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自8月12日起,韓國新冠肺炎疫情以「愛第一」教會為中心再度爆發。截至目前,同該教會關聯的確診病例累計已達676人,涉及到的公共場所也擴散至114處。
針對現狀,韓國《韓民族》日報的宗教專業記者趙賢提出疑問,此前全韓各教的宗教活動均已重啟,天主教堂有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做主日彌撒,佛教寺廟也舉行法會,可為何唯獨「愛第一」教會所屬的新教教會出現了這麼多確診病例?
「愛第一」教會教堂 韓媒圖
趙賢認為,首先韓國新教有著遠超其他宗教的傳教熱情。打個比方,在他們的各大宗教裡,天主教常被比作政府機關,佛教被比作事業單位,新教就相當於個體戶。
天主教有「教皇廳-教區-教堂」這樣一套中央集權式的組織架構保障,教士和公務員一樣,不必拘泥於個人成果,也不必約束教徒去教堂或強迫他們捐款。
佛教也有「總務院-教區-寺廟/庵」這樣一套中央集權系統,但不像天主教那樣嚴格。僧侶們天性追求自由,對教徒的管理也比較寬鬆。
新教則不然,他們有數百個教團林立,每個教團都擁有很強的特性,其成敗取決於牧師的能力。所以,新教教會在信徒管理、傳教、捐獻等方面傾注的熱情就遠遠高於其他宗教。這也就是為什麼每當政府限制宗教設施聚會時,天主教和佛教都會聽從而不會提出大的異議,新教的牧師們總會不滿地說:「為什麼不去管餐館、酒吧、咖啡廳,單單阻止教會的小型集會呢?」
韓國一天主教堂(上)同新教教堂(下)的場所對比
趙賢還稱,在韓國,新教教會的熱忱足令別國基督徒瞠乎其後。教徒們每天凌晨聚集在教堂裡舉行晨禱,禮拜後還要一道進餐,這種場面在其他國家是看不到的。
晨禱類似於在醬缸臺撒上井華水祈禱的韓國傳統文化。進餐本來是興起於寺廟,但越來越多的教會開始安排禮拜後進餐,承繼了聚在廂房共享感情的傳統面貌。齊聲祈禱在韓國教會也司空見慣,除了美國南浸禮會和非洲部分地區等,這種做法在別國也屬罕見。
新教教會的教堂同寺廟跟天主教堂相比建築物單位面積容納的信徒人數也較多,如果不戴口罩而進行禮讚、齊聲祈禱或一道進餐,很有可能會飛沫四濺。特別是大型教會,10家組成一區域,100家編成一教區,以點(細胞)組織為中心,每周舉行幾次聚會,教民之間的接觸頻度與其他宗教相比要高出很多。
今年2月大邱新天地教會相關新冠疫情擴散後,大部分老教會忠實地服從政府的防疫方針,在禮拜堂內「保持社交距離」,同時開展在線禮拜。不過新教內部非常擔心由此導致信徒脫離。韓國教會總聯合會今年將5月31日定為「韓國教會禮拜恢復日」,並開展宣傳活動,號召「所有信徒像以前一樣到教會做禮拜」,這個做法也反映了這種緊迫感。
韓國教會總聯合會下屬的一位牧師說:「大多數教會即便到場信徒和捐款減少造成運營困難,仍遵守防疫指南,但部分教會舉行復興會與修煉會,進行禮讚和祈禱,甚至一道食宿,給許多教會造成損失。」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