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

2020-11-29 歷史芷天

古代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更經典,年輕人不妨一看

當我們給水杯盛水時,都不會將水杯盛滿,會留一部分空間出來,這樣水就不會溢出來,端杯子的時候也不會擔心開水撒在手上燙傷了,而月亮也是如此,當月亮特別圓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月蝕,用一句俗語來概括就是「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說的就是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做到真正的完美的。

其實這也是在暗示人們做人的一些道理:做人不要太自滿。很多時候,人們都更加喜歡謙虛低調的人,沒有誰喜歡驕傲自滿的人。因為前者在與比自己弱的人相處的時候,他們的謙虛不會傷及弱者的自尊,反而會安慰他們,鼓勵他們。

與比自己強的人相處時,這種謙虛低調會讓人覺得你很成熟穩重,辦事可靠,然後就會很樂意與他們相處,並相信他們的能力,可能還會為他們提供一些機會,對他們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幫助。

而後者在與比自己弱一些的人相處時,他們的驕傲自滿會讓那些弱者感到很反感,因為他們時常的吹噓自己,給人一種瞧不起人的感覺。而這種人與比自己強的人相處時,他們的驕傲自滿只會讓別人覺得可笑,在那些強者面前,他們就是弱者,一個弱者在自己面前傲慢,簡直和小丑沒什麼兩樣。

這種人只會給人一種目中無人、能力不足卻過於自我的印象,沒有人願意與這種人交往,也沒有老闆願意將重要的工作交給這樣的人,更別說為他們提供升職機會了。所以說,不管怎麼樣,一定要低調做人,驕兵必敗這個道理千古不變。

而這不過是這句俗語的上半句,其下半句才是更經典的:「自滿則敗,自矜則愚」。這句話是說做人不要太容易滿足現狀,要把眼光放長遠,也不要經常誇讚自己,這樣很容易讓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面無法自拔,不利於自己發展。

當我們總是因為做好了一件小事而沾沾自喜無法自拔,或者是沉浸在以前的個人功績裡面,你就會覺得自己已經很優秀了,已經遠遠超過別人,自己不需要再努力學習,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夠了。可這樣的想法會阻礙你向前邁進的腳步,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落後於其他人,最後還不自知。

我們也不要經常的誇耀自己,有時候低調做人才是更好的,不要一有功績就在別人面前誇讚自己,讓人覺得你非常厲害,其實這樣很容易給自己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就比如說別人覺得你非常厲害,有時候他們就會找你幫忙辦事,在他們看來,這件事情對你來說簡直就是小意思,但實際上你並沒有那個能力將這件事辦好,而你又不好意思說自己沒這個本事,最後將自己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

其實我們生活中還有著許許多多的類似的俗語,裡面包含著大大小小的人生道理,這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當我們有空的時候不妨去感悟一下其中的道理。

