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清華博士後,在北京郊區辦農場,竟做成了國內休閒農業產業樣板間!

2020-11-29 騰訊網

她本是清華的博士後,學生時期,別人留學都是去名校、去大城市,她卻申請成為國內第一位公費去美國務農的學生,到當地農場當了半年地地道道的農民。畢業後,本可以選擇到高校當一名教師,過安安穩穩的日子,潛心科研,她卻回歸田間地頭。由她創辦的農場,如今也成了國內休閒農業產業樣板間。

勞作在蔬菜大棚和雞舍、豬圈之間,與村裡的農民打成一片。這是80後女博士、分享收穫農場負責人石嫣的日常工作。用石嫣自己的話說,是做個「新農人」。

如今已經擁有佔地面積300多畝的農場、將近1000名會員的她,回憶起當初的選擇,淡淡地說:「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本科很偶然地選擇了與農業相關的專業。」

「碩士階段,導師覺得我們也研究不了太深刻的東西,還不如多些實踐,就帶著我們到山西等地的鄉村調研。」正是那個時候,石嫣發現真正的農村和自己在學校了解到的有很大差別,她開始對農業相關問題更感興趣了。但是隨著實踐的深入,了解到的越多,問題也不斷顯現。

「一些地方農民的生活狀況很不好,很多三農問題並不是靠個別人或者政府的某項政策就能改善的。」看到農村這些問題自己卻不知道該做些什麼,石嫣陷入了困惑。

「後來剛好有個可以去美國農場實習的機會,我就想著先將困惑放一放。」2008年,博士在讀的石嫣前往美國明尼蘇達州開始半年的務農生活。

在美國實習期間,石嫣除了跟著農場主下地幹活,還考察調研了周邊其他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的農場,學習國外的社區支持農業(CSA)模式。

引入社區支持農業模式

回國後的石嫣剛好碰上中國人民大學位於海澱區的產學研基地建成,她便向老師申請,把在美國學到的模式引入,建成了「小毛驢市民農園」——中國第一個「社區支持農業」農場。

石嫣解釋,社區支持農業,就是採用生態方式種植,不使用任何化肥、農藥、化學添加劑等人工化學合成材料,保證種植實物的健康、安全;消費者在種植之初預付生產者一年的生產費用,與生產者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一種友好互助模式。

小毛驢

在國內,小毛驢已經是CSA模式的一個樣板間項目。現今的主要模式有:

1、租賃農園

租賃農園又稱勞動份額。集蔬菜種植、兒童教育、周末休閒、老人養生等功能為一體,是農業多功能性、農業「三產化」的典型形式。

具體方式:市民在農園承租一塊30㎡的農地,並預先支付一年菜地租金和農資費用。農園提供工具、種子、水、有機肥等農資和必要的技術指導等服務,市民還可以參加農園組織的各類活動。如果市民沒有時間管理,可以委託小毛驢農園管理,多出來的費用由市民承擔。

勞動份額是小毛驢市民農園的一項基礎業務,平均每年保持在400戶左右,累積客戶有近1000個北京市民家庭。

2、蔬菜配送

蔬菜配送又稱配送份額:「本地生產、本地消費」的產銷共同體,讓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對接。

具體方式:預先支付下一季蔬菜份額的全部費用,農場按照預定計劃負責生產各種健康蔬菜和其它農產品(含畜禽肉蛋),並與物流公司合作,定期定量配送給市民家庭,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直接對接,風險雙方共擔,市民可以不定期參與農園的勞動體驗活動,並監督農園的農業生產。

市民參與配送份額的數量,2009年為37份,2010年為280份,2011年為460份,到2012年則升為620份。現保持在400戶左右,累積有2000多個市民家庭參與。

3、農事體驗

2011年,小毛驢開闢「田間學校」;2012年,推出「親子社區」;2014年,開闢兒童樂園;2016年,建設小動物樂園……通過與中小學校、城市社區、企事業單位、親子教育機構合作進行農事體驗。

每年會組織各種農業節慶主題活動,如開鋤節(4月,從2010年開始),立夏粥(5月)、端午節(6月)、中秋節(8月),慶祝收穫的豐收節(10月,從2009年開始),與生產者見面的有機市集等,通過節慶活動積累大量顧客,2011年4月的開鋤節,當時參與人數達2500人。

4、農夫市集

2009年,在小毛驢市民農園的組織、推動下,以小農場、小餐廳、手工作坊、農業教育機構、環保組織等為主要參與者,在小毛驢市民農園的開鋤節、端午節、豐收節和全國CSA大會上,舉辦了北京地區的農夫市集和全國「新農夫市集」。2011年,「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形成,每周末在北京不同城區開集。

