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樓夢看古代錢幣換算,林黛玉一個月到底有多少零花錢?

2020-12-03 莊周居不易

首先,小姐們的月錢是二兩,黛玉的黛玉和她們一樣。襲人開始的月錢是一兩,晴雯等七個是一吊,小丫頭是五百錢。

先說銅錢

以前銀子的計量是兩、錢、分、釐、毫、絲、忽……各以十除,這其實是重量單位。

銅錢單位其實是文,但有時也叫 多少錢,一般來講,十以下的銅錢叫文,大數稱錢,比如五百錢,這說的肯定是銅錢,因為如果是銀子應該叫五十兩。

銅錢在《紅樓夢》裡出現的次數很多,是最常用的貨幣之一。賈府內丫鬟們發的月錢,除了賈母和王夫人身邊的幾個大丫頭,其他地位比較低的丫鬟們的發的月錢都是銅錢。銅錢的計算單位是「文」和「貫」。一文即一枚,一貫即一千枚。不過「貫」的提法在《紅樓夢》中並不多見,常見的說法是「一吊」或「一串」。

在寶玉的幾個丫鬟中,襲人的月錢是一兩銀子,晴雯的地位要比襲人低一級,月錢只有一吊,那一兩銀子跟一吊錢是個什麼比價呢?明朝初年規定,一兩銀子與一貫銅錢等值,這是官方的硬性規定,在實際生活中,有時一兩銀子只能換幾百文銅錢,有時候又能換超過一千文的銅錢。到了清代,一貫銅錢的價值往往高於一兩白銀。

康熙年間,一兩銀子只能換800-900文銅錢。康熙駕崩那年,一兩銀子只能換780文銅錢。在乾隆年間,這個數字基本上都在700-800之間浮動。這樣說來,一吊錢的價值應該高過一兩銀子,那麼襲人的月錢反而比晴雯低了?當然不是這樣的,問題出在銅錢的質地上。

中國歷代所鑄的銅錢的重量和材料,並不統一,而且還有官鑄和私鑄之分。私鑄的銅錢質量當然不如官鑄的,常常會偷工減料,這種貨幣流入市場,沒人願意收,價值當然也低於官鑄的貨幣。即使是官鑄銅錢,也有偷工減料的現象。康熙初年的官鑄銅錢每枚重一錢四分,後來鑄的銅錢漸漸減為一錢。再後來鑄的銅錢每枚只有七分,用料僅有原來的一半。這樣的銅錢放在一起,價值當然不可能劃等號。

除了官鑄和私鑄的銅錢,市面上還流通著大量的「舊錢」,也就是歷朝歷代鑄造的銅錢,比如唐朝的、宋朝的,明朝的,都有。歷代銅錢品種更雜,如明代晚期私鑄之風盛行,私錢質次價低,有的兩、三千枚才能換一兩銀子;最低劣的,五、六千文才能換一兩銀子。

清朝中、前期市場上流通的銅錢,除了官鑄和私鑄的,還有前朝流通下來的各種品質不一的銅錢,晴雯他們拿到手裡的一吊錢,當然不可能是官鑄的銅錢,而是這種厚薄不一、魚龍混雜的「毛錢」。這樣的錢,一兩銀子能換一吊多甚至兩吊,襲人和晴雯的等級也從月錢上區別開來了。

一兩銀子並不恆等於1000文銅錢,雖然1000錢確實是一吊,但這中間的換算要看市場行情,還要看你的銅錢是什麼錢。如果是制錢,即官方鑄造的當代錢,比如崇禎通寶一類的,它有官方的定價,是650文兌一兩。當然這只是發工資的時候給你這麼算,實際上你拿650文到衙門要換一兩銀子肯定給你打出來。

過去街面上有一種買賣叫錢桌,明中就有了,清末民國時都存在的,就是流動換錢的小車,上面有今日牌價,換些小錢、碎銀,很方便。但匯率肯定高於官價。如果你手裡的是私錢,或歷代舊錢,那又要高很多。

銀和銅錢在帳面上是通用的,比如這裡面講的小丫頭月例500錢,到手的可能是六錢銀子外加十幾文制錢,畢竟真正的500文很重,給小丫頭髮這麼重的錢,總數嚇人,不方便。

到清朝末年的時候,受西方幣制的影響,朝廷改鑄無孔的銅元,一個銅元可以換十枚方孔制錢。此時「吊」的計算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北京民間把十個銅元算作一吊,此時的一吊,僅相當於原來的十分之一。另有一種大銅元,民間又叫「一大枚」或「一個大子兒」,一枚頂兩枚小銅元,可換二十文制錢,五個「大子兒」即為一吊。

