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年流入人口396萬 逃離北上廣恐只動口不動腳

2021-01-10 房天下

2015年12月25日10:42 來源:房天下產業網綜合整理

高房價!高壓力!重霧霾!「逃離北上廣」迫在眉睫,然而,這句話卻變成了一句類似「我愛你,但卻沒辦法和你在一起」的無力嘆息。這其中,到底有哪些無法言語之情呢?

一線城市成為高收入人群追逐之地

在現行的經濟指標當中,房地產的因素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如果在城鎮化過程中把房地產作為先行發展指數,也許會有助於維持更平和的心態。

一線城市群目前正成為中國中高收入人群的追逐之地,而某些三、四線城市群人口流失,經濟低迷,房價回落。人口流動和城鎮化過程形成了新的特大城市群,而根據流入地區特點的不同,房地產市場的情況截然不同。

人口主要流入東部地區。根據今年10月27日《觀察者網》發表的《「逃離北上廣」成傳說:上海5年流入500餘萬人口》的文,上海2009年常住人口1921萬,2014年底為2425萬。第二的是北京,5年流入人口396萬,第三位是天津,5年流入人口288萬,廣州、東莞、深圳位列四、五、六位,流入人口分別為275萬、199萬、186萬。考慮到許多常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並不登記,流入人口比官方統計的應該還要多。

房地產從一線城市到核心城市逐步復甦

35個城市中,人口流入超過100萬的有13個,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三大都市圈佔了8個。這與房地產價格企穩的地域分布基本吻合。2014年GDP顯示經濟進入轉型期,房地產從一線城市到核心城市逐步復甦,而非全面復甦。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1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顯示,與去年同月相比,房價上漲的城市有21個,深圳同比增速居首位,上海、北京、廣州緊隨其後。前十名還包括南京、廈門、杭州、武漢、寧波、鄭州,囊括主要二線核心城市。同比下降的城市達到49個,跌幅前十名全部為三、四線城市,其中跌幅 的三個城市為湛江、錦州和丹東,分別為5.6%、5.3%和5.0%。

未來發展 孵化新的城市群

在城鎮化過程中會出現特大型城市群。領導小組室副主任楊偉民近日介紹,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加速發展一批城市,承擔全國性的功能,形成經濟發展新的增長節點。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發展空間趨於飽和,新的城市重點將在東北、中原、成渝等幾大城市群培育和發展,再造若干個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形成經濟增長新節點。

北京、上海周邊有區域性核心城市天津、蘇州等,還有更多的衛星城通過軌道交通連接為一體,已有百萬人口聚集在燕郊、崑山等地。大流轉中的人口 資源聚集之地,而後是衛星城,再然後是當地的核心城市,後才是其他地區。從目前中國的發展態勢看,所謂的逃離北上廣,絕大部分是嘴上說說而已。

政策變化 樓市限購或取消

城市的房地產限制措施都有可能取消。12月18日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表示,將努力化解過剩產能和房地產庫存,推動地產商整合,鼓勵改變營銷策略。同時,將鼓勵房地產開發商降低房價以去庫存,並表示過時的房地產市場限制措施應予以撤銷,將幫助農村居民在城市定居置業。保守估計,除特大城市,以後的樓市限制措施將全部取消。

無論怎麼就地安置居民、各城市均衡發展,但市場化的規律不會變,機會和資源在哪裡,人口就會集中在哪裡,尤其是具備消費能力的群體就會聚集在哪裡。

一些人口流入的大城市,房地產依然保持平穩,沒有出現爆發式增長。這或者因為高消費、有購買能力的人群進入不足,或與房地產庫存較大相關。另一些城市則是由於區域整體流出。如長春有16萬人流入,但整個東北地區是人口流出地,長春的人口流入不是全國範圍內的流動,而是周邊人口流入到當城市的過程,這不足以消化龐大的庫存。

