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豐年祭(圖)
2008年07月22日 17: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7月22日電 據臺灣媒體介紹,臺東縣為全臺原住民文化最豐富的縣市,暑夏季節正是原住民舉行豐年祭和收穫祭的季節,包括卑南族、排灣族、阿美族、魯凱族和噶瑪蘭族等原住民聚落,均選在7到9月間舉行熱鬧又盛大的豐年慶典活動。
東部各鄉鎮部落豐年祭,大多集中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間舉行。當中噶瑪蘭族大多在7月中旬進行,臺東縣卑南鄉東興村唯一的東魯凱族收穫祭選在昨、今兩天展開擴大慶典儀式。兩天的歡慶活動中,不僅可見到魯凱族人最重要的蕩鞦韆、部落男女繞圈群舞的盛大場面,並可品嘗原住民風味美食。
花東是阿美族人主要聚居地,每年7月到9月東部阿美族歡慶豐年的祭典此起彼落在各部落進行。一般來說,東海岸阿美族的部落豐年祭,由南端的臺東縣一路向北部的花蓮延伸,臺東縣大多集中在7月初到7月底,8月進入花蓮縣各部落,而在花東縱谷地區的阿美族部落,祭典儀式大多在8、9月間舉行豐年慶典活動。
阿美族人的豐年祭,短則一天,長則五、六天,與遊客同歡的歌舞活動,多安排最後一、二天。由於暑夏天氣酷熱,東海岸許多部落豐年祭典,大多在下午3時以後到晚間進行,也有少數部落僅在夜間展開歌舞聯歡。
僅分布於臺東縣境內的卑南族原住民,部落收穫季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到下旬間舉行,儀式有別於一般民眾熟知的阿美族祭典,並以知本卡地布部落最受遊客歡迎,最後一場巴古侖岸部落收穫季將於7月25日到27日進行。
東排灣族主要聚居於臺東縣南回公路沿線鄉鎮部落,並以太麻裡、金峰、大武和達仁等四鄉鎮為主。排灣族豐年祭多於7月中旬到下旬舉行,通常以部落族人傳統歌舞和狩獵競技為祭典主軸,太麻裡鄉的大王村部落並可見到蕩鞦韆儀式。
臺東縣府表示,各部落族群祭典活動雖歡迎遊客參與,但祭典儀式進行過程也有禁忌,遊客前往參加豐年祭,最好事先應了解。儘管已有多場部落豐年祭和收穫季活動已陸續展開,7月下旬到9月間仍有二、三十場的部落祭典接續進行。
【編輯:官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