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姆胡爾特是瑞典南部的一個小鎮,總人口不超過八千人,卻因為其是宜家(IKEA)的總部而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小鎮。由於小鎮離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距離遠小於它與斯德哥爾摩市的距離,所以我每次過年與妻兒相聚,都是先直飛哥本哈根再搭乘火車前往。
愈演愈烈的難民危機讓北歐等國收緊了準入門檻,也給我此次出行帶來了一絲陰雲。正在印度出差的妻子叮囑我:機場車站警察都加強了盤查,如果中途拖延可能要轉車,並給我發了最有可能搭乘的列車時刻表,其中一趟就要在某地換乘。外語只有小學水平的我,甚至還在手機上事先用英語輸入好此行的目的地和來此的理由,免得一問三不知。
入境一切順利,跨國車票也妥妥地買了,然後登上了晚上七點四十分到站的火車,正以為兩個小時能準點到艾爾姆胡爾特之時,卻發現此趟列車的方向是西北方的哥德堡,而艾爾姆胡爾特是東北方。我向一位中國女留學生求助,一番詢問後得知,必須在她下車的隆德市(Lund)換乘。
就是這麼巧,如果我錯過了在隆德下車換乘,將要再折返換乘,折騰的後果連自己都不敢想像!歐盟國境間哪怕多了道臨檢通關手續,也會讓自由通行變得磕磕碰碰,對我這種語言不好的背包客而言尤甚,唯一的好處是中國護照還比較受待見!
這一晚,在同胞的熱情指點下,雖然換乘了三趟車,但內心不再迷茫,也沒有在寒風悽雨中迷失在陌生的國度裡。
昏睡一夜後,在嘰嘰喳喳的鳥鳴聲中睜開眼睛,窗外的綠草在陽光照耀下顯得更加透亮。艾爾姆胡爾特鎮處處都是森林與湖泊,自然環境和居民和諧相處。這裡晚上家家戶戶都會打開幾盞燈,給陌生人以光明和溫暖。
說到過年,西方傳統的聖誕節剛過,和中國人喜歡熱鬧喜慶一樣,這裡也是家家門口高掛著燈飾。聽家人說,平安夜艾爾姆胡爾特的上空也被璀璨的煙花照亮!中國春節在這裡顯然還只是小眾節日,不過大年三十還是有一場由上百位華人舉辦的新春聯歡會。聯歡會的時間放在當地時間中午舉行,為的是在結束之際可以和央視春節聯歡晚會銜接。在海外,央視春晚是最受期待的過年選項,沒有之一!
從踏進會場的那一刻起,熟悉的旋律、熟悉的語言迎面撲來!由於都是家庭組合,一家老小甚至三代同堂,會場中湧動著濃濃的親情與暖暖春意。大家無論是否相熟,都抱拳拱手相互拜年,不認識的還要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既然是中國人辦的聯歡會,就少不了吃。這兒的規矩是每位大人出200瑞典克朗、小孩出100瑞典克朗,每家還須帶盤涼菜。我做了道酸辣木耳粉絲,但當天涼菜上齊時才發現很多菜都差不多,木耳、海帶絲、生菜、燻魚,也有不知怎麼做的豆腐腦。除了自帶涼菜,再去鎮上的餐館買了點牛肉、炒麵以及匹薩等作為主食,遺憾的是竟然沒有酒!
當地道的中國菜、實在的中國味都交織碰撞之際,別具中國特色的正午「年夜飯」也就不知不覺地開始了,文藝表演也相繼拉開帷幕,沒有報酬,只憑熱情!當電視劇《西遊記》主題歌響起,美猴王「孫悟空」和身披袈裟的「唐僧」閃亮登場,所有在場的中國人外國人都放下刀叉,站起身來歡呼雀躍!
遊戲環節,我聽到了久違的各地方言,甚至有位上海人領著一位非滬籍女士說起了上海話,令人捧腹大笑!
表演和抽獎也像公司年會一樣穿插進行,不過特等獎有點「小氣」,才500瑞典克朗,相當於400多元人民幣。如果在上海,估計老闆第二天將收到全體員工的辭職報告吧!不過,由於是自發組織的聚會,大家都攜家帶口穿戴喜慶地來過年,自然也不會出現輪番向領導敬酒以及交織各種頭銜官帽的肉麻吹捧。聯歡會進行時,屏幕上還不時打出了「進村離村」華人的新年祝願,濃濃的鄉音令人頓感聚散隨緣,須珍惜眼前美好。
不知不覺,聯歡會接近了尾聲,雖然有些人已迫不及待臨時退場去看央視春晚了,但多數人依然聚在一起有說有笑!其實寥寥數小時的團聚,才是彼此最為看中的環節,身處異鄉,其實大家心裡滿是鄉愁……
(編輯郵箱:shguancha@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