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都市建築長出「綠屋頂」

2021-01-08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臺北市萬華雙園裡區民活動中心璞心園「綠屋頂」種植了多種綠植。(資料圖片)

說到屋頂,你想到的是寬大空曠的露臺,還是閒置雜物的場所?臺北市對都市水泥建築的屋頂利用,別有一番規劃。從2015年起,臺北市推動「田園城市」計劃,號召市民在屋頂種瓜菜,大樓頂上來耕田。截至2019年底,臺北市開發的「可食用綠屋頂」面積共近20萬平方米,約為27.6個足球場大小,不僅豐富了都市人的精神生活,產出數量可觀的有機果蔬,也增加了城市綠化面積,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可謂一石多鳥。

據介紹,目前臺北市的「綠屋頂」分三種類型,包括盆缽型、薄層型與庭園型。其中盆缽型佔比最大,大約90%的綠屋頂都選擇盆缽,造價每平方米約4000元新臺幣;其次為薄層型,臺北市政府機關大多都選擇薄層型;最後則是庭園型,因為要在建築設計時就得考慮建築物的防水隔熱等,所以很少人選擇。

推廣「綠屋頂」的臺灣七星農業發展基金會蔡其昌表示,都市內部雖然繁華,但可耕地稀少,「綠屋頂」的規劃,讓不少臺北市民能夠在城市中享受「開心農場」般的種菜樂趣。大多數民眾在「綠屋頂」上會選擇種植多年生的葉菜類,除了不太需要維護管理,也能自己食用,包括生菜、地瓜葉、木耳菜、空心菜等。

薄層型的「綠屋頂」則大多用在臺北市屬單位建築上。臺北市產發局農業發展科農企股股長童智全透露,產發局每年會投入700萬元新臺幣的預算用於開發「綠屋頂」。蔡其昌介紹,薄層型「綠屋頂」大多種植多肉植物、禾本科植物和馬齒莧品種,這3種植物的特色是耐旱,可以自然放養,不用澆水。

而庭園型「綠屋頂」最難上手,也較少人選擇,因為屋頂結構要能承載土壤和植物的重量,同時要設計排水系統與隔熱,因此房子若已經蓋好,就不太適合庭園型「綠屋頂」。

2020年,臺北市政府在市中心的大安森林公園內新增「綠屋頂」示範區。在大安森林公園兒童小舞臺旁,有種滿各式蔬菜瓜果類的盆缽型,也有以耐旱植物鋪成草皮的薄層型,還有歐式庭園風的庭園型。市長柯文哲表示,市府各級機關、學校的「綠屋頂」已達一定成果,下個目標要推廣到私人機構與家庭住宅,讓「田園城市」變產業。

臺北市工務局公園處園藝科長楊國瑜表示,「綠屋頂」除了可增加城市綠地,也有調節建築溫度、回饋公益甚至陶冶身心等好處。以校園的「綠屋頂」為例,平均可使建築物降溫0.5到4攝氏度,減少了校園空調的使用量,達到節能減碳效果。許多「綠屋頂」踐行者也響應公益回饋,將種植的蔬果轉贈養護機構、長照中心等單位。據統計,2018年就有347公斤的公益蔬果捐贈,還不包括許多鄰裡間共餐、共享的蔬果。楊國瑜說,近年來「綠屋頂」在臺北供不應求,越來越多民眾加入到種植「綠屋頂」的熱潮中來。(記者 汪靈犀)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1年01月02日 第 04 版)

