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小時候是話癆、長大後就沉默寡言?這份信任危機要知道

2021-01-08 爸媽快來看

文/爸媽快來看

在教育孩子裡,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們小的時候總是有著嘰嘰喳喳的話癆一面,不知道為什麼孩子一長大,他們的話變得越來越少,甚至一整天都可能會沉默寡言,在這份沉默寡言裡憂心的不僅僅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還存在著一些教育問題。

比如沉默寡言的孩子是不是有著以下幾種教育缺陷:

1) 孩子不願意跟父母多說一句話,日常溝通都是點頭、搖頭,或者直接是「嗯」、「哦」

2)讓孩子做什麼都唱反調的,比如你讓孩子寫作業、孩子要朗讀課文或者整理書包等等

3)孩子做事情口是心非,比如明明很想要一件東西偏偏嘴硬說不要,私下又想辦法去得到

……

以上種種,若我們仔細了解的話會發現種種沉默寡言的背後,有的是倔強、叛逆和糟糕的親子關係,而這些浸透的糟糕主要是源自於「信任危機」,因為孩子不信任父母了、所以才會缺少溝通甚至多說一句不如少說一句。

如果問父母的信任危機是從何時開始的?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個片段很有說服力:

有一天

小明跟他爸說:「我跟同學打架了」

爸爸立馬把小明揍了一頓,並且發微信告訴老師

之後

小明心裡想「以後有事再也不回家告訴我老爸了」

……

還有一個片段:

某一天

小花回家興致勃勃地對媽媽說「我以後要當兵,保護祖國」

媽媽沒好氣地說「當兵每天起得早、還在泥巴地裡訓練,你吃得了苦嗎」

從那以後

小花回家再也不跟媽媽分享新鮮事情了

……

實際上,若我們回憶自身每一段「信任危機」的親子關係,你會發現孩子們的沉默寡言,都是由父母一句又一句冰涼涼的「不理解」打碎的,當孩子說理想時回應的是打擊,當孩子說委屈時回應的又可能是打擊,那麼在一次又一次不理解和打擊裡,孩子又如何和父母交心而談呢?因為孩子跟家長的思想包括理解都不在一個層次上。

所以說,在孩子小時候是話癆、長大後是沉默寡言的變化裡,父母跟孩子之間的溝通方式起著主要性的關係影響,想要改變孩子沉默寡言的現狀就要改變當下的信任危機,也就是從親子關係的溝通方式開始改善。

如何具體改善?大家一定要抓住以下幾個「信任」小技巧:

1、和孩子聊一些輕鬆的話題

孩子之所以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變得沉默寡言,還是在於彼此之間缺少了溝通的氣氛,可能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太嚴厲、也可能是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想要獲得孩子的信任、活躍溝通氣氛,那麼家長們就一定要活躍孩子的心情,多跟孩子聊一些輕鬆的話題,比如爸爸媽媽談戀愛時是誰追的誰,聊爸爸媽媽小時候的那些調皮搗蛋,聊爺爺奶奶的一些生活囧事等等。

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溝通隔閡幾乎都在於「不說」,你不說我不說大家自然也都是不知道、也不去說出來了,想要和孩子之間建立起良好的溝通,除了要和孩子開得起玩笑之外、還要無話不談地聊的開,如果家長們還有很多不好意思或者總是忘記說的話,還可以用書信、便利貼以及小紙條的方式傳達。

總之,我們在和孩子聊一些輕鬆的話題時,是要抱著接納、理解和信任的態度去面對。

2、每周一次「吐槽大會」

和孩子聊一些輕鬆的話題,只不過是交心溝通的第一步,最關鍵、也是良好溝通的核心在於自我檢討,很多家長包括孩子在內都是自我感覺良好,實際上在他人眼裡卻是吐槽不斷,都說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優秀的父母,而我想說的是一個優秀的父母絕對是能夠「接納反饋」。

如果家長們能夠每周開一次「吐槽大會」,你會發現家庭成員之間的吐槽滿滿,而這些吐槽也剛好是自身不足需要改進的地方,每周一次吐槽大會之所以叫做「吐槽」,就是希望能夠暢所欲言、了解自身的缺陷並加以改正,在這份自檢、接納和糾正裡也正是親子關係走動的核心靠攏。

3、吐槽就一定要「暢所欲言」

在每周一次「吐槽大會」裡家長們一定要率先做好榜樣,如果爸爸吐槽媽媽穿衣服太老土、媽媽朝著爸爸一頓臭罵,如果媽媽吐槽爸爸回家不知道幫忙做家務,爸爸對著媽媽又是一陣陣叫苦叫累,那麼孩子在這種緊張的氣氛裡就會產生一種「只說好話、不敢吐槽的心理」。

正是受這樣的氣氛影響,孩子也根本就「不敢」說出對爸爸媽媽的不滿,所以說在吐槽點裡家長們要率先做出敢於承認的度量感,也就說當各自的不滿和缺點都通通暴露在外時,你會發現大家的胸懷包括接納、聽取都有著很大階段性的提升,這也是為什麼建議家長們每周一次「吐槽大會」的最終目的。

最後的最後,良好的親子關係是需要經營、相互理解和包容的,相信有了以上的聊天經驗磨合之後,父母們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包括教育實效都有著非常可觀的提升空間!

