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今年自育肥比例未達到年初的目標是因為前期新冠疫情一定...

2020-12-04 同花順財經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11月23日訊,有投資者向新希望提問, 貴公司今年前十月,養豬業務中,公司+農戶模式育肥的比例為85%,該比例較高,是由於今年自建豬場不足以支撐養殖目標原因導致?前期投資者問答中,貴公司曾提到目前培育養豬的養殖戶有較大意義,請問培育該類養殖戶是否與貴公司自建豬場、提倡科技養豬,極致成本的目標相衝突?養殖戶參與較多,是否不利於疫病防治、科技養豬?培育養豬的養殖戶,主要意義在哪裡?

公司回答表示,培養農戶和自建豬場不衝突,今年自育肥比例未達到年初的目標是因為前期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豬產業工程整體進度,公司的工程建設力量朝種豬場傾斜,優先加快種豬場建設。同時,也有一部分育肥場被臨時改用作種豬培育場,已加快自產仔豬的上量速度,因為用更多的自產仔豬替代外購仔豬,相比自育肥替代合作育肥,在當前階段,是對完全成本邊際貢獻更大的手段。公司2022年出欄目標有4000萬頭,即使按照育肥豬70%為自育肥的規劃,剩下接近千萬頭出欄量需要合作育肥戶來完成,這也需要當前培養的這些養殖戶。

