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400多年的古厝,價值近半個億,竟然用來開民宿和咖啡館

2020-12-03 小妖精

這是間始建於明萬曆年前的古厝,有著四百多年的歷史。現在只是當時規模的極小一部分,只有保留四進。

現在的主人姓蔡,是個古玩收藏者,當然古建築也是古董之一了。古厝修繕的還不錯,裡面開了民宿,門口有手衝咖啡,院內有遊客,還有一隻只會講早安的八哥。

周末下午茶去體驗下這深宅大院,在那用相機狂拍了,結果一個中年男子熱情的招呼:要不要喝一下茶? 對茶當然不能放過,雖說拎拎同學是來喝咖啡的

廈門茶場出品的烏龍茶,聊了一下一,曉得了古厝的前世今生。無意看了下茶几上的書才知道這個中年男紙是厝主。

能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買到古厝,一定是個牛逼閃閃的人物,據說這個古厝市值半個億,據蔡先生說,在附近還買了個更大的民國建築。厲害了,我的哥!

透過三樓的窗花看中山路的風景,有種時光穿越的感覺

紅磚燕尾脊雕梁畫棟一應俱全是一座傳統閩南建築

咖啡館的吧檯設在門庭左側,有專門手衝咖啡出品的手衝臺,有些來自各個產區莊園的咖啡豆,點是椰茄雪菲,香氣濃鬱,有果香和花香,微酸。是我喜歡的口味

有拍攝婚紗照的,問了下下,取景一對客人要收200元費用,感覺如果穿著龍鳳裙褂是不是更有感覺呢?

角落裡種著菖蒲,靜靜的看著四季變換

這大概是廈門最有個性的咖啡廳或民宿了。很適合中山路逛街累了和閨蜜相約下午茶,品個咖啡,談笑間看花開花落,閒適聽落雨,好不愜意。

地址在大字酒巷25號,在老虎城後面的巷子裡,可以從邵子牙斜對面進去直走就到了!