相關焦點

  • 哈佛最新研究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多半有3個「怪癖」
    每個父母都對孩子抱著「成龍成鳳」的期望,希望孩子長大後能有出息,但現實卻是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當我們看到孩子出現淘氣的表現時,總是氣不打一處來。其實,孩子小時候的表現如何,跟智商的發育有很大的關係,有的孩子雖然小時候很不聽話,但未來照樣能幹一番大事業。
  • 「把飯吃了就帶你去玩」,「哄騙教育」會透支孩子信任,要慎用
    這段時間孩子總是不好好吃飯,我只能騙他說吃完了帶他去遊樂場玩。"再回到桌上,果然看見閨蜜兒子果然提起精神了,雖然吃得不情不願,但還是很快把飯吃完了。閨蜜得意地朝我笑了笑仿佛在和我說這是一招很好的哄孩子吃飯的方式。這件事引發了我的一番思考。"把飯吃了就帶你去玩",絕大多數的孩子小時候都聽過這句話。隨著我們長大,我們才知道,這是父母的謊言。
  • 小時候跟媽媽不親的孩子,長大後社交能力咋樣?科學實驗早證實了
    母子依戀是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個社會關係,是寶寶適應這個陌生世界的唯一紐帶,很多新生兒出生後,通過媽媽的氣味、說話的聲音以及媽媽的味道感知媽媽的存在,有媽媽在身邊,他們就特別安心,很少哭鬧,說明對媽媽的依戀感開始建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寶寶開始認識這個世界,對媽媽的依戀也開始分層次,為什麼這樣說呢
  • 為何孩子小時候牙齒漂亮,長大後卻變成醜?乳牙恆牙你要了解
    一副潔白整齊的牙齒確實會給顏值加分,所以不僅是明星,一些家長也開始重視孩子的牙齒。牙齒也會隨著年齡增長發生變化?微微小時候乳牙非常整齊,但是換牙後變得錯落,還有的擠在一起,這可把媽媽急壞了,怎麼小時候那麼漂亮的牙齒,換牙後卻變醜了?
  • 孩子小時候不怕生,長大反倒不愛說話!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文丨福林麻麻見過身邊不少孩子,小的時候大大咧咧,跟誰都是自來熟,等到慢慢長大,反倒變得靦腆,遇到生人不愛說話。對於這種情況很多父母也都有討論過,說他們的孩子越大越不愛說話,但很奇怪的是,父母似乎沒有思考過孩子長大後為什麼會變得跟小時候差那麼多。
  • 為什麼有的孩子小時候可愛,長大卻越來越醜?有3大原因了解一下
    小孩顏值高一些,自然能受到更多人的歡迎,可有些孩子小的時候非常可愛,長大後卻越來越醜。親戚家的女兒如今十幾歲了,孩子小時候特別漂亮,有著一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眼睫毛也很長。孩子小的時候,大家給她取了一個小名,叫做"洋娃娃"。
  • 調查顯示:小時候不能玩 長大後開始大玩特玩
    現在的孩子吃得飽、穿得暖,但他們卻不快樂,就是因為沒時間玩,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童年不讓玩,後果會咋樣?近期,一次在線調查的結果顯示:52.2%的人由於小時候不能玩,上大學或者長大後出現了「反彈」,開始大玩特玩。
  • 家長別高興,小時候看起來「鬼精靈」的孩子,長大後卻很難有出息
    前幾天,小靜父親的朋友張叔來小靜家裡做客,聊起了孩子們小時候的事情。小靜說起他們這輩的孩子,就屬張叔的孩子最聰明,從小就是個「鬼靈精」,做事精得很,嘴巴又討喜,不知道現在如何了?誰知張叔深深嘆了口氣,說他這孩子雖然從小看起來『鬼靈精』,但是長大之後不僅讀書沒都成,連工作都是吊兒郎當,被辭退了好幾次。
  • 小時候愛「咬指甲」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是這2種性格,心疼孩子
    在大家都沉迷於孩子的萌態時,有位家長在評論中說道:孩子在小時候總是愛「咬指甲」、摳手指,可都是壞習慣,這種壞習慣一個控制不好會伴隨著孩子一生,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為什麼會喜歡咬手指呢?原來每個孩子都有一個階段,叫做口欲期,簡單來說就是孩子總是想咬點什麼,嘴總是閒不住,這是孩子從降生開始就喝母乳,之後一直咬著奶瓶子而留下來的習慣,所以在孩子戒奶之後總是會想咬點什麼東西,常見的就是咬自己的小手或者小腳、咬指甲什麼的。