中國的城市群正在孵化,的城市群吸收人口以及更多的公共資源,普通城市或可能成為區域,中小城市正在被吸納,這是大重組、大分化的過程。

相關焦點

  • 穀雨數據|杭州成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逃離北上廣到杭州變新趨勢
    「2015年在北京某大廠工作,北漂了四年,北京的高房價、通勤成本和生活成本讓人覺得壓抑。2019年來杭州,打算在這裡定居。」 根據招聘網站獵聘網的報告顯示: 2018年至2020年,杭州已經成為網際網路中高端人才淨流入率最高的城市。
  • 要不要「逃離北上廣」?看看這5個人的故事
    他沒有太大的野心,對留在北京打拼這個問題想也沒有想過。  這本來就是一個正常的人生選項,中國有北上廣深,也有杭州、蘇州、成都、廈門等發展迅速的二線城市。這些年來,我們只看到北京的房價嗖嗖嗖地往上躥,卻看不到這些城市通了地鐵、建了新區,還辦了若干場國際盛會,越來越有大都市的模樣了。以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依賴少數幾座一線城市拉動城市化進程,本身並不現實。
  • 長三角城市群26城人口對比:7城人口淨流入超100萬
    南京、寧波和合肥分列常住人口第四到六位,均屬於800萬梯隊。從目前來看,上述6個城市包含了1個直轄市(上海)、3個省會城市(杭州、南京、合肥)、1個計劃單列市(寧波)以及全國經濟總量最大的地級市(蘇州)。26城中有5個城市2018年的常住人口總量低於300萬人,分別是宣城、馬鞍山、銅陵、池州和舟山,除了浙江海島城市舟山,主要來自安徽皖江沿岸。
  • 臺灣地區人口跳水式下降 臺北市260萬大關恐不保
    華夏經緯網1月11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地區人口數跳水式下降,成為2356萬1236人,人口正式負成長。據臺內政主管部門統計,2020年12月比起2019年同期減少4萬1885人,等於每天就有114人從你我身旁消失。
  • 「在上海開寵物店2年,欠款10萬」:人生不止北上廣
    春節剛過完,有不少小夥伴在群裡表示想要留在了家鄉,不想去北上廣打拼了。前幾年,像這樣的人我們稱之為逃兵,都說這是在逃離。但這真的是逃離嗎?可真不見得。ta們可能是最聰明的寵業創業者,因為人生真的不止是北上廣!1今年春節剛過完,阿超就在寵才網的網站上面掛了招聘信息,說店裡生意不錯,一個人忙不過來,要招人。
  • 2019年流入人口城市排名出爐,這些城市為何最有吸引力?
    日前,DT財經聯合聯通大數據發布了2019年流入人口城市排名,成都排到第3位,前面是上海、東莞,而北京、廣州則緊隨其後。這個排名打破了一線、新一線城市間涇渭分明的能級層次,成都顯示了更強的人才吸引力。不斷拋出橄欖枝+城市特質的吸引城市群的崛起,往往伴隨著人口的大規模流動。
  • 竇唯只動腳不動口
    在當晚的開幕式上,原定將演唱歌曲的竇唯臨時改為參加一場小型5人制比賽。為了踢球更盡興,竇唯提出用「不一定」樂隊的《三國四記》專輯作為比賽的背景音樂。在現場,足球比賽的魅力顯然沒有超過竇唯的魅力,無論他是在場上踢球,還是在場下休息,媒體的鏡頭始終跟隨著他。對此,心情大好的竇唯並沒有表示出不耐煩,而是自然地做著自己的事情,不時還提醒記者們注意安全。
  • 健康要主動,不要口動,身不動!
    只知道自己有異狀,西醫、中醫等等專家講的她認為無法解決她的問題,或許是無法快速、立即、根本改善她的苦惱;很可能變成遍訪專家(名醫),又無法相信專家,周而復始的再找「華陀」!生病看醫生,不想生病找我【吳世楠】       先跟她說明,我不是醫生,不談治療疾病,如果你身體有亞健康現象要改善,那就可以來聊聊天!
  • 北上廣3座城市佔了近一半,深圳為0,你...
    不光是沒有百強醫院,作為一座常住人口達到近1400萬的超大城市,截至今年8月底,深圳只有18家三甲醫院,遠遠不及北上廣,更是被武漢、鄭州、西安等中西部城市甩在後面。在床位數量方面,全國共有四座城市衛生機構床位數超過10萬,分別是重慶、上海、成都、北京,其中上海床位數22.04萬張排名首位。
  • 「不動如山」張坤
    近日,南向資金持續淨流入港股,近六月淨買入額為3446.81億元,而同期北向資金淨買入額只有860億元。張坤、謝治宇等知名基金經理多隻公募基金也從三季度開始加大了對港股的配置比例。以易方達基金為例:易方達旗下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亞洲精選、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和易方達藍籌精選的港股配置比例均超過40%。
  • 踝關節損傷後就一動也不能動了嗎?
