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不在主要遷徙通道上,經過青島的猛禽寥寥無幾。10月31日半島記者獲悉,日前青島市觀鳥協會迎來「觀猛」最激動人心的一天:10月28日單日記錄到15種179隻猛禽,其中有4種6隻雕:短趾雕1隻、烏雕3隻、草原雕1隻、白肩雕1隻,短趾雕為青島首次記錄,而白肩雕是時隔20餘年後再次現身青島。
推測西北風會刮來罕見猛禽
據青島市觀鳥協會會員介紹,青島遷徙過境的猛禽主要來自遼東半島,但青島不在其主要遷徙通道上。正常情況下,大部分猛禽會直接穿過山東半島。
然而,最近連續的西北風天氣讓青島的觀猛愛好者「躁動」起來。協會會員分析,從大連飛過來的猛禽會被西北風向東吹偏至青島或者青島以東,猛禽到達山東半島另一側時,必須貼著海岸線向西走,這樣一來必然經過青島,從海岸線沿著市區山頭經過;因為逆風遷徙,飛得低、數量多。
10月28日周日,多名青島市觀鳥協會會員趕往浮山,早早登上山頂準備「觀猛」。「浮山位於青島市中心,四周被密集的高樓大廈環繞,一般人很難想像這是一個觀猛的好地方,但確實是青島猛禽遷徙主要通道之一,因為地勢突出,視野好。」觀鳥協會會員表示。
一開始,眾人就感受到了山頂的猛烈西北風,他們發現,有紅隼在逆風懸停捕食,但還沒有出現其他猛禽。
一天觀看到4種雕
沒過多久,觀鳥協會會員發現了幾隻普通(kuáng),眾人開始興奮起來:因為有就可能有雕。突然,一隻體型非常大且飛行平穩的猛禽飛過來。這隻雕飛得不高,當到達頭頂上時,可以清楚地看到翅膀下面和胸前獨特的縱紋。觀鳥協會會員們一邊拍照一邊大喊:白肩雕幼鳥!山頂上一陣沸騰,因為這是青島的一個新紀錄。
沒多久,一隻巨大的黑影從眾人面前突然升起,藉助風的力量迅速地飛高,大家趕緊觀察並拍攝下來。「看了照片後發現,這是一隻草原雕幼鳥,飛羽和覆羽之間有明顯的白色條帶。」據觀鳥協會會員介紹,這之後就是烏雕,一隻只地飛過,讓觀猛的每個人都興奮不已。
他們沒想到,後面還有更為「刺激的」,在烏雕飛過後,一隻巨大的、羽色較淺的猛禽從遠處飛過來,有人驚呼:「短趾雕!」「簡直太不可思議了!以前我一直覺得這是中西部的猛禽,不會在東部地區出現,結果這西北風把這個『妖怪』給刮過來了!我們真是幸運啊!」一名觀鳥協會會員說。
除了讓人驚嘆的雕,眾人還看到了猛禽之間追逐打鬧,以及遊隼捕獵鴿子的場景,場面震撼。「在青島能夠一日看到四種雕,太難以置信了,感覺像在做夢一樣!」觀鳥協會會員表示,這樣的觀鳥「成績」值得青島人驕傲。
一個小時23隻蒼鷹現身
觀鳥協會會員于濤沒跟眾人一起趕往浮山,而是來到午山觀猛,他的收穫也很驚人。當天上午,他剛趕到午山腳下,就發現了一隻蒼鷹成鳥,趕緊拿出相機拍照。由於風大,他決定不登上山頂,在半山平臺的停車場,估計也能觀測到很多猛禽。
果不其然,一分鐘沒到,又一隻蒼鷹成鳥飛來,緊接著,小群猛禽開始由嶗山方向盤旋而來!「這一天,蒼鷹不可思議的多!」于濤說,在一個小時時間裡,他就記錄了23隻蒼鷹,其中成鳥數量佔80%。觀鳥的過程非常刺激,于濤說,有一次,突然從身邊樹林傳來喜鵲和灰喜鵲的報警聲,而且聲音越來越大,「當我轉身觀望時,一隻蒼鷹幼鳥從林中衝出!」不止蒼鷹,他還觀測到了多種猛禽,比如烏雕、、遊隼、雀鷹。
超400種鳥類在青「留影」
