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說一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人當積德行善。然而許多人卻對因果之報心生質疑,認為好人總是沒有好報,總是被惡人傷害,且多短命,而心壞的人卻總是活得逍遙自在。善良的人存一點壞心就「罪大惡極」,而惡人卻可以「立地成佛」,便覺因果不公。其實不然,因果從未虧欠任何人,只是因果複雜,而世人凡夫俗子,只能看到現世的一個片段,而以偏概全。
佛教認為因果通三世,「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人前世種下的善惡之因,決定了今生的果報,今生是福是禍皆由前世造就。而今生的業力也同樣影響和決定著來生的命運。「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緣果報,縱有延遲,也不會有遺漏,因緣未具足,果報並不會即刻顯現,即「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在佛門裡,主要將因果報應分為四種,即「現世報、來生報、多生報、不定報」。現世報即今生善惡之因,今生受報。來生報即今生善惡業,其果報下一生可顯現。多生報,就是要經歷多生多劫、多個輪迴,因緣成熟才可顯現。而不定報就是報應的顯現不固定,遵循緣法。但不論是哪一種,經歷多少輪迴,業力是不會自行消失的,善惡終有報。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我們信佛學佛,真正改善命運,趨吉避兇,就要做到深信因果、敬畏因果。我們做任何事,當需懷有敬畏之心。我們不作惡,有時候並不是說自己有多善良,而是我們畏懼惡果。佛家有語: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因為敬畏因果,所以不敢作惡。「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尚且明因識果、救苦救難,何況凡夫?
《三世因果歌》裡有唱到:常見善人得善果,今生福報多;常見惡人遭惡果,今生惡報多;常見善人遭惡果,前世罪業多;常見惡人得善果,前世積德多。有人不明因與果,生死在顛簸;有人常行菩薩道,煩惱全解脫。種善因得善果 ,來世修得如來佛;種惡因遭惡果,六道輪迴不解脫。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
為什麼好人沒好報?今生之因決定的是來生,而今生之果,映照的是前世之因。有句話總結得非常好:行善不見善,前世有虧欠;作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什麼因對什麼果,切記不要混淆。有一人講,他看到一個人老實敦厚,對人都非常友好,但是他常殺生,以殺生為業,最後看到他遭受奇禍,便覺善人沒有善報,殊不知因果之報絲毫沒有差錯。
今生沒有享福,多是因為前世有虧欠。壞人今生過得好,多是前世修的有福。一切自有其因緣,我們不可妄論因果,不要被表象所迷惑,隨緣即可。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情況。我們有時候看到的「好人不長命」,看似是嘆息、遺憾、因果的不公,實則並非如此。世人往往貪戀世俗,殊不知娑婆世界眾苦充滿,人來這一生不是來享福的,而是來吃苦了緣的。有些人今生的緣分了盡、債務還完了,自然也就離開了。
而離開,對於世人來說是悲傷,而對於真正有福之人,卻是離苦得樂。舉個例子,佛陀的生母摩耶夫人在佛陀出生七日後便離世往生,在大多數人眼中,會認為摩耶夫人此生沒有福氣,早早離世。殊不知,摩耶夫人離世後往生到忉利天宮得享天福,不再忍受人間疾苦,這是福還是禍呢?
所以,善良有福之人終會有好的歸處。上天自有安排,我們只需做到,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任何善根的成熟都是需要時間的,不會一蹴而就,我們要充滿信心。過往如何,無法改變,多修懺悔;過好當下,行善積德,種好善因,日後定然福報無量。感恩閱讀與分享。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