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本不該成為眾矢之的,但卻因為作家花千芳的一條微博吵上了熱搜。3月17日,花千芳在微博上吐槽全民學英語:對於絕大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
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浪費了我們無數人力財力,犧牲了孩子們寶貴的童年。
為英語吶喊的人,無非是那些行業從業者,和一部分思想上自我矮化的奴隸。說什麼外文資料,維基百科,解決這個問題只要搞一支專業翻譯團隊就搞定了,哪用得著全民傻乎乎的學英語?我覺得這才叫減負。
因其言語和態度激進,引起眾多網友留言反對。
隨後,王思聰轉發評論懟了「學英語無用論」。
小編十分贊同王思聰的那句「翻譯軟體能翻譯出文化嗎」,語言並非只是一門技術,其中也包含了思維方式、文化的不同,通過語言可以在不同文化碰撞中產生多樣化的思考、開闊視野。
網絡上知名大V有這麼一個觀點:學好英語意味著你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掌握英語,就代表了你有能力查閱全世界所有的信息和知識。
維基百科中的英語詞條超過四百萬,這是任何一門其它語言都遠遠比不上的。
網際網路上至少有2.75億個網站是英文的,這是中文網站遠遠不能比及的。英語作為全球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覆蓋的範圍遠不僅限於日常生活和娛樂,包括嚴肅的學科知識在內,以英語為語言的書籍和課程,永遠是最豐富的。學好英語,你會擁有更廣闊的信息選擇權。你可以擁有一個更好的渠道從而讀到更多書籍,獲取更多信息。
會英語+善用搜索=全世界
所以如果有條件,讓孩子從小就接觸英語,習得這門基礎技能,孩子以後的前景將更加廣闊。
實際上,大多數人都知道這一點,但是也深知很多中國人在英語學習上的痛點--花了無數的人力財力,但仍然沒有學好。最顯著的案例就是我們學了許多年英語,依然無法與外國人自如的交談,為什麼?「學英語沒有任何問題,是我們的英語教學有問題。」這個評論得到了高贊。
那麼如何正確的去學,如何有效有去學,有沒有什麼訣竅讓學習的英語真正可以「用起來」?
把握英語啟蒙的最佳年齡
3~12歲是一個人學習英語的良好時期,利用好這段時間學習雙語是很重要的。腦科學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人在12歲之前,語音中樞與母語同在右腦;再大一些之後,語音中樞就轉到左腦,和右腦的母語分開了。根據語言學相關理論,孩子學習外語的最好階段,應該是在12歲以前。
瑞美森教育矽谷教研團隊引進美國原版教材,根據中國兒童語言發展特點,特別研發了幼兒英語啟蒙課程。通過英美外教精品小班互動教學,科學把握幼兒語言學習的黃金期,打造全母語語言環境,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把英語開發為第二母語。
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孩子的天性是貪玩,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只是一味的強調學習,往往會事倍功半。如果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那麼學習的效果會大有不同。
瑞美森英語採用專業英美外教教學,設計趣味英語活動課程,孩子享受浸泡式母語學習環境並且全程參與課堂互動。另外,瑞美森還引進了風靡歐美的經典戲劇課程(就是英國喬治小王子的教育戲劇課),讓孩子把語言思維運用到生活情境中去,發展孩子的多面思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語言學習是一條漫長的路,這條路上有苦也有樂。讓我們一起尋找更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把學習變成熱愛,讓熱愛發光幫助孩子站的更高,看的更遠,就像瑞美森堅持打卡的小學霸一樣。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