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鸕鷀吃魚的方式與眾不同

2020-11-22 網易科技

這隻鸕鷀吃魚的方式與眾不同

2015-09-24 07:50

相關焦點

  • 一漁翁一扁舟十幾隻鸕鷀 瘦西湖上表演「鸕鷀捕魚」
    中國江蘇網4月11日訊 「十來只灰黑色的鸕鷀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隊的士兵在等待命令。漁人忽然站起來,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鸕鷀就都撲著翅膀鑽進水裡去了。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靜,蕩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紋,無數浪花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這是鄭振鐸在《鸕鷀》中描寫的經典畫面。昨天,這一畫面在瘦西湖上得以重現。
  • 非遺絕技「鸕鷀捕魚」:雙鷀爭魚,鸕鷀的狠與猛讓人驚愕
    我懷著一種對古老技藝的崇敬與好奇在等待鸕鷀捕魚表演的開始。鸕鷀捕魚,是一種原始的捕撈方式,相傳在很早以前就有馴化鸕鷀進行捕魚的記錄。杜甫「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的名詩,所說的「烏鬼」指的就是鸕鷀。據放鷹人說,在捕魚前不能給其吃得太飽,下水前,以繩為套把其脖子扎束住,以防在捕魚時其私吞大魚。兩隻鸕鷀先後被放鷹人丟入水中,隨著一聲吆喝,兩隻鸕鷀像士兵得到將軍的指令一樣,撲撲楞楞先後潛入水下。僅僅一二分鐘的功夫,兩隻鸕鷀叼著一條大魚便浮出了水面。大魚目測有二斤多重,顯然大魚也不是吃素的,頭一擺尾一甩硬是從兩隻鸕鷀的尖牙利爪下掙脫,迅速向水深處遊去。
  • 鸕鷀抓到一條魚,本想著飽餐一頓,誰曾想吃到懷疑鳥生!
    鸕鷀抓到一條魚,本想著飽餐一頓,誰曾想吃到懷疑鳥生! 在天空中翱翔的鳥兒,對魚特別感興趣,為吃到自己最愛的魚兒,它們不惜潛入水中捕魚,鸕鷀就是鳥類中的捕魚小能手,鸕鷀又被稱為魚鷹。
  • 鸕鷀敢吃電鰻嗎?為什麼?
    在自然界中,除了人類能夠吃到電鰻毫髮無傷之外,任何一種動物吃電鰻都有生命危險,當然也包括鸕鷀。下面,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電鰻和鸕鷀。鸕鷀鸕鷀是一種大型的遊禽,它為人熟知的原因就是有著高超的捕魚技能,鸕鷀捕魚是一種古老的捕魚方式,在我國已經傳承了上千年。
  • 105天吃掉1500尾魚!病弱小鸕鷀今天康復回家了
    在北京,鸕鷀是夏候鳥,春天來,秋天走,在北京育雛,是北京市二級保護動物。這隻鸕鷀是今年5月15日在密雲石城鎮北石村發現的。「村民撿到的它,當時非常虛弱,不喝水,也不吃食,看起來蔫頭搭腦的。」密雲區園林綠化局林政資源科工作人員李建,接到鎮林業站的通知後,立即趕到現場,把這隻奄奄一息的幼鳥送往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治。
  • 為了吃拼勁全力 魚體型太大卡住鸕鷀喉嚨
    近日,攝影師萊斯拍攝到一隻貪婪的鸕鷀,它正在試圖吞下尺寸是自己頭部3倍大的比目魚。(圖片來源:東方IC)中國日報網9月12日電 鸕鷀也許是世界上最貪婪的海鳥了,尤其是在蘇格蘭拍攝到的這一隻。在攝影師萊斯的鏡頭中,這隻鸕鷀試圖吞下尺寸是自己頭部3倍大的比目魚,有一刻,鸕鷀甚至快要把自己的喙給崩裂了,但仍然沒能把魚吞下肚。
