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雙11來得比往常要早,11月1日起付尾款;玩法也較以往有所不同,「蓋樓」改成「養貓」,掀起了全民「雲養貓」的熱潮。在滿足消費者雙11大促的購買慾望同時,也是為了迎合愛寵群體心理。
鏟屎官們除了要搬磚照顧好自己,在衣食住行上給寵物的花銷熱情也足夠高。2019年,人均單只寵物的年消費金額為5561元,同比增長10.9%。增長背後其實是養寵人群心態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視寵物為家人和陪伴者,於是他們開始將人類的需求一一對應到寵物身上,許多需求疊加在一起催生了一門2000億的生意。
全拓數據顯示,中國寵物市場規模在2019年達到2212億元,預計2020年將達2953億元。2015-2019五年內市場規模翻了2倍,年複合增長率20%。隨著寵物飼養觀念的廣泛普及和寵物行業延伸服務的挖掘,中國寵物經濟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擴大。
從用戶畫像來看,養寵人群呈現年輕化特徵,80後、90後人群佔比分別達到了46.3%、20.3%。中國城鎮養寵人群收入較高,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佔比約三分之一。且養寵人群呈現高學歷特徵,教育程度在本科、研究生及以上的養寵人群佔比分別為59.5%和5.7%。這部分年輕人有一定的消費能力,捨得為「主子」花錢。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日益增長的單身人群和老齡化程度等因素,共同推動了「它經濟」的發展,通過養貓狗等寵物以寄託情感,正成為新的消費和生活習慣,寵物對於主人的意義也從「附屬品」向「陪伴者」轉化。
隨著寵物角色的轉化,養寵者的需求也更加豐富。除了基本的寵物消費之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僅希望把寵物「養活」,更希望「養好」。從養寵消費結構上看,寵物消費日趨多元化,食品消費依然是最大的養寵支出,而兼具實用和美觀並能夠「解放」主人的寵物智能化商品也成了這兩年的大熱。在天貓平臺搜索「寵物、智能」等關鍵詞,寵物飲水機、自動餵食器和智能貓砂盆成為寵物智能家居市場的「三大件」。
今年雙11,整個寵物智能商品的增速超過1000%。作為今年剛剛推出的新品,能夠幫主人自動「鏟屎」的智能貓砂盆成為銷量最高的爆款,增速就達到486%;緊隨其後的是自動餵食器,同比增幅3倍以上。寵物智能家居的購買者中,女性佔比高達67%,是男性的兩倍以上。
白天上班之後,他們通過家中的攝像頭,了解主子的一舉一動;智能餵食機可以貯藏寵物乾糧,主人可遠程用手機投餵「三餐」;智能飲水機具有流水、保溫、過濾等功能,能夠為寵物及時提供潔淨的飲水;不想家中有異味,為主子添置高端智能寵物廁所、洗腳杯;擔心主子無聊、孤獨,寵物陪伴式機器人、寵物電視相繼上市。
儘管國內智能寵物家居市場發展迅猛,但目前產品仍是概念大於實用,硬體產品沒有突破、產品同質化嚴重、部分設備過於雞肋等問題不容小覷。以寵物智能餵食機為例,主流餵食機產品都很容易在使用時出現 「卡糧」的情況。即貓糧狗糧顆粒卡在出口處,產品的核心 「餵食」 功能無法正常實現。而當主人在外出時遇到停電的狀況,那麼就會導致寵物斷糧。
除此之外,絕大部分的智能寵物產品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對於電的依賴。一旦家中停電斷電了,那麼幾乎各類寵物智能產品的功能都會部分或完全喪失。對標比較成熟的小家電市場,現階段的智能寵物產品基本仍然處在起步階段,還在從0到1的摸索期。
全拓數據認為,智能寵物產品的風靡是中國寵物經濟及寵物消費的快速發展的產物,但目前市場上的產品良莠不齊,這不僅有損產品市場接受度,也不利於行業長期發展。未來,相關企業還需加強技術研發,讓寵物智能家居產品功能更加智能化、多樣化、優質化和實用化;行業則需要加強行業規範和產品標準建設,提高行業門檻,促進行業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