全國很多地區都逐漸出現了地方性的市集活動,例如上海農好農夫市集、鄭州生態農夫市集、西安農夫市集、昆明採耘農夫、貴陽生態農耕市集等。

小毛驢裡的肥料來源,一部分來源於糧食、青草和蔬菜餵出來的發酵床養豬法的豬糞(微生物是採集和培養的土著微生物),一部分是採購的牛糞、蚯蚓糞做底肥,麻渣做追肥;同時農場自建堆肥欄,將廚餘、菜葉和秸稈等堆製成有機肥,保持肥料的積累。另外一點,小毛驢的推廣理念中,特別強調因地制宜,在社區共建的模式中加入的品牌沒有完全照搬北京模式,而是會依照當地的特點進行轉變。

(文章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相關焦點

  • 文化創意產業如何與休閒農業融合發展
    臺灣休閒農業在深度挖掘當地資源、注重生態保護、加大互動體驗基礎上,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閒、旅遊達到持續經營。大陸的文創產業、休閒農業如何借鑑臺灣經驗?為了探討這些問題,全經聯商學院於8月18日下午在全經聯總部舉辦了「兩岸文創產業、休閒農業主題沙龍」,與會嘉賓深度剖析了大陸、臺灣文創產業、休閒農業的發展歷程和現狀,討論了大陸文創產業、休閒農業的發展方向和可行之路。
  • 臺中苗慄休閒農場探訪記:第三次轉型是回歸
    資料圖:臺灣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名點——苗慄飛牛牧場覽勝。 陳立宇 攝  從原先單一農業生產到觀光休閒,再到多元化經營,包括飛牛農場在內的多數臺灣休閒農場已經進行二次轉型。秉持各自特色、資源,農場主帶遊客們「玩」出超過傳統農業15倍的產值。  據臺灣當局「農委會」調查,全臺旅遊休閒農業每年產值約100億元新臺幣;該產業2015年迎來境外旅客38萬人次,2016年達47萬人次,增長23%。  休閒農業賺得盆滿缽滿,飛牛第二代接班人已放慢腳步,重新思量第三次轉型。  「我們要把農業找回來。」
  • 【報名】差異化精緻農業、情感營銷式文創,特色民宿、經典農場……休閒農業各業態,一網打盡!
    2009 年臺灣發生嚴重的八八風災,阿里山各部落產業受到嚴重衝擊,在大家紛紛撤出之際,鄭虞平董事長卻領頭到樂野村築巢圓夢,創立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園區「優遊吧斯」,在此建立了在地農特產精緻化銷售平臺,提供部落青年就業機會,推展兩岸觀光、帶動國內休閒產業,企圖重建部落價值,與族人共同激發文化創意的潛力。
  • 投融界助推新農業發展,休閒農業新概念火熱出爐
    據投融界大數據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初,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經營主體總量已超過 33 萬家。休閒農業具有綠色旅遊與體驗經濟的本質,也讓農業所承擔的不再只有農產品生產的功能。對於城市居民來說,休閒農業帶來的除了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方式,還有農業知識教育,城裡的孩子不再會韭菜大蔥傻傻分不清楚。
  • 臺灣1000多家休閒農場,為何小S極力推薦這家?
    相比國內農莊對硬體投入的重視,臺灣農場更以體驗設計和文創的軟實力見長。作為臺灣最早的休閒農場之一,位於宜蘭縣的頭城休閒農場便是其中的典型例。農莊定位為「農村體驗學校」。其將參與式體驗與大自然課堂融合的做法,充滿了生命力和學習性,被臺灣業界極力推崇。如今,這個農場每年來自全球的遊客超過六萬,更被小S在微博上大力推薦。
  • 休閒農莊做成這樣,也真是醉了~(臺灣農場完整版)
    所有的建築配合優美的景觀,形成擁有自己特色的主題休閒農場。休閒農業可將農業結合漫遊(悠遊農場)、樂活(體驗農場)、慢食(品味農場)的休閒觀念,透過解說、體驗、品嘗、飲食和住宿服務,營造出一個知性和感性兼具的氛圍,將農村打造為適合旅遊、更適合居住的生活空間。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鑑賞臺灣部分特色休閒農業地產項目。
  • 【記者在現場】東毛村的「致富農場」
    廣饒縣天成家庭農場是毛繼溫自家的農場,作為村裡特色種植的「樣板」,天成農場的果蔬產品在當地小有名氣。毛繼溫介紹說,羊角蜜、西瓜蜜、綠寶、沙白等甜瓜品種很受大家歡迎,「農場用地膜防草,不打農藥,施土雜肥,實現了綠色無公害,是市級示範農場和街道計劃打造的五個精緻農業片區之一,種植過程受農業部門全程監控。現在,我們已經給甜瓜系列產品申請註冊了『孫武湖』品牌,擴大了產品的知名度。」
  • 臺灣休閒產業遊學營:產業定位、商業模式、品牌打造!深度考察12個經典農業案例
    參加亞太區農業展覽會。與國際農業、休閒產業接軌,交換理念,學習技術,對接資源,開發國際合作夥伴。2.大咖專業講座,休閒產業全產業鏈解讀從頂層設計、投資策劃、生產理念、運營管理、農產品品牌經驗等多個角度講述品牌打造和成長的故事。
  • 親子農場,農業市場的親寵(附7個臺灣最成功的親子農場案例)
    同樣,親子農場作為孩子們成長的大自然課堂,已經成為休閒農業產業中發展最為突出、收效最為顯著的細分市場之一。 親子農場火爆的原因是什麼?親子農業使兒童遠離城市喧囂,幫助孩子擺脫憂慮情緒,也有助於父母放鬆身心。親子農業作為孩子們成長的大自然課堂,發展空間很大,但在我國大陸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在產品開發、經營管理等方面還存在較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產業競爭力。