  • 贛州即將消失的技藝鸕鷀捕魚,老人家卻堅持了40餘年!
    矯健的鸕鷀、翻騰的大魚、硬朗的漁夫,這是贛州市贛縣區王母渡鎮贛江裡的一幅詩情畫卷。鸕鷀捕魚的情景你見過嗎?前些日子,有人說我在網絡上火了,這些我根本不在乎,我只希望這種捕魚方式能夠引起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其一是為了保護環境要這樣生態捕魚,其二是因為這門手藝也需要有人傳承下去。說完,一聲吆喝,這些鸕鷀便一頭扎進水裡捕魚去了。
  • 漁鄉最後一支鸕鷀捕魚隊的沒落
    鸕鷀在岸上時,顯得懶散、笨拙、大腹便便,一旦放入水中,就極靈活的顯示出了它們高超本領,一隻只鸕鷀就像一隊隊出陣迎敵的尖兵,在水下大顯身手,將各種捕撈工具都難以捕捉到的魚類,一一盡收囊中。其中捕魚最多,最為敏捷的鸕鷀還被主人冠以張飛、趙雲、羅通、李元霸等古代名將名字。每捕捉到一條大魚,主人就獎勵一條小魚作為回報。鸕鷀也並不嫌少,把魚吞下肚之後,越發在水下捕捉得更歡了。
  • 傳承了千年的鸕鷀捕魚
    ︾︾傳承了千年的鸕鷀捕魚文 /凌世君「百年光影—桂林城市記憶展覽」在檔案館展出的日子裡,我很喜歡跟別人介紹這張老照片,因為它包含了豐富的桂林文化元素,是一幅經典獨特的城市風情畫。在這個畫面上,有山、有水、有城牆、有江上的漁人和他們撐著的鳥排(竹筏),還有一種歷史悠久、延綿不絕的奇特生活場景,也可以說是一種古老的生產方式——鸕鷀捕魚。鸕鷀是一種大型水鳥,善遊泳和潛水,主要通過潛水捕食各種魚類為生。把野生鸕鷀加以馴化,用來捕魚,以中國為最早。漢代的《爾雅》及東漢楊孚撰寫的《異物志》,均記載鸕鷀能入深水捕魚,湖沼近旁之居民多養之。
  • 我國的鸕鷀怎麼養才會讓它乖乖聽話捕魚
    起先小的時候魚鷹在水裡只能吃些小魚小蝦,那時候漁民不會用繩子系住魚鷹的脖子,因為那樣魚鷹會發育不良,不易生長。很多周圍的漁民看到你在小魚鷹的脖子上繫繩子都會指責你,不會養它們。一隻鸕鷀一般可以養10年往上,也就是它最精力旺盛的時期,有的鸕鷀甚至可以捕魚28年的記錄,漁夫每日乘船,一般是上午出門,載著脖子系住繩子的鸕鷀,這個時候的鸕鷀都是空腹出門,不能投食,讓其下水捕魚,有偷懶的鸕鷀,漁夫一般都會將其丟下水。
  • 四代傳承 最後的鸕鷀捕魚人
    在江蘇揚州李典鎮伏業村,過去很多戶村民都依靠養殖鸕鷀捕魚維持生計。隨著時代發展,村民有了更多的謀生手段,54歲的高國平成了村裡唯一養殖鸕鷀的人。家裡四代人都從事養殖鸕鷀捕魚為生的老行當,到高國平這一代也幹了40年,卻再沒有年輕人願意傳承。
  • 名家專欄 | 【虹川舊事】倪宅六房潭的鸕鷀捕魚人家
    等到捉到了魚,訓練的人,嘴裡發出「嗬呵嗬呵」的叫聲,將鸕鷀叫回岸上來,再用小魚餵給它吃。吃過以後,再趕到水裡去捉魚。這樣天天訓練,大約經過一個月 ,便可用一隻小船,讓鸕鷀站在兩邊船弦上,再把船劃到一定的地方,把它趕下水去呔魚。先把腳上所縛的繩子解掉,再在頭頸上用細繩扎牢,鸕鷀只能吞下小魚,不能吞下比較大的魚。大鸕鷀馴服以後,小鸕鷀就可以跟著大鸕鷀學習。一隻鸕鷀每天能捕魚十多斤。
  • 用鸕鷀捕魚的老人
    鼓勵」鸕鷀。打魚為生的張金有,這幾天特別開心,建甌市攝影家協會邀請他表演用鸕鷀捕魚。張金有今年60歲,用鸕鷀捕魚的技藝,是父親在他12歲時傳授給他的。為了培養它們對魚的追逐感,鸕鷀一出生就要餵食剁成肉泥的魚肉,待羽毛長起後,才開始放它們下水。受父輩影響,鸕鷀捕魚不僅是一項技藝,也是張金有一家人的生活保障。那時候,為了能多捕些魚,他每天都是起早貪黑。不過,現在情況大不一樣了。
  • 難得一見:廣西桂林灕江鸕鷀捕魚驚險一幕