相關焦點

  • 老祖宗智慧: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是什麼?中年人不妨留意
    老祖宗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半句是「自滿則敗,至矜則愚」。人無完人,誰都有糊塗的時候,好在古人留下言語教導後人,道理就在那裡,學不學、能不能學會則是自己的事。今天,我們便來解讀這句俗語,細剖古人智慧,方能知其真義,為人處事,中年人不妨一看。
  • 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人生哲學
    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人生哲學如果提起為人處事的道理,想必古人則更有發言權,人們活在世上,為人處事是一個比較讓人頭疼的問題,也是十分具有哲理的事情,因為一不小心我們就會陷入與人交往的瓶頸。
  • 古人講「水滿則溢,月滿則虧」,還有下半句,古人的「苦口良藥」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是一句流傳了千年的俗語。雖然這句俗語看起來非常直白,但如果大家能夠仔細琢磨一下,其實也蘊含了很多人生道理。一杯水如果倒得太滿,水就會從杯子中溢出來;月亮每個月都會有陰晴圓缺,在月圓之後就會出現月缺。
  •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龜」,下半句更經典,可能你還不知道!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龜」,下半句更經典,可能你還不知道!從我們古代到現在,很多人在講述一些事情的時候都會用到一些成語,這就是為了體驗文化的一種傳承。之後經過了改變之後就成為為我們現在知道的這些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龜」,下半句更經典,可能你還不知道!其實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對於這些俗語有一些不同說法和看法,這些俗語能夠體現的出是我們生活當中的一些趣事和一些具有一定道理的含義。這些俗語更加貼近我們現實的生活,這些都是老祖宗們留下來的一些寶貴的財富。這些俗語蘊含的道理也是令人警醒。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更經典,可惜少有人知道
    簡單舉個例子來說,我每次回農村老家都會學到一兩句俗語,前兩天回家就學了這麼一句——「好馬不吃回頭草」。俗語作為文化遺產,雖然沒有史書典籍深奧,但是通俗易懂有趣味,能夠豐富人們的生活。這句話聽著有點粗俗,但其中道理卻很讓人受用。
  •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龜」,下半句才最經典,卻鮮為人知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龜」,下半句才最經典,卻鮮為人知文|江河論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且形式多種多樣,除去詩詞歌賦,還有歷史典故和成語,還有一種文化形式十分的接地氣,就是俗語。俗語不像成語是由古代文人總結出來的,而是由普通人民總結出的生活智慧,雖然不夠高級,卻蘊藏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俗語一般都比較淺顯易懂,來源於生活,又運用到生活中去,千百年來由前人總結,後人收益,是一種很寶貴的生活財富。想必大家在生活中都聽說過不少俗語,今天給大家說的這個俗語就是「千年的王八萬年龜」,這句話已經是人盡皆知了,在生活中也聽過了無數次,但你們知道它背後的含義嗎?
  • 民間俗語:「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啥意思?年輕人不妨一看
    民間俗語:「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啥意思?年輕人不妨一看群眾是我們的智囊團,他們從生活的經驗中悟出了很多人生道理,然後將這些道理代代相傳,幫助很多年輕人少走了一些彎路,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其中的一句民間俗語,它就是「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
  • 深挖俗語:你只知道「千年王八萬年龜」,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蘊,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不僅僅有古人的「之乎者也」和成語故事,也有很多通俗易懂的話,俗語就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這些俗語都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簡扼明了,通俗易懂,能夠被大多數人所接受。
  • 古人說:「勸賭不勸嫖」,殊不知下半句才是經典,道出人性險惡
    他們雖然沒有什麼著作和論文發表,但是他們可以在生活中總結出很多經驗,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從這個角度來講,俗語是值得人們學習的文化知識。前幾天回老家,聽到村裡老人談到了這麼一句俗語——「勸賭不勸嫖,勸嫖兩不交。」從表面上理解,可能很多人有疑問,但是深入分析一下,你就會明白了。對於人們來說,知道上半句的可能多一些,下半句少有人知。
  • 民間俗語:「餵狗別餵飽」,下半句更現實!來自古人的忠告
    民間俗語:"餵狗別餵飽",下半句更現實!來自古人的忠告俗語文化是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幾千年來,雖然我們國家的文明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但還是很多人是沒條件接受教育的。所以古人們為了指點下一代,為了將自己積累下的經驗傳遞給後人,也就總結出了這些民間俗語。所以要想理解俗語的全部內涵,就必須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餵狗別餵飽"。