  • 休閒農業必須搞懂10字方針、9大模式、4個盈利點!
    而作為生態型休閒農莊,農業仍是核心產業基礎,因此農業應當繼續作為園區的主導產業,而農業休閒旅遊,乃至旅遊地產項目,均是由農業這一基礎產業衍生而來的,不應當「反客為主」。那麼該如何將休閒農業做好、做精、做出特色、做出品質呢?
  • 打造智慧農業的崑山樣板
    CCTV發現之旅頻道 播出15分鐘專題片《智慧農業的崑山樣板》, 介紹我市通過打造智慧農業農村管理平臺, 賦能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 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走出了獨特的智慧農業
  • 第三期臺灣休閒農業文創考察之旅—新聞—科學網
    因為需求獨特,所以量身定製   2015年,我們與文創結下了不解之緣   2015年我們帶領新農人一起遊學臺灣   5月22日,6月27日,第一、二期臺灣休閒農業文創考察團出發,我們帶著對農業的熱愛,用了8天8夜的時間走訪臺灣各大農場,讓隨團新農人親眼看到臺灣農業的文化創意,親自體驗農場的文化特色
  • 10月臺灣文創產業、休閒農業深度考察
    、休閒農業經典項目,交流開發運營經驗、對接專業資源。   考察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經典項目,探索真正的創新之路:華山1914文創園區、松山文創園區、臺灣創意設計中心、範特喜文創  考察休閒農業經典項目,鋤禾日當午之外的農業新模式
  •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歷程 童話農場處處皆故事
    本月中,臺灣《旺報》舉辦「兩岸新聞交流——來臺採訪休閒農業」活動,邀請了廣州日報在內的近十家大陸媒體參加採訪。期間,本報記者深入了解臺灣休閒農業的發展歷程,並與臺灣有機農業相關機構進行經驗交流。 近年,臺灣遊大熱,除了傳統的日月潭、阿里山等風景名勝區外,遊客更願意選擇遠離都市煩囂的休閒農場。
  • 上海將打造十萬畝糧食生產無人農場、數位化無人農場產業片區
    農業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近98%,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6.5%。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協調發展,產業融合取得顯著進展,財政支農政策進一步健全完善。經過多年的實踐與努力,郊區農業已初步探索出具有上海特色的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模式,發展水平處於全國領先。
  • 喜迎「中國農民豐收節」,黃華鎮「八方休閒農場」開園迎客
    值此佳節,位於黃華鎮董家村的「林州市八方休閒農場」開園迎客,林州市民又多了一個「家門口」的農業生態休閒好去處。 農場佔地約100畝,依託太行山綠色屏障和林慮河水域溼地,由專業團隊結合當地地勢、土壤、氣候等特點進行規範設計,立足於傳承弘揚農耕文化、保護當地特色自然資源。
  • 清華美女博士畢業後當農民,隱居山林11年,如今年收入超800萬
    此後的半年時間裡,她都要在這家名為「EARTHRISE」的生態農場中一邊參加農業勞作、一邊研究一種名為CSA的新型農場經營模式。來到農場,石嫣發現這裡的農民都秉承著「手工作業」和「生態有機」的健康種植理念。
  • 休閒與農業丨25個大陸農民比不上1個臺灣農民的收入,臺灣休閒農業如何玩.
    針對這一挑戰,臺灣採取了加快農業轉型,調整農業結構,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進一步開發農業的生活、生態功能,使農業從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延伸,於是就開始發展觀光農業和休閒農業。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追求環境優美、景觀獨特、地域性強的鄉村花園開始出現。
  • 打造了18個休閒農場,整合社會資本近20億
    魯家村,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全國首個家庭農場集聚區。「開門就是花園、全村都是景區」的中國美麗鄉村新樣板。引得副國級、部級領導批犯考察。 要按照村莊原有的脈絡進行梳理,策劃新產業,引進新思想,讓更多年輕人回到村莊,將規劃與運營有機結合,讓美麗鄉村產生美麗經濟。 要創新產業規劃設計,打造合理的鄉村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鄉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更多人愛上鄉村。所以當時魯家村花了300萬請設計公司對整個村子進行村莊環境規劃、產業規劃和旅遊規劃。
  • 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寵物營養與食品創新團隊公開招聘博士後...
    2020-03-17 03:53:01 來源: 食品科學雜誌 舉報   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是國內唯一專門從事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研究的國家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