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鱗魚和無鱗魚,僅從有無鱗片來判斷靠譜麼

2020-12-03 愚者論漁

釣魚人一般都比較較真,尤其是有個性的釣魚人尤其較真;每次寫文章之前,其實都是如履薄冰,寫完之後檢索一下,深怕寫出一些常識性錯誤的文章來誤導大家,但是有些時候,也會遇到比較矛盾的知識點,比如有鱗魚和無鱗魚是怎麼定義的,哪些是有鱗魚,哪些是無鱗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矛盾和糾結呢?雖然沒爭議,但是定義很模糊。

從字面理解,有鱗魚就是有魚鱗的魚,無鱗魚,就是無鱗片的魚,有鱗魚的特徵非常明顯,有鱗片,不管大小,都是肉眼可見,但是無鱗魚就容易發生誤解,我們熟知的鯰魚、泥鰍、黃鱔等,都確定體表無鱗,可以明確認定為無鱗魚,那麼銀魚、黑魚等,黃顙魚等有鱗片的魚種,算是有鱗魚還是無鱗魚呢?

按理說,有鱗的魚,都應該歸屬到有鱗魚中去,但是生物分類,狹義區分,確實要以生物外表特徵來劃分,比如魷魚,這就是典型的無鱗魚,連骨頭都快沒有了,這就很簡單了,但是事實上,無鱗魚的另一大生物特徵,也是區分有鱗魚和無鱗魚的重要屬性,就是其魚肉中是否高蛋白、高脂肪。

在2000年《科學養殖》雜誌中,首次提出,將無鱗魚分為正無鱗魚和偏無鱗魚兩種分類,正無鱗魚的判別,就是有無鱗片,只要全身無鱗,不管海水魚還是淡水魚,都直接認定為正無鱗魚,大家熟知的鯰魚、泥鰍、黃鱔、魷魚、海鰻等,這些都是正無鱗魚;那麼偏無鱗魚,則指有細鱗片或者少量鱗片,肉質富含蛋白質、高脂肪的肉食類魚種,因為這類魚種雖然身上有魚鱗,但是和無鱗魚生理習性類似,生活特點類似,更主要的是,病害原理都是一致的,在2003年的《齊魯漁業》雜誌中,泰安市水利漁業局,把斑點叉尾鮰、黃顙魚、南方大口鯰、烏鱧等魚種的常見病害做了一個系統統計研究,首次把黑魚,也就是烏鱧都歸結到無鱗魚中去,從此之後,也沒有正偏無鱗魚的說法,統稱為無鱗魚種。

就是因為無鱗魚有著普遍的共性,所以不少有鱗魚也都歸結到無鱗魚了,那無鱗魚普遍有哪些共性呢?

1、大多數淡水無鱗魚,喜歡在水底、腐泥中棲息;不管是黑魚、鯰魚,又或者是黃鱔、泥鰍、黃顙魚,基本上存活棲息的環境,幾乎都比較類似,就是淤泥多的水底;

2、淡水無鱗魚對溶氧的需求都很低;但凡歸結到無鱗魚的魚種,大多數都可以離岸存活一段時間,而且個頭越大,存活時間越久,比如泥鰍、黑魚,最多可以無水環境存活三天以上,這是有鱗魚做不到的。

3、無鱗魚一般多為食肉魚種,所以無鱗魚魚種普遍肉質肥美,吃肉的肯定比吃草的肉質好。除了銀魚是例外。

4、無鱗魚在中醫和西醫的藥理認知上,都具有共性;比如中醫認為,所以歸結到無鱗魚的魚種,都是發物,為什麼呢?普遍性溫,吃多了容易燥熱;在西醫的藥理學認知上,無鱗魚魚肉中普遍胺超標,有病人在服用含異煙肼藥物時,則會因為單核胺超標,極易引發頭痛、頭暈、噁心、蕁麻疹樣皮疹、嘔吐、腹痛、腹瀉、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甚至引起高血壓危象和腦出血,甚至不缺乏死亡病例。

