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一線】23人獲刑受罰!非法獲取、出售公民個人信息11000餘條...

2020-11-23 澎湃新聞

【審判一線】23人獲刑受罰!非法獲取、出售公民個人信息11000餘條——丹徒法院公開宣判一起侵犯公…

2020-11-20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藝術是什麼?

藝術是什麼?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 宣判現場

11月20日上午,丹徒法院對劉某鑫、張某等23人非法獲取、出售公民個人車輛檔案信息案進行公開宣判。各被告人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四千元至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七萬元不等刑罰,退出贓款共計人民幣631334餘元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 11月10日開庭審理現場

法院經審理查明:

2019年期間,被告人劉某鑫、張某等23人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非法獲取、向他人出售公民個人車輛檔案信息共計11000餘條,非法牟利5000元到150000元不等。其中,劉某、石某昌等6人利用輔警的履職之便利條件,私自使用其他民警的數字證書登錄交通管理平臺查詢車輛信息,並轉賣他人獲利。

法院經審理認為:

被告人劉某鑫、張某等23人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向他人出售牟利,其行為均已觸犯刑法,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其中,劉某鑫、張某等13人情節特別嚴重,被告人孟某磊、趙某峰等10人情節嚴重。各被告人歸案後均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從輕處罰。被告人劉某鑫具有立功表現,可以從輕處罰。各被告人均能主動退出贓款,可酌情從輕處罰。23名被告人均能認罪認罰,可依法從寬處理。綜上,根據各被告人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相關法律規定,作出如上判決。

△ 圖片來源於網絡

近年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日益增多,犯罪分子為了牟取利益,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進行出售,影響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破壞社會和諧。丹徒法院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依法嚴懲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活動,切實維護了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權益。

