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雲南發現最古老猴化石

2020-10-12 科技工作者


新發現的中猴物種復原圖。

跟骨化石。

中新世猴類的顎骨化石照片。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稱,在我國雲南昭通水塘壩褐煤礦中發現了三塊古老的猴化石。化石大約有640萬年的歷史,這表明猴和猿當年在亞洲是同時存在的,而且這些猴很可能是當地現代猴的祖先。

濱州州立大學的人類學教授Nina G. Jablonski與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吉學平研究員等對這三塊化石進行了研究。

Jablonski說:「這些化石是非洲大陸外發現的最古老猴化石。它們與東亞地區現存猴類似,很可能就是這些現代猴的祖先。從古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有趣的一點是——這種猴和亞洲古猿同時生活在同一區域。」

他們的研究結果近日發表於《人類進化》雜誌。

研究人員表示,此次出土的下頜骨化石和股骨上段化石很可能來自同一雌性個體。而另一塊跟骨化石也屬於同一物種——潘特裡科斯中猴(Mesopithecus pentelicus)。

Jablonski說:「跟骨化石結構表明,這種猴對於地面活動和樹上活動都具有高度適應性。這種運動能力使得該物種得以在歐亞大陸的林地走廊中廣泛分布。」

從牙齒可以看出,這類猴以多種植物、水果或花為食,而當時的猿類則主要以水果為食。而它們的成功之處在於能以富含纖維素的低質量食品為食,通過對食物的發酵利用,從腸道菌群獲得充足的脂肪酸來產生能量。這種生存策略與牛、山羊和鹿等反芻動物相似。

Jablonski說:「當時猴子和猿的食物可能完全不同。猿只能吃水果和花這類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物,而猴子能吃樹葉、種子甚至枯葉。同時,得益於不同的消化系統結構,它們不用像猿一樣單獨喝水補充水分,所有的水分都可以從食物中獲取。」

因此,這類猴不必在靠近水源的地方生存,也能夠熬過劇烈的氣候變化。

Jablonski說:「這些猴子與希臘發現的同時期化石是同一物種,說明它們從歐洲中部迅速向外擴散。」

雖然目前研究人員尚不清楚該物種的具體擴散模式,但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其擴散速度是相當迅速的。中新世末,在這些猴子離開東歐之時,類人猿在非洲和東南亞地區之外已經近乎滅絕。

Jablonski補充道:「中新世末期環境變化劇烈,我們仿佛通過本次研究窺探到了當時部分真相。這種猴也是靈長類進化中的一個有趣例子,因為它證明了適應性在多變環境中的價值。一旦有適應性很強的物種出現,它們便能輕易取得成功並成為許多其他物種的祖先。」