相關焦點

  • 臺北「大巨蛋」復工!系全球室內巨蛋非對稱最大跨距的建築
    近日媒體報導,停工五年多的臺北大巨蛋將復工,若順利,將在2021年底竣工。臺北大巨蛋(Taipei Dome)是中國臺灣臺北市信義區一座興建中的都市開發區,位於光復南路、忠孝東路與市民大道之間,由臺北市政府以BOT模式交由遠雄集團旗下的遠雄巨蛋公司興建與營運。
  • 臺北大巨蛋停工1年成爛尾樓:看臺長青苔 積水處烏龜遊泳
    看臺長滿青苔 臺北大巨蛋又名臺北文化體育園區,是臺北市信義區一座興建中的都市開發區,在孫中山紀念館後方,主體為一座多功能室內體育場,為了跟早已經落成的臺北小巨蛋區分,因此稱為臺北大巨蛋。園區設置的項目除體育場外,另有做商業用途的商場、影城、飯店、辦公大樓、旅館等附屬設施。
  • 臺北中山堂是日本建築,西門町也是來源於日本地名
    不開玩笑,絕對做了一個體內的淋浴,那汗出的啊!一刻不停地出了三個小時。我的下一個目標是西門町我下一個目的地是西門町,距離二二八和平公園沒有多遠,而且這一路也有很多地方可看,然後就好了傷疤忘了疼,義無反顧地走出地鐵,向著熱鬧的大街昂首挺胸地走了過去。從二二八公園到西門町的路都屬於商業街,甚至街道格局都一模一樣,有點像大唐長安的西市,商業氛圍極為濃鬱的格子狀布局。
  • 【臺北藝文地圖 盤點臺北最具人氣的文青據點】
    臺北,作為臺灣的首善之區,無論從人文、美學還是生活節奏,都流露著濃濃的都市文藝氣息,堪稱是滋養文青的溫床。
  • 臺北距離創意城市還有多遠?
    英國傳通媒體執行長蘭德利日前訪問臺灣時指出臺北的城市建設問題,引起島內媒體關注。臺灣《新生報》24日發表社論指出,現在的臺北市,少了一些人味和傳統,所謂「傳統」,是使舊的和新的、固有的和外來的不斷對話,構成「新的傳統」、「活的傳統」,或許如此才是一個城市永續經營、保有生命力,而且迷人、吸引人的動力所在。
  • 臺北「國道」
    所以,相較於臺北市的其他馬路,這條歷史、人文、產業、建築的南北軸線更為可觀,細說從頭可是要幾天幾夜的。吖震中山北路早在清乾隆年間即已存在,到了光緒年間,隨著臺北盆地的開發,成為連接淡水、士林、北投的要道,不但是臺北城開發史中的重要經濟命脈,在日後都市發展過程中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 中國北市,穿過臺北,讓我們去領略中國臺北的風光吧
    臺北是臺灣省的六個直轄市之一,也是臺灣的政治、經濟、文化、觀光、工業、商業和傳播中心,臺北經濟發達,世界上最具權威的世界都市研究機構之一的GaWC被評為世界第一線城市,另外,2019年1月臺北市入選「2018年WFBA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排行榜,同月,臺北入選「2018年WFBA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排行榜,讓我帶您參觀這個不可思議的城市。
  • 【遊臺卡片】愛戀臺北5日遊(超詳路線),絕對值得收藏!
    淡水小鎮徒步悠遊淡水是不錯的賞玩方式,淡水街上一座座洋式、閩式、日式的舊建築,彷佛在訴說小鎮的悠悠往事-從公元1629年西班牙人進佔、1642年荷蘭人入侵,歷經清朝政府的統治及日治時代的歷史往事。中正路、真理街、重建街、三民街、清水街一帶,最能展現老街各時期建築特色。遊客尚可搭乘往返淡水、至八裡或至大稻埕間的渡輪,將淡水河風情盡收眼底。
  • 南港捷運站:幾米漫畫造就出的臺北最美捷運站
    圖為臺北南港捷運站的幾米漫畫展示。資料圖片臺北捷運現有6條線102個站,幾乎每一車站的設計、裝潢,公共藝術的設置都特色鮮明,與周遭自然景觀與人文社會緊密結合,充滿了濃鬱的文化氣息,讓人們在上下行走之間,就能看到美麗風景。這其中尤以南港站最為殊勝,被稱為「臺北最美的捷運站」,臺灣著名繪本作家幾米的作品《地下鐵》的意象被融入整個車站,人們走進南港站,就走進了幾米營造的虛擬世界。
  • 從多方面來看,臺北的龍山寺是一個施工嚴謹、雕工考究的建築
    來給大家講講臺北的建築吧,從多方面來看,臺北的龍山寺是一個施工嚴謹、雕工考究的建築。遺憾的是,後來多次修建,使原來格局盡失。近年寺廟的管理與發展都「向錢看」,想方設法吸引更多的觀光客,使得很多活動不再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雖然如此,龍山寺的香火卻依舊旺盛,每逢初一、十五,都有固定香客來此進香;每年元宵更有澳洲的人潮趕來看花燈;平時則有接踵而來的外國遊客,龍山寺儼然成為一座觀光廟宇。
  • 臺北「府城北門」的曲折命運,臺北僅存的清代城門遺蹟