清錢和青錢

《漢語大詞典》中對於「清錢」的解釋是這樣的:

即青錢。《紅樓夢》第十八回:「外表禮二十四端,清錢一百串,是賜與 賈母 、 王夫人 及諸姊妹房中奶娘丫鬟的。」參見「青錢」。

在詞典中,對於「青錢」的解釋有三種:

(1). 青銅錢。用青銅鑄的錢幣,為銅錢中的上品。也泛指一般銅錢。青銅為銅錫合金,色呈青灰,硬度大,耐磨抗腐,因此被古人視為「美金」。

(2). 喻優秀人才。在唐代,人們視青銅錢為錢中上品,如果一堆銅錢裡摻著「青錢」,肯定會頭一個被揀出來,所以青錢也就成了「優秀人才」的代稱。

(3). 喻色綠而形圓之物。如榆葉、萍葉、苔點等。

到了清代,「青錢」的含義又有了變化。據貨幣專家考證,乾隆五年(1740)以前,鑄錢不加錫,鑄出的銅錢顏色金黃,稱「黃錢」。乾隆五年以後,鑄錢的配方發生了變化,內中加了百分之二的錫,鑄出的銅錢顏色發青,故稱「青錢」。據說加錫的原因是防止民間熔化銅錢改鑄銅器,加了錫的銅若熔化重鑄,就很容易碎裂。

關於「清錢」,文學史專家還有另外的解釋。由啟功先生主持、張俊先生等校注的中華書局版《紅樓夢》(1998)對「清錢」作如下解釋:

明清兩代,按其本朝定製由官局所鑄之錢,叫「制錢」,以別於前朝舊錢和本朝私鑄錢。這種錢體 大 而重,成色好,人們喜歡收用。民間私鑄錢,小而薄,雜質多,人們不喜歡收用。一串錢裡,如夾有少量私鑄錢,統稱「毛錢」;如全部為制錢,就叫「清錢」。元妃賞賜眾人清錢,顯示了皇家的尊嚴、體面。

這樣看來,漢語詞典裡將「清錢」和「青錢」混為一談,是不準確的。乾隆年間所鑄的青錢,並不是什麼好東西,其原料中降低了銅的用料,增加了鉛、鋅、錫的比重,其時是一種降低成本的行為,意味著貨幣的貶值。這種青錢的價值要低於「黃錢」。貴妃用這種錢賞賜給家人,並不能給家人掙面子,更沒必要在賞單上特意註明。

黃金和白銀的比價

中國人用金的歷史很久遠,可以上推到殷商時期。在先秦的文獻中,也常能見到「金」字,不過據學者考證,春秋時間的「金」多半是指銅。不過那時的文獻中的「金」也有指黃金的。戰國文獻中提到的「一金」,往往是指一斤黃金,或一斤黃金所代表的價值——一萬錢,直到漢代也依然如此。在漢代,「一金」可買一百多石米,只是那時的一石只相當於現在的五、六十斤重,算下來,漢代的「一斤」黃金可買五、六千斤大米。當時一斤只相當於現在的248克。按現在一斤大米2.5元計算,當時一克黃金的價格是每克50-60元之間,還是比較便宜的。

金的價格在東漢以後開始上漲,到了西晉時,文獻中「一金」的含義,已經由「黃金一斤」降為「黃金一兩」,價值在六千錢到一萬錢之間。唐、宋、元、明諸代,黃金作為貴金屬,常常用於賞賜、饋贈,有時也用來納稅、捐獻、行賄以及軍政開支,此外的用途就是儲藏保值,只是黃金始終不曾作為正式貨幣在民間流通。

由唐至明的一千多年裡,黃金的價格大體穩定,金銀比值多半為一比五或一比六,稱作「五換」、「六換」。這跟印度、阿拉伯的金銀比值大致相等。歐洲的情況則不同,五世紀時,羅馬的金銀比值為十五換。中國的金銀比值大趨勢雖然穩定,也有變化較大的時刻。如北宋末年,由於金人以武力脅迫北宋納貢,大量黃金被金人壟斷,導致金價上漲,金銀比達到十三換、十四換。不過這個比價到南宋時又有所回落。元朝統一後,金銀比價一度降為八換,後來又漲至十換。

