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殘酷現實)
昨天下午,還沒有下班,一個大學同學突然電話過來,說有急事。二話不說放下手頭工作,去到約定的咖啡店裡,兩杯咖啡下肚,同學竟已經拂淚滿面,這是我認識他這麼多年來,第一次看見這個堂堂七尺大男兒哭的梨花帶雨。
同學從小生長在單親家庭,跟母親相依為命,為了供他上學,他的母親在年輕時幾乎什麼苦活累活髒活都做過,只要能掙錢都拼命去做。如今同學大學畢業出來也有了安穩工作,本以為自此可以鬆一口氣平平淡淡生活下去,不料他的母親一場大病以後從此一直癱瘓,平時一切生活料理瑣事都只能依靠他。同學每天來往奔波於醫院、家、公司之間,長時間獨自承擔家庭、事業、人生的三重壓力,情緒已經面臨崩潰。
那一刻,忽然發現,我們都不再年輕,內心縱然有再多未完成的少年之志都只能放置一邊,咬咬牙,繼續默默負重前行。
(二,有夢有青春)
30歲,一個敏感的年齡,往前,就是意氣風發無限可能的少年;往後,卻是眼前的苟且柴米油鹽。
有人說,30歲以後,沒有資格再談詩歌與遠方,那些年少輕狂時給自己許下的諾言,統統都化成人過中年之後欲拒還休的牢籠。
30歲之前的你,也許曾在大學的象牙塔裡恣意揮灑青春的汗水與淚水,有酸有甜,有苦有澀,然而一切終究都是美好的,那時的你,就像自由的小蜜蜂貪婪地吸取著青春這朵最美麗的花蜜。
30歲之前的你,或許有初入職場的迷惘,但心中滿是拳拳赤子心渴望一展青年的抱負,去闖,去浪,去無悔歌唱,不顧腳下暗布礁石,只怕年老時後悔現在的自己一無所成。
30歲,就是人生的分水嶺,往前一步就是激流勇進。
(三,背起理想上路)
人生,本來就是一個不斷成熟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看似枯燥,其實一切都有其價值。
年少時,你創造夢想的價值,輕狂而有希望。
青年時,你創造職場的價值,單調而燃燒熱情。
中年時,你創造事業的價值,平凡卻不可或缺。
老年時,你可以捫心自問一句,沒有白白走一遭。
人過中年,背起家庭、事業的責任,放下空談的詩和遠方,其實才是中年的價值所在。筆者曾經在一個問答裡看到這樣一句留言:
一個人如果活著不為自己創造價值、不為家庭創造價值、不為他人創造價值、不為社會創造價值,那跟廢人有什麼區別?年輕的時候貪圖放縱不擔責任,到年老時會輸的很慘。
用責任的角度去看,「眼前的苟且」其實是生活最真實性情的滋味,人不能一直活在幻想裡,有性情,有事業,有愛,有家庭,有國家,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裡,你看到的、品味到的,就是那個美不勝收的詩與遠方。
人過30,正當壯年,一切,都不遠。
關注@海邊牧哥 ,一個有深度的草根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