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佛教、天主教都安然無恙,為何新教病例激增?

2021-01-11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自8月12日起,韓國新冠肺炎疫情以「愛第一」教會為中心再度爆發。截至目前,同該教會關聯的確診病例累計已達676人,涉及到的公共場所也擴散至114處。

針對現狀,韓國《韓民族》日報的宗教專業記者趙賢提出疑問,此前全韓各教的宗教活動均已重啟,天主教堂有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做主日彌撒,佛教寺廟也舉行法會,可為何唯獨「愛第一」教會所屬的新教教會出現了這麼多確診病例?

「愛第一」教會教堂 韓媒圖

趙賢認為,首先韓國新教有著遠超其他宗教的傳教熱情。打個比方,在他們的各大宗教裡,天主教常被比作政府機關,佛教被比作事業單位,新教就相當於個體戶。

天主教有「教皇廳-教區-教堂」這樣一套中央集權式的組織架構保障,教士和公務員一樣,不必拘泥於個人成果,也不必約束教徒去教堂或強迫他們捐款。

佛教也有「總務院-教區-寺廟/庵」這樣一套中央集權系統,但不像天主教那樣嚴格。僧侶們天性追求自由,對教徒的管理也比較寬鬆。

新教則不然,他們有數百個教團林立,每個教團都擁有很強的特性,其成敗取決於牧師的能力。所以,新教教會在信徒管理、傳教、捐獻等方面傾注的熱情就遠遠高於其他宗教。這也就是為什麼每當政府限制宗教設施聚會時,天主教和佛教都會聽從而不會提出大的異議,新教的牧師們總會不滿地說:「為什麼不去管餐館、酒吧、咖啡廳,單單阻止教會的小型集會呢?」

韓國一天主教堂(上)同新教教堂(下)的場所對比

趙賢還稱,在韓國,新教教會的熱忱足令別國基督徒瞠乎其後。教徒們每天凌晨聚集在教堂裡舉行晨禱,禮拜後還要一道進餐,這種場面在其他國家是看不到的。

晨禱類似於在醬缸臺撒上井華水祈禱的韓國傳統文化。進餐本來是興起於寺廟,但越來越多的教會開始安排禮拜後進餐,承繼了聚在廂房共享感情的傳統面貌。齊聲祈禱在韓國教會也司空見慣,除了美國南浸禮會和非洲部分地區等,這種做法在別國也屬罕見。

新教教會的教堂同寺廟跟天主教堂相比建築物單位面積容納的信徒人數也較多,如果不戴口罩而進行禮讚、齊聲祈禱或一道進餐,很有可能會飛沫四濺。特別是大型教會,10家組成一區域,100家編成一教區,以點(細胞)組織為中心,每周舉行幾次聚會,教民之間的接觸頻度與其他宗教相比要高出很多。

今年2月大邱新天地教會相關新冠疫情擴散後,大部分老教會忠實地服從政府的防疫方針,在禮拜堂內「保持社交距離」,同時開展在線禮拜。不過新教內部非常擔心由此導致信徒脫離。韓國教會總聯合會今年將5月31日定為「韓國教會禮拜恢復日」,並開展宣傳活動,號召「所有信徒像以前一樣到教會做禮拜」,這個做法也反映了這種緊迫感。