    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批人,廣西桂林灕江不僅在世界上享有山水的聲譽,而且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也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灕江的漁民有自己獨特的技能,我們將看到鸕鷀釣魚的精彩時刻。漁民捕魚的方法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方法是撒網捕魚,最惡毒的是電魚和毒魚,幾千年來,生活在桂林灕江河上的漁民有自己獨特的捕魚方法,即通過養殖鸕鷀捕魚。爐子是一種鳥,在自然界中,許多鳥類都有自然的捕魚技能,比如老鷹,丹頂鶴。鸕鷀也是一種特殊的鳥類大家族,非常擅長釣魚。
  • 確山老漢養鸕鷀捕魚 每天可以逮到三五十斤
    11月17日,記者在確山縣城東的洪河中,看見一名劃著漁船,用三隻鸕鷀(俗稱:魚鷹)逮魚的人。一葉扁舟,矯健的魚鷹、黝黑的漁夫、清潔的河水,構成了一幅完美動人的和諧畫卷。 據這位姓經的村民告訴記者,他是現在附近村莊唯一用這種傳統技術捕魚的漁民。     據了解,受捕魚方式變革、自然環境變化、漁業資源減少等因素影響,近些年來養殖鸕鷀捕魚的漁民越來越少。
  • 鸕鷀可以捕魚,也可以掙錢
    很多見過鸕鷀的人都會被它的體積嚇到,黑大的翅膀,堅硬帶鉤的長嘴,加上一雙綠綠眼珠,這個長相確實還是挺讓人害怕的。但是鸕鷀對於養魚人來說卻是很好的合作夥伴。選種的時候要求選擇會捕魚,身體強壯,生長有3年以上的種鸕鷀。
  • 漁家馴養的鸕鷀,它們為什麼不把到嘴的魚吃掉呢?
    鸕鷀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站在漁船上幫漁民捕魚的那種大鳥,看起來聽話的很,它們會捕捉水域附近的魚類然後飛回漁船,但是為什麼漁民絲毫不擔心它們偷吃嘴邊的魚呢?事實上這些鸕鷀都是漁民從破殼起就開始養的,所以它們捕魚回船的行為都是經過長時間的訓練養成的,而且由於工作完後會得到食物獎勵,就跟我們拿工資一樣。當然漁民不會完全去信任一個飛禽了,它們還有一處保險戴在鸕鷀的身上,而且聽起來還有些殘忍,那就是用繩子把鸕鷀的脖子系住,那樣鸕鷀嘴裡的魚就咽不下去了。那麼萬一鸕鷀溜了怎麼怎麼辦呢?
  • 青海湖「捕魚達人」,捕來湟魚放地上曬,吃不完的魚存在喉裡
    普通鸕鷀有不少別名,黑魚郎、水老鴉、魚鷹、烏鬼,每個名字都很霸氣。01「捕魚達人」愛囤積,捕來湟魚放地上曬,吃不完的魚存在喉裡普通鸕鷀專門吃魚,潛水捕魚有一套,被稱為青海湖的「捕魚達人」。它通常會長時間在岸邊的巖石上,靜靜觀察,發現獵物後,潛入水裡捕捉。
  • 鸕鷀是一種什麼家禽,該怎麼飼養呢?一起來學習下吧
    各位朋友們要想養殖鸕鷀的話,那麼我們一定要知道鸕鷀適合生長在什麼樣的溫度裡面,我們在養殖鸕鷀的時候,千萬不要讓周圍的環境太低了,因為鸕鷀是一種害怕低溫天氣的動物,如果我們在養殖鸕鷀的時候不能夠保證溫度溫暖的話,那麼我們的鸕鷀生長速度會明顯變慢,這也是很多朋友們發現自己養殖的鸕鷀吃了很多飼料,但是不長肉的原因。
  • 鸕鷀以捕魚為生,一年可以捕魚1400斤,卻時常餓肚子
    乍向紅蓮沒復出清蒲颺獨立和褵褷銜魚古查上唐·王維《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鸕鷀堰》這是著名詩人王維在描述鸕鷀為漁民下水捕魚時的場景,在古代,鸕鷀高超的捕魚技能就已經被人們發現,那時開始人類就開始馴化鸕鷀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