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 應妮)自從科技進入古典音樂創作領域,音樂家們嘗試改變古典音樂嚴肅的烙印,用全新載體即時生動地傳遞給「網絡原住民」的新一代聽眾。應北京國際音樂節委約,荷蘭作曲家米歇爾·范德阿帶來的虛擬實境作品《捌》,正以獨特、前衛且科技味十足的視聽新感受在三裡屯太古裡紅館熱演。
一部劇、一個觀眾,15分鐘「私人定製」體驗,這就是虛擬實境(VR)音樂體驗劇《捌》。關於劇名是個有趣的梗,數學中的「無限、無窮大」符號∞如同一個躺著的8,英文劇名由此而來,中文劇名便被譯為《捌》,從中可見該劇的先鋒實驗性。
《捌》作曲、導演、腳本設計米歇爾·范德阿與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鄒爽,25日在京圍繞「藝術與科技」的對話由此而來。
作曲家米歇爾·范德阿(左)與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鄒爽。BMF供圖
米歇爾表示,當他想表現一種無限循環的思考,而「無極」和「無限」究竟該如何表達,平常的舞臺技術顯然是力所不及的,於是最終落到了VR技術上。同時在這部作品中更需要觀眾走進具有交互性的現場,手觸碰到一些地方便會引發劇情的推進。
在他看來,虛擬實境的精彩之處,就在於它有著創造高度個性化體驗的潛力。《捌》的主創使用遊戲引擎構建作業系統,以便對觀眾的動作和位置做出反應。觀眾可以更多地融入,並且成為演出空間的一部分。觀眾在《捌》中扮演的是一個積極的角色,在VR世界中行走,並與演出空間中的牆壁和物體互動。因此,這是一種高度個性化的體驗,並非每個人都會看到同樣的場景。
鄒爽指出,劇中一個細節令人印象深刻,人物的部分地方特別做了馬賽克處理。她很好奇在當下的技術能夠做得很逼真很清晰的時候,這樣的處理手法有著怎樣的思考?
米歇爾坦言,當畫面越真實,給人感覺卻越假。當下人們已經習慣了高清畫面,可是影像越清晰,情感上的距離感反倒越遙遠,情感的交互感愈來愈淺。作曲家和導演的身份需要平衡藝術和技術,我要做到的是讓觀眾帶走情感,並不單純是被技術震撼。「我的身份首先是一個作曲家,雖然我的確是個『技術控』,但我清晰自己的定位,這也是我藝術創作的排序:情感是第一,音樂表達第二,技術雖然看起來是最炫目的,但在排序上一定是最後一位的。」
對於他從3D歌劇到VR歌劇的不停探索,米歇爾表示,這僅僅是作為創作者的一種嘗試和努力。「我相信如果莫扎特活到現在,他也會忍不住試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