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不想我不想我不想長大……」這首《不想長大》大家都很熟悉,長大的煩惱的確很多,有時候我們確實有不想長大的想法,但有的人卻用實際行動表現「不想長大」,比如這個「聞名世界」的33歲巨嬰,身體健康、智商正常,卻只活在嬰兒的世界裡。
美國33歲「巨嬰」仍穿紙尿褲,行為像3歲小孩,活在嬰兒的世界裡
33歲是「而立之年」,這個時期的人本該在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為家庭奮鬥、為社會貢獻,但這個名為傑克的彪壯大漢卻選擇了待在家裡,做著「嬰兒夢」。
33歲的傑克長得十分魁梧,看起來過度肥胖,但他卻扔喜歡穿著紙尿褲,做著三歲小孩喜歡做的事,吃飯靠喂,睡覺要哄,指定要用嬰兒床,出門靠家人用推車推,還有專用的「奶嘴」。
看到這一幕,正常人都以為這個人可能精神有問題,但傑克60歲的媽媽表示:兒子是個正常人,只不過他想過嬰兒的生活。
其實也就是我們說的「不想長大」,但沒想到傑克的家裡人真的就不讓他長大,始終把他當做嬰兒來養,各種無底線的疼愛和滿足。
33歲的傑克除了吃喝睡啥也不會幹,他安心地活在嬰兒的世界,並且過得十分舒適。
網友們看到這一奇聞紛紛表示驚掉了下巴:不是說美國小孩18歲後就自己住了嗎?這是真·巨嬰啊,這家人思想真的正常嗎?把一個好生生的人養成了這樣。
到底什麼是「巨嬰」?
其實「巨嬰」很容易理解,字面意思就是「巨大的嬰兒」,實際上指心理仍然處於嬰兒水平的成年人,他們有著成年人的外貌和身體機能,但行為和心理上卻像小孩。
成年巨嬰們都有哪些明顯的特徵?
並不是像這個33歲仍穿著紙尿褲的人才是成年巨嬰,有時候巨嬰們也和普通人一樣工作生活,但他們的內在明顯是巨嬰行為。
成年巨嬰行為一般有這幾個特徵:
一是過於習慣依賴,喜歡被安排。巨嬰們無法獨立,常常依賴父母或他人,總是喜歡被別人安排,缺乏獨立思考和行動的能力,脫離了他人就很容易失去方向。
二是主張享受主義。平時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斷向他人索取,自己卻嫌少付出,表現為自私自利,沒有奉獻精神。
三是思維表現片面,習慣以自我為中心。成年巨嬰通常得到家人的寵愛,但很少懂得去感恩,他們的思維方式簡單片面,做什麼都首先為自己考慮,甚至認為別人必須要為他服務。
四是畏懼困難,得過且過,沒有上進心。巨嬰們習慣了被家人指導和安排,自己面對困難時無法找到解決方法,只能選擇退縮,平時也是有一日過一日,沒有豪情壯志。
巨嬰們很難在社會中立足,將來大多是「啃老族」,巨嬰的出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家長錯誤的教育方法,比如過度寵溺孩子,不捨得讓孩子吃苦,無條件地順著孩子。
33歲巨嬰的背後有許多值得家長們反思的地方!
1.給孩子最好的疼愛是手放開
這個33歲仍然像個寶寶一樣待在家裡等待餵養的成年人,和許多人圈養的寵物有什麼區別?
最可怕的是這位60歲的媽媽還支持兒子的想法,說到底就是不願意放手讓孩子去成長,但這真的不是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2.百依百順地溺愛孩子,等於毀掉孩子
家長們都要明白一個道理:養得了孩子一時,但養不了一世。很多時候家長們一時的溺愛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一生的影響。比如孩子習慣了依賴家長,不懂得獨立,將來又怎樣在社會中生存呢?
3.「一切為了孩子」不是過度寵愛孩子的理由
都說中國的家長們格外地愛子心切,什麼都要冠上「為了孩子」的理由,但很多時候這些「為了孩子好」只是家長們單方面認為的想法和做法,為了孩子做出許多犧牲,但對孩子來說這些犧牲並不全是好事,孩子想要的是自由和選擇的權利。
在過度的寵愛下,許多巨嬰正在悄悄形成,不想自己的孩子變成下一個巨嬰,家長們就要多反思自己的做法!
今日互動話題:你對這個33歲的巨嬰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