  • 俗語「六月韭,臭死狗」什麼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導讀:俗語「六月韭,臭死狗」是啥意思?六月的韭菜不能吃嗎?看完懂了夏季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在夜晚的時候,和好朋友或者家人們一起吃夜宵。也是在夏季,夜宵攤上的生意非常的火爆,南北方都是如此。筆者和朋友出去吃夜宵的時候,烤韭菜也是必點,一次吃下十來串也不是問題。可是在民間卻有著「六月韭,臭死狗」的說法,這是什麼意思呢?六月份的韭菜不能吃嗎?下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道,看完就懂了!如今提到韭菜,很多人就會想到「割韭菜」這個詞語。這是從韭菜的特性而引申出來的一個詞語,並且意思也發生了變化,它是帶有貶義的一個詞語。
  • 俗語:「樹怕三搖,女怕三撩」下半句才最為經典,「舔狗」注意了
    俗語是人民群眾所創造的,並在群眾中用口語傳播的,具有通俗特性的語言,俗語歷史悠久,在古代的時候,老百姓們為了方便傳遞農耕經驗、天氣變化以及社交關係等。現在這些俗語還依舊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現在也是非常的受用,俗語通俗易懂,更能讓廣大勞動人民所接受,因此俗語在民間的受歡迎程度非常高。俗語中所蘊含的道理一樣很深刻,並不比其他傳統文化差。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經過幾千年的沉澱,能夠流傳到現在的俗語和古籍無一不是經典中的經典。在影視劇中,我們常常能夠聽到一句話,叫做「好馬不吃回頭草」,吃回頭草的馬不是好馬,但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更經典的,它是什麼呢?
  • 俗語「豬變窮,狗變富」,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告誡不得不佩服
    俗語帶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內容貼近人們的生活,語言簡單,而且蘊含著人生的智慧和哲理,都說話糙理不糙,俗語就是用淳樸的語言來講述老百姓身邊的故事,頗具趣味性,俗語包括的內容也很多,大多都是和老百姓周圍發生的事情有關,其中有關家畜的俗語也不少。
  • 俗語:「釣魚窮三代,玩鳥毀一生」,下半句才是經典,你聽過嗎?
    俗語:「釣魚窮三代,玩鳥毀一生」,下半句才是經典,你聽過嗎?文/餘生讀史中華民族的文化,在幾千年悠久的歷史中被錘鍊的博大精深、蘊含哲理。那麼我們的先輩們自然也是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文化瑰寶,特別是一些淺顯易懂的大白話中往往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比如說一些俗語或者是俚語中的道理,往往會為我們揭示一些人生的真理。那麼不知道各位讀者朋友們有沒有聽過「釣魚窮三代,玩鳥毀一生」這句俗語呢,那麼大家又知道不知道這一整句俗語的內容是什麼呢?特別是下半句的內容和道理都特別精彩呢!
  • 古人訓「餵狗別餵飽」,後半句5個字才是關鍵,老實人不妨一看
    在古代社會,人們根據狗的不同品種,將其訓練成獵犬、看家狗,到了漢代又出現了寵物狗,可見狗作為人類的好朋友,絕對不是一句虛言。 網絡上流傳一句話:「狗是真的狗,但人有時候卻不是人」,可謂一語道破了人性中的醜惡一面。 現代社會中最不缺的就是聰明人,而有一些所謂的聰明人,可謂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
  • 古人往往以面相觀人,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句才是經典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積累了無數的社會交往,觀面識人的經驗,也就是我們的俗語,仔細研究,很多俗語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人們內心的喜怒哀樂一般都會表現在臉上,所以通過人的面相,動作以及表情等就能夠分析出這個人的想法。
  • 眾人皆知「千年的王八萬年龜」,下半句更經典,揭露人性!
    比如說在中國歷史文化中的俗語。它雖然沒有古詩詞那麼優美,沒有文章那麼抑揚頓挫。但是它匯聚了普通人民的智慧,寫出了人們在生活上所累積的經驗,也表達了人們的願景。還有成語,諺語跟成語最大的區別就是成語是文人墨客所總結的,而諺語大多是老百姓總結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句話,大家都知道第一句「千萬的王八萬年龜」,卻都不熟悉下半句,下半句才是最經典的,揭露人性!
  • 俗語:「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下半句是啥?說了你不一定信
    文/青山獨往俗語:「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下半句是啥?說了你不一定信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俗語此前在農村深受人們歡迎,想必大家對其也並不陌生,筆者小時候就時常接觸到。當時因為調皮沒少犯錯誤,而家裡的老人便時常說些老話來教育我們。
  • 「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更經典,道出了成功的精髓
    這種俗語俗話儘管許多 淺顯易懂,但一些使我們煞費苦心難以了解透亮,但低俗而不庸俗,簡明扼要,更非常容易讓最底層勞動者接納和了解。今日這句俗語很有可能很多人都聽聞過,那便是「好馬不吃回頭草」,實際上下一句才算是經典,道盡老祖宗的生活智慧,理解的人離取得成功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