的一部分。觀眾在《捌》中扮演的是一個積極的角色,在VR世界中行走,並與演出空間中的牆壁和物體互動。因此,這是一種高度個性化的體驗,並非每個人都會看到同樣的場景。

鄒爽指出,劇中一個細節令人印象深刻,人物的部分地方特別做了馬賽克處理。她很好奇在當下的技術能夠做得很逼真很清晰的時候,這樣的處理手法有著怎樣的思考?

米歇爾坦言,當畫面越真實,給人感覺卻越假。當下人們已經習慣了高清畫面,可是影像越清晰,情感上的距離感反倒越遙遠,情感的交互感愈來愈淺。作曲家和導演的身份需要平衡藝術和技術,我要做到的是讓觀眾帶走情感,並不單純是被技術震撼。「我的身份首先是一個作曲家,雖然我的確是個『技術控』,但我清晰自己的定位,這也是我藝術創作的排序:情感是第一,音樂表達第二,技術雖然看起來是最炫目的,但在排序上一定是最後一位的。」

對於他從3D歌劇到VR歌劇的不停探索,米歇爾表示,這僅僅是作為創作者的一種嘗試和努力。「我相信如果莫扎特活到現在,他也會忍不住試一下的。」

相關焦點

  • 音樂與科技碰撞無限可能 荷蘭作曲家:莫扎特也會忍不住
    荷蘭作曲家米歇爾·范德阿。BMF供圖中新網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 應妮)自從科技進入古典音樂創作領域,音樂家們嘗試改變古典音樂嚴肅的烙印,用全新載體即時生動地傳遞給「網絡原住民」的新一代聽眾。應北京國際音樂節委約,荷蘭作曲家米歇爾·范德阿帶來的虛擬實境作品《捌》,正以獨特、前衛且科技味十足的視聽新感受在三裡屯太古裡紅館熱演。一部劇、一個觀眾,15分鐘「私人定製」體驗,這就是虛擬實境(VR)音樂體驗劇《捌》。關於劇名是個有趣的梗,數學中的「無限、無窮大」符號∞如同一個躺著的8,英文劇名由此而來,中文劇名便被譯為《捌》,從中可見該劇的先鋒實驗性。
  • 深度荷蘭 | 音樂才子莫扎特在荷蘭的那些事
    這是莫扎特一生中最重要的幾次旅行之一。荷蘭最初不在莫扎特一家的計劃當中,從1765年9月到1766年5月,他們在荷蘭逗留了大約8個月,遠遠超出預期。本文帶你透過沾滿塵灰的荷蘭文資料,穿越250多年的時空,回到共和國時代的荷蘭,追尋音樂神童在荷蘭的足跡。
  • 英語古典音樂之莫扎特
    莫扎特畫像我們上期講了貝多芬,英語古典音樂之貝多芬和小步舞曲,這期來講講莫扎特
  • 寶寶睡前&胎教的首選佳音--17首莫扎特音樂,與天才作曲家的樂曲零距離接觸!
    提到《小步舞曲》《安魂曲》《奏鳴曲》這些名稱,相信大多數人都不陌生,沒錯這些音樂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天才作曲家—莫扎特的作品。他所創作的鋼琴奏鳴曲旋律優美、情緒明朗樂觀;而創作的歌劇則是透露出樸素、生動,使音樂與戲劇高度融合。莫扎特創作的音樂不僅大人喜愛,就連小朋友也喜歡。
  • 《莫扎特傳》:音樂是他的生命,成就了他短暫輝煌的一生
    莫扎特在音樂上的成就眾所周知,他是奧地利古典主義作曲家,在他短暫的人生中,創作了近600 部作品,在音樂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小王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就是講述的莫扎特一生的《莫扎特傳》。本片講述了音樂家莫扎特坎坷絢爛的音樂人生,故事以作曲家薩列裡為主,以薩列裡的視覺向觀眾展現出莫扎特的成長軌跡。而隨著作曲家薩列裡的回憶逐步深入,讓我們也能更清楚的看到莫扎特的一生,在影片中去追悼這位偉大的音樂才子。影片的主角莫扎特是通過作曲家薩列裡的回憶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從影片的整體來看,莫扎特的一生似乎並不像大眾印象當中的音樂家那樣輝煌燦爛,而是曲折坎坷。
  • 揭秘音樂大師莫扎特的成名之路與死亡之謎:因父成名,卻因情而死
    莫扎特的人生,從意義和價值上來說是燦爛輝煌的,他為人類留下了600多首寶貴的音樂文化遺產;他的許多作品一直是古典音樂中經久不衰的樂曲;但對人生也是極為短暫的、又是極為惋惜的!莫扎特,這位作曲家的大作曲家,小時侯被無數人譽為「神童」,三歲時,父親就開始對他進行音樂教育,五歲時學會了創作短曲,六歲時學會創作鋼琴協奏曲。
  • 莫扎特音樂與電影的化學反應
    莫扎特作為歷史上最具利用價值的音樂天才,已經成為無數機構的招牌,比如莫扎特音樂胎教,莫扎特巧克力,以及直接用於電影、廣告和各種提示音的莫扎特作品。電影裡的莫扎特最著名的莫過於傳記片《阿瑪迪烏斯》(也稱《莫扎特傳》)。這部奧斯卡獲獎劇情片大大戲劇化了莫扎特,也成功地抓住了一代又一代觀眾。
  • 鍵盤上的音樂史,莫扎特
    莫扎特 Mozart奧地利作曲家、鍵盤樂器演奏家、小提琴家、中提琴家、指揮家。莫扎特有"音樂神童"的美稱,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作為古典主義音樂的典範,他對歐洲音樂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與鋼琴作品
    同時,他也擔任著多重角色,涉及音樂的各個領域,曾經是奧地利有名的作曲家、鍵盤樂器演奏家、小提琴家、中提琴家、指揮家,對歐洲音樂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在音樂方面展現出來的才能可能與其家庭影響和先天的天賦有關。他生長在一個宮廷樂師的家庭,父親是一位頗有才華和聲望的作曲家,一部著名的小提琴演奏論著的作者。
  • 「魅力莫扎特」音樂之夜