以上四點,是廣義無鱗魚的共性特點,所以,我們在垂釣上無鱗魚時,一定要注意食用的方式,再給病人食用無鱗魚做的食物之前,一定要和醫生確定,有無忌口,以免出現意外。

相關焦點

  • 民間說「無鱗魚勾舊病」,有道理嗎?告訴你高血脂病人,如何吃魚
    有人說自己血脂高,不能吃無鱗魚,民間還有「無鱗魚勾舊病」的說法,這些說法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無鱗魚究竟有什麼害處? 一般我們說的無鱗魚,是指天生無鱗和魚鱗很小的魚,比如一些深海魚,無鱗的海鰻和海鱔,還有我們經常吃的鮐魚
  • 無鱗魚和有鱗魚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正如有人認為食用無鱗魚會讓人舊疾復發。那麼,無鱗魚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嗎,它們跟有鱗魚之間最大區別是什麼,而少吃這些魚類動物又有什麼信得過的科學依據嗎?只不過在我的記憶裡,從來沒有把泥鰍和黃鱔這樣的動物當作魚類過,很長時間以來都以為它們是什麼特殊的動物,甚至覺得跟蛇很像,錯誤的以為它們之間可能是什麼親戚關係。之所以說不是所有無鱗魚都真的沒有鱗片,當然是因為此類魚種中存在不少長有細小鱗片的魚類。
  • 老話說「無鱗魚勾舊病」,到底有沒有道理?無鱗魚是發物嗎?
    所謂無鱗魚勾舊病,是說吃了沒有魚鱗的魚,會引起一些大麻煩,例如會伴隨著血脂升高、膽固醇升高等。於是就有這句話,勸告大家不吃這種無鱗魚。與無鱗魚對立的,當然是有魚鱗的魚,認為這樣的魚,不會引起血脂、膽固醇變化。這樣的觀點是不對的。
  • 有人說「無鱗魚」少吃,這個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
    魚是我們主要的肉食來源之一,從淡水到海水中,都有它們的存在,而且無論是生活在那種環境下的,只要是魚就會成為我們的口中餐。一般情況下,我們見到的魚都是有魚鱗覆蓋的,無鱗魚比較的少見。那麼,有人說無鱗魚少吃,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為什麼說無鱗魚少吃?
  • 中醫常說無鱗魚少吃,有沒有科學依據?
    魚是我們主要的肉食來源之一,從淡水到海水中,都有它們的存在,而且無論是生活在那種環境下的,只要是魚就會成為我們的口中餐。 一般情況下,我們見到的魚都是有魚鱗覆蓋的,無鱗魚比較的少見。那麼,有人說無鱗魚少吃,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 有人說無鱗魚少吃,目前來看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有人說無鱗魚少吃,有啥科學依據?民間有「無鱗魚勾舊病」的說法,但是目前來看沒有科學依據,無鱗魚是指天生無鱗和魚鱗很小的魚種,並不是單指一點魚鱗都沒有的魚。常見河裡無鱗魚是泥鰍魚和河鱔魚,常見海裡的無鱗魚如海鰻、帶魚等。
  • 是不是飼養無鱗魚,它們就容易死亡,與無鱗幾乎無關
    所以思來想去,正好拿它們倆做個實驗,之前的治療宮鵝金魚的魚缸裡加了千分之五的鹽,我記得以前的清道夫在千分之三的鹽度裡,根本就沒事,魚缸裡的大部分比較皮實的水草也沒事,當然這個可能會與,它們之前有過適度鍛鍊有關。