據了解,青島市觀鳥協會會員于濤、徐克陽、孫華生、高翔等長期堅持對過境猛禽的監測。大家不定時輪番上山觀測猛禽,對從青島過境的猛禽通道、種類、數量都有了精確的記錄。據悉,青島市觀鳥協會成為阿拉善基金任鳥飛全國民間保護網絡的合作夥伴,這是對青島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的認可。
近期,青島觀鳥方面好消息不斷。10月27日,高翔在浮山記錄到松雀鷹,這也是個非常重要的記錄,為青島首次記錄。10月31日下午,半島記者聯繫上青島市林業局野保站高級工程師王希明,說起觀鳥協會會員的新發現,他讚不絕口,「太棒了,又在青島記錄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他介紹,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肩雕以前曾在青島記錄過。在經過20多年的時間後,青島市觀鳥協會會員再次記錄白肩雕,王希明介紹,加上新記錄的松雀鷹和短趾雕,目前青島有照片記錄的鳥類已經超過了400種。
白肩雕
白肩雕又名御雕,是隼形目鷹科雕屬的大型猛禽。體長73~84釐米。體羽黑褐色,頭和頸較淡,肩部有明顯的白斑,在黑褐色的體羽上極為醒目,很遠即可看見,這是區別其他雕的主要特徵。主要以嚙齒類、野兔等中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為食。白肩雕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肩雕在中國是候鳥,在新疆、青海等中國西北部分地區為夏候鳥,在其他地區系冬候鳥和旅鳥。
短趾雕
短趾雕體長62~70釐米,頷、頸和胸部上方呈淺棕色。頭部渾圓像貓頭鷹般,眼睛呈鮮黃色。短趾雕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有稀疏樹木的開闊地區。是一種以蛇為主要食物的大型猛禽。其次為蜥蜴類、蛙類以及小型鳥類,偶亦捕食小型齧齒動物如野兔、野鼠等。分布於非洲、古北界、印度、中國北部及小巽他群島。
松雀鷹
小型猛禽,體長28~38釐米。雄鳥上體黑灰色,喉白色,喉中央有一條寬闊而粗著的黑色中央紋,其餘下體白色或灰白色,具褐色或棕紅色斑,尾具4道暗色橫斑。雌鳥個體較大,上體暗褐色,下體白色具暗褐色或赤棕褐色橫斑。常單獨或成對在林緣和叢林邊等較為空曠處活動和覓食。性機警。常站在林緣高大的枯樹頂枝上,等待和偷襲過往小鳥,並不時發出尖利的叫聲,飛行迅速,亦善於滑翔。
烏雕
別名花雕、小花皂雕。體長61~74釐米,通體為暗褐色,背部略微綴有紫色光澤,頦部、喉部和胸部為黑褐色,其餘下體稍淡。棲息於草原及溼地附近的林地,多在飛翔中或伏於地面捕食,取食魚、蛙、鼠等動物,也食金龜子、蝗蟲。產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及新疆。
草原雕
屬於大型猛禽,體長為71~82釐米。由於年齡以及個體之間的差異,體色變化較大,從淡灰褐色、褐色、棕褐色、土褐色到暗褐色都有。主要棲息於開闊平原、草地、荒漠和低山丘陵地帶的荒原草地。以黃鼠、跳鼠、沙土鼠、野兔、旱獺、沙蜥、草蜥、蛇和鳥類等小型脊椎動物為食,有時甚至會捕食狼的幼崽,也吃動物屍體和腐肉。分布於歐洲東部、非洲、印度、緬甸、越南等地。
半島記者 韓小偉