編譯:攀汗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 《人類進化雜誌》

期刊編號: 0047-2484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0-oldest-monkey-fossils-africa.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雲南昭通發現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化石
    中新社昆明9月2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2日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研究人員在雲南昭通水塘壩發現一組三件640萬年前中猴化石標本。該組化石的發現,證實此前科學家提出的金絲猴的祖先是由雲南地區的一種猴科動物演化而來。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靈長類化石
    6月5日,英國《自然》雜誌報導,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倪喜軍帶領團隊,發現了目前已知最古老、最完整的靈長類化石骨架。這件被命名為「阿喀琉斯基猴」的化石,發現於我國湖北省荊州市附近的湖相沉積中,距今5500萬年。 在阿喀琉斯基猴生活的時代,全球正處於溫室期,氣候溼潤炎熱,茂密的森林覆蓋到了南北極,在阿拉斯加甚至都有棕櫚樹。「在這種環境下,保存如此完整的靈長類化石骨架,堪稱奇蹟。」倪喜軍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
  • 640萬年前中猴化石在雲南昭通發現
    研究人員發現了源於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昭通中猴化石,並揭示其與歐洲中猴同種。為此,國際人類學權威刊物《人類進化》連續在線發表了兩篇論文。  「昭通中猴化石標本發現於2009年和2010年,是這一物種到達歐亞大陸最靠東部的化石記錄,也是這一屬種在東亞的首次發現。」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之一、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學平研究員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新發現的中猴為一雌性個體,體重大約為7.26至7.11千克,與昭通古猿大體處於同一時代。
  • 中國發現世界最古老疣齒魚科魚類化石
    徐光輝 供圖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10月21日發布消息說,該所研究員徐光輝最新在雲南羅平發現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疣齒魚科魚類化石,命名為「雲南暴魚」。「雲南暴魚」體長34釐米,是2.44億年前(中三疊世安尼期)羅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肉食性基幹新鰭魚類,在食物鏈網中佔據較高的位置。
  • 科學家發現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
    光明生物圈【科學家發現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近日,國際人類學刊物《人類進化(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分別以《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的中新世猴科最東部的代表——奔德裡中猴在中國昭通的發現》和《東亞最古老的疣猴類跟骨》為題,同期在線發表了兩篇論文。
  • 我國科學家發現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
    科學家發現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雲南昭通水塘壩出土的中猴化石。新華社發日前,國際人類學權威刊物《人類進化》分別以《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的中新世猴科最東部的代表——奔德裡中猴在中國昭通的發現》和《東亞最古老的疣猴類跟骨》為題,同期在線發表了兩篇論文。論文提出,雲南昭通水塘壩發現的中猴化石是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
  • 中科院古脊椎所發現最古老樹鼩類群物種化石
    原標題:發現最古老樹鼩類群物種化石   >(記者馮麗妃)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倪喜軍團隊發現新化石物種,並命名為麒麟樹鼩,它代表了樹鼩類群的最古老化石紀錄。
  • 驚人發現!昭通水塘壩發現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化石
    2020年8月7日和8月28日,國際人類學權威刊物《人類進化(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分別以《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的中新世猴科最東部的代表---奔德裡中猴在中國昭通的發現》和《東亞最古老的疣猴類跟骨》為題,同期在線發表兩篇論文,這是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共同主持的
  • 雲南昭通發現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
    新華社昆明9月4日電(記者趙珮然)中國、美國、希臘和澳大利亞四國科學家共同研究確認,在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水塘壩社區發現了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這項成果形成的兩篇論文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人類進化雜誌》上。
  • 昭通市發現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化石
    該組化石的發現,證實此前科學家提出的金絲猴的祖先是由雲南地區的一種猴科動物演化而來。——奔德裡中猴在中國昭通的發現》和《東亞最古老的疣猴類跟骨》為題,在線發表在國際人類學權威刊物《人類進化》上。多年前就發現於希臘雅典附近的Pikermi地區,後來在伊朗、阿富汗、俄羅斯、巴基斯坦等地都有發現,是地理分布最廣泛的非人靈長類化石代表之一。
  • 金絲猴祖先或被找到 640萬年前中猴化石現身雲南
    來源:科技日報金絲猴祖先或被找到 640萬年前中猴化石現身雲南新解記者9月2日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該所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在雲南昭通新近紀古猿動物群研究中取得最新成果。研究人員發現了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昭通中猴化石,並揭示其與歐洲中猴同種。為此,國際人類學權威刊物《人類進化》連續在線發表了兩篇相關論文。
  • 昭通水塘壩發現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
    最東部的代表---奔德裡中猴在中國昭通的發現》和《東亞最古老的疣猴類跟骨》為題,同期在線發表兩篇論文,這是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共同主持的昭通新近紀古猿動物群研究的最新成果。《東亞最古老的疣猴類跟骨》文章首頁中猴是最早被學術界記錄的靈長類動物化石之一,160多年前就發現於希臘雅典附近的佩克米(Pikermi)地區。
  • 640萬年前的化石在雲南現身,幫助金絲猴尋根
    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在雲南昭通新近紀古猿動物群研究中取得最新成果。研究人員發現了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昭通中猴化石,並揭示其與歐洲中猴同種。為此,國際人類學權威刊物《人類進化》連續在線發表了兩篇相關論文。
  • 雲南昭通發現金絲猴祖先的化石
    昭通水塘壩發現中猴化石標本,被認為是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出土的靈長類下頜骨2012年,分子生物學的一項研究推斷金絲猴最早的祖先應是在距今670-730萬年期間由中國雲南地區的一種昭通水塘壩發現的化石證實了上述推斷。
  • 金絲猴祖先或被找到 640萬年前中猴化石現身雲南
    中猴化石是最早被學術界記錄的靈長類動物化石之一,160多年前發現於希臘雅典附近的佩克米地區。隨後,在歐洲、西亞等距今820萬—710萬年的地層中都有發現,是地理分布最廣泛的非人靈長類化石代表之一。  沿森林走廊從歐洲遷徙至東亞  「昭通中猴化石標本發現於2009年和2010年,是這一物種到達歐亞大陸最東部的化石記錄,也是這一屬種在東亞的首次發現。」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之一、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學平研究員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新發現的中猴為一雌性個體,體重大約為7千克,與昭通古猿大體處於同一時代。
  • 中國發現最古老有袋動物化石
    新華網華盛頓12月11日電(記者毛磊)中國和美國科學家在中國遼寧省新發現了最古老的有袋動物化石,這種被命名為中國袋獸的動物生活在距今1.25億年前,是袋鼠和袋熊等現代有袋動物已知的最原始和最久遠的親戚。
  • 中國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古老基幹四足動物化石(圖)
    中國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古老基幹四足動物化石(圖)     肉鰭魚類腦演化示意圖。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提供 Brian Choo/繪製 攝   中新網北京10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朱敏研究員領銜的早期脊椎動物課題組在雲南昭通早泥盆世地層中發現迄今最古老的基幹四足動物化石,距今約4.09億年,這一發現將四足動物支系的演化歷史前推了1000萬年。
  • 昭通水塘壩發現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
    最東部的代表---奔德裡中猴在中國昭通的發現》和《東亞最古老的疣猴類跟骨》為題,同期在線發表兩篇論文,這是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共同主持的昭通新近紀古猿動物群研究的最新成果。後來在伊朗、阿富汗、俄羅斯、巴基斯坦都有發現,是地理分布最廣泛的非人靈長類化石代表之一。
  • 昭通水塘壩發現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
    雲南臺記者近日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人員在昭通水塘壩發現中猴化石標本,被認為是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化石。昭通中猴化石標本發現於2009年和2010年,是這一物種到達歐亞大陸最靠東部的化石記錄,也是該屬種在東亞的首次發現。
  • 最古老的猴化石在我國發現,說明了一個問題
    新發現的中猴物種復原圖。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稱,在我國雲南昭通水塘壩褐煤礦中發現了三塊古老的猴化石。化石大約有640萬年的歷史,這表明猴和猿當年在亞洲是同時存在的,而且這些猴很可能是當地現代猴的祖先。濱州州立大學的人類學教授Nina G. Jablonski與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吉學平研究員等對這三塊化石進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