  • 巧釣黑坑羅曼鯉「無鱗鯉」
    關於黑坑無鱗鯉,也就是大家俗稱的羅曼鯉。外表鱗片三四片。常有釣友在釣魚帖發問關於垂釣黑坑羅曼鯉的餌料及釣法。 羅曼其實和鯉魚的釣法是一樣的。 雜食性魚種,喜溫。在垂釣羅曼時,應結合當地魚種飼養方法為準選用蛋白質較高的顆粒粉做餌,向上篇哪樣。
  • 無鱗魚、有鱗魚區別不大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吃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有些魚是有磷的有些是沒有磷的,那麼究竟是有磷的魚的營養價值高還是沒磷的魚營養價值高呢,大家眾說分雲,下面就由專家告訴我們到底是哪種魚營養在價值高吧。 魚類研究專家說,所謂無鱗魚和有鱗魚,只是魚種不同而已,兩者在營養價值上並沒有很大差別。
  • 釣魚,最怕水中無魚,怎麼判斷水裡有沒有魚?
    釣魚,最怕水中無魚,怎麼判斷水裡有沒有魚?垂釣之前,先要選擇作釣的位置。為什麼呢,釣魚釣魚,總要選擇一片水裡魚類豐富的水域作釣,不然,水中沒有魚,一切為作釣所做的準備工作都將付諸東流了。沒有魚怎麼會有魚給口,沒有魚給再好的餌料都沒有任何用處。
  • 龍魚的鱗片原來有這麼多的秘密啊
    相反,如果您要養出鱗片滿紅色鱗片的紅龍,則鱗片底部的亮度是您的重點。但是,需要時間來了解小魚鱗底的亮度。當低於20釐米時,很難確認它是否明亮以及亮度如何。同樣,為了達到這種突出效果,一些漁場以繁殖金龍的方式對待幼小的紅龍魚,並且還可以使其鱗片非常明亮。強烈的光照和白色環境將使幼龍的鱗片非常乾淨明亮。然而,隨著光的減少,自然也伴隨著一定的除鱗效果。避免沒有紋理的白色鱗片是選擇幼龍的關鍵。
  • 河南大叔集市賣無鱗鯉魚引圍觀,因稀罕一小時內竟賣出200多斤
    因為沒有像鯉魚又沒有魚鱗,所以大叔攤前圍了不少充滿好奇的路人,有不少趕早市的人好奇會問大叔一句這魚是啥魚,咋長的那麼像鯉魚?大叔總是會說這是野生的無磷魚,是鯉魚。路人挑好的魚大叔都會熟練的進行處理宰殺,而因為這種魚沒有魚鱗所以處理起來也更加的快速。而大叔給作者說,這一會兒不到1給小時的時間裡,他已經賣出了快200斤的這種魚,很多人衝著這鯉魚沒刺和野生的去買的。
  • 老餘晉陽湖裡釣出怪魚——像鯉魚但無鱗 黑白色長鬍子
    張寶明/圖    本報訊(記者黃廣斌)「我釣了十多年魚,從沒有見過這樣奇怪的魚。」1月5日,省城市民餘勝義反映,他和朋友在晉陽湖釣魚時,釣上了一條像鯉魚但無鱗、還長鬍子的怪魚。  在北大街一家鮮花店裡,餘勝義師傅向記者展示了他的怪魚:這是一條大約1公斤多的黑白兩色的魚,形狀像鯉魚但全身無鱗,兩鰓旁長著四根長鬚,身體兩側有兩條黑色的分界線,正在水盆裡緩慢地遊動著。
  • 這些魚,你知道它們的生活習性麼
    你知道它們的生活習性麼?波紋裸胸鱔波紋裸胸鱔,別名海黃鱔。分布於東海、南海。以全魚和血入藥。 [形態特徵]波紋狀裸露胸部鱗片,長達1.5米。身體和鰭都是紅棕色或深棕色。顏色,呈淡黃色或黃白色網狀圖案,或呈波浪狀和水平線形圖案,帶有濃厚的線形圖案。身體變長,稍微變平。
  • 這種淡水魚,無鱗無刺,被稱為「護眼魚肉」,養殖前景可觀!
