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曾經我問過寺廟裡的一位高僧:"您認為為什麼存在著好人沒好報這種現象呢?"他笑了笑,回答:"也許你自己給予他人的,並不是他人真的需要的,而是自己認為他人需要的。"我恍然大悟,又問他:"那你怎麼看待壞人樂逍遙這句話?"他又答:"是壞人暫時樂逍遙,等報應來了,該還回去的還是要還回去。"
高僧為我揭秘:"佛教認為,善惡終有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世上也不存在著絕對的好人壞人,這兩者是相對而存在的。遇到的情況不同所站的角度不同,看待事情的立場也就不同,所得到的反饋自然也會不同。但是,有一點很重要,"好人沒好報,壞人樂逍遙"這句話,在佛教裡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一、時機未到
佛教是敬畏因果的,種善因得善果,作惡自有天收,這是不變的佛理。這世上確實會存在好人沒好報,壞人樂逍遙的現象,但那都是暫時的,不是最終的結果。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沒有經歷幾次跌宕起伏,抑揚頓挫,哪裡算得上真實的人生呢?有的好人只是福報還未到來,有的壞人只是報應還沒降臨,但結果終有來臨的那天。
有的人作惡多端,年輕的時候大富大貴,讓人好生羨慕,但時機一到,就會全部翻盤,全部失去,付出代價。也有的人行善一生,卻貧困一生,但也幸福一生,到最後回想起來,生命皆喜悅。所以很多時候,該來的總會來,誰也逃不掉,我們只需要靜待時機的到來,堅持行善的人,終究會為自己的美好人生翻盤成功。
二、所想和所做的結果不一致
俗話這樣說:"好心辦壞事,壞心成好事。"生活中不免存在著烏龍事件,有時候我們心裡想的,並不是我們最終做成的結果。比如,有的人做事的初衷是好的,是為了他人能得到幫助,但結果是人家根本不需要我們的幫助,所以就我們的好心辦成的並不是好事,而是別人的麻煩事;而有的人明明是想做壞事,但卻陰差陽錯做成了好事,所以也為自己積了陰德。
這些類型的烏龍事件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少見,所以我們也很難鑑定他們是好是壞,但是做好事就一定會為我們積德,做壞事就一定會虧損我們的功德,這是不變的。這些事件造成了表面上的"好人沒好報,壞人樂逍遙",讓人容易混淆佛理,只要理清了佛理,也就不會混亂了思想。從最終的結果看,更容易看清事實。
三、三生輪迴因果
我們說,行善不見善,前世必有虧欠;作惡不見惡,前世必有餘德。意思是,我們現在做善事,卻沒有得到善報,那麼我們一定是前生欠下的因果債務還沒還清,而作惡的人沒有得到惡報,則他們的前世必定剩有多餘的陰德在抵債。因果不止此生因果,還是三生輪迴的因果,不是我們現在做好事了,就一定有好報了,還需要等到量變促成質變。
三生三世因果輪迴,所有人都躲不過。今生面臨的種種皆有可能是前生因果帶來的結果。今生行善沒有善果,下一世就有可能會獲得更好的福報;今生作惡沒有被惡懲,則下一世必將受到更為殘酷的懲罰。好人就應該有好報,壞人也不會永遠樂逍遙。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