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雞具有代謝旺盛、生長快、敏感性強、絨毛稀少、體溫調節能力差、消化機能弱、抗病力低等特點,該特點決定了雛雞營養水平、飼養管理、衛生消毒和防疫工作十分重要,注重雛雞的營養供給,加強飼養管理,是確保育雛效果的關鍵。
一、雛雞飼養管理關鍵措施
合理的全價配合飼料是育雛的物質基礎,但育雛期的飼養管理、衛生消毒和防疫工作也十分重要。
把握好「兩開」,做好「三控」和「三度」工作是育雛成敗的關鍵。
1、兩開:即雛雞的開水和開食, 要遵循先開水、後開食的原則。
雛雞出殼後還有一部分卵黃尚未吸收完,雛雞飲水能加速這種營養物質的代謝過程。開食飼料以營養豐富、易消化、適口性強的全價配合飼料為宜,飼餵次數根據日齡增加逐漸減少。由於雛雞消化機能差,所以不能過食, 若過食則會引起消化不良, 造成消化道疾病,餵八成飽則可。
2、三控:即控制好雞舍通風、光照和疾病的發生。
控制通風 雛雞在高溼、高密度飼養的條件下,育雛舍內由於呼吸、糞便及潮溼墊料散發出大量氨氣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使空氣受到汙染。而對雞舍通風的目的在於排除雞舍內有害氣體和更換新鮮的空氣以及保證適宜的溼度。通風前可先提高舍溫1~2 ℃,通風完畢降到原來的舍溫。
控制光照。 光照可促進雛雞採食飲水,增加運動,促進肌肉、骨骼的發育,預防疾病,提高生產性能。 肉仔雞1~2日齡每天連續24小時光照,而後每天23小時光照、1小時黑暗,
控制疾病發生。幼雛個體小,抗病力差,為了減少雞病的發生,要做好雛雞的雞病防控工作。注意搞好育雛舍及其周圍環境的衛生;墊料要勤換勤曬,保持舍內空氣新鮮;飼料、藥物要嚴格按標準飼喂,嚴禁餵給發黴變質的飼料;若有病死雛雞,應及時解剖、診斷、防治,做到有病早治,無病先防,病死雞深埋或焚燒,嚴格消毒,徹底消滅傳染源。
3、三度:即把握好溫度、溼度和密度。
適宜的溫度是養好雛雞的關鍵。一般雛雞對溫度的要求是:1~3日齡為34~35 ℃,4~7日齡為32~33 ℃,7日齡後每周降2~3 ℃,直到20 ℃為止。
保持適宜的溼度。育雛舍內溼度過高或過低均不適宜雛雞的生長發育, 比較理想的溼度為:第1周齡相對溼度為70 %~75 %,第2周齡下降到65 %,從第3周齡開始,儘量保持在55 %~60 %。
注意雛雞群的密度。合理的飼養密度是保證雞群健康、生長發育良好的重要條件, 一般情況下是第1周時30隻/m2,第2周時25隻/m2,第3周時20隻/m2,第4周時15隻/m2,第5周時10隻/m2左右。 另外,雛雞的飼養密度還必須根據品種、季節、性別、雞舍結構、通風條件和飼養方式等靈活掌握。
二、雛雞全價飼料的配方參考
根據生產實踐,總結了以下適合雛雞使用的全價配合飼料配方,養雞朋友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參考。
1、0~2周齡雛雞料配方:玉米56.0 %,麩皮6.0 %,蠶豆4.65 %,黃豆粕20.0 %,菜籽餅3.0 %,胡麻餅3.0 %,魚粉3.0 %,食鹽0.35 %,預混料4.0 %。
2、3~4周齡雛雞料配方:玉米59.0 %,麩皮5.0 %,蠶豆4.65 %,黃豆粕19.0 %,菜籽餅3.0 %,胡麻餅2.0 %,魚粉3.0 %,食0.35 %,預混料4.0 %。
3、5~7周齡雛雞料配方:玉米62.0 %,麩皮6.0 %,蠶豆3.65 %,黃豆粕15.0 %,菜籽餅4.0 %,胡麻餅3.0 %,魚粉2.0 %,食鹽0.35 %,預混料4.0 %。
育雛管理是整個養雞階段的重中之重,只有打好育雛基礎,保證雞正常的生長發育,對後續雞群的管理才能更加省心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