相關焦點

  • 廈門最難找咖啡館之一,藏在小巷子裡的古厝,仿佛走進了舊時光!
    一部分故居還有人居住,有些故居則以另一種方式向世人展示,比如陳桂琛舊居,一年多前經改造成為一家咖啡館,「裡間有請」,走進這扇大門,揭開百年前的風雲歲月。舊居民國時期建,由圍牆和一座主體建築組成。主體建築單條燕尾脊,面闊3間,進深2間,裝飾較為普通,屏風上有花開富貴的木雕,牆體上有石榴等灰塑彩繪裝飾。
  • 有故事,更有情懷,這三座古厝都是泉州石獅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蔡松柏古厝是一座傳統的閩南紅磚建築,建於民國初期,至今已有近100年歷史。古厝坐南朝北,呈三落五開間帶左護厝格局,皇宮起、燕尾脊,包括石埕、門廳、櫸頭、正廳、廂房、天井等,建築面積550平方米。整個古厝是磚石木構造,外牆下半部由青石砌成,上半部由紅磚砌成,屋內由杉木構造,用的是穿鬥式梁架。建築保存較好,磚雕、石雕、木雕、泥塑等雕工精美,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探訪東美村山門村兩處歷史建築,耄耋老人的古厝記憶!
    和周邊的石厝不同,這座古厝格外規整。正面望去,古厝約有5米多高,雙層結構,沿著大門的中軸線呈左右對稱。一樓,大門兩側各設一個門,結構分明;二樓則設有四個小窗,小巧精緻。 歷史建築,採訪了村中耄耋老者,了解兩棟古厝的背後故事。
  • 泉州花巷許厝埕一座百年古厝薜荔成蔭
    市區花巷許厝埕,這座披著綠色的低矮古厝很醒目,輕叩古厝木門,滿院流動的綠色光景:前院裡,大小盆景排開,富貴竹、幸福樹、發財樹、小葉榕……後院裡,薜荔藤肆意垂落,青色的瓦片上,枝蔓任性鋪展,深深淺淺的綠,就像走進了一副翠綠的畫卷裡。  一位微微發福的中年男子,彎著腰,從一旁古井提水,緩緩澆灌著古厝裡的花木。他姓劉,是古厝的租戶,在這裡生活了8年多。
  • 拋下城市裡的咖啡館 她在海島建起一間「茶」民宿
    在舟山市岱山縣東沙古鎮,有一間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民宿——海文居,它是民宿業主周旭蓉和丈夫逃離城市生活,放空心靈的棲息之地。走進海文居,可以看到這間民宿並不大,一共四間客房,屋內擺放著復古老家具、綠植壁畫、漢家衣裳等,乾淨素雅。
  • 泉州傳統村落之惠安西頭:書香古厝湧動文化氣韻
    西頭村至今保留著40餘座紅磚古厝,大部分為明清建築。東南網記者 林傑 攝一村一族 文化氣韻一脈相承作為曲江張姓的發源地,西頭村又名「張坑」,全村同族同姓。千百年來,張姓族人就在惠女灣西南部的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如今,惠安境內的西頭張氏後代已近8萬人,遍布附近60餘個自然村。他們兼具向海而生的豁達與儒家傳統文化的內秀,在沿海村落中氣質卓然。
  • 獨自旅行18年的全國民宿調研人,旅行和民宿如何完美結合
    近兩年,我一直用自己原創的文字與影像記錄全國各地正在發生以及發現的各種旅途見聞。因為多年的旅行經歷,我讓自己成為了一名會旅行的達人,也成為了全國民宿調研人與特色民宿體驗師,可以自由地行走在全國各地。在路上的人生,我用新媒體方式參與並發現祖國的山川美景與歷史人文,未來,我希望通過新媒體帳號做人物誌的短視頻,用自己的影像去記錄旅行與民宿人的故事。
  • 從澳洲回國後,我在桂林開了一家咖啡館
    *大智身後就是咖啡館裡的塗鴉牆PART4很多人都有咖啡館情結開一家咖啡館究竟是怎樣的體驗這長時間的出門在外,讓很多我的朋友和粉絲略為羨慕又好奇驚嘆:錢從哪來?怎麼這麼自由?你是被包養了嗎?作為半個媒體人,拿點我覺得拿不出手的數據說話:去澳洲我一個人做了10個原創視頻,微博、百度、B站等平臺播放量約三四百萬。熬夜上傳和剪輯也不是沒有過。但是換來了免費的住宿和旅行線路——澳大利亞墨爾本WEYOU民宿、阿德萊德驚羨之旅的大洋路、袋鼠島、Wirra Wirra酒莊、奔富酒莊之行等等。
  • 花近10萬進口「鴨子」開咖啡館,鄭州這家店火了!
    它們吃鴨糧和麵包蟲、蝦皮,羅家言和夥伴們專門購買了一些活蟲。 不僅吃的好,店裡還有一個小水池,供柯爾鴨們下水洗澡遊泳。生活條件優越,十隻柯爾鴨個個兒圓滾滾,身上絨毛細軟,十分好「擼」:「就是脾氣不是特別好,客人有時會被它們捉弄,它們會啄客人的手。」羅家言笑道。
  • 湖南崀山民宿預訂.近田民宿-可遠望晚霞和崀山,近觀田園和人家!
