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將打造十萬畝糧食生產無人農場、數位化無人農場產業片區

2021-01-15 澎湃新聞

2021年1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發布會舉行。澎湃新聞記者 韓曉蓉 圖1月12日14時30分,在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市人民政府新聞發布會,邀請上海市農業農村委、上海市規劃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上海市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有關情況。為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上海研究制訂了《上海市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出席發布會的有上海市農業農村委主任張國坤,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副主任陸崢嶸,上海市規劃資源局副局長王訓國。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主任張國坤介紹了行動方案制定的相關背景。

張國坤表示,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推進落實各項工作。不久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在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句話20個字的總要求中,產業興旺是重點,農業高質量發展是上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重要舉措。2020年12月7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上海市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下面就《行動方案》主要內容作有關通報。

綠葉菜自給率保持在80%左右

近年來,上海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質量興農戰略的決策部署,充分利用科技、人才、資金、市場等方面優勢,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推進上海農業高質量發展。

糧食和「菜籃子」生產能力保持穩定,完成農業「三區」劃定工作,共劃定136.49萬畝,其中,糧食生產功能區80.32萬畝,蔬菜生產保護區49.07萬畝(313個保護片),特色農產品優勢區7.1萬畝(13個優勢區),確保農業基本生產用地。地產農產品數量基本穩定,全市糧食總產量穩定在90萬噸以上,常年蔬菜面積穩定在50萬畝左右,蔬菜自給率保持在40%左右,綠葉菜自給率保持在80%左右。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畜禽養殖規模化率達到97%,水產健康養殖示範面積比重達到75%以上。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2018-2019年上海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79.09%。

農業物質裝備和信息化建設力度不斷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市綠色食品認證產量佔地產農產品總產量已達24%。

農業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近98%,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6.5%。

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協調發展,產業融合取得顯著進展,財政支農政策進一步健全完善。經過多年的實踐與努力,郊區農業已初步探索出具有上海特色的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模式,發展水平處於全國領先。

為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本市研究制定了《上海市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並以市政府名義發布,是「十四五」時期上海都市現代綠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綱領,將紮實推進實施。

打造13個先行片區

《行動方案》提出了總體目標、5大行動、13個先行片區、4項保障措施。

1.總體目標

《行動方案》提出,上海農業高質量發展應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為核心,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努力實現「五高」(高品質生產、高科技裝備、高水平經營、高值化利用、高效益產出)。以農業「三區」為重點,通過實施五大行動,構築五大保障機制,聚焦打造一批綠色田園先行片區,不斷優化農業資源要素配置、產業結構、空間布局和管理方式,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推進上海農業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基本建立農業高質量發展制度框架體系。我們在《行動方案》中相應設置了一定的評價指標。

2.實施五大行動

一是綠色循環發展行動。推行綠色生產方式。綠色生產基地覆蓋率達到60%,綠色農產品認證率達到30%以上。建設12家美麗生態牧場。建設100家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比重達到80%。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以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創建為抓手,集中打造2個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區、10個示範鎮、100個示範基地。

二是科技裝備提升行動。建設農業智能化生產基地。打造10萬畝糧食生產無人農場,打造一批智能化菜(果)園,建設2萬畝高標準蔬菜綠色生產基地。夯實數字農業發展基礎。深化上海數位化農業信息平臺建設,提升全產業鏈數位化管理水平。提升現代種業創新能力。建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加大地方特色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力度。支持基礎好的種業企業開展商業化育種,鼓勵種業企業開展國際戰略合作。

三是經營主體培育行動。重點打造100家年銷售額1億元以上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帶動能力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50個現代農業高新技術企業。支持30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做優做大做強。提升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組織1000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開展示範家庭農場、示範合作社創建,重點培養300家市級以上示範家庭農場、示範合作社。打造5個區域性集約化育苗中心。布局一批規模適度的農產品預冷、貯藏保鮮等初加工冷鏈設施。聚焦蔬菜保護區建設和農業綠色生產基地,發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培育高素質農民。強化政策激勵,引導有志青年投身現代農業。全市累計培育農業經理人500名,大專學歷以上文化程度佔比達到70%,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5萬名,形成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

四是特色品牌建設行動。打造優質食味稻米品牌。篩選和推廣一批品優味佳的食味稻米品種。完善稻米品質評價以及生產、加工、保鮮貯藏標準體系。推廣應用電子信息追溯標識,集中打造優質食味稻米區域公用品牌。到2025年,上市銷售的地產稻米品牌化比例達到50%。提升特色產業品牌優勢。做精做優一批特色農產品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做強休閒農業文化品牌。各涉農區重點培育和提升1-2個休閒農業文化品牌。

五是產業融合增效行動。建設產業融合發展平臺。結合鄉村振興示範村和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集聚優勢資源和產業特色,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鎮(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農業與文化、旅遊、教育、康養等產業融合,提升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水平,重點打造10條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線路。

3.打造13個先行片區

依託各區農業資源稟賦和特色產業發展基礎,全力打造13個規劃定位明晰、資源要素集聚、品牌優勢突出、生產方式綠色、技術裝備先進、產業融合創新的綠色田園先行片區,示範引領都市現代綠色農業高質量發展。