韓國教會總聯合會下屬的一位牧師說:「大多數教會即便到場信徒和捐款減少造成運營困難,仍遵守防疫指南,但部分教會舉行復興會與修煉會,進行禮讚和祈禱,甚至一道食宿,給許多教會造成損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英美新教國家為何比天主教國家強大
    但更深一點的原因是,英國是加爾文新教國家,他們接受了改革後的新教商業倫理,不受羅馬教廷的威權約束,後來又把新教帶到他們的殖民地;而西班牙與葡萄牙是天主教國家,他們沒有接受新教改革,繼續按照羅馬教廷規制的等級秩序組織社會與經濟,就這樣,他們的拉美殖民地也繼承了天主教傳統。新教國家和天主教國家怎麼差別這麼大呢?
  •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一些區別
    天主教核定英譯本《聖經》中一篇《朱迪斯記》裡,有一位女英雄--朱迪斯,也叫友弟德。以她名字命名的聖經傳記敘述了亞述王的重要軍事戰役。他在尼尼微地區為王,以侵略和奴役周邊各個民族的方式擴張自己的國土。這是一個強大而不可戰勝的敵人,他正在撒播死亡與毀滅,威脅以色列子民的性命。
  • 東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到底是怎麼來的?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佛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其實是對信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的統稱。公元1世紀,基督教誕生於羅馬帝國統治下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中,最初被認為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信徒基本為猶太人,但由於教義和禮儀等方面與猶太教的不同,逐漸從猶太教中分離出去,形成基督教。
  • 冷歷史:天主教為何追殺新教教徒?新教說信上帝不用交錢
    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昔日的基督國教被劃分成了兩部分,分別為號稱包容天下人的西羅馬帝國教會天主教和以正版自居的東羅馬帝國教會東正教。羅馬帝國經過幾百年的分裂,開始時東西羅馬帝國的實力還較為相當,實力的相當使得雙方「統一羅馬」的野心戰爭從未爆發。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兩國的實力懸殊起來,雙方教會天主教與東正教又都稱自己才是「正宗」的基督教,誰也不服誰,這加快了大小戰爭的發生頻率。
  • 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新教是什麼關係
    基督教是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在內的宗教慨念。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傳說的耶穌創立於公元1世紀。1054年後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兩大派。16世紀時,宗教改革,天主教內部再度分裂,出現了許多脫離舊天主教的不同的新派系,主要的有路德教、加爾文教和英國國教。這些新派系被統稱為新教。
  • 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有啥聯繫?
    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與伊斯蘭教、佛教共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三大派系,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現如今的基督教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教派,在當今社會,我們所提及的基督教其實包括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
  • 天主教、東正教、新教, 基督內部教派你分得清楚麼?
    目前基督教內部主要有三大支派,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天主教源於羅馬公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學、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綱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說起「天主」這詞的來源,明朝萬曆年間,禮部尚書徐光啟與利瑪竇等耶穌傳教士討論,取自中國古話「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
  • 天主教和新教的教義分歧:行善積德是不是救贖必要條件
    在16世紀、17世紀之間,天主教和新教開戰,二邊的教徒殺紅了眼,造成了幾十萬人喪命。比如說,在歷史上有過記載的「聖巴塞絡繆大屠殺」(又譯為:聖巴託洛繆大屠殺),1572年8月23日夜裡(有的說是24日凌晨),法國天主教徒襲擊了法國新教徒,短短24小時之內就有5千到1萬新教徒被殺(其後3個月不到的時間,死難者有7萬到10萬人)。
  • 穆斯林國家多次西徵,與天主教國家對抗,為何從不北上攻打東正教
    寫在前面:穆斯林國家多次西徵,與天主教國家對抗,為何從不北上攻打東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宗教,保守估計,全世界基督教徒的數量達到了25億。由於整個人類社會也只有75億人,所以基督徒數量佔人類總數的三分之一,世界上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基督徒。
