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雞西人來說,興凱湖就等於當壁鎮。
缺少遊樂環境的八十年代,滴道的團山子水庫都成了全市的休閒大公園,各廠礦學校企事業單位扛著紅旗騎著車,到水庫邊對著一湖人工水搞「團建」,拔河找寶智力競賽,野餐遊泳跳搖擺舞。開心著呢!
隨著經濟走強、視野拓寬,雞西人把遊玩的目光伸向外區縣的當壁鎮,那裡是興凱湖距離雞西市最近的一個點。興凱湖在黑龍江東南部,距密山市35公裡,差不多是版圖的雞頭位置,最邊境了。
當年,密山縣還沒有劃歸雞西市。我們去興凱湖,等於去外地。有條件的單位紛紛包旅遊大巴前往當壁鎮,去吃全魚宴,在湖邊做遊戲,吃飽喝足之餘對著無邊無沿的大水望湖興嘆,真大呀!
但是,三十年後的今天,我再次回到雞西,對親友說我要去趟當壁鎮,帶沒去過的親友看看興凱湖,這是要被譏笑為落伍的。是的,現在都去新開流鎮了,誰還去當壁鎮!
為什麼呢?
一
一探便知。
我們開上車,先被導航引到雞虎高速路,路上空蕩蕩一馬平川,車影皆無。原來牡丹江以東的龍東地區和大慶以北的龍北一樣,經濟欠發達、物流不活躍,高速路空蕩蕩,幾公裡內都沒一輛車。
到了位於雞西和雞東之間唯一的機場,叫興凱湖機場,我們索性下了高速,沿著國道走,居然也車少路暢。
一路來到大名鼎鼎的當壁鎮,沒幾戶人家,這麼多年過去,鎮子依然沒發展起來。先去吃飯,為當地旅遊經濟做貢獻。結果挨宰了,明明看菜單點菜,結帳時笑盈盈的老闆娘還是把每個菜加價十元,解釋說那是淡季價格,菜單沒來得及換,現在啥都漲價啊……明白了,當壁鎮,遊客放棄你是有理由的!
遠望邊境線鐵柵欄內有列隊的軍人帶著軍犬在巡邏。決定去湖邊,不想被一道景區大門給攔住了!
原來,有個叫「景區管委會」的機構把當壁鎮的靠湖一側全圍了起來,賣門票。不買票就不能看湖!
切,又來這套!
最討厭把自然山水圍起來由一小撮人把持的寄生行為,開什麼「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溼地公園」「國家草原公園」。大自然憑啥用你收費,你真的給建設好保護好了嗎?
大興凱湖南北長達100多公裡,東西寬達60多公裡,面積4380平方公裡,我不信你小小的當壁鎮有本事把整個湖圍起來賣錢。我們掉頭上路,環湖前行。公路兩岸都是溼地沼澤,有高大的蘆葦,有清澈的河塘,有陣陣飛翔的白鷺,和一望百裡的闊野和藍天!
二
車在環湖公路前行,沿途有無數個通往湖邊的小路,隨時都可以停車去湖濱休閒。
沒被景區圍擋的湖濱,還是原生態的湖岸,有人遊泳,有人燒烤,有人睡覺,有人打牌……老百姓都知道趨利避害,知道啥錢兒該花,啥錢兒不該花。
興凱湖唐代稱為湄沱湖,以盛產「湄沱之鯽」馳譽;又因湖形如「月琴」,故金代有「北琴海」之稱;清代後改為興凱湖,「興凱」為滿語。興凱湖是淺水湖,平均水深3米,最深處據說只有十米。
在密密的林間忽然發現興凱湖賓館。
一看就是政府接待機構,必須進去逗留下。各大旅遊城市,都有這樣的園林式或庭院式的行政級別非常高的國賓館,都有接待高層領導人和名人要人的經歷。工作關係,我住過一些偉大領袖曾經入住過的「1號樓」之類,深得其中精髓。此後,凡遇到這種賓館,有機會住就住,沒機會住也要進去遊逛一下。
果然,裡邊別有洞天,世外桃源一般,原始森林、巨大草坪、潔白的殖民地式建築、守著海濱一樣的私家湖岸,接待人員一看就是軍方的士兵。興凱湖為中俄界湖,從水面看,三分之一的面積在我國一側。
但是,從岸邊看湖,已經是浩浩湯湯無涯無際了。我哥說,要是這樣的湖濱,花錢我也願意逛。
在這個賓館裡的各處兜兜逛逛了許久,我們才戀戀不捨地離開。
三
繼續驅車前行,路過一個看著很像頤和園九孔橋的橋,就到了傳說中的新開流景區。哦,原來這個景區不收費,難怪現在雞西人都來這裡!
要說不收費也不盡然。畢竟景區需要管理的,至少秩序需要維護,雖然垃圾清理並不及時。但管理水平,在這鄉間還需要上檔次。同一個停車場,第一天去沒見人收費,第二天不放心問了幾個司機。有的說,沒人收啊,一大早來了呆到下午也沒人收;也有人斬釘截鐵地說,收費啊,剛才車一開進來,那個小孩兒就來收費了。我一扭頭,可不嘛,在車縫裡有個穿保安制服的胖小子坐那發呆呢,全然不管車來車往的。看來,收費還是不收費,真是看他心情。
那個巨大觀景平臺也是,第一天下午,我家人都大搖大擺上去了,以為是免費的。第二天我再想上的時候,開始有人攔阻了。據說,湖邊燒烤也是這樣,是否有人收費完全都是隨機的、憑運氣的。
無論怎樣,沒人粗暴地把大自然圍起來賣大門票,就已經不錯了。個別項目收費與否,遊客可以隨心選擇。
這裡也是有歷史的,有個6000年前的漁獵文明的曙光在此出現,據說是滿族人的祖先肅慎人的發祥地。我們能看到的是一個遺址的紀念碑而已。
我認為,真正的景觀是那個十裡長堤。在大興凱湖旁邊還有個小興凱湖,大小兩個湖之間是一條長堤。而大堤被茂密的樹林圍出一條景觀大道,叫十裡杏花。顧名思義,春天來的時候,路兩側是一片花海,車就在花海裡穿行。
路兩側的樹梢在頭頂相接,偶爾流出一線天,但景象已經像個巨大的綠樹的洞。我們在裡邊穿行,一心要開到盡頭,那裡是中俄邊境的崗哨。據說,還有個龍王廟。路左側,小興凱湖溫柔恬靜,魚躍鳥飛,帆影點點,湖水靜悄悄的,水面平如明鏡,是我國純粹的內湖;右側,大興凱湖煙波浩淼,天水一色,橫無際涯,氣勢磅礴,是中俄界湖。
而這,源於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的籤定。
清末,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令滿清王朝元氣大傷,1859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清帝國風雨飄搖。清王室倉皇出逃至承德,俄國間諜將此資訊通報給俄軍方。他們利用清朝的危機不費一槍一彈,分別逼籤和騙籤了《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
在後者的談判中,他們指鹿為馬地虛擬了一條白稜河,稱該河的土地為他們所有。中方勘測不到此河,就被俄國人騙走了興凱湖水岸7200平方公裡的土地。興凱湖由一個內湖淪為界湖。
現在,因為夕陽西下。眼前的綠洞,被塗上了金色。潔白的白樺樹幹,呈現出粉紅的色澤。日落時分,我們終於趕到了路的盡頭,一個嚴陣以待的軍事管理區攔在了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