    在訓練的過程中,康復師也會教患者一些動作,避免患者陷入越疼越不動,越不動越疼的惡性循環中。綜上可知,扭傷後行固定術,並不是一動不動,而是避免受傷關節過度運動,但是相應的肢體還是需要運動的,這樣有利於增加血液循環加速炎症因子以及有害物質排出體外。
  • 貓頭鷹誤闖球場被踢死 動腳球員遭抨擊
    貓頭鷹誤闖球場被踢死 動腳球員遭抨擊 2011-03-03 07:31:37   來源: 揚子晚報   編輯: 雍曉夏(實習)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過分重視教育,導致房子「賣不動」?專家:擔憂1996年後出生的人
    與此同時,因為棚改總量降至不足300萬套,今年三四線樓市的表現比較弱,除了洛陽、紹興、徐州、臨沂等極個別的三四線城市以外,大部分三線以下樓市,都走的異常曲折,缺失了主要的購買力。是什麼原因導致房子「賣不動」了?表面上是房地產融資收緊,棚改總量下降後購買力缺失,根本原因還是勞動力人口下降。
  • 帕薩特 插電混動優惠高達6.64萬 11月北京熱銷中
    小易剛剛收到消息,帕薩特 插電混動這麼火爆的車型全國多個城市限時優惠,其中北京地區優惠力度高達6.64萬,於是小易在第一時間將消息發了出來,供大家參考! 帕薩特 插電混動北京地區報價車市價格波動頻繁,具體售價請與當地經銷商商談。
  • 1992年山西高考作文:《動口與動手》
    「哐啷」一聲,一個穿運動鞋的小青年,把丟棄在路旁的一個大玻璃罐當做足球盤帶著,這一腳使大了勁,玻璃罐滾到侯車亭前,裂成了好幾瓣,流出了一攤黑糊糊的東西。「玩也不看地方,玩出這損人的事。」我心裡暗暗責備他。他大概也沒想到這樣的後果,吃驚地看看自己的「傑作」,低著頭走了。雨大了,一輛自行車急馳而來,後輪軋上碎玻璃,「撲哧」,全癟了。
  • 人口負增長!臺灣一年減少4萬多人 臺北人口只有260萬
    據臺媒報導 臺灣人口數跌到2356萬1236人,人口正式負成長引發關注。臺灣「內政部」統計2020年12月比起去年同月減少4萬1885人,等於每天就有114人從你我身旁消失,以縣市別而言,人口增加率最高的是馬祖,但只有1萬3279人,是全臺人口最少縣市;臺北市反而人口減少最多,來到260萬2418人,再減下去,恐260萬人大關不保。
  • 兩男子爭執吐口水 「屬「羊駝「的,動口不動手
    【兩男子爭執吐口水 "屬"羊駝"的,動口不動手】近日,安徽淮南2男子疑因開車起爭執,站在街頭,不停「挑釁」對方互噴口水。到底怎麼回事?吐了一會兩人似乎都累了,口水都吐完了,旁邊的人想藉機拉開兩人,沒想到的是,其中一男子竟然是因為吐不出來了,在那休息會準備口水,隨後兩個人繼續互相吐,2人互吐了一會,沒有打起來便各自離開了,隨後只見兩人拿乾淨的水不停的洗臉。
  • 2020年全國人口最多的省份是什麼?排名第一的省有多少人
    記者梳理公開數據發現,最近3年,廣東常住人口每年淨增數都在170萬以上。廣東2019年年末常住人口,相比5年前增加了797萬人,相比9年前增加了1080.06萬人。從每年淨增數來看,廣東常住人口已經連續4年淨增150萬人以上。具體來說,2015年至2019年,廣東常住人口分別淨增了125萬人、150萬人、170萬人、177萬人、175萬人,5年間淨增了近800萬。而根據《廣東統計年鑑2019年》數據,2010年年末廣東常住人口為10440.94萬人,到2014年為10724萬人,4年間常住人口淨增數為283.06萬人。
  • 控不住的人口:從國際經驗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人口發展趨勢
    出於對大城市病的擔憂,中國政策長期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但從歷史看,北京、上海等政府制定或預測的人口控制目標不斷被突破。2017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2018年《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分別要求將常住人口總量長期控制在2300萬、2500萬左右。北京、上海為何要控制人口規模?是否合理?
  • 「動想」當代互動裝置展開幕:讓藝術動起來!
    動想——當代互動裝置藝術展,特別邀請國內外19位當代藝術家26件動態互動裝置作品及2個現場互動藝術項目在溫州年代美術館參加展覽,展覽正值溫州大中小學校放暑假,也是年代美術館公共教育的一部分,希望在這樣一個並非「北上廣」的三線城市,有更多一線城市才可以看到的新藝術形態,能讓學生和家長在家門口走進來,參與到「有趣而有內涵」的裝置藝術互動中來,感知不一樣的藝術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