來源: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新希望預計2020年營收超千億 壓縮成本需飼料和自育肥兩頭抓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記者表示,豬肉價格在去年因為豬瘟影響快速上漲,導致今年以來豬肉價格長時間保持在高位,也帶動豬肉概念股表現搶眼,但是豬肉是國內主要動物蛋白消費品,隨著豬瘟疫情防控趨穩、生豬產能不斷擴大,以及美國進口豬肉的大量入市,對豬肉價格起到明顯抑制作用,也對豬肉股形成衝擊。
  • 外購仔豬育肥成本高過售價 新希望年底壓力有點大
    不過,新希望表示,會根據節後豬價走勢相應調整,全年度外購盈利完全可控,不存在虧錢。此外,從出欄量來看,新希望已多次明確2020年可實現800萬頭目標,而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其生豬銷售量為524.91萬頭,最後兩個月壓力不小。
  • 新希望養豬業務不達預期 自曝存四大不足
    2uJ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胡吉說,儘管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豬價下行的衝擊,但新希望今年的營收、利潤都將創公司成立以來的歷史新高,合併營收預計首次歷史性超過千億。預計新希望飼料全年外銷量超過1700萬噸,同比增長接近20%,加上內銷量後的總量將接近2400萬噸,預計將是行業裡第一個年總銷量突破2000萬噸的企業;禽板塊整體利潤回落,但商品代自養比例提高較快,肉雞自養比例從年初的20%提高到年底的50%,肉鴨自養比例則由年初的2%發展到年底的20%。
  • 冰山與火海,養豬未達預期,新希望的壓艙石到底是什麼
    -010-養豬未達預期,新希望養豬被外界質疑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近日,新希望股價20.79元,自9月最高點以來累計下跌超過50%,股價接近腰斬,市值經核算暴跌近千億元,劉永好家族持股市值損失也近500億元。另外,新希望在養豬業務上,引發股東和投資者質疑。新希望養豬的出欄量和養殖成本都顯著偏離了前期預測,同時。
  • 豬肉價比仔豬育肥成本還低,公司稱「不存在虧錢」
    2020年中報裡,新希望指出,得益於穩定的非瘟防控,上市公司上半年自產仔豬育肥的完全成本保持在13.6元/kg,相比2019年上升了0.6元,主要因為代養費與飼料成本等因素,繼續保持在行業領先水平。上半年,新希望自產仔豬與外購仔豬比例約為1:1.8,較2019年比例有所提升;從育肥模式看,一體化自養與合作放養比例約為1:9。但是,新希望半年報卻並未重點提到佔比更大的外購仔豬育肥成本。
  • 一天8熱搜,越冷它越爆|疫情|新冠病毒解碼|新冠病毒|新冠
    因為季節不同,這個寒冷的季節非常適合病毒生存。中國疾控首席專家吳尊友,也在《新聞1+1》上被白巖松問道:冬季是不是新冠病毒最喜歡的季節,它是不是會更加危險?吳尊友給予了肯定回答:應該是這樣,我們在夏季的時候認為新冠病毒不分冬夏,實際上呢,它在夏天流行,在冬季會更嚴重。
  • 美國加州疫情又破紀錄,一名護士接受新冠...
    該護士在感到不適時仍在醫院的新冠肺炎部門工作,直至在一次新冠病毒檢測中結果呈陽性,才得知之前出現的不適症狀為感染新冠肺炎的症狀。在聖地牙哥的家庭健康中心工作的傳染病專家克裡斯蒂安·拉默斯對此作出回應,稱接種疫苗後感染新冠肺炎並不奇怪,因為疫苗需要10到14天的時間才能保護人們不被新冠病毒感染。
  • 專家預判春節不會再現年初嚴重疫情 今年過年能回家嗎
    進入冬季以來,多地發生局部疫情,11月天津、上海、內蒙古三地同時出現新冠疫情……很多人擔心明年春節的疫情風險。2020年1月由於新冠疫情爆發,導致去年春節很多人因為疫情原因沒能回家過年。隨著國內疫情進入常態化,今年過年能回家嗎?春節大規模人員流出會增加新冠疫情傳播風險嗎?
  • 新冠疫情肆虐,海龜卻因禍得福?
    其他科學家則認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很有限。莫特海洋實驗室和水族館的海龜保護和研究計劃監測了從朗博特島到威尼斯海灘的56公里海灘,共發現3716個海龜巢,是該計劃39年歷史中第四高的數字。不過,這些海灘只是在海龜築巢季開始的幾周內禁止進入,因此研究人員不願將其與海灘關閉聯繫起來。
  • 新冠疫情嚴峻 韓國今日高考
    監考人員和防疫人員也較上一屆高考增加3萬人左右,總人數達到12萬。 連日疫情嚴峻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本月2日發布的新冠疫情數據顯示,截至當天零時,韓國較前一天零時新增511例確診病例,累計確診35163例,累計死亡526例。
  • 焦點|新冠疫苗應用中可能遇到的幾個問題
    中國香港、(3)和美國內華達(4)兩地的病例研究,對比新冠肺炎患者前後兩次患病的病毒序列,結果顯示:這兩例患者兩次患病均源於兩種不同的毒株,證實為重複感染,而不是感染復發。今年8月底美國內華達州大學公布了全球第二個新冠病毒2次感染的確診病例,這名美國病人先後兩次感染不同亞型的新冠病毒。第一次症狀輕微,沒有住院,第二次卻因為病情嚴重需要住院,接受治療。
  • 中國團隊《Science》發文,首次公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據悉,研究者從11名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住院患者(包括5名重症監護患者)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分離出多個新冠病毒毒株(包括CN1、CN2等),其中5株來自國內,3株來自義大利,1例來自瑞士,1例來自英國,1例來自西班牙。這11個毒株廣泛散布在基於所有可用序列構建的系統發育樹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正在流行的病毒種群。
  • 新冠疫情之下,水貂為什麼會「中招」?
    但是水貂為什麼會成為自然界中新冠病毒主要攻擊和寄宿的目標?同樣引起了我們廣泛興趣。水貂有著人類最像的呼吸系統這是因為水貂和人類的呼吸系統有相同的功能,即氧氣和二氧化碳之間的氣體交換。從貂傳人到人傳貂荷蘭病毒學家對今年4至6月間養殖場新冠病毒的研究,顯示了病毒在人與水貂之間反覆橫跳的現象。這也是動物向人傳染的第一次正式報導。
  • 新冠肆虐,海龜卻笑了
    今年年初,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而海龜,卻在其中得到了一絲喘息的機會。撰文:JESSE SCOTT攝影:THOMAS P.人類的建築不斷蠶食著海龜築巢的海灘;就算好不容易找到了可以產卵的沙灘,卻也可能因為受到周邊燈光的影響而迷路。
  • 昆明兩次對紅嘴鷗開展抽樣檢測 未發現其攜帶新冠病毒
    昆明兩次對紅嘴鷗開展抽樣檢測 未發現其攜帶新冠病毒 2021-01-07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冠病亡佔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為什麼是比利時?
    截至27日,美國累計死亡病例達到54876例,是唯一破5萬的國家。報告死亡病例的迅速飆升,部分是因為各國近期對統計方法進行調整。從本月初開始,法國將養老院死亡病例納入統計中,此後該國報告的死亡病例成倍增長。義大利和西班牙則於本月對歷史數據進行修整,將此前未能及時統計的數據納入統計中。
  • 加拿大新冠疫情模型顯示年輕人感染比例上升;加拿大聯邦首席醫療官...
    加拿大新冠疫情模型顯示年輕人感染比例上升;加拿大聯邦首席醫療官譚詠詩當地時間29日公布的新冠疫情模型顯示,加拿大的日增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入院治療比例和危重病人比例都在穩步下降。從5月下旬開始,新增病例在幾乎所有年齡段中都穩步下降,唯獨在20歲到39歲的年輕人比例上升。譚詠詩表示,從統計上看,最近的新增病例主要來自社交活動,比如家庭聚會、葬禮等。
  • 新希望:目前所有在建豬場都已經恢復正常建設疫情對全年的總體目標...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4月9日訊,有投資者向新希望提問, 您好,胡總,我想諮詢一下新冠疫情對於新希望豬場建設的影響有多大?在後面會不會加快建設進度趕回來?另外能不能介紹一下食品板塊在未來的規劃?公司回答表示,新冠疫情對在建豬場的建設進度有所滯後,主要是2月份部分在建豬場按照疫情防控要去短期停產。但從目前情況看,所有在建豬場都已經恢復正常建設,我們的同事正在加班加點趕回時間,對全年的總體目標達成影響較小。 就在昨天,我們的曹縣項目迎來第一批豬寶寶,第一窩全仔12頭,活仔11頭。
  • 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美短期難走出「第一波」疫情
    參考消息網7月2日報導(文/鄧仙來 許緣)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28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過去24小時,全美新增新冠確診病例44703例,再次刷新單日新增病例數紀錄。接連數日的高確診數也重返4月初的疫情高峰時期水平。
  • 新冠疫苗的研發速度是如何實現的?
    快速開發新冠疫苗的技術有望改變疫苗科學的未來。 2020年初,當科學家剛開始研發新冠病毒(SARS-CoV-2)疫苗時,他們並沒有保證很快就能成功。此前,研發速度最快的疫苗是上世紀60年代的腮腺炎疫苗——從病毒採樣到疫苗獲批一共耗時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