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5日10:42 來源:房天下產業網綜合整理
高房價!高壓力!重霧霾!「逃離北上廣」迫在眉睫,然而,這句話卻變成了一句類似「我愛你,但卻沒辦法和你在一起」的無力嘆息。這其中,到底有哪些無法言語之情呢?
一線城市成為高收入人群追逐之地
在現行的經濟指標當中,房地產的因素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如果在城鎮化過程中把房地產作為先行發展指數,也許會有助於維持更平和的心態。
一線城市群目前正成為中國中高收入人群的追逐之地,而某些三、四線城市群人口流失,經濟低迷,房價回落。人口流動和城鎮化過程形成了新的特大城市群,而根據流入地區特點的不同,房地產市場的情況截然不同。
人口主要流入東部地區。根據今年10月27日《觀察者網》發表的《「逃離北上廣」成傳說:上海5年流入500餘萬人口》的文,上海2009年常住人口1921萬,2014年底為2425萬。第二的是北京,5年流入人口396萬,第三位是天津,5年流入人口288萬,廣州、東莞、深圳位列四、五、六位,流入人口分別為275萬、199萬、186萬。考慮到許多常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並不登記,流入人口比官方統計的應該還要多。
房地產從一線城市到核心城市逐步復甦
35個城市中,人口流入超過100萬的有13個,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三大都市圈佔了8個。這與房地產價格企穩的地域分布基本吻合。2014年GDP顯示經濟進入轉型期,房地產從一線城市到核心城市逐步復甦,而非全面復甦。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1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顯示,與去年同月相比,房價上漲的城市有21個,深圳同比增速居首位,上海、北京、廣州緊隨其後。前十名還包括南京、廈門、杭州、武漢、寧波、鄭州,囊括主要二線核心城市。同比下降的城市達到49個,跌幅前十名全部為三、四線城市,其中跌幅 的三個城市為湛江、錦州和丹東,分別為5.6%、5.3%和5.0%。
未來發展 孵化新的城市群
在城鎮化過程中會出現特大型城市群。領導小組室副主任楊偉民近日介紹,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加速發展一批城市,承擔全國性的功能,形成經濟發展新的增長節點。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發展空間趨於飽和,新的城市重點將在東北、中原、成渝等幾大城市群培育和發展,再造若干個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形成經濟增長新節點。
北京、上海周邊有區域性核心城市天津、蘇州等,還有更多的衛星城通過軌道交通連接為一體,已有百萬人口聚集在燕郊、崑山等地。大流轉中的人口 資源聚集之地,而後是衛星城,再然後是當地的核心城市,後才是其他地區。從目前中國的發展態勢看,所謂的逃離北上廣,絕大部分是嘴上說說而已。
政策變化 樓市限購或取消
城市的房地產限制措施都有可能取消。12月18日召開的經濟工作會議表示,將努力化解過剩產能和房地產庫存,推動地產商整合,鼓勵改變營銷策略。同時,將鼓勵房地產開發商降低房價以去庫存,並表示過時的房地產市場限制措施應予以撤銷,將幫助農村居民在城市定居置業。保守估計,除特大城市,以後的樓市限制措施將全部取消。
無論怎麼就地安置居民、各城市均衡發展,但市場化的規律不會變,機會和資源在哪裡,人口就會集中在哪裡,尤其是具備消費能力的群體就會聚集在哪裡。
一些人口流入的大城市,房地產依然保持平穩,沒有出現爆發式增長。這或者因為高消費、有購買能力的人群進入不足,或與房地產庫存較大相關。另一些城市則是由於區域整體流出。如長春有16萬人流入,但整個東北地區是人口流出地,長春的人口流入不是全國範圍內的流動,而是周邊人口流入到當城市的過程,這不足以消化龐大的庫存。
中國的城市群正在孵化,的城市群吸收人口以及更多的公共資源,普通城市或可能成為區域,中小城市正在被吸納,這是大重組、大分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