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撿到幼鳥,未睜眼的幼鳥張嘴求餵,網友:麼感情的吃飯機器!

2021-01-08 萌寵生活匯

家裡的鳥生寶寶了,幼鳥如何餵養你清楚嗎?

建議儘量不要用手突然抓他,此動作會造成幼鳥受到驚嚇。

請每7~8小時給予愛鳥溼熱的餌料。餵食幼鳥以8分飽最適宜,嚴禁過飽造成雛鳥嗉囊破裂。餵食器具建議用湯匙,如果使用注射器請注意注射力量避免鳥兒氣管破裂。嚴禁以冷水衝泡飼料。請定時清理幼鳥的排洩物。飼料以熱水衝泡,待溫度降至40度再餵予雛鳥。如果小鳥軀體沾到飼料,請用溼熱棉花(紙巾)擦拭,禁止用冷水清洗鳥體。請不要將風扇對著幼鳥吹。如果氣溫變化頗大,請提供保溫器具,避免幼鳥鳥體失溫而導致死亡。如果幼鳥健康不慎出現問題,請儘快將愛鳥帶至專業的鳥禽獸醫師看診。

近日,一網友撿到一隻未睜眼的幼鳥,帶回家餵點雞蛋黃,小鳥可能是真的餓了,伸著脖子一直張嘴要吃的,看著十分讓人心疼!

這件事被分享到網絡上以後,網友們紛紛評論:

