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香港樓價全線向上 公屋價格頻頻「破頂」

2020-12-0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3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樓價全線向上,連向來被視為基層保護網的公屋也頻頻破頂,造價升至「5球」水平,居屋更直撲900萬元(港幣,下同)關口。

資料圖:香港尖沙咀繁華商業區的老式居民樓。

中新社

發 張宇 攝

  對於樓市的扭曲怪現象,學者直言「樓市已進入瘋狂階段」,置業人士不惜「將價就貨」入市,不過公營房屋質素畢竟與私樓有相當差距,一旦市況轉向,單位未必獲承接;尤其是綠表(即未補價)買家,由於受制於入息及資產限制,業主財力有限,息口稍有波動勢加重供樓負擔,甚至出現斷供情況。摸頂買公屋、居屋的業主可謂危險。

  各區居屋連環破頂

  以往普遍被視為質素遜於私樓的公屋、居屋不再「草根味」。今年前5個月,公屋、居屋成交不論已補價或未補價,均多次刷新造價及平方英尺價新高。同時多個公屋、居屋「新貴」崛起。

  目前綠表居屋市場的紀錄,4月份由樂富德強苑刷新,該屋苑一個三房戶4月份獲綠表買家以788萬元(未補價)買入,折合平方英尺價格高達12,012元,造價及平方英尺價均創屋苑歷史紀錄,更一舉登上香港未補價居屋「雙料冠軍」。

  至於居屋利伯維爾場,目前香港「居屋王」於4月份新鮮誕生,大角咀富榮花園一個三房戶,以881.8萬元(已補價)成交。居屋利伯維爾場的平方英尺價紀錄,則繼續由鰂魚湧康山花園「冧莊」,5月中一個房戶,在利伯維爾場以平方英尺價16,682元易手,直撲1.7萬元。

  再看未補價公屋方面,香港仔華貴邨一個高層戶,上月在綠表市場以平方英尺價7,862元易手,稱冠香港。翻查資料,綠表公屋平方英尺價於去年底才突破7,000元水平,如今相距不足半年,平方英尺價便已挑戰8,000元關口。另邊廂,鴨脷洲利東邨今年3月錄得350萬元(未補價)成交,為全港綠表公屋造價新高。

  而公屋利伯維爾場中,造價於今年首度衝上「5球」水平,由4月份大圍顯徑邨創下;至於全港公屋平方英尺價紀錄,則由藍田德田邨於5月中以15,030元創下。

  倘加息恐現斷供潮

  有學者直言「樓市已進入瘋狂階段」,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席教授冼日明說:「樓價幾乎個個月都升2%至3%。」冼日明又認為,二手公營房屋被搶貴,與近期政策不無關係。

  其中俗稱「白居二」的白表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計劃,讓市場可以免補價買居屋,並以低首期輕易踏入置業門坎;而同時近期推出的公屋富戶政策,令部分租戶遷出,從而衍生新需求。種種因素同時出現,均成為二手公屋、居屋樓價攀升的推手。

  展望下半年,冼日明預計,目前住宅市場以一手樓主導,倘新盤持續暢銷、地價仍然向上,勢為攀升中的樓價推波助瀾,在盤源稀缺的公屋、居屋市場可能再出現破頂個案。

  不過他提醒,居屋、公屋單位質素始終與私人屋苑有一段距離,如今造價幾近與私樓看齊,反映已偏離市場,一旦樓市逆轉,物業要放售時未必獲得承接。值得留意的是,受制於入息及資產限制,購買未補價居屋、公屋的業主財力畢竟有限,一旦香港加息將首當其衝,加重其供樓負擔、甚至出現斷供危機。