明代初年,官方規定一兩黃金抵四兩白銀。不過這個比價很快就升到六換、七換。清朝時金銀的比價是多少呢?在《紅樓夢》第五十三回烏進孝送年貨的那一回裡,賈蓉曾說「……縱賞銀子,不過一百兩金子,才值了一千兩銀子,夠一年的什麼?……」這裡說的很清楚,當時的金銀比為十換,即一兩黃金可換十兩白銀。事實也是如此。據貨幣史專家考證,從明末到清初的一百多年中,金銀比一直穩定在十換左右。這個比值,一直維持到雍正初年。賈蓉說的這段話在後來刊出的程高本《紅樓夢》中將「一千兩銀子」改為了「一千多兩銀子」,這是因為,原來維持了一個多世紀的十換金銀比價,恰好是在雍正中葉發生了變化。廣州是中國最早的對外貿易窗口,而歐洲當時的金價高達十五換,造成了黃金的外流,推高了金價,從雍正十年(1732)起,廣州的金價開始浮動,帶動了全國金價的上漲。據學者統計,1741-1750年,金銀比價由1:10升到1:11.8;而在接下來的十年,一下子漲到1:14.9。

曹雪芹的青少年時期大約是在康熙末年到雍正年間,此時的金價基本上還是十換,雖然曹雪芹創作《紅樓夢》時金價已經開始上漲了,不過他寫的應該是小時候家裡尚未敗落時的生活,那時金銀比還是十換。曹雪芹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離世。又過了三十年,程高本刊出,此時金銀比價已漲至1:15.4。估計高鶚在整理《紅樓夢》時,對於先前的金銀比並不清楚,只知道當時黃金的比價已漲到一百兩黃金可以換一千五百多兩銀子,所以才在賈蓉說的「一千」之後加了一個「多」字。

劉姥姥的二十兩銀子能買多少米?

曹雪芹生活在康熙末年至乾隆前期,那時的糧價起伏不定,銀價也時高時低。康熙(1662-1722)在位的前四十年中,米價低廉,一石米值銅錢五六百文,按當時的比價,約合半兩銀子,清代一石米的重量約為今天的143斤,也就是說,二十兩銀子可以買5000多斤米,按照現在的米價,二十兩銀子相當於一萬多塊錢呢。康熙在位的後二十年,米價暴漲至八九百文一石,折合銀價也升為一兩,那二十兩銀子也能買近三千斤米,足夠一戶莊稼人過一年了。到了乾隆九年(1744)年前後,米價更漲至每石1.2兩白銀,幾年後又升至每石1.7兩,至曹雪芹去世的那幾年中,米價更飆升到一石米要1.9兩白銀。