「幸福的小麻雀,因禍得福了,以後不用風吹雨打去覓食了」

「儘量用木屑或紙條吧,棉花容易鉤斷它的小指甲」

「鳥:好餓好餓好餓好餓!」

「真的求生欲很強啊,看起來」

「不說這是什麼我都看不出來真的!」

好了,以上就是所有內容,本期的話題是:你知道如何餵養一隻小鳥嗎?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大家點讚評論加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市民撿到幼鳥悉心呵護,觀鳥協會會長:為烏鶇幼鳥,建議放生
    楚天都市報5月21日訊(記者滿達)5月21日上午,江漢區唐家墩街西橋社區警務室工作人員杜先生反映,他在警務室門口撿到一隻幼鳥,經查詢他認為是國家「三有」野生保護動物紫翅椋鳥,他希望這隻幼鳥得到妥善安置。
  • 成都:4隻幼鳥來到辦公室 多人當起了「鳥媽媽」
    細心照顧  餵泡軟的小米還帶幼鳥回家過夜  擔心雜草編織的鳥窩不牢固,「鳥媽媽」們找來一個大紙箱子,將鳥窩和4隻幼鳥放進去。剛出生的幼鳥吃什麼?「鳥媽媽」諮詢了身邊養鳥的朋友,大家掏錢買了小米,「用溫水先泡軟,然後用吸管喂。」
  • 撿到幼鳥要送去救治嗎 林業部門發聲:儘量別動
    四五月份是鳥類繁殖的高峰,最近經常有市民撿到幼鳥發現幼鳥、撿到幼鳥,要送去救治嗎林業部門發聲:儘量別動本報記者 施雯通訊員 徐志剛 「5月16日,有位市民來電說,自己在上塘河邊發現一隻幼鳥,希望送來救治。
  • 牆洞中撿到三隻幼鳥
    (記者陳奇雄 實習生王一凡)一名男子給別人家安裝空調時,從牆壁上一個廢棄的管線孔中撿到了三隻幼鳥。他把它們帶回家中暫養,併到地裡挖蚯蚓及購買麵包蟲餵給它們吃。他不知道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該如何處理這些幼鳥。    市民徐先生是東湖風景區鼓架村人,是一位空調安裝工。他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本村一戶人家有一棟私房。
  • 如何挑選手養虎皮鸚鵡幼鳥
    手養一隻虎皮鸚鵡幼鳥,是不少虎皮鸚鵡愛好者渴望的事。由於各種原因(例如環境)的影響,不少人會選擇購買未出窩的鸚鵡幼鳥。但購買幼鳥回家後,不少人發現自己買到了病鳥、殘疾鳥。那麼今天就來說一下購買虎皮幼鳥需要注意的事項。迎接一個小生命的到來,你需要做好一些準備工作。1、保暖箱,夏天32攝氏度以上可以不加溫,其它時間,尤其是冬天,必須做好保溫工作。
  • 市民撿到7隻夜鷺幼鳥送動物園 結果好心辦壞事
    因為,這麼小的幼鳥需要母親的餵養,人工餵的飼料,無法替代『母鳥』的胃液,不能滿足幼鳥的生長需求」,11日,鎮江世業洲開心動物園負責人王金龍告訴記者,面對丹陽好心市民送至動物園的7隻夜鷺幼鳥,動物園方也有點束手無策,「其中有一隻幼鳥,已經快不行了」。
  • 如何手養鸚鵡幼鳥
    1、食物溫度鸚鵡幼鳥需餵食奶粉,適當的奶粉餵養溫度應控制在38到40度之間。如果溫度過高,會導致鸚鵡幼鳥鸚鵡灼傷。
  • 八哥幼鳥從蛋中孵化,破殼而出的場面似繭化蝶
    破殼而出的八哥幼鳥親鳥餵養的八哥親人機率在三者之中最低,成活率也最低,當然還要看八哥親鳥生幾窩了?如果是兩窩以內,那麼親鳥餵養八哥幼鳥也會更加盡心盡力,畢竟對鳥類來講餵養兩窩還是很輕鬆的,而且不會出現淘汰弱雛的現象,所以從體質上來講,親鳥餵的還是佔了很大的優勢。
  • 雌性虎皮鸚鵡在哪些情況下會出現不餵幼鳥的現象呢?
    母性不僅僅只體現在人類身上,在動物中也同樣存在,但是在一些鳥類中也存在種鳥不餵小鳥的現象,我們今天就拿虎皮鸚鵡來舉個例子,飼養過虎皮鸚鵡的朋友們對比應該比較了解,雌性虎皮鸚鵡繁殖往往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比如說一對虎皮鸚鵡能夠出一窩8顆蛋,然而最終成活下來的幼鳥卻很可能只有兩三隻那麼多
  • 這個季節居然還能見到噪鵑幼鳥
    求食噪鵑嗓門大,哺育何曾隨爹媽。鳩佔鵲巢恨千古,至今不認親生娃。 ——2020.9.23《噪鵑幼鳥》快十月份了居然還有噪鵑幼鳥張嘴求食,追到枝密深處了,沒有觀察到那位可憐的養父母是什麼鳥種。
  • 幼鳥如何餵養?淺談雛鳥的飼養方法!