    ◎ 劉元舉 10月17日晚,從歐洲載譽歸來的深圳交響樂團高調亮相第十九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進入深秋以來,北京國際音樂節逐漸進入高潮,國內外頂尖級樂團爭相亮相,諸多名家大師紛紛登臺。這是深交首次參加北京國際音樂節,因而備受關注。 今年是莫扎特誕辰260周年。北京國際音樂節當晚音樂會的主題定為「魅力莫扎特」,北京音樂廳座無虛席。
  • 揭秘:音樂神童莫扎特。5歲作曲的真相?好運氣在18歲之前用光了
    音樂神童,不管是莫扎特,還是別人;必有人造的成分被揭秘人:音樂神童莫扎特;揭秘地標:奧地利薩爾茨堡市蓋特萊德街8 號,音樂神童莫扎特的出生地;判詞:莫扎特一生只有短暫的掛著國旗的米黃色六層樓上,是莫扎特的出生地龍生龍鳳生鳳,音樂家的孩子玩音樂1756 年1 月27 日,「音樂神童」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出生在薩爾茨堡蓋特萊德街8 號,一座米黃色6 層樓房的4層,一位德國籍樂師的家裡。
  • 一句話概括作曲家風格
    「巴赫:音樂信手拈來,不帶走一絲雲彩。」「莫扎特:我有個秘密:我是天才,大家都嫉妒我……」「勃拉姆斯:我溫暖,我厚重,我糾結,我悶騷」「車爾尼:我在作曲方面確實沒什麼天分,但我的曲子絕對是所有學鋼琴的孩子都彈過的!並且不僅只彈一本兒!你看,起碼599,849都要彈的吧?
  • 其實,作曲家的世界你不懂
    原標題:其實,作曲家的世界你不懂   網友熱傳《一句話概括作曲家風格》 本報約請專家做甄別   最近,微信朋友圈裡熱傳《一句話概括作曲家風格》,用俏皮生活化的語言簡述了巴赫、亨德爾、貝多芬、莫扎特等多位世界著名作曲家的藝術風格。有人熱捧之餘也有人提出批評並指出其中錯漏。本報特邀知名作曲家羅慧山點評,為讀者甄別正誤。
  • 音樂大師莫扎特與其父的通信,首次從德文譯介引入國內
    在第四輯中,小黑書首次從德文譯介引入了音樂大師莫扎特與父親的通信。天才般莫扎特面對父親也會叛逆和膽怯。《企鵝經典:小黑書 第四輯》由5本小說和5本非虛構作品組成,囊括10位文學大師的經典作品,且大多已絕版或未曾有過中文版本。其中既有扣人心弦的普希金著名驚悚小說《黑桃皇后》,莎士比亞戲劇精選,還有柏拉圖極為精彩的作品《蘇格拉底的申辯》,E.T.F霍夫曼哥特風的《沙人》等。
  • 帶著這些誤解,你永遠也聽不懂莫扎特
    今年是著名作曲家莫扎特誕辰260周年。上海的各大演出舞臺上陸續上演著這位天才音樂家的經典作品。 莫扎特的名字幾乎無人不曉,但有關他的誤解也根深蒂固。真實的莫扎特究竟是怎樣的?如何才能聽懂莫扎特的作品?記者專訪了上海音樂學院陶辛教授。
  • 【6月特惠】雪梨歌劇院《寶貝遇見莫扎特》英文版!孩子的音樂啟蒙第一課~
    莫扎特,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一代天才音樂大師。Simon Tedeschi將帶領大小朋友們進入莫扎特的世界,現場聆聽和感受莫扎特不同音樂形式的重要代表作品。音樂演奏之外,莫扎特夫婦還帶領大小朋友們一起舞蹈、變身指揮家指揮演出!
  • 西虹市首富放煙花時背景音樂是什麼 莫扎特最受歡迎作品之一
    影片中,特別好的運用了很多背景音樂,並且配合當下的場景讓人更加有感覺。在片中王多魚放煙花那段時的背景音樂是什麼?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G大調弦樂小夜曲,K525》作於1787年,這是莫扎特的小夜曲中最受人們歡迎和喜愛的作品之一,也是也是最為流行的「古典」通俗音樂作品之一。    莫扎特的這首K525小夜曲標誌著傳統器樂小夜曲在日漸衰落。
  • 世界上最偉大卻英年早逝的音樂天才,如果他們活到八十歲
    莫扎特(Mozart)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1756-1791),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茨堡,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舉世聞名的音樂天才。莫扎特原籍德國,但出生於奧地利一位宮廷樂師的家庭。
  • "驚嘆世界的神童"莫扎特簡介[圖]
    莫扎特,W. A.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  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的智商:165   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樂派最典型作曲家,與海頓、貝多芬並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   1756年1月27日,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出生於奧地利的薩爾斯堡一個宮廷樂師之家。他很小就顯露出極高的音樂天賦,在父親的教導下學習音樂。
  • 莫扎特的音樂能治病
    從那時起,許多音樂形式已經被證明對神經系統疾病有好處,包括帕金森病、痴呆症、睡眠障礙以及和注意力缺陷和多動症等。但關於聽莫扎特音樂可能對心理健康有好處的幾項研究,由於涉及的人數不多,或者質量參差不齊,導致總體上證據參差不齊。這意味著「莫扎特效應」一直被許多臨床醫生以懷疑的態度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