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崔醫聲 醫聲相伴崔松說
復工復產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大家的生活也逐漸走向正常,隨著盛夏的來臨,人們的聚會也多了起來,那今天我們來說說一種和吃大有關聯的疾病——痛風。
曾經有一部火遍大江南北的韓劇叫:《來自星星的你》,它帶火了一種吃法:啤酒加炸雞。一時間非常的流行;啤酒好不好?好!炸雞好不好?炸雞也好,但是這兩種好東西碰到一塊就會導致一種「富貴病」的高發,那就是:「痛風」。
為什麼叫「痛風」這個名字呢?
中國的古人有一個習慣,把到處走的東西叫「風」,「風善行而數變」,這個疾病就是一會這裡痛一會那裡痛,加在一起就叫「痛風」。現代醫學把這種毛病叫「嘌呤代謝障礙」。
哇你們這些醫學術語實在是太高深了,我不想聽。
那我如果說「尿酸高」,你聽懂了沒有?這個病就是尿酸高導致的。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個病是怎麼發病的呢?
人體血液中尿酸太高了以後,尿酸鹽就會在你的關節腔裡面結晶,越小的關節越容易沉積。結晶進入關節腔以後,人體自身就會發現這裡面產生了異物,緊接著,人體的免疫反應就來了,各種的白細胞、巨噬細胞就會過去把這個東西吞噬掉、清理掉,在吞噬的過程當中會產生各種炎症的因子,就刺激關節導致發炎。
這個病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又怎麼去預防呢?
痛風就是尿酸過高引起的。它有三個原因。
第一就是吃,我這裡能給你幾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內臟」。
不管什麼動物的內臟,包括魚子之類的肯定是高的,堅決不吃。
第二個詞,「豆類」。
大家平常都說豆類的嘌呤含量很高,但是相比於肉類和內臟。豆類的嘌呤對於人體的損傷並沒有那麼大,在最新的指南中就提出了相比於植物嘌呤,動物嘌呤的升尿酸作用更加明顯。
其實豆可以分為幹豆以及豆製品。你如果發過痛風,幹豆類基本就不能吃了,它是一整顆所有的物質都在裡面。尤其是黃豆,嘌呤含量極其的高。所以幹豆類千萬不能吃。
那豆製品可不可以吃?豆腐能不能吃?經常聽到有人說「痛風的人不能吃豆腐!」但我今天就要告訴你,痛風的人可以吃豆腐。為什麼說痛風的人可以吃豆腐呢,這就牽涉到溶解度的問題。我們常說的尿酸高,就是嘌呤高,但是嘌呤溶於水。如果說把豆子磨成豆漿,豆漿裡就含有大量的嘌呤物質,但是記住它是溶於水的,把豆漿裡的水控幹就變成了豆腐,富含嘌呤的水就被濾掉了,裡面的嘌呤也就沒有了,而剩下的豆腐裡面其實嘌呤含量就會降一個檔次,變成中低嘌呤的食物了。
第三個關鍵詞就叫「濃湯」。
基本上米、面、各種雜糧和蔬菜裡面嘌呤的含量都是低的,現在大家生活條件都好了,什麼都吃得起,你說:我整天就像一個素食主義者,那麼緊巴巴的,我錢有的是啊,但是我只能吃素嗎?