  • 探討丨當新教的「五個唯獨」遇上天主教的「五個不」……
    天主教說不會,因為聖經和聖傳都是由神職人員來解釋的,最終的權威自然是歸到教宗頭上,所以我們覺得會不會衝突不重要,教宗說不衝突就不衝突。所以以前天主教平信徒是不能讀聖經的,現在是不能自己解釋聖經。這也是為什麼中文版的天主教聖經那麼不常見,APP也很少,雖然他們翻譯的很優秀。這樣當然也有些好處,天主教異端就很少。
  • 康熙接見羅馬教廷使者13次後,為何立即禁止天主教?他怕什麼?
    從國家層面來講,中國的統治階級對宗教其實也是持寬容態度的,甚至包括武則天時期,武則天一心推崇佛教,但都沒對其他教派進行打壓就可想而知。當然,「滅佛運動」除外,也就是佛教講的「三武一宗佛難」,這其實並不是宗教問題,而是政治和經濟問題,所謂「滅佛」,其實根本就沒有宗教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
  • 克裡米亞戰爭——一場天主教、新教、伊斯蘭教與東正教之間的戰爭
    或者說俄國人為何如此鍾情於克裡米亞呢?克裡米亞在俄國人眼中是一塊聖地公元988年,最早的羅斯人領袖——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在克裡米亞南岸的赫爾松涅索斯城外(今塞瓦斯託波爾)接受了東正教的洗禮。從此,所有的基輔羅斯人逐漸皈依了東正教,而拜佔庭文明和斯拉夫人也正是從這一刻、這一地開始融合。因此,克裡米亞被奧斯曼帝國佔領,對於俄羅斯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 一把捋清: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和猶太教的錯綜關係
    基督教內部又有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外部跟猶太教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今天咱就把樓上四個的關係從頭捋清楚。最早,只有亞當和夏娃,因為他們偷吃房東的水果,被趕了出來。他們的一個後代叫諾亞,造了艘船叫諾亞方舟,結實耐用,拯救了整個銀河系。諾亞的一個後代,叫亞伯拉罕,故事從這裡開始了。
  • 天主教
    然而,從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20年的時間裡,臺灣天主教的信徒人數一直在30萬左右徘徊。而在此期間,臺灣人口直線上升,這意味著天主教徒在總人口中的比例降低。顯然,天主教會遇到了某些困難。針對這種情況,臺灣「主教團」委託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對天主教在臺灣的現況及其發展趨勢做了一次調查研究。
  • 東正教和天主教同為基督教,為何要分裂兩半?哪個才是正宗?
    說到基督教,大多數的人都會想到天主教、東正教以及新教,正是因為這三個基督流派鼎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地位,可是對與這三個宗教,中間有太多的區別,到底哪個才是基督正統呢?首先我們來看名聲最盛的天主教,天主教是基督教西傳後的統稱,也可以說是誕生最早的教派。
  • 身為皇帝,為何放棄了自己的信仰,公開宣布信仰天主教?
    一切都在致力於保持宗教和平,這一協議在查理五世時達成,由兩個互相補充的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教區保留權,即對新教迅速傳播的限制,另一部分則是斐迪南的聲明,即保證天主教貴族統治下新教團體的安全—也就是對天主教的限制年復一年,維持這一和平協議變得越來越困難;一方面新教在歐洲諸國迅速傳播,影響力擴大;另一方面,天主教召開了脫利騰大公會議,更加強調其統一性,加強了中央集權,更有力量的教廷可以信心滿滿地應付所有的叛教者
  • 天主教歷史及中國天主教的歷史
    天主教亦稱公教、羅馬公教、羅馬天主教。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新教、東正教、天主教統稱基督教。在中國,基督教一般只指新教,不包括東正教和天主教。由於新教在我國稱基督教(俗稱耶穌教〕,基督教一詞遂產生了兩種涵義:一是指世界性公認的基督教各派總稱;二是指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產生的新教。
  • 世界天主教國家一覽,值得一看!
    波蘭 波蘭是中歐國家,波蘭95%的人口信奉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就是波蘭人。其餘的5%人口屬於東正教或基督新教。德國人34.2%信仰天主教,34.5%信仰基督新教。 美洲 北美的墨西哥、古巴、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貝里斯、薩爾瓦多、多米尼加、蘇利南、哥斯大黎加等,南美的阿根廷、智利、秘魯、哥倫比亞、烏拉圭、巴拉圭等國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國家,整個南美洲幾乎完全是天主教的世界。
  • 香港佛教聯合會向天主教香港教區聖神修院贈送大藏經
    香港佛教聯合會向天主教香港教區聖神修院贈送大藏經 2010年12月16日 18:12:00 佛教在線 點擊:0次 香港佛教聯合會向天主教香港教區聖神修院贈送《大正新修大藏經》、《卍續藏經》及《乾隆大藏經》各一套
  • 天主教可一點都不開放
    西方教會代表羅馬教廷,被稱為天主教;東方教會代表君士坦丁堡教廷,被稱為東正教。1517年,基督新教是在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中,從天主教獨立出來。在中國常常被提及的基督教指的是基督新教,也叫做「耶穌教」。天主教與東正教區別天主教與東正教,主要是因為羅馬帝國東西部分在各種事務,如社會風俗、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而逐漸相互分離。二者也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