    1884年,清朝在艋舺和大稻埕中間的地帶,建立了臺北府城,並設立官署,臺北市得以正式建立和發展。臺北府城一共有五座城門,北門是正門,從前還有甕城。現在的臺北府城早已經消失在歷史當中了,五座城門中的四座已經不知去向,僅僅在地圖上留下了相應的地名,如:西門、東門、小南門等。
  • 都市旅遊,中國臺灣省臺北市,你去過幾次
    位於中國臺灣的經濟教育部和中國的南部,與福建省相對,臺灣省的旅遊在全國也很受歡迎,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大規模綜合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館內各種文物的寶物大約有65萬件,來臺北旅遊了,這裡最有名的藏品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 來臺北必遊景點,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到故宮博物院,映入眼帘的「天下為公」很有氣勢。
  • 被稱為是臺北名片的步行街,臺北西門町,攻略上一定會有
    臺灣綜藝以他的生活化和語言魅力廣受關注,很有人氣,多虧了他這樣的節目主持風格,臺灣的生活和風景成為話題,更給人親近感,臺北西門町作為臺北有名的步行街,經常出現在偶像劇和綜藝節目中。西門町位於臺北萬華區東北,名字來源於日本,1992年命名,西門町可以說是歷史和現代化交相輝映的地方,從他留下的建築和氛圍中,可以感受到上個世紀人們的生活狀態,但是,這裡的遊客總是充滿活力,富有時尚感的年輕人,因此,這裡有著巨大的時代衝突,有著青年與上一代文化共存的獨特局面。
  • 遠雄申請大巨蛋防火避難變更 臺北市:"依法"行政
    華夏經緯網6月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遠雄申請大巨蛋第2次防火避難性能設計計劃書,「內政部」8日核發認可通知書,但遠雄須向臺北市政府申請建照變更。臺北市政府發言人劉奕霆表示,一切「依法」行政。據報導,遠雄於2014年向「內政部」提出第2次防火避難性能設計計劃書,「內政部」8日表示,臺灣建築中心日前已評定通過,發給遠雄評定書,「內政部」受理遠雄備齊的評定書等申請資料,8日核發認可通知書。不過,「內政部」也說,遠雄應依建築「法規」,向臺北市政府申請建照變更設計,至於變更設計是否涉及應通過環境影響差異的審查、都市設計審議部分,另由臺北市政府自行審酌確認。
  • 臺北故宮博物院: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始建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佔地面積1.03萬平方米。中國宮殿式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院前廣場聳立由6根石柱組成的牌坊,氣勢宏偉,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院內設有20餘間展覽室,現代化的空氣調節、防火、防潮、防盜等設施,以維護珍貴的文化瑰寶。
  • 「質感都市」風格城市大片製作揭秘,冷色調明度建築如何後期?
    今天我會教大家如何把這樣一張非常普通的城市風景原圖:後期處理成這樣的極具質感和未來感的商業大片,我把這種冷色調明度建築風格稱為「質感都市」風格。視頻教程高清視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K411K7tz/質感都市 x 榮威i6 MAX系列大片
  • 臺北信義CBD,領略臺北的繁華
    信義計劃區發展起於1976年,信義計劃區是中國臺灣省臺北市唯一有超大完整街廓設計,具備完善都市規劃設計的商業發展區,進駐的百貨商場和企業大樓都別具特色。信義計劃區,位於臺灣省臺北市東區,行政區劃屬於臺北市信義區。
  • 臺灣第二摩天樓設計解析,建築取意「高、雄」二字
    建築以「富貴花開」為設計理念,其頂端象徵的東方建築語彙——花開富貴綻放在天際之上。多樣的生活機能提供了東方城市形塑其自身都市生活及空間策略上,一個可供思考的案例及起點。 為了增加使用機能,使空間能更靈活運用,平面上規劃成八個核心,使得商場、旅館、辦公室等不同機能得以獨立管理,不會互相干擾。天井的處理手法,使超高大樓能有自然採光,也得以針對臺灣特殊氣候做出積極的反應。
  • 臺北已不如大陸二三線城市?原因究竟出在哪
    臺北市政府主計處昨天公布的數據顯示,臺北2020年共有戶籍人口260.2萬,較上年度減少4.3萬,其中20到39歲的青壯人口流失多達2.8萬。與大陸京滬等大都市限制人口規模相比,臺北市則是鼓勵人口遷入,到頭來這裡的人口不增反降,引發外界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