相關焦點

  • 《紅樓夢》:把竹梢上的蝴蝶撕碎給你看,林黛玉為何死在春天裡?
    《紅樓夢》:把竹梢上的蝴蝶撕碎給你看,林黛玉為何死在春天裡?「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留在,在那春光裡……如果有一天,我將要離去,請把我埋在,這春天裡……」汪峰抱著一把破木吉他,破鑼嗓子聲嘶力竭地唱著《春天裡》:死於春天,青春不朽 。死於春天,既留戀至死不忘的燦爛春光,又有死於青春的悲壯。
  • 《紅樓夢》人物分析:與以往認知迥然不同的林黛玉
    古今中外任何小說裡的人物形象都沒有《紅樓夢》裡的林黛玉塑造得最成功。無論人們是否看過《紅樓夢》都知道林黛玉的性格特點。一個女孩子愛哭,人們就會說她是林黛玉;一個女孩牙尖嘴利,人們也會說她是林黛玉;一個女孩子愛和男朋友生氣,也被人說成是林黛玉。這一切都說明林黛玉深入人心,她是塑造得最成功的文學作品中的人物。
  • 《西遊記》彌勒佛,《紅樓夢》林黛玉,這些名著中最不捨得誰?
    四大名著是我國的國粹,拍成電視作品的四大名著拍成電視劇的版本多如牛毛,但是成為經典少之又少,今天小編跟大家說一說最經典的電視版本四大名著離世的經典角色:1986年《西遊記》裡面的彌勒佛,1987年《紅樓夢》裡面的林黛玉,這些演員你最捨不得誰?
  • 87版《紅樓夢》——林黛玉從未公開的照片
    87版《紅樓夢》插曲 陳力原唱版 觀自> 87版《紅樓夢》的林黛玉,基本把林黛玉推到最高峰了。
  • 紅樓夢:很多人都覺得林黛玉脾氣奇怪,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紅樓夢:很多人都覺得林黛玉脾氣奇怪,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呢? 文|王蓉讀過紅樓夢這本書的人都應該知道,林黛玉,她的性格是有些刻薄而又小氣的,也是動不動就耍小脾氣。大多數情況下她都是閉口不說話,表現的自己非常柔弱的,所以總體來說,她還是一個比較多疑的人,她心中想的特別多,一個事情她可以有千萬種想法,如果你給出她一個問題,她早就把這個事情的答案想出了千百萬種的想法,想必在她的心中是有多麼的痛苦。
  • 學者解讀《紅樓夢》中的顏色:月白色到底什麼樣
    一部《紅樓夢》,也是一部完整的中國色彩史。生於織造世家的曹雪芹,擅長繪畫,懂得用色,又通織造,在《紅樓夢》中,他對色彩的應用,取法天然,精準傳神。《紅樓夢》中出現的顏色,不僅對理解人物、情節至關重要,更是再現清代生活場景的重要線索。  薛寶釵為什麼喜歡穿黃色系和紫色系的衣裳?林黛玉的代表色「月白」到底是怎樣的顏色?
  • 《紅樓夢》細讀:林黛玉父親的死期,隱藏了什麼秘密?
    如果林黛玉之有在賈府過日子倘若不妥或不適,她是有退身之處的,就是回到父親身邊,林如海一死,這個唯一的退路沒有了,那麼,林黛玉餘下的日子就只剩下冷秋和寒冬了。林黛玉從此成了無根之木,她不但斷了親緣上的支撐,甚至也斷了經濟方面的來源(女兒是沒有繼承權的,林家的財產歸了誰,是個疑案)。從此之後,林黛玉真正成了「寄人籬下」的人,吃穿用度,日常開銷全靠賈府了。露似珍珠月似弓:林如海一死,黛玉的日子完全改變,餘下的日子裡,她也就只剩下帶著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在大觀園了裡長聲吟哦「冷『月』葬花魂」了。
  • 《紅樓夢》:林黛玉的MBTI性格分析——INFP詩人人格
    INFP是16種性格的一種,且較為符合《紅樓夢》的第一女主角林黛玉的性格特徵。另外黛玉是古時候少有的獨生女,在《紅樓夢》的經典情節片段「黛玉葬花」中,她也是孤身一人。N (直覺型) :林黛玉聰明清秀,是一個充滿靈氣的角色。上輩子她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絳珠仙草,這一輩子她也和大自然頗為親近。
  • 《紅樓夢》前三章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半部《紅樓夢》作為描寫古代上層社會落沒的書。書中展示了上層社會的衣食住行、花團錦簇。但是書中有些細節卻叫人細思極恐。1.補天石疑是被僧道誘拐進紅塵。那補天石明明在無稽崖呆得好好的,剛修出靈性就遇到了一僧一道在他旁邊談論修仙的不易、人間的富貴。這分明是勾引補天石去享富貴,畢竟好逸惡勞是生物的天性。
  • 林黛玉身邊有一隻可愛的鸚哥
    你看它不但關心林黛玉的起居,還能模仿林黛玉的語氣,背誦林黛玉撰寫的詩句,簡直具有了察言觀色、迎合主人喜好的靈性。在拍攝於1962年的越劇電影《紅樓夢》中,林黛玉第一次進入榮國府,就有一隻鸚鵡叫到:「林姑娘來了!」《紅樓夢》第三回寫到:「正面五間上房,皆雕梁畫棟,兩邊穿山遊廊廂房,掛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鳥雀。」可見,在鐘鳴鼎食的賈府裡,圈養著許多珍禽,供主子們消遣娛樂。
  • 紅樓夢:林黛玉長得有多美?一群不會說話的鳥兒給出答案
    王熙鳳嘴裡的標緻自然是極具丰姿,但是林黛玉究竟長什麼樣,無從得知。02林黛玉長得什麼樣呢?齡官的長相具有很強的參照作用。薛寶釵過生日,賈母親自出面讓王熙鳳給她張羅,吃飯聽戲過後,賈母喜歡一個小戲子,王熙鳳打趣說道:「這個孩子扮上活象一個人,你們再看不出來。」大家猜到但都沒說,只有史湘雲直爽地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樣兒。」
