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成長育兒
孩子在幼兒時期,不管眼視力還是耳聽力都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脆弱又不完善。而大人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行為,如果做得不對,就會無形之中傷害到孩子的耳朵,進而影響他的聽力發展。特別是下面這7個家長常做的幾件事,你肯定也犯過!
一、捏孩子鼻子灌藥
為了制服哭鬧不止、抗拒服藥的孩子,家長最常用的餵藥手段就是捏著孩子鼻子,趁張開嘴時把藥水倒進去。這樣雖然減輕了孩子對藥味的感知,但哭鬧間、呼吸被限制的情況下強行灌藥,很容易致使藥汁嗆入中耳感染,引發中耳炎等問題。
二、高分貝噪音刺激
不管是高分貝的音樂還是噪音,當長時間、近距離的在孩子身邊時,不僅會讓孩子煩躁哭鬧,還會傷害到他耳朵聽力的正常發育,對聽力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三、打噴嚏捂緊口鼻
在孩子打噴嚏時,很多家長都會用手去捂緊孩子口鼻,不知道是為了防止噴嚏噴濺還是怎麼,但這樣的行為卻是不好的。口鼻捂太緊,會使得鼻壓力增高,病毒細菌隨氣流進入中耳鼓管,進而感染中耳炎。
四、躺著喝奶
孩子躺著的時候是一個水平狀態,喝奶很容易發生嗆咳,一旦奶水順著咽喉管進入中耳,就很容易引起急性炎症。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給孩子餵奶保持45度以上姿勢。
五、捏緊鼻子擤鼻涕
兩個手指捏緊孩子鼻子,讓他用力的將鼻涕擤出,這是家長給孩子擤鼻涕常做的動作。但實際上,這樣不僅不能將鼻涕順利擤出,細菌病菌反而會因為兩個鼻孔被捏緊,壓力作用下從鼻後擠出到達咽鼓管引發中耳炎。
六、洗澡洗頭遊泳耳朵進水
給孩子洗澡洗頭或者遊泳時,耳朵的防水保護措施沒做好,過程中水流進孩子耳朵並且沒有及時的去清理清潔,就很容易誘發耳朵感染,甚至影響聽力。
七、經常給孩子掏耳朵
孩子耳屎多,很多媽媽都忍不住會去頻繁給孩子掏耳朵,用棉籤、掏耳勺、手指甲等各種方式,其實這是很危險的。孩子的耳膜脆弱,家長稍微一個不留心就會因為用力不當或掏挖過深而損傷孩子耳膜,進而引發耳朵流血、流膿、發炎等問題,甚至耳膜穿孔、感染影響聽力。
圖文來源於網絡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