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漢江在這裡交匯,百餘湖泊如珠玉點綴全城。一城秀水半城山,很難找到一座城市,有著這樣豐富的山水資源。
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提出,實施生態文明戰略,精心繪就美麗武漢新畫卷。擁有獨特山水稟賦的武漢,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堅定,著力突出濱江、濱湖的城市特色。
外沙湖、水果湖、楚河和東湖為連通水體,水果湖位於東湖流域最西邊,向東與東湖子湖郭鄭湖連通,向西經由楚河與外沙湖連通。經過多年治理,東湖的水質現已達到Ⅲ類水標準,而臨近的外沙湖卻長期為劣Ⅴ類,成為重點整治項目。
外沙湖遊船碼頭處水草搖曳。記者雷衎 攝
12月27日,記者沿著武昌區松竹路走近外沙湖,只見湖面上一艘絞吸船正進行清淤作業;沿著岸線步行到楚河,河水已經被抽乾,工作人員正在清淤。
楚河裡的水已經被抽乾,工作人員正在清淤。記者雷衎 攝
在外沙湖、楚河、水果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指揮部,本次工程特聘專家、湖北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生態修復專家康玉輝告訴記者,外沙湖、楚河、水果湖都屬東沙水系,不僅水體聯通,岸上的管網更是「緊密相連」。如果說只單獨治理其中一個,那麼在水體流動過程中,也會影響其他的湖河水質,達不到治理效果。外沙湖、水果湖、楚河「打包」綜合整治將大幅改善河湖水質,打造水清岸綠的生態景觀。
「一湖一策」精準治汙,
護住一湖清水
27日上午,轟隆的機械聲中,外沙湖湖底的淤泥不停被挖起,通過管道輸送到岸邊的處理廠處理。
沿著湖岸,記者步行到楚河漢街看到,商圈內遊人如織,步行街旁楚河裡河水已經被抽乾,多名工作人員手持高壓水槍,正在衝刷著淤泥,再由水泵將淤泥抽走。
「『兩湖一河』水體聯通,『打包』綜合整治可大幅改善河湖水質,但在具體的治理措施上,又必須因地制宜。」康玉輝介紹。
楚河是連通外沙湖和水果湖的人工河,河道較窄,靠近商業街。一些地表的汙染物經雨水衝刷後,進入河道,影響了水質。這次是楚河建成後,首次封閉抽水清淤,本次整治的主要工作是岸線景觀的打造和局部種植水生植物。
水果湖承擔著重要的調蓄功能,負責收集周邊的雨水,因此從管網入湖的汙染物是比較多的。本次治理將對底部管網進行查勘,完成排口的生態化改造,然後實現生態修復。
外沙湖由於歷史遺留問題,一些排口附近汙泥淤積嚴重,本次綜合整治的重點在局部清淤、管網排口的生態化改造以及水生態系統的修復。
「『一湖一策』,實施整體綜合治理,將打造水清岸綠生態景觀。」康玉輝介紹,這個治湖經驗來源於內沙湖的綜合治理。2013年開始治理,內沙湖如今已是水清岸綠、水草豐茂、魚翔淺底的景象,成為全市湖泊治理的樣板。「外源截汙是前提,現狀調查是基礎,水生植物群落構建是主要內容,魚類調控是主要手段,適當人工維護是必要條件。」
有了內沙湖的治理經驗後,鄰近的外沙湖今年啟動綜合治理,整改目標為完善內、外源汙染控制等四大治理工程,力爭達到Ⅳ類水質標準;治理方案將外沙湖、水果湖、楚河整體「打包」,實施綜合、系統治理,改善河湖水質。
綜合治理「三步走」,
局部清淤排口改造水生態修復
「由於周邊人口密度較高,雨汙分流有待進一步推進,局部內源汙染較高。在外沙湖、水果湖、楚河綜合整治中,局部底泥清淤是第一步。」康玉輝介紹,根據水域特點,楚河水位淺,寬度窄,作業空間有限,因此採取了水力衝挖的清淤方式;外沙湖和水果湖則採用絞吸船清淤。
「清淤工程將清除15萬立方米的淤泥,首先在岸邊的處理廠處置,再外運到指定地點生態化處理。」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清淤工程將於明年1月全部完工。
施工船正在清淤作業。記者雷衎 攝
外沙湖、水果湖及楚河屬東沙水系,具有調蓄洪水、生物棲息地、景觀等多種功能,本次綜合整治還將對11處排口進行改造,有效提升東沙水系調蓄能力和水質。其中,外沙湖排口改造7處,分別為楚漢路排口、外沙湖大橋下隧道排口等。楚河排口、水果湖排口分別改造2處。
27日上午10時,記者來到外沙湖遊船碼頭處,立刻被清澈透亮的水體所吸引,站在岸邊就可見湖底水草搖曳、小魚遊弋。
康玉輝介紹,出於試驗目的,外沙湖建了3個示範區:位於沙湖南端的科普示範區、北端的秦園示範區和位於遊船碼頭的湖泊水生態修復示範區。示範區內,按照不同配比,種下沉水植物。品種有苦草、馬來眼子菜、微齒眼子菜、輪葉黑藻等,這些植物有助於提升水體透明度、改善水質,同時為多種生物提供適宜的棲息環境,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