    一、保持飢餓感,前提是在不影響發育的情況下假如一隻幼鳥,索食的頻率是一小時一次,那麼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延長20分鐘進食。一般老鳥就是用這個辦法誘導小鳥自立。當小鳥羽毛見豐滿的時候,用飢餓教導小鳥自己覓食,所以在小鳥自己會吃軟食前,不要都餵飽它,不然它就失去了生存的動力。
  • 【幫助】市民撿到小幼鳥,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新聞節目視頻,請點擊觀看)市民郝女士給我們新聞夜班打來電話,說她撿到了兩隻類似貓頭鷹的小幼鳥,實在不知道怎麼辦,希望記者能幫這兩個小傢伙找個新歸宿。畫面中的這兩隻小萌物就是郝女士撿回來的小幼鳥。只見兩隻小傢伙蹲在紙箱裡,嘴巴彎彎尖尖的,眼睛又大又圓,怯生生地看著外面。特別招人喜愛。郝女士告訴記者,這兩隻小幼鳥是她同事兩周前外出遊玩的時候撿到的,由於沒有經驗,不知道如何處理,特意送到他們家的。
  • 293隻野生幼鳥被抓,黑心養殖戶竟用來餵蛇
    幼鳥不但沒有捕食能力,也幾乎沒有任何一點防禦能力可以抵擋外界的危險。它們只能依靠隱蔽的鳥窩和高高在上的地理優勢。但是再好的地理優勢,也防不住有心的動物和一些「有心人」。湖南株洲有一唐姓養殖戶,他們家不養豬也不養牛,他們家以養蛇為生。我們都知道,蛇是血食動物,野外吃的都是癩蛤蟆,老鼠,青蛙之類的動物。
  • 從雛鳥到成鳥,幼鳥的成長階段有哪些?收下這份幼鳥飼養手冊
    晚成性鳥類:晚成性鳥類的特點是孵化期短,破殼後未發育完全,幾乎沒有感官,全身光裸或絨毛極少。需要親鳥長期提供能滿足其發育的溫度和食物,留巢期較長。我們用一張圖來說一下早成鳥和晚成鳥的區別。指未發育完全沒有離巢的鳥。幼鳥。感官發育完全至第一次換羽之前的鳥。亞成鳥。第一次換羽後至性成熟的階段。成鳥。完全成長已經有生育能力的鳥。
  • 如何正確的餵食幼鳥
    剛剛提到鸚鵡幼鳥有個大嗉囊,這可是我們身為主人的福音,因為你不需要像「軟嘴鳥」(如:白頭翁)的鳥媽媽一樣,一天到晚就是餵不飽嗷嗷待哺的幼鳥,因為軟嘴鳥的主食是水果、漿果或小蟲子,而軟嘴鳥的嗉囊非常小,小到你會覺得好像沒有嗉囊一樣,所以幼鳥就必須一直不停地喂。真是辛苦。所以,除了愛護野鳥之外,養它們的幼鳥可是一件苦差事,大家就不要養了吧!哈哈,一不小心我又把話題給岔開了。
  • 幼鳥離巢高峰季到,救助不當反傷鳥:發現「病弱」野鳥「不要管」
    近一周來,無錫野生動物救助中心的謝決明每天給一對紅隼幼鳥餵完食後,就急忙趕去放生點「張張」那隻讓他放心不下的「小白鷺」:半月前,這隻受傷的白鷺幼鳥被人送往救助中心,目前已基本痊癒,但放生後它卻遲遲不願離開——因為放生地附近食物資源很豐富,有點捨不得走了。眼下正是幼鳥離巢季,不時有熱心市民「撿」到幼鳥。
  • 辦公樓下撿到青腳"怪鳥" 專家鑑定為夜鷺幼鳥
    昨天上午,讀者郭女士來電反映她在公司樓下撿到一隻「怪鳥」。   記者昨天在萬源路2163號郭女士的辦公樓裡見到了這隻「怪鳥」。鳥身長大約30釐米,羽毛為灰黑色,眼眶周圍有淡綠色的暈,黑色的鳥喙不僅很長還很寬,最奇特的是一雙碧綠色的腳。   據郭女士介紹,這隻鳥似乎受了傷,飛不高,只能低低地飛很短的一段距離。為了讓它養傷,她把鳥放在紙板箱中,餵它吃麵包屑和水。
  • 如何手養鸚鵡幼鳥(新手掃盲文章)
    一、鸚鵡幼鳥餵食建議1、食物溫度鸚鵡幼鳥需餵食奶粉,適當的奶粉餵養溫度應控制在38到40度之間。如果溫度過高,會導致鸚鵡幼鳥鸚鵡灼傷。2、餵食份量當鸚鵡幼鳥第一次餵食時,少量餵食,讓它休息好。不要急於和他一起玩。等觀察其嗉囊順利消化全部食物後,就可以正常餵食了。以八分飽為重點,更喜歡少量多餐,一次不餵太多。
  • 市民小區內撿到斑鳩幼鳥 專家建議餵養幾天後放生
    昨晨,家住漢口的董女士在小區內遛狗時撿到一隻不知名的野生雛鳥,卻不知該如何處理。武漢動物園專家表示,該雛鳥應為山斑鳩幼鳥,屬「三有」保護動物,建議其餵養幾天後放生。昨日7時20分,家住武漢市江岸區百步亭花園幸福時代小區的董女士在小區內遛狗時,突然發現路上有一隻灰色的雛鳥(如圖)。
  • 很幸運地拍到了白頭鵯給幼鳥餵食
    繼前幾天看見黑水雞幼鳥、喜鵲幼鳥、烏鶇幼鳥後,這次在草地上拍到了白頭鵯幼鳥。    白頭鵯幼鳥離巢後,親鳥還會繼續給它們餵食,但餵食的地點、時間都沒有規律可循,且餵食的時間很短,可以說只在瞬間。所以親鳥給離巢的幼鳥餵食這種現象是可遇而不可求,比較難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