  • 紅樓夢那些顏色詞,秋香色?月白色?大紅猩猩氈和猩猩有啥關係?
    秋香色秋香色在紅樓夢中共出現了五次。第3回林黛玉初到賈府,去拜見王夫人,「於是老嬤嬤引黛玉進東房門來。臨窗大炕上鋪著猩紅洋罽……秋香色金錢蟒大條褥。」第8回寶玉去探望薛寶釵時的打扮:「身上穿著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繫著五色蝴蝶鸞絛,項上掛著長命鎖,記名符,另外有一塊落草時銜下來的寶玉。」第49回大觀園眾人齊聚稻香村商議去蘆雪庵作詩,史湘雲的打扮:「只見他裡頭穿著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鑲領袖秋香色盤金五色繡龍窄褃小袖掩衿銀鼠短襖……越顯的蜂腰猿背,鶴勢螂形。」所以,這秋香色到底是什麼顏色呢?
  • 「蕩婦」版林黛玉誤導西方40年
    可在文化 史中,林黛玉不僅和"蕩婦"這個詞有了關聯,而且,甚至以"蕩婦"為名,在西方世界傳播了整整四十 年,這個事實,我們樂於接受也好,不願意接受也好,滑稽也好,殘酷也罷,畢竟是《紅樓夢》在海外傳 播之中,無法規避的一個歷史事實,我們唯有正面,並且詳細分析,才能從文化傳播的歷史長河裡,感受 文化融合別樣的滄桑。這個蕩婦版的林黛玉,源於我的新作《莎士比亞眼裡的林黛玉》的揭示。
  • 林黛玉的原生家庭
    林黛玉是《紅樓夢》裡的一個薄命女,她從小就父母雙亡,寄養在外祖母家。她五歲就失去了自己的母親,背井離鄉。後來,林如海也去世了,林黛玉徹底失去了雙親,不得不依靠賈府,寄人籬下。林如海是一個很有才幹,也很受皇帝賞識的人。他祖上也是世襲的列侯,而他則是靠自己的真才實學考中了探花。
  • 《紅樓夢》知識點,「留頭」與「未留頭」到底幾歲?
    《紅樓夢》小說中有許多表示年齡的詞語,在當時是很普通的,但是隨著歲月的變遷,現代人理解起來卻有難度。比如說《紅樓夢》中表示年齡的詞語,其中幾次提到了「留頭」與「未留頭」兩個詞。第七回,有一句「剛至院門前,只見王夫人的丫鬟名金釧兒者,和一個才留了頭的小女孩兒站在臺階坡上頑。」
  • 紅樓夢:論「母蝗蟲」三字
    紅樓夢原文第四十二回,眾人有這樣一段對話。黛玉笑道:「都是老太太昨兒一句話,又叫他畫什麼園子圖兒,惹得他樂得告假了。」探春笑道:「也別要怪老太太,都是劉姥姥一句話。」所以會有很多讀者替劉姥姥打抱不平,認為富家小姐公子果然不懂窮苦人家的辛苦,用這麼難看的字眼取笑人家。「母蝗蟲」三個字也讓喜歡林黛玉的讀者有些心寒或是可惜。不僅紅樓夢的女主人公用,連作者自己都用,甚至在庚辰本紅樓夢第四十一回的回目裡直接出現了「母蝗蟲」三個字,回目的下半聯是「怡紅院劫遇母蝗蟲」。
  • 紅樓夢:林黛玉為什麼罵劉姥姥是「母蝗蟲」?
    這篇記載的主人汪遵是唐朝的詩人,是一位由讀書參加科考而改變命運的才子,他恰好有一首詩《淮陰》:「秦季賢愚渾不分,只應漂母識王孫。歸榮便累千金贈,為報當時一飯恩。」巧的是,《紅樓夢》書中,薛小妹新編懷古詩裡的《淮陰懷古》「壯士須防惡犬欺,三齊位定蓋棺時。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竟有異曲同工之妙。
  • 紅樓夢是一股清流,體現了在古代對女性的尊重
    《紅樓夢》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國古典文學裡面,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空前未有的東西,就是把女人當人,對女性尊重。封建社會把人不當人,尤其是女性。這樣一比,就看得出《紅樓夢》確實偉大。作者曹雪芹自己說得很清楚,他寫作的目的就是要「使閨閣昭傳」就是要使天下後世知道「閨閣中歷歷有人」,.「萬不可使其泯滅也」。封建眼光把女人看作「賤人」第二等的人。曹雪芹卻說:「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鬚眉,誠不若彼裙釵;我實愧則有餘,悔又無益,大無可如何之日也。」
  • 林黛玉的屬相生肖是什麼?電視劇說她屬羊,其實並不是
    林黛玉進賈府時不過七歲多,至死也就十七歲。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大體時間線是模糊甚至混淆的。讓讀書人追究時間線索時,容易產生誤導和疑惑。不過,作者在提及寶黛釵三人的年紀時,一般都有準確數據。比方薛寶釵十五歲生日,以及林黛玉十五歲等等。
  • 紅樓夢最經典的三首詩詞,總有一句戳中你的淚點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為一代名家曹雪芹所作鴻篇。身為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以它的獨特魅力,吸引了古今中外多少專家讀者競相研究,而又有多少人為書中坎坷離愁的清潔而黯然神傷、淚流不止,這便是《紅樓夢》的魅力,而今天我們要欣賞的三首詩正出自這部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