其中浦東新區重點打造生鮮蔬菜產業片區和品牌瓜果產業片區,金山區重點打造特色果蔬產業片區和農旅融合產業片區,崇明區建設現代畜禽養殖產業片區和高端設施農業產業片區,嘉定區建設數位化無人農場產業片區,松江區打造優質食味稻米產業片區,奉賢區重點建設東方桃源綜合產業片區,青浦區打造綠色生態立體農業片區,寶山區打造鄉村康養產業片區,閔行區建設都市田園農業片區,光明集團打造現代種養循環產業片區。

4.健全保障機制

主要是建立工作推進機制、財政金融保障機制、規劃用地支撐機制、人才培養機制、監測評估機制五個保障機制。

《行動方案》的相關內容也與鄉村振興「十四五」規劃做了有效銜接,在鄉村振興戰略下更好指導未來一個時期上海都市現代綠色農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興旺。

下一步,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力實施好《上海市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搶抓實施鄉村振興和質量興農戰略帶來的重要機遇,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高水平推進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海首個「數位化無人農場」全程高能!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金秋時節,走進嘉定區外岡鎮泉涇村,萬畝稻浪,層層翻湧,目之所及皆是醉人的金黃。廣袤的田野上,不見忙碌的豐收者,只見一臺無人駕駛的收割機穿梭田間,一茬一茬的稻穀被整齊地攔腰切斷。「十四五」期間,上海將打造13個都市農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上海嘉定外岡鎮就是其中之一,要打造以「數位化無人農場」為核心的「綠色田園先行區」。
  • 上海將建成10萬畝無人農場
    本報上海1月14日電(記者季覺蘇)記者日前從上海市農業農村委獲悉,上海市研究制定了《上海市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計劃提高農業智能化生產水平,到2025年打造10萬畝糧食生產無人農場。
  • 上海5年內將建10萬畝無人農場
    本報上海1月13日電(記者季覺蘇)記者從上海市農業農村委獲悉:上海市研究制定了《上海市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計劃提高農業智能化生產水平,到2025年打造10萬畝糧食生產無人農場。
  • 蔬菜種植走科技路線,天貓農場攜手壽光蔬菜打造數位化基地
    本次儀式旨在與壽光市政府共同打造壽光蔬菜天貓正宗原產地,並將天貓農場專屬合作基地稱號授予當地優秀企業山東鮮馥農業有限公司。會上,天貓生鮮行業運營總監劉海洋表示:通過天貓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為「壽光蔬菜」發展進行數位化賦能,與壽光政府一道,共同打造出一批有銷量、有品牌、有亮點的現代化農業生產企業,將種類豐富的高品質壽光蔬菜將經由天貓平臺,走到更多家庭的餐桌上。
  • 海南農墾南金農場有限公司堅定不移發展菠蘿蜜產業
    走進海南農墾南金農場有限公司菠蘿蜜標準化種植基地,能看到大如冬瓜的菠蘿蜜掛滿枝頭。濃濃蜜意絲絲情,海南農墾南金農場有限公司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打造出萬畝菠蘿蜜的「海洋」,構築了海南農墾南金農場有限公司菠蘿蜜全產業鏈建設,為推進該公司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海南農墾南金農場有限公司傾力打造「甜蜜產業鏈」,讓職工群眾收穫「甜蜜果實」。
  • 貿易戰和疫情雙重打擊下的美國農業現狀,糧食無人收割,農場主叫苦...
    明尼蘇達州(Minnesota)是美國中西部最大的一個州,是美國重要的糧食產區之一。但是現在所見之處只有一望無際的金色的玉米大豆地,豐收季節已過,卻無人收割。還有望不到頭的牧場和奶牛。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出口國,第二大的大豆出口國(僅次於巴西)。而中國則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
  • 上海舉行《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1-2025年)》發布會
    糧食和「菜籃子」生產能力保持穩定,完成農業「三區」劃定工作,共劃定136.49萬畝,其中,糧食生產功能區80.32萬畝,蔬菜生產保護區49.07萬畝(313個保護片),特色農產品優勢區7.1萬畝(13個優勢區),確保農業基本生產用地。地產農產品數量基本穩定,全市糧食總產量穩定在90萬噸以上,常年蔬菜面積穩定在50萬畝左右,蔬菜自給率保持在40%左右,綠葉菜自給率保持在80%左右。
  • 生態無人農場發展調研暨科技論文發表與學術交流座談會成功舉行
    生態無人農場研究院張彥斐教授以時間軸為線詳細介紹了生態無人農場的建設歷程,自2017年5月18日蘭玉彬院士提出建設無人農場設想方案、到2019年1月21日「生態無人農場項目實施預備會」論證生態無人農場項目落地實施
  • 決賽項目「5G+無人農場」——從育秧、插秧到田間管理全過程無人
    據悉,入圍決賽的5G無人農場,是以建設從種子到收穫存儲全流程作業無人化農場為目標,通過田間的智慧化建設、農機的無人化改造,圍繞作物種稙全流程,從而達到育秧、插秧、田間管理、收穫倉儲與耕、整地全過程的無人化。此項目已在黑龍江七星農場和重慶農科院落地。