不一定。因為各種各樣的肉類,雖然嘌呤含量是高的,特別是紅肉,比如牛肉羊肉,但是嘌呤溶於水啊,咱們把牛肉煮一鍋牛肉湯,湯千萬不能喝,如果你跟誰有仇,他生痛風的時候,你給他送一鍋濃濃的牛肉湯,那絕對是仇家了。但是把這個牛肉煮完湯以後,剩下的牛肉你做白切牛肉,吃個幾片是沒什麼大問題的,因為大量的嘌呤都溶在水裡,都到湯裡面去了。以此類推,只要你想吃什麼東西就把它水煮,然後讓別人喝湯,自己吃點乾貨就行了。
第四個關鍵詞就叫「海鮮」。
大家應該都知道海鮮裡嘌呤高,我們把「啤酒加炸雞」換成「啤酒加海鮮」,個個吃了嘌呤都高。但是海鮮裡面到底哪種比較高呢?主要是貝殼類的,所以不是說每樣東西都高,你可以吃魚,或者煮海鮮不吃湯,都可以,像貝殼類的,如果真的發痛風的話就不要吃了。
第五個關鍵詞是「蛋和奶」。
前面說的都是嘌呤高的東西,蛋和奶恰恰是嘌呤不高的東西。很多素食主義者,有些吃全素有些吃「蛋奶素」,就是吃素,然後也吃蛋吃奶,這兩者完全可以補充優質蛋白質。如果你不是口味特別刁特別饞的話,吃雞蛋喝牛奶每天攝入的營養也足夠了。所以說蛋和奶你可以敞開了吃,這屬於嘌呤含量低的。
第六個關鍵詞是:「酒」。
酒在大家的印象裡,飲酒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睡眠等等(倒也未必?),但是酒能愉悅精神(這個可以有!)。但對於痛風患者來說,卻是汝之蜜糖,吾之砒霜。對痛風者來說,無論是啤酒、紅酒、黃酒還是白酒都要禁忌。
一方面一些酒類中含有大量的嘌呤,會加速尿酸的形成。但是蒸餾後的酒嘌呤含量也就越少。以此,我們可以把常見酒類的嘌呤含量做一個排名:黃酒>啤酒>葡萄酒>蒸餾葡萄酒>蒸餾麥芽酒>蒸餾白酒。
另一個方面,也並不是說低嘌呤的酒就可以「無限暢飲」了。因為飲酒也會影響尿酸的排洩。過量飲酒時,大量酒精在體內代謝可造成乳酸堆積,乳酸對尿酸排洩有抑制作用,會減少腎臟對尿酸的排洩。因此,喝酒後血尿酸會明顯升高,有很多患者就是在大量飲酒後令痛風發作的。
最後一個關鍵詞就是「蘇打水」。
我們說「尿酸」,那是「酸」,如果我們平時經常地補充一點鹼性的液體,可能就對尿酸的中和有一定好處,所以平時可以喝點蘇打水。但需要注意的是,攝入了太多的小蘇打即碳酸氫鈉會導致水鈉瀦留,所以不適合高血壓人群及心衰患者。
但有人有疑惑:「我碰到一桌人一直圍著吃,裡面兩個人發痛風,八個人沒事兒。」對,這就叫基因的易感性,有些人就是容易發痛風,你就是這輩子這麼寸。所以如果你的基因不好,就乾脆遠離這些場合。但是那些基因好的人,你也不能隨便胡吃海喝,你可能不發痛風,但是我剛才說的那些「好東西」,除了會讓嘌呤升高以外,膽固醇也會高,你吃了以後血脂升高,到時候得了動脈硬化,甚至得了冠心病,也是得不償失的事。
另外還有些人說「我冤枉啊,我吃的真是不多,而且我就撿那些便宜的東西吃,我就不吃好東西,我怎麼也發痛風呢?」不要忘記,尿酸高不一定是吃出來的,還有可能是你的身體出問題了,最主要就是你的腎臟出問題了。我們知道人體解毒的器官有肝臟和腎臟,肝臟解完毒的東西從腸道排出,腎臟解完毒的東西從尿液裡排出,如果你腎臟出問題了,尿酸的排洩就有障礙。每天本來可以排一噸的東西,只排洩了500公斤,那還有一半怎麼辦?留在身體裡,血液裡面的尿酸濃度就高了。所以尿酸高的人除了吃以外,我們一定要查查腎功能,如果腎功能不全的人往往早期就表現出尿酸高,那你就不能僅僅「管住嘴,邁開腿。」而是積極地治療腎臟疾病。
還有第三種人,他既沒有腎臟疾病,也沒有胡吃海塞,但尿酸就是高了,為什麼?他有可能是高血壓的患者。他吃了一種降壓藥,這種降壓藥裡面含有一種成分叫利尿劑,是排尿的,它的副作用就是升高尿酸。
最後來談一談治療的問題。治療痛風要注意,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痛的時候不建議吃那些抑制尿酸生成或者是排尿酸的藥。
哎,你不是說了嗎?尿酸高才發痛風啊,那我們吃藥把它去掉不就完了嗎?
不完全是這樣的。
因為人體還有一個尿酸銀行,叫尿酸池,它平時都放在那裡不動,你一下子用這種藥去解除血液裡面的尿酸濃度,人體就會動員這個尿酸池裡面的尿酸釋放,說「你不夠啊,我們來補充一下。」所以傳統上我們認為在急性時越降尿酸反而越會加重症狀。我們在治療的時候要先把「紅腫熱痛」的問題先處理掉,用一點消炎止痛的藥,等症狀穩定下來再去處理尿酸,但是2020年的美國指南修改了這一建議,認為在充分抗炎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加用小劑量的降尿酸藥物,因為從遠期上看,這樣可以降低腎臟損傷的風險。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