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華夏民族生活的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時間跨度幾千年的燦爛文化。不僅如此,古代中國是世界文化交流的核心地區,也正因為如此,大量的外國人跋涉幾千裡來到中國,並且,在中國定居生活、成親、繁衍子孫後代。在我國保留下來的史料文本中曾經記載了很多這樣的事跡。
今天我們說的就是這樣一個外國人,這位外國人來自中印度,並且是一位和尚。
這位從印度來的和尚在我國通史中有著明確的記載,記載中說:他聲稱自己活了一千零七十二歲,而且,和禪宗始祖達摩有著深厚的友誼。這件事詳細記載於清代浙江本地編纂修訂的《浙江通史》,這種作為地方史料記載的資料可信度還是很高的。
在這本通史的一百九十八卷當中說:
當時有一位來自天竺的僧人,據鄉人流傳的說法,這位僧人在出生的時候,他的左掌就握起呈拳狀,並且,在他左手裡握有一個珍珠,他左拳一直握到七歲,七歲那年他剃掉自己的頭髮,出家修行,左掌也就張開了,從而露出了手中一直握著的珍珠,將珍珠恭敬虔誠地獻到了佛祖的面前,也是在這時,他第一次雙手合十頂禮膜拜。
於是,就因為此事他被當時的人稱為「寶掌和尚」。
這位印度僧人大概出生於公元前四百一十四年,這個出生的時間和佛教的創立者釋迦摩尼出生的年代大致相同,相當於我國的戰國時期,這兩人出生時間相近,甚至前者還與佛祖有過約定。公元前三百八十六年,釋迦摩尼圓寂,寶掌在佛祖生前曾經和他約定,自己要活到一千歲。
傳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他跋涉幾萬裡從今天的尼泊爾來到中國時,就已經是好幾百歲的高齡了。並且,在他來到中國之後,他也並不是一直到處閒遊。起先,他先是在四川峨眉山上修行參禪,後來,他又離開四川去往五臺山,再後來,又去了衡山和廬山。
寶掌在南方居住修行的時候,曾經和禪宗的創立者達摩祖師有過很多次愉快的交談,兩人經常相聚在一起,互相表達自己關於佛法的一些觀點,久而久之便成為了交情很深的好友。但是後來,達摩離開了南方,從那之後兩人便再沒有見過面。
那麼,為什麼浙江通史中會有關於寶掌的記載呢?
這是因為這位印度僧人曾經在隋唐兩朝時期來到了浙江省,他在浦江一帶生活了五十多年。就在這裡居住的五十多年當中,他遊覽了很多當地的風景名勝,也因此留下了能夠被記錄下來的活動線索。之後,寶掌又離開了浙江,去五臺山繼續拜佛修行。一直到了唐代貞觀年間,他又回到了浙江,又回到了他曾經在浦江生活過的地方,他在這裡一直居住到唐高宗顯慶二年(即公元六百五十七年)。從而,可以計算出來,這一年寶掌和尚已經一千零七十二歲了。
這一年的七月初七那天,他自己親手捏了一個泥人,泥人的臉就是他按照自己的樣貌捏出來的。然後,他將自己收的,還在人世的弟子們都叫到自己面前,平靜地對弟子說:「我曾經和佛祖釋迦摩尼有過這樣一個約定,說是我要活一千歲。而現在我已經活過了一千歲,並且,還多活了七十二年。算算日子,我也該走了。」
七日之後,他又甦醒過來,並囑咐徒眾說:「我滅度之後,你們就在這裡修塔供養。日後,會有人來迎接我的遺骨回歸中天竺。希望你們要切切注意,不要拒絕啊!」他就這樣和自己的弟子們囑咐交代了一番,然後就闔上自己的雙眼,滿足而又平靜地圓寂,離開了人世間。徒眾們謹遵遺命,就在若耶溪的南岸建塔,掩葬千歲和尚的真身。每當風雨交加的時候,墓塔會放出亮麗的光來。
到了龍朔二年(662)五月初五日,正好有一位印度僧人來到,環繞師塔頂禮,塔門自動打開,人們看見塔內大師的真身舍利放出耀眼的光芒,寶骨潔白莊嚴,帶有明亮的紅色紋理,令人肅然起敬。那位印度僧人禱禮完畢,提起千歲和尚頭骨振動著,那全身的骨架關節緊密有系,沒有一塊散落。印度僧人把骨架放入池中漂洗後,仔細藏入包裹,背負著向西而去。這時,天空雲霄中顯現出種種瑞相,還隱隱傳來美妙的佛音梵曲,多日不絕於耳。洗骨池至今還在舍利塔的左邊。
現在我們這些後人再看這位印度僧人,他一千零七十二歲的壽命比歷史傳說中的彭祖的壽命還要長得多,就是張三丰也比寶掌和尚差得很遠。仔細想想,這一千多年的壽命怕是只有韓國人的祖先檀君可以匹敵了。在韓國現在流傳下來的歷史記錄和各種各樣的傳說中,檀君的壽命是一千九百零八歲,這個壽命足足比寶掌和尚還要多出八百三十六年,這可真是單單只靠一張嘴,牛皮不怕往大了吹。
如果是檀君這個人是真的存在的話,那他這樣的人生簡直就是漫長的可怕!
然而,不管後來的人怎麼懷疑這其中的真假,寶掌和尚活了一千多年的傳說最終還是流傳、被記錄了下來,並且,後人還根據這一千多年的壽命給他起了個「千歲和尚」的綽號,他的事跡也被改編成各種各樣的奇聞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著。
查閱千歲和尚生前所經歷的地方有數十餘處,處處都已建成了寺廟,唯有黃梅雙峰老祖寺最為莊嚴壯觀。因為是在四祖、五祖於黃梅弘揚佛法之前所建,而千歲和尚年歲又最高,所以,後人都尊稱為老祖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