相關焦點

  • 香港樓價上漲:公屋頻頻破頂 居屋可達15萬港元每平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樓價全線向上,連向來被視為基層保護網的公屋也頻頻破頂,造價升至「5球」水平,居屋更直撲900萬元港幣。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樓價全線向上,連向來被視為基層保護網的公屋也頻頻破頂,造價升至「5球」水平,居屋更直撲900萬元(港幣,下同)關口。
  • 香港人住什麼房子 解讀公屋、居屋和夾屋的由來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日前發表任內最後一次施政報告,宣布復建「居屋」,一時成為關注焦點。據最新數據,香港目前約有260萬套房子,為全城逾700萬人口提供棲身之所,其中約有48%的人以不同形式受惠於政府的資助補貼。
  • 香港公屋輪候再度延時 公屋排排坐何時到我家
    信息 香港公屋輪候再度延時 公屋排排坐何時到我家 2016(房委會)近日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香港公屋輪候申請約有28.83萬宗,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較上季度的3.9年延長,再創新高。
  • 香港屌絲買房路:等不到公屋就更難住居屋
    一名香港「90後」小年輕,在網上傳授自己輪候公屋的經驗:滿18歲時開始部署,副學士畢業後只做散工確保收入不超標,3年達成上樓大計。此舉惹來網民炮轟。       這位名為Gary的「90後」說,他們一家三口住市值逾450萬元(港幣,下同)的房子,眼見樓價攀升,希望以公屋作踏腳石轉買居屋。為了不超過申請入息上限,他兩年前副學士畢業後一直擔任會展散工,妹妹則做兼職秘書。
  • 香港「90後」為住公屋不要事業 學者:可悲
    香港的低收入人群可以申請公屋,這讓一些年輕人看到了另類的「機會」。一名香港「90後」的小年輕,在網上傳授自己輪候公屋的經驗:滿18歲開始部署,副學士畢業後只做散工確保收入不超標,3年達成上樓大計。此舉惹來網民炮轟。
  • 香港居屋價格指數連跌5月 累挫4.2%
    觀點地產網訊:12月1日,近期香港居屋走勢疲弱,據香港公開大學編制的「居屋公開價格指數」最新報208.76點,按月再跌0.9%,屬於連跌5個月,較5月份的高峰累積下跌4.2%,跑輸同期私樓樓價表現。
  • 香港的公屋與居屋
    前日看香港回歸祖國十年特別節目《巖松看香港:居者有其屋》,很有感觸。香港的「公屋」與「居屋」,已實現了香港55%市民「居者有其屋」願望。香港1978年開始推出的居者有其屋的計劃。到2009年,所有的居屋賣掉之後,這個與居者有其屋的計劃就完成了它歷史的任務。
  • 香港公屋政策值得借鑑讓公租房真正姓「公」
    ●香港公屋相當於內地的廉租房,目前香港約有260萬套公屋,供700萬人居住●除了租金便宜,公屋住戶還享受超值的公共設施,公屋周圍就有公共娛樂設施和孩童遊玩設施●在香港,如果有申請人偽造資料申請公屋香港政府提供的公共娛樂設施和孩童遊玩設施大多建在公屋周圍,因此公屋住戶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許多私人房屋的孩子們在公屋區的公共設施遊玩。第二類公共房屋稱為「居屋」(「居者有其屋」的縮寫)。這些房屋是供香港居民購買的。建築面積大約在40至80平方米。房屋價格遠低於市場價,當時政府建設居屋的目的是讓公屋中「富戶」可以搬出來,這樣留下的公屋可以分配給有需要的人士。
  • 11月22日香港見聞錄|公屋背後:港人的公平與夢想
    被人燒傷的李伯、被人砸死的羅伯,都是公屋居民,他們被捲入這場風波,成為「代價」。這幾日,趁香港街頭日漸平息,小仙走訪了香港幾個大型公屋(廉租房)屋邨——超過200萬香港市民居住在公屋,是1/3港人的棲息地。
  • 團結基金倡新公屋可租可買 新計劃涵蓋公屋居屋
    牽頭研究的香港大學經濟學系講座教授王於漸表示,構思的新計劃需涵蓋現存公營房屋,加上政府大力填海移山開發土地,才可能達成80%置業的目標。  前任特首董建華於去年11月牽頭成立的智庫「團結香港基金」昨日發表首份政策研究報告,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兼基金研究委員會成員王於漸帶領團隊研究土地房屋政策,報告建議推出新的「補貼置業計劃」,日後將新建公屋、居屋合二為一,均「可租可買」,或可「先租後買」,物業以市值五至七折出售,補差價金額鎖定於入住時的水平,不需隨樓價上升而水漲船高。
  • 梁振英今日公布2015施政報告 首推公屋出售政策