  • 浦江葡萄園變身"超級農場"
    1月14日,在浦江縣巖頭鎮十裡陽光葡萄園,農場負責人周曙光打開手機控制終端,進入作業系統,輕輕一按鍵就關閉了一批葡萄大棚頂蓋薄膜。這是農場新安裝的大棚智能化控制系統,連同葡萄生長監測、水肥一體、臭氧噴霧、苗情和災情遠程監控等系統一起,助力葡萄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智能生產銷售。  十裡陽光葡萄園正在實施的是浦江葡萄「超級農場」試點項目。
  • 溧陽兩家農場成為全省推介的家庭農場榜樣!
    為樹立一批可看可學的家庭農場榜樣,今年6月,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組織開展了家庭農場典型案例徵集活動。經地方推薦、專家評價等環節,溧陽市兩個家庭農場在全省155個家庭農場案例選出49個活動中脫穎而出,成為全省推介的家庭農場榜樣。今天我們先來看其中之一的麗華家庭農場。
  • 農業管理+AI「玩轉」智慧農場
    ,引入極飛智慧農業系統後,產業園正進一步普及使用新型農業科技,實現蔬菜標準化規模化生產,打造現代化而智能農機憑藉日趨成熟的無人駕駛與自動化控制技術,正大力推動著農業生產的「無人化」。   活動中,極飛農業無人機正進行自主施藥作業。
  • 上海給4000戶「家庭農場」立一部法
    如今,他家承包的土地增至400多畝,出欄生豬1500多頭,發展成為「種糧+養豬」的家庭農場。像李春風一樣的家庭農場經營者,在上海有4000多戶。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上海共有家庭農場4347戶,其中從事糧食生產的家庭農場4110戶,戶均水稻種植面積144.6畝,總面積59.4萬畝,佔到全市水稻種植面積的一半。
  • 「無人農場」走向田間地頭 農業生產向數位化更進一步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長期以來,農業生產一直受制於客觀天氣等因素所影響,農產品附加值低,利潤空間小,導致農民收入水平較低,而將人工智慧引入農業生產能夠顯著降低生產成本,解放人力勞動,增加產能,提高農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統一性。在未來,將人工智慧等數位化技術引入農業生產一定是大勢所趨。」
  • 松江區農業農村委:「家庭農場」有法可依,農業再譜新篇章
    (上海基層黨建網)2020年末收官之際,辛勤一年的家庭農場主們迎來一大喜訊——國內首部關於家庭農場的地方立法《上海市促進家庭農場發展條例》出臺,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上海為家庭農場立法,是促進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奠定堅實基礎,也為松江農業發展「保駕護航」。探索家庭農場,創造「松江模式」作為國內最早開展家庭農場試點的地域,早在2007年,松江區開始探索家庭農場經營模式,多次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肯定。2013年,松江的家庭農場模式正式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 【記者在現場】東毛村的「致富農場」
    東毛村耕地660畝,現在已有種植園區十餘處。「國慶節後映霜紅蜜桃上市,一個有七八兩沉,口感脆甜,很受歡迎。」廣饒縣天成家庭農場是毛繼溫自家的農場,作為村裡特色種植的「樣板」,天成農場的果蔬產品在當地小有名氣。
  • 福清三華農場按照現代農場標準打造田園綜合體系
    三華農場實現水稻機械化收割。  福州新聞網8月1日訊(記者 廖雲嵐 文/攝)現在是夏季水稻搶收搶種最忙碌時節。位於福清市海口鎮岺兜村的三華農場,打開了全程機械化現代農業模式。據福建省農科院農業生態研究所科技特派員陳鍾佃介紹,三華農場的千畝水稻田上,兩臺大型收割機一天就可以完成100多畝水稻的收割。如果是人工收割,一人一天完成不到一畝地。
  • 8個世界首個農場引發行業震驚
    荷蘭房地產公司Beladon正在鹿特丹默威港建造世界上第一個「漂浮農場」,並將利用它來養殖40頭Meuse-Rhine-Issel奶牛。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有機器人幫助擠奶。在這些室內農場,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農作物垂直種植在成排的架子上。Beladon的農場有三層,有錨固定在海底,預計將於2018年底開放,每天生產約800升牛奶。
  • 論家庭農場怎麼搞,西安「瓜大姐」是真有料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全國第二批50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西安市長安區瓜大姐家庭農場漢中市南鄭區燈盞窩家庭農場成功入選西安市長安區瓜大姐家庭農場瓜大姐家庭農場是從事果蔬種植、休閒觀光、採摘體驗、科普研學、電商銷售於一體的集約化農業生產的家庭農場。
  • 給你10畝地,怎麼建一個盈利的農場?
    很顯然,別說10畝地不適合,1000畝你也該慎重,當然,你有錢砸另當別論。   別做生產型農場:你這兒只有10畝,靠這點地,輸出很有限,所以必須以特色的產品生產經營為基礎,以農業的種植養殖項目來發展休閒、餐飲、娛樂、度假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