編 輯:仲 新

校 對:周忠海

審 核:孫彩萍

來 源:丹徒法院

長按掃一掃

原標題:《【審判一線】23人獲刑受罰!非法獲取、出售公民個人信息11000餘條——丹徒法院公開宣判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內鬼」洩露公民個人信息 哪些行業最多?
    原標題:智聯招聘員工倒賣簡歷獲刑 法律對個人信息保護力度加大  「內鬼」洩露信息 哪些行業最多  徐玉玉被電信詐騙案引發了全國範圍內對於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的大討論。當下,幾乎每個使用手機的人,都會飽受騷擾電話之苦。我們的私密個人信息,是如何洩露到推銷人員甚至是詐騙人員手中的呢?
  • 肖某樹、鄭某奎、周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被重慶市忠縣人民法院判決
    公訴機關指控:一、被告人鄭某奎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事實2009年年初至2016年期間,被告人鄭某奎為提升裝修公司業務,先後多次從張某剛、汪某華(均已判決)等人處購買公民個人信息。公安機關從被告人鄭某奎處扣押電腦主機1臺、U盤2個、手機1部。經對鄭某奎使用的電腦、U盤、手機、郵箱進行電子勘驗,發現公民個人信息3057817條。
  • 張家界一男子非法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獲刑受罰
    永定區一男子非法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獲刑受罰 「由於我個人法律意識淡薄,沒意識到非法捕撈大鯢是違法犯罪行為,既破壞了生態環境,又違反了法律,是不應該的,希望大家能夠引以為戒。」被告人向某慚愧地說道。
  • 本人手持身份證照片賣兩毛 220萬條個人信息被買賣
    張明凱將該軟體賣了出去,買家利用該軟體非法下載了大量個人信息並在網上販賣。據統計,涉案個人信息數據達220餘萬條。今年5月,山東省膠州市警方成功偵破這起跨省特大網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6人,其中有11人是「90後」;查處非法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工作室兩個,扣押涉案手機31部、電腦19臺、移動式存儲設備10臺、銀行卡手機卡300餘張。
  • 【以案說法】 非法運輸、出售玳瑁製品 二男子獲刑
    【以案說法】 非法運輸、出售玳瑁製品 二男子獲刑 2020-08-11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案釋法 | 許可證過期仍冒險 男子非法收購、出售馬鹿角獲刑三年
    2017年,被告人馬某在收購許可證已過期,未獲取收購許可的情況下,以每公斤210元至235元的價格,從和靜縣馬某處以及伊犁周邊牧民處非法收購馬鹿角,共計474.5公斤,非法向伊犁某製藥公司出售。經鑑定,涉案474.5公斤馬鹿角價值為人民幣106800元。後,被告人馬某主動到公安部門投案,偵查機關將該馬鹿角查獲扣押。
  • 拉微信群、團夥作案 建行員工非法出售上百條徵信記錄獲刑
    非法出售752條徵信記錄三名銀行員工被判刑判決書顯示,譚某釗,男,1988年8月29日出生,漢族,大學本科,中共黨員,系廣州花都稠州村鎮銀行獅嶺營業部客戶經理。吳某基,男,1987年10月26日出生,漢族,大學本科,中共黨員,系中國建設銀行廣州南沙珠江街支行客戶經理。
  • 廣東警方偵破涉行業最廣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一條賣300元
    你的信息是怎樣被盜的?賣了多少錢?被用去幹了什麼?昨日,廣東省公安廳召開發布會通報:近日,在公安部的協調指揮下,省公安廳部署深圳、揭陽、梅州等地公安機關開展「安網」7號、8號、11號系列專案收網行動,共破獲案件150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10餘人,繳獲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1億餘條,實現了對相關黑灰產業鏈條的全鏈條打擊。
  • 可以這樣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11月26日上午,邗江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個人信息保護典型案例》,介紹案件特點並為廣大群眾支招如何保護個人信息。據悉,2017年以來,邗江法院共受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及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案件16件91人。從受理情況來看,2017年受理4件31人,2018年受理5件28人,2019年受理3件3人,今年至今受理4件29人。
  • 黑龍江高院發布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 非法獵捕雪兔獲刑
    來源:勁彪新聞原標題:黑龍江高院發布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 非法獵捕雪兔獲刑10年? 醫療垃圾倒在冰面上獲刑勁彪新聞訊(記者 賈傑) 黑龍江省高院近日發布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涉及汙染環境案、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案、非法捕撈水產品案、及非法佔用農用地案等。
  • 非法收購、出售鸚鵡 臨泉兩男子獲刑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日,臨泉縣人民法院公開審判了一起買賣鸚鵡案。
  • 將瀕危野生動物當寵物養並買賣,3人獲刑
    朝陽法院審理認為,三名被告人的行為已構成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當庭作出上述判決。記者獲悉,與三起案件有關的上下遊賣家、買家被另案處理,涉案野生動物則被保護機構接收。主審法官何寶明介紹,在這三起案件中,3名被告人均明知案涉動物屬國家一級或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或為牟取經濟利益,或為作為寵物飼養和買賣,通過微信群、朋友圈、貼吧等網絡渠道發布並獲取交易信息,實施非法收購、出售的行為。
  • 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瀕危動物 兩人獲刑
    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瀕危動物 兩人獲刑 法制周報·新湖南訊(通訊員 皮宣文 劉飛宇)8月21日,益陽市赫山區人民法院對犯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的被告人周尚和對犯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的被告人朱建勇,分別判處有期徒刑4年和5年,並各處罰金
  • 大連200餘只斑海豹幼崽遭盜獵,42人獲刑!包括7家海洋館買方
    大連200餘只斑海豹幼崽遭盜獵,42人獲刑!16名被告人非法獵捕珍貴野生動物、非法出售珍貴野生動物案,通過網際網路一審公開開庭審理,這是新中國最大的鰭足類海洋動物盜獵案。
  • 快遞丟棄毀損、個人信息洩露誰擔責?法官以案釋法
    一旦發生爭議,保價物品的賠償數額可為司法審判提供有力的裁判依據。  如何防止個人信息洩露?  朝陽法院在審理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時發現,某快遞公司的收派員和倉庫管理員利用其職務便利,將大量快遞單以直接出售或拍照的方式出售給他人,共計獲利9萬多元,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 40元可買超十萬智聯簡歷,圓通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還有隱私嗎?
    最近,圓通快遞又翻車了,不過不是派送快遞上,而是內部員工出賣客戶信息!據河北邯鄲市永年區公安局反詐中心中隊長 王求東稱,今年8月份,圓通公司的河北這邊安全部的人,找到公安局報告稱,他們一個帳號在異地登錄異常,懷疑這個號被人利用,登錄了,然後非法獲取公民信息過來報案。
  • 一人利用暗網進行個人信息、賭博、色情不法交易被起訴
    正義網上海4月16日電(通訊員俞如宇)一人通過「暗網」論壇非法獲取、買賣公民個人信息40萬餘條,指使他人群發包含賭博等違法內容的簡訊至3萬多名手機用戶。近日,上海市青浦區檢察院依法以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對被告人熊某提起公訴。
  • 一男子因非法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球蟒獲刑
    一男子因非法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球蟒獲刑 2020-06-07 0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法買賣輻紋陸龜、遊隼等珍貴瀕危野生動物,3人獲刑
    朝陽法院9月17日集中審理了三起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涉及輻紋陸龜、紅腿陸龜、蘇卡達龜、遊隼等國家保護野生動物。被告人董某、盧某、沈某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有期徒刑1年和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並分處罰金。
  • 個人信息待價而沽,二手交易平臺難辭其咎
    近日,有媒體記者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一位賣家的服務清單顯示,可以查詢的信息內容包括個人戶籍、名下房產、出行記錄、3到5年內的個人開房和同住開房記錄等20多項,不同信息的查詢等待時間不同,費用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