    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今日將公布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昨日他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政府會多管齊下,增加資助出售房屋和整體房屋的供應量,其中包括首次推出公屋出售政策。  前日香港居屋出售2000多套住宅吸引了4萬人交表申請購買,超額認購達18倍,梁振英指出,新一期居屋出現大比例超額認購,說明私樓樓價上升,不少中產家庭無能力購買私人樓。
  • 四成香港人租房住 三成人口租住政府公屋
    「雖然小點,倒也夠用,反正剛畢業,沒什麼負擔,關鍵是位置好,價格合適。」小何說。  中學數學老師吳先生在跑馬地租了一套100平方米的公寓:「我現在每個月花2.6萬港元租房,要買下這套公寓需要900萬港元以上,租金回報剛過3釐。用900萬港元買股票或基金,輕鬆就能賺5釐,我當然願意租房。」他說未來房價降低,且租金回報超過5釐的時候,才會考慮買房。
  • 香港公屋政策實施50年 一半家庭住公屋
    香港公屋政策實施50年 一半家庭住公屋     人民網香港2月3日電 昨天,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指出,二次大戰後大量移民湧入香港,本地經濟乘時起飛。這些因素加上土地供應有限,使房屋價格遠遠高於其它地區。
  • 王殘陽:公屋,該為誰而建?
    「長毛」梁國雄常在香港立法會上「拉布」拖延時間(圖/港媒) >香港公屋的記憶是慘澹的 香港土地資源緊張,住房問題是個大問題,很多低收入家庭多年的夢想就是住上政府提供的公屋裡。網上甚至流傳著一份港女擇偶排行榜,公屋戶主赫然排在第四位,僅次於持有已供完物業人士之後。甚至還出現過這樣的新聞報導,有港男因為申請到了公屋,立即把談得好好的女朋友給甩了。這可讓人大跌眼鏡了,公屋真的有那麼好嗎? 其實,公屋的由來並沒有那麼美好,更多的是慘澹的記憶。1953年聖誕節,香港石硤尾棚戶區的那場大火,造成40餘人死亡5萬多人流離失所。
  • 香港:57%的市民反對停售居屋及公屋
    香港:57%的市民反對停售居屋及公屋   2002年11月11日14:44  人民網
  • 香港公屋申請輪候時間延長 將在2020年開始縮短
    中新網11月1日電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有關居民輪候公屋時間有增無減。香港房委會10月31日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公屋輪候冊申請約有28.65萬宗,較上季28.83萬宗略減1,800宗。但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由上季4.1年延長至4.5年。
  • 石硤尾:香港公屋政策的起源
    《看歷史》是針對城市中產階層重點打造的中國一本新銳歷史類  香港「古惑仔」系列電影的片首有這樣一段話:「1956年(應為1953年),石硤尾大火,港英政府為安置貧民,大量興建徙置區。隨著戰後一代迅速成長,數以萬計家庭生活在狹小單位中,加上父母為口奔馳,填鴨式制度又不完善,很多少年因此走上歧途。徙置區球場是他們發揮精力的英雄地,也是培養古惑仔的溫床。」
  • 住房創新|香港公屋:一場大火帶來的住房改變
    後來,政府在火災發生地建了29棟7層高的徙置大廈,這就是香港的第一個公屋小區——石硤尾邨。1954年起,逐步建立起來的香港公屋,滿足了大量的中下階層的房屋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幹預過熱的房屋市場。從1970年代開始,新界地區被設計為自給自足的新市鎮,也變成了安置公屋的主要場所。香港的新市鎮建設圖。
  • 香港將放寬公屋養狗政策
    香港將放寬公屋養狗政策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人民網香港
  • 透視香港公屋制度:一半人口安居的"政府樓"(圖)
    「在香港1/3人住公屋,1/6人住居屋,等於一半人住上了政府樓,你想想還能有多少住房問題?」面對記者,香港特區政府現任教育局局長、前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滿臉笑容地反問。這種自豪感被傳遞到現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的臉上,「公屋堪稱香港社會穩定的最重要因素,而且在未來的5~10年內角色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