「水草種下去了,經過工作人員定時對水生植物生長、水質改善、底質情況等進行監測,不間斷進行養護,水生植物目前長勢良好,水體系統趨於穩定。」
在科普示範區內,記者看到,四五名工人在打撈湖面雜草,岸邊一位工作人員操作無人機在空中盤旋拍攝,用以比對治理效果,另一位工作人員操控無人船在水中取樣,做水質檢測。「這裡的水質治理已初顯成效,水體較為透亮,『水下森林』清晰可見。」家住附近沙湖明珠小區的萬女士告訴記者,最近她明顯感覺到沙湖變美了。
漫步外沙湖岸邊,康玉輝告訴記者,示範區中還投放肉食性烏鱧、黃顙魚等魚類,以及螺、蚌等底棲動物,構建健康食物網,改善水泥界面和微生物生長環境。
水生態修復將實現渾水生態系統向清水草型生態系統的轉變,恢復生物多樣性與溼地教育功能,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景觀。
外沙湖整治效果示意圖。 通訊員供圖
後期設置5年養護期,
提升城市內湖景觀功能
站在外沙湖岸邊,記者看到,湖中不少水域一片一片用綠色的網狀圍擋隔開。康玉輝介紹,「在沒有實現充分外源截汙前提下,我們採取了生態圍隔的方法,逐步分批治理。明年5月份後,隨著水生態系統的構建,小圍隔將被逐步拆除變成大圍隔,直至拆除所有的圍隔,還市民一個自然、綠色的生態空間。」
在示範區和13個圍隔中,已經初步完成120萬平方米的水生植物水生態系統的構建。目前,示範區水質穩定在Ⅲ類水,遊船碼頭示範區水質已達到Ⅱ類水。一旁的工作人員打開手機,向記者展示手機裡的一張張圖片,「湖水太清澈,像一面鏡子,感覺不到水的存在」。
「目前的治理工作主要以提升水質為主,綜合整治工程明年5月完工後,我們設置了5年的養護期,工作重心轉向提升水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穩定性為主。」康玉輝告訴記者,隨著整治工作的進展,水生植物的功能群落會發生變化,因此治理措施也要相應變化:之前大面積種植的輪葉黑藻應減少,適當增加苦草的數量;沙湖底層活動的魚類豐富,對底質擾動較大,影響水質透明度,因此還要控制魚類的品種和數量。
「景觀是城市內湖最大的功能。」他介紹,未來會在岸邊種植一些草本植物,不僅有效提升沙湖的景觀功能,更要發揮它們的生態功能。有了這些岸邊植物,風不會徑直吹過來,減少對湖體的擾動,還可以給一些鳥、昆蟲、青蛙等小動物提供休息的場所。
藍天映碧水,岸邊的鮮花盛放,很多市民在此遊玩,小孩子們的歡笑聲在公園裡迴蕩。「未來外沙湖、水果湖、楚河水質將逐步穩定在Ⅳ類及以上水標準,營造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景觀。」康玉輝向記者描繪了一幅未來湖邊公園的景象。
【縱深】>>>
面向「十四五」,我們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重點實施「八大戰略」。
「八大戰略」之生態文明戰略
實施生態文明戰略,精心繪就美麗武漢新畫卷。
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世界濱水生態名城。
1.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2.提升城市生態品質
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際溼地城市,打造公園城市、溼地花城,高水平建設百裡長江生態廊道,構建分層多級、貫通三鎮的城市「風道」,江湖相濟、湖網相連的城市「水道」,藍綠交織、清新富氧的城市「綠道」,把武漢打造成令人嚮往的美麗家園
3.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既提升綠水青山「顏值」,又挖掘金山銀山「價值」,推進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
外沙湖、楚河、水果湖
「一湖一策」精準治汙
◎楚河
連通外沙湖和水果湖的人工河,河道較窄
靠近商業街,地表汙染物經雨水衝刷後,進入河道影響了水質
水位淺,寬度窄,作業空間有限,採取水力衝挖清淤方式
整治重點:岸線景觀打造、局部種植水生植物
◎水果湖
位於東湖流域最西邊,向東與東湖子湖郭鄭湖連通,向西經由楚河與外沙湖連通
承擔著重要的調蓄功能,負責收集周邊的雨水,因此從管網入湖的汙染物比較多
採用絞吸船清淤
整治重點:對底部管網進行查勘,完成排口生態化改造,然後實現生態修復
◎外沙湖
由於歷史遺留問題,一些排口附近汙泥淤積嚴重
採用絞吸船清淤
整治重點:局部清淤、管網排口的生態化改造以及水生態系統修復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雷衎 通訊員於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