    湖南近田民宿晚霞與崀山遠望遠處的晚霞和崀山山巒,近處的田園和人家,所以取名「近田民宿」。湖南近田民宿近處的田園和人家湖南近田民宿老闆娘-王波近田民宿由90後新寧姑娘王波和父母一起打造的,全家人對整個民宿建造的完工用了4年時間,才將原來2000多㎡的老宅華麗轉身為「近田民宿」。
  • 廈門有群「永不淹水」的古厝(組圖)
    北京近日遭遇61年來最大暴雨,但是身處暴雨中心的明代團城卻無一處積水,距今近600  在廈門,也存在著這樣的古厝,它們分別在100多年前、400多年前就已建成。不管是50年難遇的暴雨,還是30年一遇的暴雨,它們都安然無恙,被稱為「永不淹水」的房子。   昨天,在廈門文史學家龔潔的帶領下,導報記者探訪這些古厝的排水系統。
  • 網友微博召集共同開咖啡館 50名年輕人籌集近50萬
    西安50名年輕人用自己的方式給出了答案:他們以誠信為基礎,每人投資4000元到2萬元不等,計劃開一家咖啡館。如今資金基本到位,已進入選址階段。  為了共同夢想發微博徵集50人來開店  馬琳是一家雜誌社的編輯,熱愛美食,喜歡跟朋友在各種有特色的小店裡流連。她說最初發起這個提議,也是因為看到北京有這樣一家很多人合開的咖啡館,覺得非常有意思。
  • 「印象泉港」上樓村古厝:首先應該是歲月,而後是故事
    峰尾鎮上樓村的這座林粗巴古厝,已在風雨中屹立一百五十多年,有著悠久的歷史。歲月的洗禮並沒有使它變得破舊,反而愈發光彩奪目。林粗巴古厝規模宏大,裝飾略帶南洋風格,整體保存較好。據介紹,窗上的防水臺,當時是把海蠣殼磨成細膩的粉狀,再摻和上石灰,純手工磨製而成,前面的雕花,也是工匠師傅,一點一點勾勒上去,做工極為考究,現今已無此工藝。
  • 三個素不相識的大男孩,竟然泡論壇「泡」出了一家網紅民宿!這才叫《中國合伙人》
    最近,杭州新晉一家網紅民宿——棲雲,三個合伙人原先既不是好友,也不是眾籌來的共建人,結緣竟然是因為論壇上的一篇召集帖!
  • 為夢想鄭州99個股東合開咖啡館 眾籌模式管理難
    「很多人咖啡館」,目前大多在慘澹經營每一個文藝青年,都有一個開咖啡館的夢。鄭州有一群人將這個小資情調的夢想照進了現實,他們每人最低拿出2000元,最多不超過20000元,聚集了99個股東,募了60萬元「銀子」,開了一家「很多人咖啡館」,明天正式營業。和豐滿的夢想相比,現實略顯骨感,位於北京的全國首家「很多人的咖啡館」在運營三年後仍未收回成本,其他「同類」也在摸著石頭過河。
  • 打卡福州5個「金牌旅遊村」 感受別樣的煙火人間
    福州市5個旅遊村榜上有名,分別是永泰縣嵩口鎮大喜村、晉安區壽山鄉九峰村、連江縣丹陽鎮坂頂村、永泰縣梧桐鎮白杜村、連江縣江南鄉梅洋村。 這些「金牌旅遊村」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又都透著濃濃的鄉愁。一起打卡「金牌旅遊村」,感受別樣的煙火人間,給心靈一個詩意的棲息地。
  • 有人在上海崇明開民宿是為了「時空穿越」?
    有統計數據顯示,在疫情來襲前,上海的鄉村民宿已有近500家,其中有約400家民宿集中在崇明區。明年花博會期間,這些民宿將成為接待海內外遊客的中堅力量。崇明和民宿,為何能互相看中?在劉慶看來,崇明是全市最適合發展民宿產業的地方。崇明要建設「世界級生態島」,這樣的生態基礎、產業導向非常適合民宿「自然生長」。
  • 泉州紅磚古厝此次或能重生 多部門展開研究
    日前,泉州市啟動「古韻鯉城·文化之旅」項目,其中,鯉城區閒置的閩南紅磚古厝成為開發重點,政府意欲引入民間資金,將古民居保護結合文化創意和旅遊產業開發,在修舊如舊、不改變文物現狀的原則下,讓有數百年歷史的古厝重放光彩。那麼,這次,這些古厝真的能重生麼?
  • 探訪晉江東石鎮塔頭劉村百年古厝鄉村記憶館
    待到華燈初上,村裡一棟灰白色的潮汕風格古厝就成了村民們聚會納涼的好場所。古厝雕梁畫棟、裝飾瑰麗,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目前,這座古厝已被改造為鄉村記憶館,結合鄉村記憶、鄉村文化進行陳列布展,煥發新的生機。  對這座古厝的改造是從去年開始的,今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
  • 「詩文選萃」洪天平:古厝人家
    所謂新居,是老屋人多住不下而新建的兩間半小瓦房。何謂兩間半,是在房子的土坯邊牆搭個「拖棚」,既護牆又當灶間用。往後又「漸進式」搬了幾次家,這應該是每個普通家庭繁衍生息的必走之路吧。如今漸漸老了,不知怎的總是懷念16歲以前那段時光,總是想起古厝和孩提生活。前幾天遇到一位知心老姐,她也說最近常常夢見兒時的事,夢見那曾經的籬笆小院瓜果滿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