  • 哈士奇小時候超萌,但長大後…「總感覺它要開口罵我!
    哈士奇小時候和長大後的反差特別大,希望大家慎養。這話不僅僅說的是性格,還有外貌……一位妹子就不聽勸養了一隻哈士奇,小時候的它特別萌,一雙圓圓的藍色眼睛,加上胖乎乎的身體,讓妹子愛不釋手。不過養過狗的盆友都知道,狗狗小時候的時光是很短暫的,一晃她家的哈士奇就長大了。
  • 那些小時候萌哭的狗狗,長大後竟然……
    每次提到小奶狗,鏟屎哥身邊的人都要感嘆,簡直要被萌哭! 可你知道嗎?再萌的小奶狗,也有長大的一天。
  • 網友家的貓,小時候和長大後的樣子,簡直判若兩貓!
    比如你養了只金毛,小時候特別調皮,長大後就成了乖小孩,超級聽話;比如你養了阿拉斯加,小時候非常可愛,長大後就是個憨厚的傻大頭,超級能吃;比如你養了只貓,小時候非常可愛,長大後就成了高冷女神,人家才不願意搭理你呢!再比如暹羅貓,小時候是個白白淨淨的小姑涼,長大後也不知道怎麼搞的,就成了個挖煤了!
  • 網友家的貓,小時候和長大後的樣子,簡直判若兩貓
    比如你養了只金毛,小時候特別調皮,長大後就成了乖小孩,超級聽話;比如你養了阿拉斯加,小時候非常可愛,長大後就是個憨厚的傻大頭,超級能吃;比如你養了只貓,小時候非常可愛,長大後就成了高冷女神,人家才不願意搭理你呢!
  • 小時候學過的課文,是長大後才讀懂的人生
    小時候,看完課本後都說小貓很傻很笨。長大了卻發現,明明知道很多事並不是種什麼得什麼的,有些人卻還是一直在種。02 《刻舟求劍》小時候,以為課本拿蠢人的故事來教導我們。長大了才知道,好多人都在掩耳盜鈴、自欺欺人。04 《挑山工》
  • 動漫少女小時候與長大後對比
    動漫少女小時候與長大後對比。春日野穹性格上沉默寡言,身體上弱不禁風,是一個三無少女。後來在悠哥的陪伴下變開朗了。非常喜歡哥哥春日野悠,但不承認雙胞胎的悠是哥哥,經常帶著黑色的兔子布偶,小時候體弱多病所以經常住在醫院,現在身體好轉了一些。
  • 這4種孩子,小時候很漂亮,長大會變醜,你家孩子中招了沒
    雖然天賦比外表更重要,但大多數家長還是希望孩子長得好看,各方面都優秀。但是基因是我們無法預測的。即使孩子小時候長得好看,長大後也可能變得越來越醜。雖然孩子的外貌與遺傳有一定關係,但如果孩子總是有一些壞習慣,他越長大,他就會越醜。
  • 這3種孩子,小時候看上去很「機靈」,長大後往往沒出息!
    媽媽笑著摸著女兒的頭,說:「真是個機靈的孩子,很棒!」聽到這段對話,我特別心疼這個小女孩,這種「機靈」真的好嗎?女兒長大後,會不會因為貪圖一點小便宜,然後吃大虧呢?回到家後,我跟孩子她爸討論起這個話題,孩子她爸也提起了他高中時的一件事:宿舍裡一共六個同學,其中有一位特別喜歡佔便宜。
  • 我的貓咪變了,明明小時候粘人長大了之後高冷了,這是為什麼?
    最近聽到了很多鏟屎官的控訴,他們說,我家的貓咪越來越不愛搭理人了,每次只有要吃的時候才會來找我,這可如何是好啊,明明小時候那麼粘人,巴不得和我膩在一起,長大了就不理我這個辛苦鏟屎的主人了,心真是拔涼拔涼的啊。
  • 孩子變成「小話癆」,別嫌煩,抓住語言爆發期,收穫一個小演講家
    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家孩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就變成了小話癆,有時他們才剛剛會說幾句話,但這並不妨礙孩子們反覆說;娃們也愛模仿,有個階段特別愛學話,不經意間就把大人的話給複述了一遍;孩子還特別愛自言自語,即使全世界都不理他,他也不會感到孤單寂寞冷,自己就能說一段誰也聽不懂的單口相聲。孩子為什麼會變成「小話癆」呢?
  • 「等長大了,要把這份愛心傳遞出去」
    由於處在山區,又緊鄰水庫,這裡的溫度比市區內要低三四攝氏度。學校校長周勇說,尤其這兩天寒潮降溫後,在學校裡和往返路上會感覺更冷,學校師生這兩天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為了讓孩子們到教室裡感覺暖和,老師都會提前半小時到校把教室的空調打開。「在上學往返路上,孩子們可能會感覺比較冷,這下好了,有了這些帽子和圍巾,可以保護孩子們的頭、脖子和耳朵。」周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