    接下來一起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下這種魚吧!巴沙魚的營養價值巴沙魚的營養價值因為巴沙魚無鱗無刺,所以很多人對它愛慕有加巴沙魚的市場價格這種淡水魚,無鱗無刺,被稱為「護眼魚肉」,養殖前景可觀!巴沙魚的市場價格巴沙魚現在市場上售賣的價格一般在二十到兩百左右一斤,不同的地區和品種會影響其價格的變化,有的地方十塊一斤也可以買得到,有的則需要一百多,價格的差異可能和巴沙魚的品質有很大關係,一般有野生的也有人工養殖的,還有醃製的,所以大家可以從多方面綜合考慮選擇。
  • 你不曾讀過的科普文:觀賞魚如何進行自我防護,魚類防禦機制揭秘
    魚類會利用自己的防禦機制來脫離危險。這麼看來,他們並不是呆頭呆腦的傻魚。 那麼,魚類的防禦機制,究竟有哪些?被動——是的,魚類的防禦機制是分為「被動」和「主動」的。鰻魚,鰍類……可以說,凡是無磷魚,他們都有著厚厚的,甚至要比魚鱗更加實用的「盔甲」,那麼,「盔甲」何在?他們皮膚上分泌出來厚厚的粘液,無非就是「盔甲」。無磷魚因為身上沒有鱗片,所以很容易被細菌直接感染,因此他們就分泌出了比有鱗魚還要厚的粘液。這些粘液對於無鱗魚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 渾身發黑又無鱗,和平時見到的不一樣,釣魚人口中的裸鯉嗎
    平時去河裡釣魚,釣上的魚有的也有不認識。河裡什麼魚都有,但常常也會釣上說認識又覺得不認識的魚,就如圖中這條魚。這名釣友在河中釣獲了這條大魚,看到魚的樣子時十分的奇怪。釣友表示這條魚很像鯉魚,但是自己平時釣上的鯉魚可不是這樣子的呢。
  • 為什麼說無鱗魚比較難養,事實真的如此嗎?最根本的原因不在這裡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關於無鱗魚比較難養的說法,近期有的魚友都在反應,為什麼自己飼養的七星刀、藍鯊、三間鼠,甚至於青苔鼠、還有其他鼠魚比較難以飼養?事實上,上述的觀賞魚,大部分都是屬於無鱗魚,或者是比較怕鹽的魚類,這類觀賞魚是既不耐鹽,也不耐藥。首先,我們先來講一個小實驗。
  • 魚友當自強——學會辨識金龍品種和泡藥魚,讓龍魚奸商無路可逃!
    現在就來普及下龍魚品種的辨別和產地。首先要會辨別一條龍魚是不是金龍魚,這裡較大家三招。第一招:看龍的A字區和鱗框的顏色!A字區發金髮黃的是金龍;在鱗框上也是可以看得出來,金龍的鱗框是發金髮黃的。經過三招辨別方法,大家可以判斷,所看到的龍魚是不是金龍魚。接下來教大家如何區分金龍魚的品種。金龍的品種可分為寶石、高背、B過、過背、金頭,但最原生的品種只有寶石和過背,其他品種都是由這兩種龍魚雜交、提純而來的,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寶石和過背吧。原生金龍品種之寶石,又叫紅尾金龍魚。
  • 龍魚鱗片的另類欣賞,教你從馬蹄印判斷龍魚的品種!
    判斷龍魚的品種其實可以從龍魚的馬蹄印看的出來。教你從馬蹄印判斷龍魚的品種!馬蹄印是指在龍魚鱗片上能夠看到發藍頭的半圈印,形狀類似馬蹄,色澤為青色,使鱗片看起來顏色較深。龍魚馬蹄印是青龍魚所特有的一種鱗片,在幼龍階段,會有馬蹄印。隨著龍魚不斷的雜交改良,如今有些紅龍魚身上也出現了龍魚馬蹄印,甚至有部分寶石及高背金龍魚在10多釐米的時候,也都有馬蹄印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